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药材夏枯草质量标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和完善中药材夏枯草的质量标准体系,为新版《中国药典》提供可参考的数据资料。方法按2000版《中国药典》附录ⅨH水分测定法第一法、附录ⅨK灰分测定法、附录XA浸出物测定法对中药材夏枯草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和醇溶性浸出物等质量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研究。结果14个夏枯草测试样品中水分含量为10.59%~7.32%,平均值为9.38%;总灰分为11.049%~7.444%,平均值为9.099%。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为1.519%~0.415%,平均值为0.848%;冷浸法水溶性浸出物量为18.769%~9.022%,平均值为13.033%;热浸法水溶性浸出物量为21.178%~10.055%,平均值为15.410%;70%乙醇浸出物量为18.127%~10.274%,平均值为12.833%。结论在建立和完善中药材夏枯草的质量标准体系时中药材夏枯草的含水量以不得超过10.00%,总灰分不得高于12.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高于1.60%,冷浸法水溶性浸出物不得低于9.00%,热浸法水溶性浸出物不得低于10.00%,70%乙醇浸出物量不得低于10.00%为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对叶百部的水溶性浸出物、水分、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的含量.[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XA中的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IX H中水分测定法(烘干法)和附录IX K中的灰分测定法测定.[结果]对叶百部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53.41%~80.48%,平均值69.61%;水分含量为6.17%~11.25%,平均值为8.41%;总灰分含量为3.61%~10.55%,平均值为6.19%;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为0.36%~1.85%,平均值为0.84%.[结论]所得结果可为制定该药材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何首乌药材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的含量,为何首乌药材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实验数据。方法: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Ⅸ H中水分测定法中的第一法、附录Ⅸ K灰分测定法和附录Ⅹ A浸出物测定法测定。结果:何首乌药材含水量均不超过10.77%,总灰分不高于6.04%,酸不溶性灰分不高于0.71%,冷浸法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不低于20.03%。结论:本方法为何首乌药材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锡叶藤根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以及浸出物的含量.[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H中水分测定法(烘干法)、附录ⅨK中的灰分测定法和附录ⅩA中的浸出物测定法测定.[结果]初步拟定锡叶藤根水分含量不超过12%,总灰分不超过6%,酸不溶性灰分不超过3%,醇溶性浸出物量应不低于13%.[结论]该文结果为制定该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甘草水制广地龙饮片的质量标准。方法按2005年版《中国药典》附录ⅨH水分测定法中的第一法、附录ⅨK灰分测定法和附录ⅩA浸出物测定法测定;采用HPLC法测定饮片中的次黄嘌呤和肌苷的含量。结果甘草水制广地龙饮片质量标准为:水分含量≤5.0%,总灰分含量≤10.0%,酸不溶性灰分含量≤5.0%,水溶性浸出物浓度≥20.0%,乙醇浸提物浓度≥8.0%;次黄嘌呤含量≥0.006%,肌苷含量≥0.40%。结论建立了较完善的甘草水制广地龙饮片的质量标准,改变了过去仅依靠经验和感官判断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滇桂艾纳香乙酸乙酯部位薄层色谱鉴别与水分、灰分含量测定方法,为制定滇桂艾纳香的质量标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不同产地滇桂艾纳香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定性鉴别;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X H中水分测定法中的第一法和附录IX K灰分测定法分别进行水分、灰分测定。[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显示,在各批次供试品色谱图中均能显现出木犀草素对照品的斑点,且斑点圆整清晰;水分灰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水分含量均不超过3.59%;总灰分含量不高于2.93%,酸不溶性灰分不高于0.34%。[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可为制定滇桂艾纳香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峨眉产黄连药材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为建立峨眉产黄连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对黄连中的水分、灰分及浸出物进行测定,并对浸出物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测得黄连药材水分11.68%~19.04%,总灰分2.51%~3.79%,酸不溶性灰分0.34%~1.48%,醇溶性浸出物量24.82%~36.14%。结论:峨眉产黄连药材水分不超过14%,总灰分不高于5%,酸不溶性灰分不高于1%,醇溶性浸出物量不低于15%。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白扁豆中浸出物的含量。方法按2000版《中国药典》附录XA浸出物测定法测定中药材白扁豆中水溶性浸出物和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结果施肥试验中冷浸法水溶性浸出物含量最高为26.77%,最低为22.34%;65%乙醇浸出物含量最高为17.56%,最低为16.49%。密度试验中冷浸法水溶性浸出物含量最高为28.13%,最低为22.07%;65%乙醇浸出物含量最高为16.89%,最低为16.02%。打顶修剪等试验小区中冷浸法水溶性浸出物含量最高为27.57%,最低为24.98%;65%乙醇浸出物含量最高为17.29%,最低为16.08%。结论在建立中药材白扁豆的质量标准体系时,冷浸法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22.00%,65%乙醇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16.00%为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空心苋质量标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通过生药学鉴别研究,并按照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方法对空心苋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浸出物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建立了空心苋的生药学鉴别方法,初步拟定其水分不得超过15%,总灰分低于23%,酸不溶性灰分小于4%,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大于30%.[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为空心苋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贵州产杠板归的水分、总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和槲皮素的含量。方法:采集贵州省19个产地的杠板归药材,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中水分测定法(烘干法)、灰分测定法和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测定各地杠板归药材中水分、灰分和浸出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槲皮素的含量。结果:19个产地杠板归药材中水分含量为5.66%~10.47%,平均8.64%;总灰分含量为4.40%~7.79%,平均5.80%;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16.54%~26.82%,平均22.55%;槲皮素含量为0.17%~0.58%,平均0.38%;19批贵州产杠板归样本水分、总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及槲皮素含量最高值和最低值均相差1倍以上。结论:贵州省内不同产地的杠板归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探藏药唐古特青兰的质量标准。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版的相关规定对唐古特青兰进行了水分、灰分、浸出物的测定,并建立了检测藏药唐古特青兰中木樨草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结果唐古特青兰干燥失重平均值为7.88%,RSD为0.68%;总灰分平均值为9.66%,RSD为0.77%;酸不溶性灰分平均值为1.85%,RSD为3.22%;水溶性浸出物平均值为30.10%,RSD为0.67%;醇(95%乙醇)溶性浸出物平均值为16.35%,RSD为1.10%;木樨草苷在质量浓度为0.048~0.484 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得木樨草苷含量为0.252 6 mg/g。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稳定、可行,可用于藏药唐古特青兰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生物碱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来研究苦豆子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用碘化铋钾试液显色的薄层反应法鉴别生物碱,按《中国药典》规定方法检测苦豆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的含量。结果建立了生物碱薄层鉴别方法及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确定了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的含量限度,根据测定结果苦豆子药材水分在5%~7%之间为适宜,总灰分在2.0%~3.5%,酸不溶性灰分在0.2%~0.3%之间为适宜。结论测定苦豆子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生物碱的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为了建立苦豆子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蒙药材火麻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蒙药材火麻仁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的方法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及重金属。结果:确定了火麻仁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的检查限度。结论:这些指标可作为火麻仁质量控制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唇香草药材的质量标准,为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唇香草原植物进行鉴定,并对其性状进行描述;对唇香草的茎、叶和粉末进行显微鉴别;对唇香草水提液和醇提液化学成分进行理化鉴别;以蒙花苷、咖啡酸、迷迭香酸对照品对唇香草药材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测定7批唇香草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结果唇香草药材水分不得超过9%,总灰分不得超过12%,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4%。结论建立的质量标准定性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可作为唇香草药材质量控制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