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女性不孕症患者病耻感与创伤后成长的现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1—5月于浙江省某所三级甲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门诊就诊的女性不孕症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女性不孕症患者羞辱感量表及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对不孕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11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4份。结果104例女性不孕症患者病耻感量表得分为(67.14±14.33)分,处于中等水平;创伤后成长量表得分为(63.92±11.76)分,处于中等水平;不同的受教育程度、性格特征及是否独生子女的女性不孕症患者创伤后成长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不孕症患者羞辱感量表总分与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0.01)。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不孕年限、病耻感总分及情绪和行为得分是女性不孕症患者创伤后成长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女性不孕症患者病耻感与创伤后成长水平呈负相关,提示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积极引导降低该人群的病耻感水平,从而提高创伤后成长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女性不孕症病人病耻感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2月—2018年5月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浙江省3所医院320例门诊就诊的女性不孕症病人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不孕症病耻感量表家庭关怀度量表和压力感受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女性不孕症病人病耻感得分为(55.32±20.44)分。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关怀度、压力感受、备孕时间、家庭收入是女性不孕症病人病耻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家庭关怀度低、压力感受大、备孕时间长、家庭收入低的不孕症病人病耻感得分较高,医护人员应给予病人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不孕症病人首次参与人类辅助生殖治疗的病耻感水平和应对方式,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病耻感量表(ISS)、医学应对量表(MCMQ)对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312例不孕症病人进行调查。结果:不孕症病人病耻感得分为(51.95±20.64)分,处于轻度水平;应对方式中面对维度得分低于常模,回避、屈服维度得分均高于常模。面对与病耻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r值为-0.112,-0.122,-0.176,-0.115,-0.201,P<0.05);屈服和回避与病耻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值为0.376,0.403,0.360,0.291,0.281,P<0.01;r值为0.162,0.184,0.211,0.175,0.131,P<0.05)。面对、回避、屈服应对方式和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是不孕症病人首次辅助生殖治疗病耻感的影响因素,共解释了26.4%的总变异。结论:首次参与辅助生殖治疗的不孕症病人病耻感处于轻度水平,采取面对应对策略有助于降低病耻感水平。护理人员可在病人首次治疗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保障在后续长期和不确定性治疗中积极地应对负面心理变化,同时应当重视和加强对护士进行心理支持和咨询方面的培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制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应对方式问卷、精神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和自尊量表对134例患者进行病耻感、自尊及应对方式的评估。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无业或休学人员的病耻感水平比在职或在读人员高,家庭经济状况好的患者病耻感水平比家庭经济状况差的患者高(P0.05);患者的病耻感水平与自尊水平呈负相关,与回避和屈服的应对模式呈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无业或休学的患者、家庭经济状况好的患者病耻感水平高;患者的病耻感水平与患者采取的应对方式相关,患者越对疾病采取回避和屈服的应对方式,病耻感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知觉压力、病耻感及应对方式现状,并探讨知觉压力在病耻感与应对方式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0年6—12月至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7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影响量表、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179例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耻感、知觉压力得分分别为(60.20±14.57)分、(47.51±12.27)分,应对方式面对、回避、屈服3个维度条目均分分别为(2.18±0.64)分、(2.24±0.67)分、(2.40±0.67)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知觉压力在病耻感与应对方式面对、回避和屈服3个维度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分别占总效应的19.88%、17.10%、35.28%。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病耻感、知觉压力均处于中等水平,医护人员可通过帮助患者降低病耻感水平、改善知觉压力,以促进患者选择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脊髓损伤患者病耻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脊柱外科188例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影响量表、感知压力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脊髓损伤患者病耻感得分(55.98±10.73)分;婚姻状况、文化程度、ASIA残损分级、损伤严重程度、感知压力、领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是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共解释总变异的75.3%。结论 :脊髓损伤患者病耻感处于中等水平,医护人员应重视陪伴支持和沟通交流的力量,降低患者感知压力水平,提高应对能力,减少病耻感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女性不孕症患者病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30例女性不孕症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女性不孕症患者羞辱感量表及自尊量表进行测评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女性不孕症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结果 入组患者女性不孕症患者羞辱感量表总分为(65.15±19.16)分,4个维度评分从高到低依...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病耻感,并分析其与应对方式、自尊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应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医学应对问卷、社会影响量表及自尊量表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乳腺癌患者病耻感与应对方式、自尊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患者病耻辱感的影响因素。结果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病耻感得分为(61.05±11.98)分,为中等水平状态;自尊得分为(25.06±5.29)分低于国内常模(34.12±6.21)分(P<0.05),其中病耻感总分与屈服、回避型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面对型应对方式、自尊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屈服型应对方式为患者病耻辱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病耻感常处于中等水平,护理人员应给予高度重视,加强与患者沟通,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挑战,从而促进疾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孕症患者的社交回避及苦恼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为其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1年9-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兰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的不孕症患者34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不孕症病耻感量表、自尊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对其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345例不孕症患者的社交回避及苦恼、病耻感、自尊、心理弹性得分分别为(13.97±5.45)分、(71.87±17.02)分、(26.93±4.44)分、(58.08±12.49)分。不同居住地、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与丈夫的关系、来自他人的压力的不孕症患者其社交回避及苦恼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文化程度、病耻感、自尊是不孕症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不孕症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恼处于中等水平。医护人员应该引导患者进行自我接纳,提高其自尊水平和社交积极性,改善其社交回避及苦恼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与心理社会适应、应对方式的现状及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慢性病病耻感量表(SSCI)、帕金森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量表(PAS)和医学应对方式量表(MCMQ)对266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得分(54.3511.25)分;心理社会适应总分为(83.7915.27)分;应对方式中,面对型应对方式得分(16.284.15)分、回避型应对方式得分(17.29±2.22)分、屈服型应对方式得分(11.052.86)分。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与心理社会适应及面对型应对方式呈负相关关系,与回避及屈服型应对方式呈正相关关系。面对和屈服型应对方式在帕金森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对病耻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不良,常采用回避和屈服型应对方式,病耻感较高;心理社会适应不良的患者能直接或间接通过面对、回避或屈服型的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的病耻感,可通过提高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采用积极面对的应对方式改善患者的病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