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 I R, X射线衍射分别研究了复合纳滤膜致密层的化学结构及其与性能的关系。采用扫描电镜( S E M )和原子力显微镜( A F M )分别对膜的断面、表面形态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IR,X-射线衍射分别研究了复合纳滤膜致密层的化学结构及其与性能的关系。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别对膜的断面、表面形态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通过IR,X-射线衍射分别研究了复合纳滤膜致密层的化学结构及其与性能的关系。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别对膜的断面、表面形态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利用界面缩聚法制备聚酰胺复合纳滤膜,并系统地研究了单体浓度、单体种类、酸吸收剂浓度、乳化剂及基膜等因素对纳滤膜原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制得的复合纲滤膜在0.6MPa的操作压力下,对1g/L的PEG600、Na2SO4溶液截留率分别达90%和95%,通量为45L(m^2.h),同时结合接触角测定仪和原子力显微镜对纳滤膜表面的测定结果,讨论了纳滤膜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以双酚A(BPA)和间苯二甲酰氯(IC)作为反应体系,采用界面缩聚的方法得到了NF-1(Nanofiltrationmembrane)复合纳滤膜。系统探索了界面缩聚条件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不同操作条件以及物料性质对 N F1 复合膜分离性能的影响以及该膜的耐试剂性能。研究表明: N F1 膜在 0.2 M Pa 操作压力下水通量为 1.99 L/m 2·h,对 Na Cl、 Na2 S O4 等无机盐的脱盐率达到 90% 以上。  相似文献   

7.
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LbL),采用原位还原方法在聚醚砜(PES)基膜上制备了银/聚电解质复合纳滤膜.SEM分析表明:膜表面结构致密,Ag粒子在复合膜中分布均匀,粒径100~200 nm,UV-vis图谱证明膜中粒子为Ag粒子,所得银/聚电解质纳滤膜呈现出优异的抗菌性能.[PSS/PDADMAC]3[PAS/PAH-Ag]3PSS膜对负二价离子显示出较高的截留性能,达到93%.  相似文献   

8.
绿脓杆菌外毒素A抗原的制备与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绿脓杆菌外毒素A(EPA)抗原。方法:用胰酶酪蛋白大豆肉汤(TSB),于32℃水浴120次/min振荡培养绿脓杆菌PA103株,其培养物经7000r/min离心,取上清用70%饱和硫酸铵沉淀,SephadexG-100柱层析,DEAE-52(DE-52)柱层析,羟基磷灰石柱层析制备PEA。结果:纯化的PEA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为一条带,分子量为Mr(66  相似文献   

9.
老化红细胞变形能力与膜磷脂及收缩蛋白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老化红细胞变形能力与红细胞膜磷脂成分和收缩蛋白(SP)含量的关系。②方法检测42例健康人外周血老化和年轻红细胞滤过指数(EFI),膜磷脂成分中的神经磷脂(SM)、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乙醇胺(PE)、膜SP二聚体(SP-D)及四聚体(SP-T)含量的变化。③结果老化红细胞EFI明显高于年轻红细胞(t=4.060,P<0.001),老化红细胞膜SM,SM/PC,SP-D和SP-D/SP-T明显增高,而PE,PS,PC和SP-T明显减低,与年轻红细胞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2.911~3.520,P<0.01,0.001);老化红细胞EFI与SP-D,SP-D/SP-T,SM和SM/PC呈正相关(r=0.511~0.684,P<0.001),而与SP-T,PE,PS,PC呈负相关(r=-0.552~-0.614,P<0.001)。④结论老化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与膜磷脂成分和膜SP异常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检测与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临床分离的107株葡萄球菌用经典方法进行MRSA和MRSE鉴定与耐药性研究。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占待测葡萄球菌的94.4%,而MRSA和MRSE分别为45.2%和16.9%,MRSA比MRSE更多见(P〈0.01)。两者产生β-内酰胺酶的阳性率分别比MSSA和MSSE高(P〈0.05和P〈0.01),耐药率亦分别高于MSSA和MSSE(P〈0.01和P〈0.05),均为6重以上  相似文献   

11.
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聚醚砜(PES)中空纤维复合纳滤(NF)膜,讨论了制备条件对PES中空纤维复合NF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合反应时间、均苯三甲酰氯浓度、哌嗪浓度和酸吸收剂三乙胺浓度对复合NF膜性能有显著影响,同时二次反应能够提高复合NF膜的截留率,对2g/L的Na2SO4截留率可达到99.2%。  相似文献   

12.
利用L-S相转化法将聚醚型聚氨酯(PEU)和聚醚砜(PES)共混,以聚乙二醇(PEG)为添加剂,制备PEU/PES共混膜,并通过测定比较共混膜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物浓度、共混组成比、添加剂种类与浓度是影响PEU/PES共混膜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透析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30个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3组,分别应用二醋酸纤维素膜(CD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PMMA)和聚芳砜膜(PES)的透析器进行透析,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血透前、血透10 min和血透180 min时的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PAC-1)的表达,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血透患者在使用3种透析膜透析前血小板活化程度无显著差异;血透过程中血小板活化不断增强,CDA组的活化血小板百分率明显高于PMMA组和PES组;而PMMA组与PES组之间血小板活化改变无显著差异。结论CDA膜在血透过程中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明显高于PMMA和PES膜,PMMA和PES膜的生物相容性优于CDA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聚醚砜膜对星形胶质细胞(AST)生长、存活增殖及分泌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方法取小鼠皮层组织进行AST原代培养,传代纯化培养后分为3组:A普通培养板组;B聚醚砜膜组;C层粘连蛋白包被膜组,观察和比较细胞形态学、细胞存活增殖能力的变化,同时测定培养基中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生长因子(BDNF)含量。结果在原代和传代培养期,聚醚砜膜上培养第3天后的AST细胞数较其他组明显减少(P<0.05)。在传代培养期,3组的细胞存活增殖能力均在第7天后逐渐衰退,分泌NGF和BDNF的能力也呈相同的下降趋势,聚醚砜膜组AST的变化较另外2组的变化更为明显(P<0.05)。结论聚醚砜膜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存活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并降低AST分泌NGF和BDNF的能力,层粘连蛋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聚醚砜膜对AST功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超滤浓缩技术分离鹿茸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冉  王飞  郝洁  李淑芬 《医学教育探索》2013,44(10):1257-1262
目的 建立鹿茸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超滤浓缩工艺。方法 以鹿茸冻干粉为原料,采用超滤技术对IGF-1的超滤浓缩工艺进行考察。以聚醚砜(PES)膜和改性PES膜进行对比研究,考察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压力、pH值等因素对鹿茸冻干粉超声提取液超滤浓缩过程的影响,并对超滤膜的清洗方法进行考察,得出适宜的工艺条件。结果 最优工艺条件为截留相对分子质量:PES膜4 000,改性PES膜5 000;压力为0.3 MPa,pH值为12。在此条件下,PES膜IGF-1回收率达到68.32%,蛋白质回收率达到69.20%;改性PES膜IGF-1回收率达到57.17%,蛋白质回收率达到87.43%。采用4种不同的方法对超滤膜进行清洗,结果表明,超滤膜在0.4% NaOH-0.1% NaClO溶液中浸泡24 h,PES膜膜通量恢复率达到98.65%,改性PES膜膜通量恢复率达到93.75%,膜通量接近完全恢复。结论 采用优化的超滤浓缩技术能够达到浓缩分离IGF-1的目的。该工艺操作简单、稳定,超滤膜易于清洗,回收率高,具有工业化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聚醚砜膜透析器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月我院血液净化中心MHD患者36例,随机分为聚醚砜膜(PES)组18例和聚砜膜(PS)组18例。观察1周,共透析3次。以血肌酐、尿素氮和磷的下降以及透析前后外周血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等指标的变化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估。结果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血尿素氮、肌酐和磷均显著下降,且两组的下降幅度相当(P0.05)。两组血尿素氮和肌酐的清除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血磷的清除率(ml/min)为144.57±27.83v.s.117.15±22.77,PES组高于PS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1),表明两种透析膜均能有效清除MHD患者血液中的小分子溶质,对血磷的清除PES膜优于PS膜。而血Hb、Alb和血压等,在两组患者透析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醚砜膜透析器用于MHD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其疗效和安全性与进口聚砜膜透析器相当,对血磷的清除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7.
对高分子纳滤膜的发展背景以及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的研究进展作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采用混合热焓法和稀溶液粘度法预测了聚醚砜/酚酞基聚醚砜体系相容性,并观察了聚醚砜/酚酞基聚醚砜共混制膜液的凝胶值与共混比的关系.聚醚砜/酚酞基聚醚砜为部分相容体系,其相容性与组成有关.共混制膜液的凝胶值受共混组成的影响,并非纯组分制膜液凝胶值的线性加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