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尿酸结石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尿酸结石包括纯尿酸结石、部分含钙的尿酸结石和含尿酸的混合型结石。含钙的尿酸结石中,常以一水草酸钙(COM)为结晶核或COM散布于结石周围的尿酸结石。混合型结石常常由尿酸、尿酸铵、尿酸钠等混合而形成。尿酸结石的发病率高,根据文献[1]报道,美国的尿酸结石占尿石的5%~10%,德国占25%,以色列则高达39.5%。且其复发率高,其反复发作可导致肾功能衰竭,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来自医学、化学和生物等不同领域的学者对尿酸结石的研究已经有了较大的进展,本文从化学的角度综述了尿酸结石研究中的最新成果。1肥胖者酸性尿易患尿酸结石尿酸…  相似文献   

2.
肾脏是尿酸排泄的主要器官,血尿酸水平与肾脏尿酸排泄量有着密切的联系,此外,基因变异、病理改变、饮食和药物影响等都可能会使尿酸排泄状况改变。目前许多研究都表明尿酸排泄减少会对各个系统造成危害,而最新的一些研究认为尿酸排泄增加其实也会引起多种病变,尤其是肾脏损害和泌尿系结石。尿酸排泄增加可能引起是急、慢性肾脏病的病因之一。尿酸排泄分数可作为评估肾脏排泄尿酸能力的指标,监测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造成的肾脏损害。本文简述了尿酸排泄评估方法及不同人群中的尿酸排泄现状,并就有关尿酸排泄增加所致危害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清风散对动物高尿酸血症的防治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尿酸、酵母膏分别致动物高尿酸血症模型,测定小鼠、大鼠血清尿酸水平、尿量、尿液尿酸浓度、尿酸排泄量。结果:清风散浸膏16g·kg^-1灌胃能够明显降低尿酸致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P〈0.01)。8g·kg^-1、4g·kg^-1灌胃能够明显降低酵母致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尿酸水平(P〈0.01),大鼠尿量和24h尿酸排泄量明显增多(P〈0.01),而尿尿酸浓度未见明显增加;结论:清风散有明显的抗高尿酸血症作用,其降尿酸作用可能与利尿作用或促进尿酸排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国原发性痛风患者是否存在肾脏排泄尿酸减少。方法 对56中国原发性痛风患者及43例正常对照人群的肾脏排泄尿酸情况进行了研究,观察指标包括肾功能、尿肌酐(Ucr)、尿尿酸(Uur)、24h尿尿酸总量(24h Uur)、肌酐清除率(Ccr)、尿酸清除率(Cur)、尿酸清除分数(FRUAC)、单位肾小球滤过率尿酸排出(EurGF)、肾小球尿酸负荷 (Flur)及尿尿酸与尿肌酐比值(Uur/Ucr)等。其中尿酸的测定采用尿酸酶法, 肌酐的测定采用三硝基苦味酸法。结果 原发性痛风患者的血尿酸、24h Uur及Flur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人群(p<0.05),而Cur及FRUAC则低于正常对照人群(p<0.05)。结论 以上研究结果提示中国原发性痛风患者存在肾脏排泄尿酸能力的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国原发性痛风患者是否存在肾脏排泄尿酸减少。方法 对56中国原发性痛风患者及43例正常对照人群的肾脏排泄尿酸情况进行了研究,观察指标包括肾功能、尿肌酐(Ucr)、尿尿酸(Uur)、24h尿尿酸总量(24h Uur)、肌酐清除率(Ccr)、尿酸清除率(Cur)、尿酸清除分数(FRUAC)、单位肾小球滤过率尿酸排出(EurGF)、肾小球尿酸负荷 (Flur)及尿尿酸与尿肌酐比值(Uur/Ucr)等。其中尿酸的测定采用尿酸酶法, 肌酐的测定采用三硝基苦味酸法。结果 原发性痛风患者的血尿酸、24h Uur及Flur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人群(p<0.05),而Cur及FRUAC则低于正常对照人群(p<0.05)。结论 以上研究结果提示中国原发性痛风患者存在肾脏排泄尿酸能力的降低。  相似文献   

6.
林永恩 《当代医学》2010,16(9):74-75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尿酸相关因素,探讨尿酸水平与TG、SCr的关系。方法将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广西贺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720例T2DM患者按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和正常尿酸组,分别测量两组的尿酸UA、甘油三脂TG、血清肌酐SCr的值。比较两组尿酸(UA)与TG、SCr的相关关系。结果尿酸与甘油三酯、SCr呈正相关(P〈0.05)。结论T2DM尿酸与甘油三酯、SCr呈正相关关系,提示T2DM高尿酸血症是代谢综合症的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高尿酸血症(HUA)是人体内尿酸生成和排泄稳态失调从而导致血清尿酸水平升高超过参考范围的一类异质性疾病。既往研究发现3个常见尿酸转运蛋白基因(ABCG2、SLC2A9和SLC22A12)对人体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程度较大,其他尿酸相关的转运蛋白基因(如SLC16A9、SLC22A6、SLC22A7、SLC22A8、SLC22A9、SLC22A11、SLC22A13和ABCC4等)也对尿酸水平的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上述已发现的与HUA发生和发展相关的尿酸转运蛋白做一综述,主要包括肾脏中的尿酸重吸收转运蛋白和尿酸分泌转运蛋白以及肠道中的尿酸转运蛋白,旨在为今后HUA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人体内每天都会有尿酸产生,同时也有等量尿酸排出体外,以保持平衡状态,尿酸浓度高就会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属于关节炎的一种,是人体内嘌呤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异物炎性反应。尿酸高很可能引起痛风病,痛风肯定会尿酸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清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 416例符合条件的2008~2011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及老年科住院的患者,进行病史询问,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并检测其血清尿酸水平、血糖、血脂、口服糖耐量试验等相关代谢指标,根据血清尿酸水平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四分位分组,依次分为Ⅰ、Ⅱ、Ⅲ、Ⅳ组,分析不同尿酸水平与各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随着血清尿酸浓度的升高,女性糖尿病患者的百分比逐渐下降,在Ⅰ、Ⅱ、Ⅲ组中,体质指数随着尿酸浓度升高而升高;②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均随着尿酸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血清尿酸浓度较高组的餐后2 h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 h C肽、甘油三酯、尿素氮、肌酐,明显高于血清尿酸浓度较低组;在Ⅰ、Ⅱ、Ⅲ组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随着尿酸浓度的升高而降低;③糖耐量正常组受试者的平均尿酸水平高于糖耐量异常组;④尿酸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呈负相关(P<0.001、=0.001、<0.001);尿酸与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 h C肽呈正相关(P均<0.001);⑤随着尿酸水平升高,空腹血糖高于正常值的风险明显升高,尤其是血清尿酸>372μmol/L组与血清尿酸<258μmol/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也可以理解为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明显升高。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及冠心病发病率、体质指数、血脂异常、血糖及糖代谢相关指标密切相关。尿酸水平升高是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而糖尿病患者正常范围之内的高尿酸水平对糖代谢水平也是一种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0.
痛风的患病率正在上升.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痛风多与遗传有关,其原因多是参与尿酸代谢的酶有缺陷(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转移酶等多种酶活性增高或缺乏),我们每天食物中的尿酸组成部分嘌呤(肉类、动物内脏、鱼类、酒中含量高)不能被正常地代谢而生成多量尿酸,尿酸极易堆积在关节、组织末端而刺激组织疼痛,尿酸生成正常而排出不足,也可形成尿酸堆积.  相似文献   

11.
痛风的患病率正在上升。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痛风多与遗传有关,其原因多是参与尿酸代谢的酶有缺陷(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转移酶等多种酶活性增高或缺乏),我们每天食物中的尿酸组成部分嘌呤(肉类、动物内脏、鱼类、酒中含量高)不能被正常地代谢而生成多量尿酸,尿酸极易堆积在关节、组织末端而刺激组织疼痛,尿酸生成正常而排出不足,也可形成尿酸堆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黄嘌呤氧化酶活化所致氧化应激对体外大鼠骨骼肌细胞糖代谢的作用。方法将骨骼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X-XOD组和尿酸组,分别用正常DMEM培养基、含X-XOD的DMEM培养基、含尿酸的DMEM培养基培养24 h。检测各组细胞MTT吸光度、培养基中尿酸和葡萄糖含量。结果对照组、X-XOD组和尿酸组细胞的MTT吸光度相似(F=0.345,P=0.711)。X-XOD组和尿酸组细胞培养基中尿酸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X-XOD组与尿酸组的尿酸含量相似(P0.05)。X-XOD组细胞培养基中葡萄糖含量高于对照组和尿酸组(P0.05);对照组与尿酸组的葡萄糖含量相似(P0.05)。结论黄嘌呤氧化酶活化所致氧化应激可使骨骼肌细胞利用葡萄糖能力的降低,可能机制是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或功能表达障碍需进一步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3.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是由于体内尿酸升高所导致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与心血管疾病、代谢紊乱和肾脏并发症风险升高密切相关。活性评价是降尿酸药物研发至关重要的环节。目前,降尿酸药物的活性筛选方法大致分为体外和体内两种,体外筛选主要是基于黄嘌呤氧化酶、尿酸转运蛋白、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等靶点建立模型,而体内降尿酸筛选则通过啮齿类、禽类动物及类器官等模型实现。因此,从体内、体外两个方面全面综述了降尿酸化合物的活性评价方法,旨在为降尿酸药物的研发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4.
尿酸是临床上经常测定的生化指标,痛风、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与血清尿酸增高有关[1]。因此,尿酸的检测与分析对临床诊断、了解病情进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日常生化检验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独测定尿酸时测定结果比较理想,而在测定完胆碱酯酶(CHE)后紧接着测尿酸,尿酸的检测结果偏低。笔者怀疑这可能是测试项目间的交叉污染所致,本文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15.
尿酸钠结晶诱导痛风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机体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内尿酸增高而引起尿酸盐在组织沉积的疾病,本文简要介绍大鼠尿酸钠结晶急性足跖肿胀模型、大鼠尿酸钠结晶急性痛风性踝关节炎模型、小鼠与大鼠尿酸钠结晶皮下气囊法急性痛风性滑膜炎模型和家兔尿酸钠结晶急性膝关节炎模型的制作方法进展。将有益于抗痛风性关节炎药物研究时的更多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6.
1127例健康成年人血清尿酸浓度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健康成年人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组的尿酸浓度。方法:采用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127例延边地区成年人尿酸水平。结果:同年龄组男性血清尿酸浓度显著高于女性组,不同民族间无明显差异,男性尿酸浓度随年龄上升后又随增龄略有下降,女性尿酸浓度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年龄、性别、地域有关,实验室有必要建立自己的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17.
尿酸肾结石     
尿酸肾结石是由于尿酸结晶沉积在肾及尿路 ,形成泥沙样、砂砾样以致体积更大的结石。尿酸结石约占泌尿系结石的 5 %~ 10 %。1 尿酸结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天然的尿酸结石一般无水或含 2分子水。多数尿酸结石体积小 ,直径约 1cm左右 ,能通过输尿管排出。尿酸结石多呈豆粒状、圆形或卵圆形 ,表面光滑 ,黄或灰褐色 ,多发。小的尿酸结石 ,其剖面色泽多数一致。大的结石剖面成明暗相间的同心层状结构 ,伴有放射状条纹。其硬度因成分不同而有差别 ,一般为中等硬度 ,尿 pH值 >6时 ,尿酸结石可溶解 ,尿pH值 >7.4时 ,最易被溶解 ,当尿 pH值 <…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初始血尿酸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3年7月~2018年7月于我院透析的30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尿酸是否升高分为尿酸升高组和尿酸正常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尿酸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分析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Log-rank法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①共30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男性178例(57.6%),女性131例(42.4%)。其中,158例(51.1%)患者尿酸升高,151例(48.9%)患者尿酸正常。与尿酸正常组比较,尿酸升高组透析龄更长,但年龄、二氧化碳结合力较低,尿素、前白蛋白较高(均P<0.05)。②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尿酸与透析龄、尿素、肌酐、甘油三酯、血磷和前白蛋白呈正相关,与年龄、直接胆红素、eGFR、高密度脂蛋白、二氧化碳结合力呈负相关均(均P<0.05)。③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较女性患者尿酸风险降低(OR=0.086)。随着年龄、二氧化碳结合力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增加,尿酸的风险减少,但随着前白蛋白和尿素的升高,尿酸风险增加(均P<0.05)。④全因死亡患者的生存分析结果提示,尿酸升高组患者生存时间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结论 前白蛋白和尿素是尿酸升高的危险因素,高尿酸可能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尿酸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相关纤维化调控因子的影响,探讨建立尿酸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模型,为尿酸性肾纤维化疾病的研究提供细胞模型。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尿酸刺激HK-2细胞6,12,24,36h,MTT检测细胞活性抑制率;Real-TimePCR检测TGF-β1、CTGF、α—SMAmRNA的表达,观察尿酸对HK-2细胞的促纤维化作用;26mg/dL浓度尿酸刺激HK-2细胞24h,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GF-β1、CTGF、α—sMA蛋白的改变。结果尿酸刺激后细胞活性抑制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呈时间依赖性;尿酸刺激后TGF-β1、CTGF、α-SMA的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尿酸刺激后TGF-β1、CTGF、α—SMA蛋白的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结论尿酸可抑制HK-2细胞增殖;采用尿酸诱导HK-2细胞,可建立肾纤维化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清尿酸、肌酐、尿素氮水平变化,并探讨不同血清尿酸水平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5月于本院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168例为研究组,抽选同期来本院体检的健康孕妇100例设为参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尿酸、肌酐、尿素氮水平,同时观察不同血清尿酸水平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结果:研究组的血清尿酸、肌酐、尿素氮水平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三组血清尿酸、肌酐、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尿酸、肌酐、尿素氮水平均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及子痫前期组,子痫前期组血清尿酸、肌酐、尿素氮水平均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值297.5~400.0 μmol/L的孕妇胎儿呼吸窘迫、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高于尿酸值297.5 μmol/L孕妇;尿酸值400.0 μmol/L孕妇胎儿呼吸窘迫、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均高于尿酸值297.5 μmol/L孕妇;尿酸值400.0 μmol/L孕妇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高于尿酸值297.5~400.0 μmol/L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清尿酸、肌酐、尿素氮水平均高于正常孕妇,且相应指标水平会随病情加重而升高,孕妇血清尿酸越高,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就越高,临床或可将其作为围产儿预后的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