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并计算丹参干预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潜在靶点,探讨丹参对心力衰竭的疾病-靶点-成分的网络干预作用机制。方法依据在线中医药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疾病分类预测和筛选丹参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丹参治疗心力衰竭的靶点-成分网络,利用韦恩图(Venn diagram)分析丹参治疗心力衰竭与充血性心力衰竭靶点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结果在丹参治疗心力衰竭中筛选出12种活性成分,共涉及心力衰竭相关13个靶点,活性成分与预测的靶点有较好的相互作用,预测的靶点主要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ADRA2A、ADRA2B等靶点有关。结论丹参可能通过主要活性成分丹参新酮、丹参醌、丹参新醌等,作用于靶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α2型肾上腺素受体、β2型肾上腺素受体等改善心功能、治疗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可溶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sACE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抗体(ACE2-Ab)、血管紧张素(Ang)1-7水平及心率(HR)、心率变异性(HRV)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sACE2、ACE2-Ab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Ang1-7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CE2、ACE2-A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Ang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HR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HRV各指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H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RV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有效调整病人的RAAS系统,改善病人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参麦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汗出症状、心功能及BNP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慢性心力衰竭伴汗出症状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根据病情选择性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者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洋地黄、血管扩张剂、利尿剂等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两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两组病人汗出症状、心功能等级、6min步行试验、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脑钠肽(BNP)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汗出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功能等级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NP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VEF及6min步行试验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常规慢性心力衰竭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参麦注射液能改善病人汗出症状和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芪参颗粒(QSG)对后负荷加重小鼠心肌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 40只SPF级雄性C57小鼠按体质量分为手术组(30只)和假手术组(10只),手术组利用主动脉弓缩窄术制备小鼠心肌肥厚模型,将成模后存活小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芪参颗粒组和福辛普利组,每组10只。治疗4周后取小鼠心脏组织进行Western blot检测Fas、caspase8和cleavedcaspase3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Fas和caspase8水平。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Fas、caspase8和cleaved-caspase3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芪参颗粒组、福辛普利组可明显下调心肌肥厚小鼠心肌组织中Fas、caspase8和cleaved-caspase3(P0.05)的蛋白表达,芪参颗粒组较福辛普利组更有优势;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芪参颗粒组、福辛普利组均有下调心肌肥厚小鼠心肌组织中Fas、caspase8表达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转录后水平调节Fas/Fasl凋亡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抑制凋亡可能是芪参颗粒发挥对后负荷加重小鼠心肌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调节PCBP2表达水平对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 方法:分离、培养原代乳鼠心肌细胞;在体外应用儿茶酚胺类物质(血管紧张素II、异丙肾上腺素、苯肾上腺素)来诱导心肌细胞。诱导心肌细胞发生肥大,通过对心肌细胞表面积和心肌肥大标志物的检测,观察敲低和过表达PCBP2对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 结果:血管紧张素II、异丙肾上腺素、苯肾上腺素均可诱导心肌细胞肥大,使心肌细胞表面积增加。敲低心肌细胞PCBP2后,血管紧张素II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的程度更大,使心肌细胞表面积显著增大;而过表达心肌细胞PCBP2后,可有效抑制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使心肌细胞表面积显著缩小。 结论:PCBP2参与调节心肌细胞肥大,是抑制病理条件下心肌细胞肥大的负性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干预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 方法 应用异丙肾上腺素腹腔注射方法建立SD大鼠心力衰竭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心力衰竭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组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治疗组.应用生理记录仪检测大鼠血流动力学改变;分别应用放射免疫法和免疫组化法测定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和大鼠心肌ICAM-1表达的改变.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ACEI和IGF-1改善心力衰竭大鼠血流动力学,降低异丙肾上腺素AngⅡ含量,抑制ICAM-1的表达.与ACEI组比较,IGF-1改善心力衰竭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更加明显,另外,IGF-1降低AngⅡ的浓度(369.2±63.0)ng/L与(384.4±56.2)ng/L使ICAM-1(0.804±0.024与1.254±0.059)表达更加显著(P<0.01). 结论 IGF-1可明显抑制心力衰竭大鼠心肌ICAM-1的表达,这可能与其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系统激活、降低AngⅡ有关.  相似文献   

7.
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9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Ⅱ~Ⅳ级),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对照组),贝那普利+螺内酯组(螺内酯组)。测定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内皮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内皮素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1),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醛固酮水平在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螺内酯组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只有与螺内酯长期联合治疗才可以显著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醛固酮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参松养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及洋地黄制剂)的基础上加服参松养心胶囊1.6g,3次/d,连用8周。以超声心动图和24h动态心电图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8周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心率变异性的改变情况。结果参松养心胶囊治疗8周后左室射血分数、总体标准差(SDNN)、均值标准差(SDANN指数)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明显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5年10月于天津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88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西药组)和常规治疗协同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组(观察组),各44例。西药组给予限盐等一般治疗,根据病情给予利尿剂、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醛固酮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观察组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每次4粒口服,每日3次。收集入组病人一般临床资料及明尼苏达州心力衰竭质量问卷(MLHF)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舒张期左心室内径(LVDd)及血清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指标,治疗6个月后复测上述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两组病人治疗前MLHF评分、NT-proBNP、LVEF、LAD、LVDd、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LAD、LVDd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LVEF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病人治疗后WLHF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NT-proBNP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显著改善病人临床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高血压模型小鼠血管胶原重构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8周龄野生型C57BL/6小鼠,共40只分为:对照组(10只),接受磷酸盐缓冲液(PBS)微量泵注(剂量同血管紧张素Ⅱ组);血管紧张素Ⅱ组(10只),接受血管紧张素Ⅱ微量泵注建立高血压模型;姜黄素组(10只),接受姜黄素腹腔注射干预;双干预组(10只),接受血管紧张素Ⅱ微量泵注+姜黄素腹腔注射干预。模型构建后取各组小鼠血管,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显微镜下测定各组小鼠胸主动脉中膜厚(MT)、管腔内径(LD),按顺时针方向测12个平均值,并计算MT/LD。石蜡切片进行Masson染色,检测各组血管中膜胶原含量变化。提取各组小鼠主动脉蛋白,并完成Western印迹检测,分别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西罗莫司靶蛋白(mTOR)、Bax、Bcl-2及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血管紧张素Ⅱ组显著增加了血管的胶原含量,造成血压显著升高,MT、LD及MI/LD显著升高(P0.05)。与血管紧张素Ⅱ组相比,双干预组胸MT、LD及MT/LD均显著降低(P0.05),血管中膜胶原含量显著降低(P0.05),磷酸化(p)-PI3K、p-AKT和p-mTOR水平显著降低(P0.05),显著增加Bax和Cleaved Caspase-3的含量(P0.05),显著减少Bcl-2的含量(P0.05)。结论姜黄素能够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高血压中血管胶原重构,改善血管结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自噬相关的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在运动或应激情况下交感神经兴奋是一种适应性反应,可以增强心脏功能.在正常心肌β受体受到刺激后出现正性肌力作用,在动物和人的研究中已经证明在肥厚和心力衰竭心肌这种正性肌力作用明显受到抑制,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肥厚心肌L型Ca2+钙电流(ICaL)对β1受体受到刺激后的反应明显受到损害.本研究利用小鼠左室肥厚(LVH)模型研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受体阻断剂(ARB)candesartan(坎地沙坦)对左室肥厚小鼠心肌细胞ICa,L的影响,比较不同组细胞应用异丙肾上腺素后ICa,L电流变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参附注射液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入选患者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和参附注射液组。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利尿、扩血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基础治疗,参附注射液组患者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加用参附注射液,疗程为2 w。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检测血浆中脑钠肽前体氨末端(NT-pro BNP)含量,心脏彩超测定治疗前后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Ds)、舒张末室间隔厚度(IVSD)及舒张末左室后壁厚度(LVPWD)、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充盈速度峰值/二尖瓣晚期血流充盈速度峰值(E/A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均0.05),血浆NT-pro BNP水平显著降低(P0.05),超声心动图参数LA、LVEDd、LVEDs、LVPWD、E/A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参附注射液组患者上述各指标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1-7)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取2~5代用于实验,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组、血管紧张素(1-7)组、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1-7)组、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1-7)+血管紧张素(1-7)特异性受体拮抗剂A-779组,通过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用免疫印迹法检测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化的表达水平.结果 血管紧张素Ⅱ(10-6mol/L)可以诱导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表达增加(P<0.05),血管紧张素(1-7)(10-9~10-6mol/L)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表达水平增强(P<0.05);血管紧张素(1-7)特异性受体拮抗剂A-779可阻断血管紧张素(1-7)的上述效应(P<0.05).与对照组相比,血管紧张素Ⅱ(10-6 mol/L)诱导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化表迭水平显著增加(P<0.05);血管紧张素(1-7)(10-9~10-6 mol/L)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化表达水平增强(P<0.05),血管紧张素(1-7)特异性受体拮抗剂A-779可阻断血管紧张素(1-7)的上述效应(P<0.05).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可诱导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化表达增加,血管紧张素(1-7)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上述效应,并且是通过其特异性受体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方法对比应用卡托普利治疗组(A组)与卡托普利合用倍他乐克治疗组(B组)的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结果A组血管紧张素Ⅱ升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提示β受体阻滞剂降低CHF病人的血管紧张素Ⅱ升高的发生率,是其降低CHF病人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奥美沙坦在无内源性血管紧张素II(AngII)情况下能否抑制压力超负荷导致的小鼠心脏肥厚。方法通过缩窄升主动脉(TAC)构建小鼠压力超负荷心脏肥大模型。8-10周龄野生型(WT)和血管紧张素原基因敲除(ATGKO)小鼠各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和奥美沙坦组。TAC两周后,对小鼠心脏进行超声及病理形态学检测,同时测量左心室压力、全心/体重比值以及相关肥大基因检测。结果相对于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心脏肥厚各项指标值明显变大(P0.05)。奥美沙坦组心脏肥厚的各项指标值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在WT小鼠和ATGKO小鼠可见相似结果。结论奥美沙坦在无内源性AngII的条件下也能有效抑制压力超负荷所致心肌肥厚,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不依赖于AngII而直接抑制压力超负荷触发的AT1受体的活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病人均给予病因治疗及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利尿剂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脉输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左室射血分数(EF)、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V)。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左室射血分数、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神经酰胺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酰胺(CE)是否介导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的内皮细胞(EC)凋亡.方法 体外培养脐静脉EC,分别用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T1R)拮抗剂氯沙坦、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拮抗剂PD123319、CE合成酶抑制剂烟曲霉素B1(FB1)预处理细胞,再加入Ang Ⅱ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上述各处理组细胞内CE浓度的变化.结果 PD123319和FB1明显减少Ang Ⅱ诱导的EC凋亡(P<0.05),氯沙坦反而增加Ang Ⅱ诱导的EC凋亡(P<0.05);HPLC显示PD123319组和FB1组抑制了CE的合成.结论 Ang Ⅱ通过AT2诱导EC凋亡,AT2可以促发CE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临床治疗情况.方法 分析19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住院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类型、住院时心脏超声示左室大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住院时脑钠肽(BNP)浓度,患者住院时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情况,一月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情况和心衰用药情况.结果 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为普遍,并且伴随心脏扩大、心功能恶化,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加(P<0.05).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与无发生组比较,BNP显著增高(P<0.05);胺碘酮、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为临床上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胺碘酮者与不使用者比较β受体阻滞剂使用量下降(P<0.0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类药物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与预后相关,临床抗心律失常药物与治疗心衰药物有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探讨芪苈强心胶囊是否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表达改善压力超负荷下小鼠心肌肥厚。方法小鼠行升主动脉缩窄手术(TAC)建立心肌肥厚模型,8-10周龄野生型雄性小鼠(WT)和雄性血管紧张素原基因敲除小鼠(AT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芪苈强心胶囊三组,TAC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或1.0mg/(kg.d)药物灌胃处理。术后2周行心超及血流动力学检查,同时分析心肌组织学指标以及肥厚相关基因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和心肌组织AngⅡ浓度,,蛋白印迹法检测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受体表达。结果 WT和ATG-/-小鼠TAC后2周,主动脉血压及左室收缩末期压显著升高,芪苈强心胶囊对其均无影响。WT小鼠中,此药显著抑制TAC介导AngⅡ的升高(P<0.05),抑制TAC介导的左室前壁,左室后壁增厚以及心肌细胞横截面积(CSA)和纤维化面积增大,同时抑制肥厚相关基因、AT1受体和p-ERK表达上调(P<0.05),;ATG-/-小鼠中,在AngⅡ缺失的情况下,TAC两组间左室前后壁、CSA、纤维化面积以及肥厚相关基因、AT1受体和p-ERK...  相似文献   

20.
雌二醇对大鼠血管紧张素Ⅱ及其1型受体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雌二醇对去卵巢SD大鼠血管紧张素Ⅱ及其1型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12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去卵巢组、去卵巢加雌二醇(简称雌二醇)组和假手术组。测量术前和术后大鼠体重、血压,检测血清雌二醇、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心脏、肾皮质、主动脉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并用离体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检测雌二醇对血管平滑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1.三组大鼠在手术前体重没有明显差别,三个月后,与假手术组比较,去卵巢组大鼠体重显著增加(475.8±23.0比372.1±13.1,P<0.05),雌二醇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明显差别(387.3±15.9比372.1±13.1,P>0.05)。2.术前三组大鼠血压没有明显的差别。三个月后,去卵巢组大鼠血压明显升高(117.5±7.6比104.4±6.2mmHg,P<0.05),雌二醇组血压不升高,与假手术组没有差别。3.与假手术组比较,去卵巢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明显升高(617.7±80.1比215.0±26.7,P<0.05)。雌二醇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与假手术组没有区别。4.与假手术组比较,去卵巢组心脏、肾脏、主动脉血管mRNA表达明显增加,雌二醇组无显著差异。5.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在0.2%小牛血清培养基的条件下,加入10-6mol/L雌二醇,从4h开始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的表达,12h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0.65±0.06比0.85±0.07,P<0.05)。在0.2%小牛血清培养基的条件下,10-5、10-6和10-7mol/L雌二醇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的表达,当雌二醇10-6mol/L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0.67±0.06比0.85±0.07,P<0.05)。结论1.雌二醇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的表达及降低血管紧张素Ⅱ水平。2.雌二醇对心血管系统作用可能通过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及其1型受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