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欢  丁寅 《口腔正畸学》2007,14(3):106-108
目的比较恒牙早期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的髁突形态特点及差异,为骨性Ⅲ类青少年颅面部生长发育的研究和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恒牙早期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的全口曲面断层片进行测量,比较各组间髁突形态特点。结果恒牙早期各组髁突形态测量值髁突上部高度h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P<0.05);升支高度RH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h/RH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P<0.05);H/W值,不同垂直骨面型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P<0.05)。结论恒牙早期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的髁突形态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垂直骨面型成年骨性Ⅲ类患者的髁突形态特点及差异,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不同垂直骨面型成年骨性Ⅲ类患者的全颌曲面断层片进行测量,比较各组间髁突形态特点。结果:不同垂直骨面型成年骨性Ⅲ类患者各组髁突形态测量值,髁突上部高度h值、升支高度RH值及h/RH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H/W值,不同垂直骨面型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角组分别大于均角组和低角组。结论:不同垂直骨面型成年骨性Ⅲ类患者的髁突形态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不同垂直骨面型的生长型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髁突形态与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不同年龄组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的全口曲面断层片进行测量,比较各组间髁突形态特点。结果:高角患者中:升支高度(RH)值在不同年龄段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成人组>青少年组>儿童组(P<0.05);髁突上部高度(h)值、h/RH值、H/W值在不同年龄组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成人组分别大于青少年组和儿童组。均角患者中:h值、RH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且成人组分别大于青少年组和儿童组;h/RH值、H/W值在各年龄段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角患者中:h值、RH值在各组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且成人组分别大于青少年组和儿童组;h/RH值在各年龄段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H/W值在不同年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儿童组和成人组分别大于青少年组。结论:髁突形态在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他们不同的生长型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替牙期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的髁突形态特点及差异,为替牙期颅面部生长发育的研究和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替牙期骨性Ⅲ类错患者共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垂直骨面型分为高角组、均角组和低角组,每组20例。采用计算机辅助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3组患者的全颌曲面断层片进行测量,比较各组间髁突形态特点。结果 替牙期3组患者的髁突上部高度h值有统计学差异(P<0.01),高角组最小,低角组最大(P<0.05);升支高度RH值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h/RH值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高角组低于均角组和低角组(P<0.05);髁突高度与髁突颈部宽度的比值在组间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替牙期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的髁突形态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不同垂直骨面型的生长趋势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下颌骨髁突骨密度,研究下颌骨髁突骨密度与性别、年龄、垂直及矢状骨面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00例患者正畸治疗前的CBCT数据,将患者按照性别、年龄、垂直骨面型和矢状骨面型进行分组,测量双侧水平面下颌骨髁突最大径处的髁突骨皮质密度、骨松质密度及总体骨密度,比较各组间测量值。结果女性的骨皮质密度及总体骨密度均值明显高于男性(P<0.05)。与年龄较小组相比,年龄较大组的骨皮质密度及总体骨密度均值明显增高,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垂直骨面型中,低角组的髁突骨皮质密度均值明显大于均角组(P<0.05)。矢状骨面型中,Ⅱ类组的髁突骨松质密度均值明显高于Ⅰ类组,且Ⅱ类组髁突总体骨密度平均值最高,与Ⅰ类组和Ⅲ类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矢状向Ⅰ类组中,低角组的髁突骨松质密度明显高于均角组及高角组,低角组总体骨密度高于均角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年龄、垂直骨面型和矢状骨面型都会对下颌骨髁突骨密度造成影响,因青少年髁突处在生长发育期,正畸医生在治疗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异常垂直骨面型的成人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的颏联合形态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109例中国成年女性骨性错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垂直骨面型和矢状骨面型分为4组:高角骨性Ⅱ类组30例,高角骨性Ⅲ类组25例,低角骨性Ⅱ类组29例,低角骨性Ⅲ类组25例。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颏联合形态相关指标,观察并比较4组的颏联合形态。结果成人骨性Ⅱ类与骨性Ⅲ类错的颏联合存在形态差异,但整体厚度和高度差别不大。高角组中,骨性Ⅱ类比骨性Ⅲ类有较大的下牙槽高度、较小的颏突度和基骨高度(P<0.01);低角组中,骨性Ⅱ类比骨性Ⅲ类有较大的下牙槽高度(P<0.05)和下牙槽顶部厚度(P<0.001)。矢状骨面型相同时,高角组比低角组有较小的颏厚度、颏突度和较大的颏联合总高度(骨性Ⅱ类组P<0.001,骨性Ⅲ类组P<0.05),并且更易出现下牙槽基部薄于顶部的葫芦形颏部(P<0.01)。结论异常垂直骨面型的成人骨性Ⅱ类与骨性Ⅲ类错畸形者,颏联合形态存在差异,垂直骨面型对颏联合形态的影响大于矢状骨面型,高角骨性错畸形者移动下切牙的正畸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矢状骨面型青少年低角患者颞下颌关节形态及位置差异,探讨颞下颌关节与颅颌面部骨骼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1~16岁骨性Ⅰ、Ⅱ、Ⅲ类低角患者各20例做为研究组,骨性Ⅰ类均角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拍摄CBCT并导入Invivo 5.2软件获取头颅侧位及双侧关节影像,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Ⅰ类低角组髁突长轴径和冠状面髁突宽度、Ⅱ类低角组关节间隙以及Ⅲ类低角组关节窝深度等与眶耳平面-下颌平面角呈显著负相关。(2)与对照组相比,Ⅰ类低角组关节前间隙(P=0.022)和Ⅱ类低角组关节窝深度(P=0.027)等明显较大,Ⅲ类低角组关节结节斜度(P=0.017)和髁突水平角(P=0.016)明显较小。(3)Ⅰ类低角组髁头角和关节结节斜度等(P<0.05)、Ⅱ类低角组关节内间隙(P≤0.01)以及Ⅲ类低角组髁头角(P<0.01)等均显示右侧小于左侧。结论:不同矢状骨面型青少年低角患者颞下颌关节髁突形态、对称性、关节间隙等存在显著差异,正畸治疗中应予以重视,持续关注其髁突生长状态,以达到正畸后长期稳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成年人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的颞下颌关节形态特征。方法:利用16层螺旋CT,对正常牙合志愿者、高角和低角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共59名成年人,分别进行颞下颌关节扫描,采用多层面重建(multi pla-nar reformation MPR)技术对颞下颌关节进行三维重建及参数测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角组成人安Ⅱ错牙合患者的髁状突处于关节窝内的位置为后移位,占61.1%(22/36),与对照组和高角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高角组患者的髁状突前斜面倾角、关节结节后斜面斜度和关节窝高度测量值则小于低角组(P<0.05);高角组患者具有细而长的髁突头,而低角组患者则具有短而粗的髁突头,但3组间髁状突总高度测量值则无明显差异。结论:在不同垂直骨面型的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间,其关节骨性结构存在差异,正畸治疗应关注患者颞下颌关节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借助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结合计算机辅助测量技术,测量分析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骨性Ⅲ类错患者下前牙区的牙槽骨厚度,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正颌正畸联合门诊求治的成人连续病例中,选取诊断为骨性I类错畸形的患者64例,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66例(以下分别简称为I类组及Ⅲ类组),进一步按照垂直骨面型将两组患者分类。选取左侧下中切牙进行测量,以I类组为对照组,运用CBCT比较评估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骨性Ⅲ类错下前牙区的牙槽骨厚度。使用SAS8.0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Ⅲ类组患者前牙区唇侧(P<0.05)、舌侧(P<0.01)及总的牙槽骨厚度(P<0.01)均较I类组狭窄。前牙区唇侧牙槽骨厚度高角Ⅲ类组患者较均角及低角狭窄(P<0.01);舌侧牙槽骨厚度低角>均角(P<0.01),均角>高角(P<0.05);总的牙槽骨厚度低角>均角>高角(P<0.01)。不同垂直骨面型的Ⅲ类组患者唇侧牙槽骨厚度<舌侧(P<0.01)。结论:骨性Ⅲ类错畸形下前牙区牙槽骨厚度较I类狭窄,且低角骨面型>均角骨面型>高角骨面型;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骨性Ⅲ类错前牙区唇侧牙槽骨厚度较舌侧狭窄。提示骨性Ⅲ类错治疗前,有必要对其下前牙区牙槽骨厚度进行评估,以确保治疗安全有效;掩饰性治疗骨性Ⅲ类错牙移动中,医源性牙根及牙周组织损害发生的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CBCT分析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骨性Ⅱ类患者腭部区域骨厚度差异,为临床上骨性Ⅱ类患者支抗钉植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骨性Ⅱ类成人患者CBCT资料共74例(年龄20~40岁),根据垂直骨面型分为:高角组(男11例,女11例)、均角组(男15例,女15例)、低角组(男11例,女11例).应用Dolphin Imagine 11.5软件测量腭中线左侧27个点位骨厚度值.测得数据应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两两比较.结果 成人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腭部区域骨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骨性Ⅱ类患者腭部不同区域骨厚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人骨性Ⅱ类患者腭部植入支抗钉时,可以不用考虑不同垂直骨面型对骨厚度的影响,但是应该充分评估不同区域的骨厚度.  相似文献   

11.
的研究不同错类型患者下前牙区牙厚度与垂直骨面型和矢状骨面型的关系。方法选取恒牙列初期错畸形患者168例,其中男性93例,女性75例。根据垂直骨面型和矢状骨面型将患者分为9组,对其X线头影侧位片上的下前牙槽根尖区牙槽厚度进行测量,并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结果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下前牙区牙槽厚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角组厚度最大,其次为均角组,高角组最小。高角组下前牙槽根尖区牙槽较窄,低角组较厚。在高角、均角、低角各组内部,骨性Ⅰ、Ⅱ、Ⅲ类患者牙槽厚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角Ⅲ类患者下前牙区牙槽厚度较小,与高角Ⅰ、Ⅱ、Ⅲ类患者牙槽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角Ⅲ类患者与均角Ⅰ、Ⅱ类患者牙槽厚度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前牙区牙槽厚度与垂直骨面型密切相关,与矢状骨面型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口腔医学》2014,(3):192-196
目的比较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上气道鼻咽、腭咽、舌咽大小的差异,并探讨其与颅面部骨骼形态的关系。方法将64例(男34例,女30例)成人骨性Ⅱ类错患者按GoGn-SN角大小分为高角、均角、低角3组。分别行颅面部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对各段的矢状径、横径、长度、截面积以及容积等指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3组间的差异。结果高角组舌咽段的长度、体积及腭咽段Spns与均角、低角组存在差异(P<0.05),均角组和低角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垂直骨面型的增大,Lpns、Lu均表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气道各段宽度在不同垂直骨面型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随着垂直骨面型增大上气道结构存在着差异,且主要影响腭咽段和舌咽段,对鼻咽段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王岩  边慧慧  郑颖  刘奕 《口腔医学》2016,(10):917-919
目的比较不同的垂直骨面型的成人骨性安氏Ⅲ类患者下颌联合形态差异。方法成人Ⅲ类患者69例作为实验组,成人Ⅰ类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在CBCT上测量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IMPA)以及下颌联合高度(LH)和下切牙根尖处牙槽骨厚度(LA、LP),比较不同垂直骨面型Ⅲ类患者的下颌联合形态的差异。结果在骨性安氏Ⅲ错牙合中,下颌联合高度(LH)与下颌平面角呈正相关,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IMPA)与下颌平面角呈负相关、与下切牙根尖处颊侧牙槽骨厚度呈正相关。结论高角型的骨性安氏Ⅲ患者下颌联合形态趋于菲薄狭长,下前牙代偿性舌倾随着长面型的趋势加重,同时伴随其颊侧牙槽骨厚度减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测量分析具有不同垂直和矢状骨面型的成人髁突特征的差异,研究成人骨面型与髁突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颞下颌关节正常的成人患者180例,根据∠ANB、∠MP-FH和∠MP-SN将患者分为不同的垂直及矢状骨面型,共9组,每组20例.使用Invivo6软件测量所有样本的髁突长轴径、髁突短轴径、髁突最大横截面积、髁突颈...  相似文献   

15.
《口腔医学》2017,(1):72-74
目的应用CBCT测量分析替牙期骨性Ⅲ类高角错牙合颞下颌关节的骨性结构,探讨替牙期骨性Ⅲ类高角错牙合与正常牙合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结构差异。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替牙期骨性Ⅲ类高角错牙合与正常牙合患者各20例,在牙尖交错位拍摄CBCT,使用Invivo 5软件进行图像重建,选取所要研究的颞下颌关节区域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替牙期骨性Ⅲ类高角组髁突长轴径、关节窝宽度、髁状突长度大于正常组,而髁突前后径、关节窝深度、关节结节后斜面倾斜角和髁状突高度小于正常组(P<0.05)。结论替牙期骨性Ⅲ类高角错牙合颞下颌关节的髁状突和关节窝形态结构与正常牙合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错[牙合]类型患者下前牙区牙厚度与垂直骨面型和矢状骨面型的关系。方法选取恒牙列初期错[牙合]畸形患者168例,其中男性93例,女性75例。根据垂直骨面型和矢状骨面型将患者分为9组,对其X线头影侧位片上的下前牙槽根尖区牙槽厚度进行测量,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结果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下前牙区牙槽厚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角组厚度最大,其次为均角组,高角组最小。高角组下前牙槽根尖区牙槽较窄,低角组较厚。在高角、均角、低角各组内部,骨性Ⅰ、Ⅱ、Ⅲ类患者牙槽厚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角Ⅲ类患者下前牙区牙槽厚度较小,与高角Ⅰ、Ⅱ、Ⅲ类患者牙槽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角Ⅲ类患者与均角Ⅰ、Ⅱ类患者牙槽厚度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前牙区牙槽厚度与垂直骨面型密切相关,与矢状骨面型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口腔医学》2017,(8):707-711
目的探讨哈尔滨地区个别正常与骨性Ⅲ类错青年患者颞下颌关节CBCT影像的差异性。方法选取颞下颌关节健康的个别正常志愿者及高角骨性Ⅲ类错患者各40例,两组样本均为哈尔滨地区青年人(年龄为20~28岁)。获取两组牙尖交错位的颞下颌关节CBCT影像,采用Mimics16.0和Simplant O&O软件对颞下颌关节的位置形态进行测量,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性Ⅲ类错组和个别正常组测量结果比较有8个测量项目有明显差异(P<0.05),分别为MI指数、髁突相对位置、髁突半径值、关节窝深、髁突指数、关节窝指数、两侧关节窝外径、两侧髁突长轴夹角。结论哈尔滨地区骨性Ⅲ类错患者与正常人群颞下颌关节位置形态具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不同垂直骨面型者的颏部形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垂直骨面型者的颏部是否存在形态差异,以及不同垂直骨面型与下颌颏部形态的关系。方法选择未经正畸治疗的80例青少年错!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12.69±0.70)岁,根据下颌平面角的大小分为3组:高角组21例,低角组16例,平均角组43例。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别评价患者的矢状骨骼型、垂直骨骼型和颏部形态。采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的颏部形态,并对颅面垂直向发育与颏部形态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角组的颏高度大于平均角组和低角组(P<0.05),且高角组颏部更显细长,低角组颏部更显粗短。高角组颏部唇面较低角组更加平直而突度较小(P<0.01),颏角小于低角组(P<0.05)。下颌平面角与颏高度、颏曲度正相关,而与颏厚度/颏高度、颏角之间存在负相关。结论不同垂直骨面型者之间存在颏部形态差异,既是各结构之间相互补偿和协调的关系,也对正畸矫治设计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杜颖  王小琴  任娟 《口腔医学》2023,43(3):228-232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BCT)测量分析骨性Ⅲ类偏颌患者髁突及(牙合)平面特征。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骨性Ⅲ类成年患者40例,所有个体按照颏下点偏离正中矢状面距离进行分组,分别测量各组左右两侧(牙合)平面角、髁突位置及形态,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骨性Ⅲ类偏颌患者的偏侧与对侧相比,(牙合)平面角、关节前间隙、关节上间隙、关节外间隙及髁突内外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侧关节后位所占比例较大,下颌骨偏移量与偏侧髁突前间隙及对侧(牙合)平面角均呈正相关(P<0.01)。骨性Ⅲ类非偏颌患者的左右两侧(牙合)平面角、髁突位置及形态指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以前位、中位为主。结论 骨性Ⅲ类偏颌患者左右两侧(牙合)平面角、髁突位置及形态不对称,偏侧(牙合)平面角及髁突内外径较小,髁突向后下内方移位,且偏颌程度与(牙合)平面角及髁突位置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李飒  许天民  林久祥 《口腔医学》2007,27(6):281-283
目的观察不同骨面型骨性安氏Ⅲ类成人患者非手术治疗疗效的异同。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1997—2000年就诊的非手术治疗骨性安氏Ⅲ类成人患者21例,根据不同骨面型及拔牙与否分成3组,分别对各组16项测量项目治疗前后测量值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骨性Ⅲ类成人患者非手术治疗后骨骼变化有限,咬合关系的改善主要靠牙齿的代偿移动。牙齿的代偿与患者颅面形态和拔牙与否有关。结论不同骨面型或不同类骨性安氏Ⅲ类成人患者非手术治疗的疗效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