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北方人群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人群四氢生物蝶呤(tetrahydrobiopterin,BH4)缺乏症的筛查、治疗和长期预后。方法自1992年到2005年,我院共诊治主要来自中国北方地区的高苯丙氨酸血症(hyperpheny lalaninemia,HPA)患者618例。采用尿蝶呤谱分析,红细胞二氢蝶啶还原酶(dihydropteridinereductase,DHPR)活性测定及四氢生物蝶呤负荷试验,对这些患者进行BH4缺乏症的鉴别诊断;确诊患者立即进行BH4、左旋多巴和5羟色胺三药联合治疗。定期随诊患者的精神运动和智能发育情况。结果(1)在618例HPA患者中,共鉴别出38例BH4缺乏症,而且皆表现为尿生物蝶呤显著降低,新蝶呤显著增加,红细胞DHPR活性正常,血苯丙氨酸浓度在BH4负荷后4~8小时内降至正常,即全部是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6pyruvoyl tetrahydropterinsynthase,PTPS)缺乏型,被确诊时的年龄为2岁零1个月~13岁;(2)其中,只有27例患儿接受规律治疗并定期随诊。在经过3个月~10年的治疗后,患者的发育商或智商(developmentorintelligence quotient,DQ/IQ)明显提高(治疗前后分别为52±16,79±15),但智能发育各个方面并不平行;(3)通过对患儿目前DQ/IQ与治疗开始时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二者呈明显负相关(r=-0.714,P<0.01)。结论对所有HPA患者都必须早期进行BH4缺乏症的鉴别诊断;PTPS缺乏症是中国北方导致BH4缺乏症的主要原因;PTPS缺乏症患者必须进行BH4、左旋多巴和5羟色胺三药联合治疗,而且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得出我国南方高苯丙氨酸血症(hyperphenylalaninemia,HPA)者四氢生物蝶呤(tetrahydrobiopterin,BH4)缺乏症的发病率,总结BH4缺乏症者基因突变和临床转归的研究。方法 对87例HPA者做尿新蝶呤(N)和生物蝶呤(B)分析;对BH4缺乏症者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及治疗随访。结果 11例诊断为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PTPS)缺乏所致BH4缺乏症,其尿N/B>38,B%<5%,在HPA中其发病率为12%。5例中发现4种PTPS基因突变类型,即P87S、N52S、D96N及G144R(新突变类型)。5例经BH4、L-DOPA及5-羟色氨酸治疗后体格发育良好,4例智商(IQ)70-80分。结论 对所有HPA者需进行BH4缺乏症的筛查,以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不同类型高苯丙氨酸血症(hyperphenylalaninemia,HPA)临床特点的分析,探讨我国南、北方四氢生物蝶呤(tetrahydrobiopterin,BH4)反应性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缺乏症患者对BH4的反应性。方法(1)108例HPA患儿,男63例、女45例,平均年龄7.05个月。所有患者都进行口服BH4负荷试验,同时进行尿蝶呤谱分析、红细胞二氢蝶啶还原酶测定。对其中血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Phe)浓度〈600μmol/L者给予口服Phe-BH4联合负荷试验。(2)根据患儿父母双方祖籍,以长江为界将诊断为BH4反应性PAH缺乏症的患儿分为南、北两组。比较南、北方组BH4反应性PAH缺乏症患儿在BH4负荷试验中血Phe浓度的变化。结果(1)HPA中诊断BH4反应性PAH缺乏症36人(33.3%),BH4无反应性苯丙酮尿症(phenlketonuria,PKU)49人(45.4%),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BH4D)23人(21.3%)。BH4反应性PAH缺乏症血Phe浓度8h、24h时分别平均下降了49.24%和65.35%。(2)36例BH4反应性患者分为南方组23人、北方组13人。南、北方组BH4反应性患儿服药后24h时血Phe浓度均值分别为(217.02±189.03)μmol/L和(458.75±342.54)μmol/L(P〈0.05),而两者在服药后2h、4h、8h、24h时血Phe浓度下降的百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因PAH缺乏引起的PKU患儿口服BH420mg/kg后24h,血Phe浓度较服药前下降30%以上,其中绝大多数为轻、中度HPA(血Phe120~1200μmol/L),少数为经典型PKU(血Phe〉1200μmol/L)。本研究中我国南方组BH4反应性PAH缺乏症服药24h时血Phe浓度较北方组低,但是南、北方患者对药物的总体反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高苯丙氨酸血症患者进行口服四氢生物蝶呤(tetrahydrobiopterin,BH4)负荷试验,了解该方法在高苯丙氨酸血症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新生儿筛查阳性以及临床诊断的高苯丙氨酸血症患儿73例(男47例、女26例),中位数年龄1.93月,进行口服BH4负荷试验(20mg/kg)。对其中血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 Phe)浓度〈600/μmol/L者给予口服Phe—BH4联合负荷试验,同时进行尿蝶呤谱分析,红细胞二氢生物蝶啶还原酶测定。结果 在BH4负荷试验或Phe-BH4联合负荷试验中,经典型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的血Phe对BH4无反应;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引起的中度PKU的血Phe 24 h下降32.8%;BH4缺乏症患者服BH4后血Phe表现出特征性的快速下降,4 h降至正常水平,并且维持至24h。结合其他检测结果,22例诊断为经典型PKU,39例中度PKU,12例BH4缺乏症。结论 高苯丙氨酸血症是由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或者BH4缺乏所引起,早期鉴别诊断十分重要。BH4负荷试验是快速、简便的体内诊断试验,安全可靠,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四氢生物喋呤(BH4)负荷试验在高苯丙氨酸血症(HPA)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5年5月到2007年4月,51例HPA患儿采用口服BH4(20mg/kg)负荷试验。对其中血苯丙氨酸(Phe)浓度小于600μmol/L患儿采用口服Phe—BH4联合负荷试验,结合尿喋呤分析、血红细胞二氢喋呤还原酶(DHPR)活性测定。结果(1)在BH4负荷试验中,不同类型HPA患儿的血Phe浓度表现出各不相同的改变。51例HPA患儿中,共鉴别出5例BH4缺乏症,10例BH4反应性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缺乏症,36例BH4无反应性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缺乏症。(2)在17例中度苯丙酮尿症(PKU)患儿中,9例(52.9%)为BH4反应性PAH缺乏症。结论BH4负荷试验在HPA早期鉴别诊断中十分重要,部分中度PKU对BH4有反应,可使用BH4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化学荧光法、尿蝶呤谱分析、红细胞二氢喋呤还原酶活性(DHPR)分析、串联质谱法在高苯丙氨酸血症诊断中的应用。方法运用茚三酮荧光法检测142516例新生儿phe血值,初筛可疑阳性者行茚三酮荧光法、串联质谱法检测,通过卡方检验统计比较茚三酮荧光法、串联质谱法的复筛可疑阳性率;同时对复筛可疑阳性的患儿行尿蝶呤谱分析、红细胞二氢喋呤还原酶活性(DHPR)分析并对HPA确诊情况及发病率进行统计。结果 1.通过分析2010年-2016年新生儿疾病筛查量动态数列表,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2010-2016年我院筛查中心管辖区域活产218843例,HPA筛查率、不合格血片补采率、HPA可疑阳性召回率上升幅度分别为62.88%、52.75%、40.43%,不合格血片率基本持平;3.142516例标本初筛可疑阳性224例,初筛可疑阳性率1.57‰;4.通过配对卡方检验χ2=48,P0.005,茚三酮荧光法和串联质谱法复筛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对复筛可疑阳性29例患儿行红细胞二氢蝶啶还原酶活性(DHPR)分析检测、尿蝶呤谱分析检测鉴别确诊经典型苯丙酮尿症(PKU)24例,轻度高苯丙氨酸血症(HPA)3例,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BH4)2例;6.高苯丙氨酸血症检出率:1:4914。结论 1.新生儿疾病筛查量的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在2010-2016年筛查量都是呈现上升趋势;2.HPA筛查的血片量、不合格血片召回、HPA可疑阳性召回都有大幅度的提升;3.串联质谱法的复筛阳性率远低于茚三酮荧光法;4.串联质谱法中用phe/Tyr可明显降低假阳性率。5.HPA检出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结合红细胞二氢喋呤还原酶活性(DHPR)分析、尿蝶呤谱分析可以有效的鉴别诊断HPA并加以分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四氢生物蝶呤(tetrahydrobiopterin,BH4)代谢中各酶缺乏在儿童运动及智能发育障碍者中发生率及基因突变。方法对100例运动及智能障碍患者进行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Phe)及BH4负荷试验、尿蝶呤谱分析、红细胞二氢蝶啶还原酶测定,并对部分患者进行多巴治疗性诊断;对诊断为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opa-responsive dystonia,DRD)及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6-pyruvoyl tetrahydropterin synthase,PTS)缺乏者做基因突变检测。结果100例中70例基础血Phe浓度正常,6例(6%)诊断为DRD;30例有高苯丙氨酸血症[Phe(1022±290)μmol/L],8例(8%)诊断为VIS缺乏症,22例(22%)诊断为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发现2例DRD患者其三磷酸鸟苷环化酶基因(GTP cyclohydrolase 1 gene,GCHI)突变为IVS5+3insT,8例FIS缺乏症患者存在PTS基因7种突变类型,其中259C→T,286G→A,155A→G最常见,占75%。结论一些肌张力障碍或智能障碍者是由于BH4代谢障碍所致,有必要做筛查诊断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所致的氨基酸代谢病。基因突变导致苯丙氨酸羟化酶活性降低,苯丙氨酸不能正常代谢,在体内蓄积,对大脑神经产生毒性作用,导致智力低下。通过新生儿疾病筛查可使患儿早期确诊。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主要是通过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使患者达到或接近正常的智力发育水平。对于四氢生物喋呤(tetrahydrobiopterin,BH_4)反应型的患者,可予以BH_4治疗;除此之外,糖巨肽和大分子中性氨基酸疗法可改善饮食状况。基因疗法和苯丙氨酸解氨酶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特异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法检测中国人6-丙酮酰基四氢蝶呤合成酶(6-pyruvoyl-tetrahydropterin synthase,PTPS)基因的常见突变。方法应用人工构建的酶切位点,对4例四氢生物喋呤缺乏症(tetrahydrobiopterin deficiency,BH4D)患儿及其父母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分析,检测中国人最常见的3种PTPS基因突变:N52S、P87S和D96N;同时采用测序的方法验证PCR-RFLP的结果。结果4例BH4D患儿的PTPS突变基因型为:N52S/-、P87S/D96N、N52S/D96N和D96N/-;PCR-RFLP分析与DNA测序结果一致。结论(1)人工引入酶切位点的酶切方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好,适于PTPS基因常见突变的临床检测;(2)高苯丙氨酸血症(hyperphenylalaninemia,HPA)患儿有必要进一步分析PTPS基因,以便早期鉴别BH4D,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四氢生物蝶呤反应性的苯丙酮尿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对四氢生物蝶呤(BH4)反应性的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缺陷的苯丙酮尿症(PKU)的研究进展。分析BH4反应性的PAH基因突变,探讨这一现象潜在的发生机制,介绍一种新的临床分类法,并对PKU的BH4替代治疗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述对四氢生物蝶呤(BH4)反应性的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缺陷的苯丙酮尿症(PKU)的研究进展。分析BH4反应性的PAH基因突变,探讨这一现象潜在的发生机制,介绍一种新的临床分类法,并对PKU的BH4替代治疗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目的1066例高苯丙氨酸血症(HPA)患者治疗随访。方法自1984年10月到2009年12月,我院共诊治HPA患者1066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尿喋呤分析,血红细胞二氢喋啶还原酶(DHPR)活性测定及四氢生物喋呤(BH4)负荷试验,进行四氢生物喋呤缺乏症(BH。D)的鉴别;对部分患者进行MRI、1HMRS检查;对不同类型的HPA进行治疗。结果(1)1066例中1016例为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PAHD),其中51例为BH4反应性PAHD;50例为BH4Dc(2)28例筛查早治的BH4D患儿智商为(96±15)分,晚治疗的11例患儿治疗前为(46±15)分,治疗后为(69±11)分,前后有显著意义(P〈0.05)。DQ/IQ水平与治疗开始时间呈明显的负相关(r=-0.714,P〈0.01)。(3)33例BH4反应性PAHD患儿的智商为(92±18)分。(4)PAHD患者治疗中筛查组智商与非筛查组智商比较,筛查治疗理想组智商与筛查治疗不理想组智商比较,非筛查治疗理想组智商与非筛查治疗不理想组智商比较均有意义(P〈0.001),47例非新筛并控制理想血Phe浓度PKU患儿智商从治疗前的(60.66±7.78)分,提高到治疗后的(76.62±7.55)分(P〈0.001)。(5)合并癫痫的患儿脑电图的异常率为94.3%,将血苯丙氨酸浓度控制在理想范围,可使脑电图异常有改善。(6)22例大于4个月的患儿血、脑Phe浓度与智商均呈负相关关系r血=-0.5045,r脑=-0.6471(P〈0.01)。结论对所有HPA患者都必须进行BH4D的鉴别诊断,尽早确诊和治疗效果越好。严格控制血苯丙氨酸浓度是减少智能落后的最好措施。  相似文献   

13.
苯丙酮尿症(PKU)是一种严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会对患者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损伤.虽然低苯丙氨酸(Phe)饮食能够实现对PKU的有效控制,但患者反应能力和执行能力仍低于正常人,并且严格的低Phe饮食控制难以终身实行.因此,PKU的基因工程、酶替补、四氢生物蝶呤(BH4)、大量中性氨基酸(LNAA)、肝脏移植等新疗法的相关研究日益深入和发展,低Phe饮食控制疗法也被进行了改进.针对PKU的致病机理和治疗方法相关分子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和分析临沂地区新生儿高苯丙氨酸血症(hyperphenylalaninemia,HPA)的筛查和治疗情况。方法对1999年9月至2014年12月出生的2 123 193例新生儿进行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Phe)浓度检测,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以及其它生化检测,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确诊。结果初筛可疑阳性3128例,初筛阳性率为0.15%,可疑阳性召回3039例,召回率为97.15%。共确诊HPA患儿304例,发病率为1/6984,男165例,女139例。其中PKU患儿292例,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BH4)患儿12例。除8例患儿放弃治疗外,其余296例患儿治疗效果良好,治疗有效率100%。结论临沂地区新生儿高苯丙氨酸血症发病率为1/698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广泛宣传、规范治疗随访流程、提供免费治疗政策、强化家庭饮食指导是保证患儿治疗率和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一例经典型苯丙酮尿症合并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研究。方法采用BH4负荷试验结合尿喋呤谱和红细胞二氢喋啶还原酶(DHPR)活性测定的方法对高苯丙氨酸血症进行诊断分型;G显带技术分析外周血染色体核型。结果①患儿诊断为经典型苯丙酮尿症。②患儿外周血染色体核型为47,XX,+21,诊断为21-三体综合征。结论苯丙酮尿症可能合并有其他遗传代谢性疾病,临床诊断须全面。  相似文献   

16.
新喋呤(Neopterin)是一种由鸟苷三磷酸(GTP)衍生的低分子化合物。GTP 经其环水解酶作用生成二氢新喋呤三磷酸,再经丙酮酰二氢喋呤综合酶和鸟喋呤还原酶作用生成四氢生物喋呤(BH_4),二氢新喋呤三磷酸是BH_4生物合成途径关键的中间产物,BH_4是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羟化酶的辅酶。当综合途径受阻时,此中间产物可不用酶的催化直接转变为新喋呤。如BH_4缺乏可发生血苯丙氨酸过高,因缺乏神经介质使精神严重迟钝。在临床上称为非典型苯丙酮尿,其血和尿中新喋呤浓度增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02年-2006年泉州地区新生儿苯丙酮尿症(PKU)筛查状况。方法新生儿出生后72h足跟采血,滴在特殊的滤纸(美国S&S903滤纸)片上,用荧光法定量测定苯丙氨酸(Phe)浓度。Phe〉2.0mg/dl召回复查,结果仍超过2.0mg/dl送上海市新华医院确诊。结果五年共筛查新生儿224917例,疑似PKU240例,确诊6例(其中一例四氢生物蝶呤缺乏)。PKU发现率1/37486。结论新生儿疾病筛查是PKU患儿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是开展PKU早期治疗,防止智力低下残疾儿发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焦作地区苯丙酮尿症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苯丙酮尿症(PKU)是一种遗传性代谢性酶缺陷病,1961年Gathrie将细菌抑制法应用于PKU筛查.目前,国内采用微生物法测定PKU已列为新生儿筛查项目之一.近几年,我院为3789例新生儿进行了PKU筛查,男1950例,女1839例,测苯丙氨酸(Phe)2mg%占3441例,Phe4mg%占4例,Phe大于4mg9%占252例,其中Phe大于8mg%12例,均经北京医科大学和中日友好医院确诊.高苯丙氨酸血症1例,苯丙酮尿症10例.通过新生儿PKU筛查初步观察241例Phe浓度一过性轻度增高,出现假阳性结果为6.36%,根据新生儿喂养自然分组为:母乳喂养组,奶粉喂养组,混合喂养组,并追踪随访,定期复查,以观察各种不同新生儿喂养对PKU浓度增高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本地区的新生儿高苯丙氨酸血症(HPA)静脉血片筛查中的苯丙氨酸(Phe)水平分布,并探讨Phe切值建立。方法 2011年1月~2015年6月选择本地户籍174 140例新生儿,采集静脉血制成滤纸干血片,检测Phe浓度进行HPA筛查,根据筛查结果用百分位数法统计初步确立Phe切值。结果 174 140例新生儿经筛查正常新生儿174 133例,HPA阳性患儿7例,正常新生儿中,无浓度值者4411例,有浓度值者169 722例,有浓度值人群的Phe浓度水平呈偏态分布,其P50、P99、P99分别为1.02mg/d L,1.55mg/d L、1.86mg/d L,初步将静脉血片筛查实验Phe切值定为1.86mg/d L,通过评价,依据本中心实验筛查切值的要求,最终确定本中心静脉血片常规筛查实验Phe切值为1.86 mg/d L,同时,认为本中心所用足跟未稍血片的Phe切值,也可以作为静脉血片的Phe切值使用。结论静脉血片中的Phe比足跟未稍血片稳定,建立合理的静脉血片筛查Phe实验切值,有利于用静脉血片进行新生儿HPA筛查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串联质谱技术在怀化市新生儿高苯丙氨酸血症(HPA)筛查中的应用价值,了解怀化市新生儿高苯丙氨酸血症的检出率。方法选择出生72h后经充分哺乳的新生儿,采集足跟血,制成干血滤纸片,应用串联质谱技术(MS/MS)测定血苯丙氨酸(Phe)、酪氨酸(Tyr)浓度及其比值(Phe/Tyr)进行HPA筛查,筛查原标本血Phe浓度120μmo L/L,或同时伴有Phe/Tyr2.0为阳性,初筛阳性者立即召回复查,复查阳性者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尿有机酸分析及下一代测序技术(NGS)检测阳性患儿的突变基因。结果怀化市2015年3月-2017年12月共筛查新生儿79 205例,其中男性42 592例,女性36 613例,确诊HPA患儿6例,HPA检出率为1/13 201。结论应用串联质谱技术进行新生儿HPA筛查的检出率为1/13 201,明显高于之前报道的应用茚三酮荧光法进行新生儿HPA筛查的检出率1/40 758。应用串联质谱技术进行新生儿HPA筛查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