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高危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4月至2016年10月收治20例重度胸椎管狭窄患者和18例重度脊柱侧凸患者。均采用全身静脉麻醉,胸椎管狭窄患者行后路椎管后壁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脊柱侧凸患者行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或后路截骨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术中选用Nicolet Endeavor CR 10导神经电生理监测仪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胸椎管狭窄患者进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与经头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otion evoked potential,MEP)监测,脊柱侧弯患者进行SEP、经头颅电刺激MEP及自发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监测。结果:术中2例SEP监测出现异常;其中1例为胸椎管减压术中放置明胶海绵过多,导致脊髓受压而出现监测异常,及时去除后恢复;1例为胸椎管减压术缝合切口过程中局部渗血压迫脊髓出现监测异常,及时清除血块及止血后恢复正常。6例经头颅电刺激MEP监测出现异常;其中3例发生在脊柱侧弯撑开矫形过程中,及时松开后恢复正常;1例因电极脱落引起;2例因肌松剂干扰引起。5例自发EMG监测出现异常;其中3例截骨及减压时出现单侧下肢肌电反应;2例因椎体旋转严重,放置椎弓根螺钉后出现肌电反应;及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后恢复正常。结论:在高危脊柱外科手术中进行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可实时了解神经功能状态,降低术中损伤脊髓、神经的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种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在零切迹颈椎前路手术中预防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行颈椎零切迹手术的61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监测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和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均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OA)评分。结果:神经电生理监测发现术中SEP波动5例,术中MEP波动7例,经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术后无脊髓及神经根功能损害表现,术前JOA评分为(7.73±1.34)分,术后1个月JOA评分为(13.12±1.24)分,经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零切迹颈椎前路手术中进行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可实时了解神经脊髓功能状态,避免对脊髓神经的损害,明显降低神经系统并发症,有效提高手术的效率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脊髓受压大鼠在不同时期减压后诱发电位、运动功能评分及脊髓组织病理变化。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C3组,制作脊髓损伤受压模型。3组分别于5h、3d、8d行减压术。各组造模前后及减压术后即刻检测SEP、MEP及运动功能评分。各减压时段后5d均检测SEP、MEP及运动功能评分,并取脊髓标本,行组织病理光镜检查。结果:随着脊髓压迫时间的延长,SEP、MEP潜伏期逐渐延长,波幅逐渐减小,波幅变化较潜伏期更为敏感。恢复过程中,脊髓受压时间越短,诱发电位恢复越早。潜伏期恢复早于波幅,而且SEP恢复早于MEP,MEP恢复早于功能评分。结论:SEP、MEP对脊髓损伤十分敏感,能较早反应脊髓损伤程度;大鼠脊髓损伤后,早期手术减压对损伤的大鼠轴索有保护作用,能减少脊髓损伤面积,促进大鼠后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与肌电图(EMG)在脊髓疾患手术中联合监测应用的价值。方法:对19例脊髓疾患进行术中肌电图及体感诱发电位监测,记录肌电图及体感诱发电位图形变化。结果:本组19例病例中,8例监测SEP记录潜伏期及波幅改变未达到预警界值,有11例SEP监测记录出现潜伏期延长或波幅下降达到监测预警界值,手术结束有10例逐渐恢复到界值以内,有1例于手术结束未恢复到界值以内。所有监测肌电图病例,手术中均监测出自由肌电反应,其中14例通过直接电刺激触发肌电图确定所支配肌肉神经根。结论:SEP及EMG联合应用术中监测对保护脊髓及神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通经饮合针灸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疗效及对神经功能分级、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患者均行椎体后路椎管减压术,其中对照组60例术后给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观察组6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通经饮配合针灸治疗,治疗3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肌力分级、脊髓神经功能评分、皮感诱发电位(SEP)波幅及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幅,统计2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ASIA神经功能分级、肌力分级、脊髓感觉和运动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提高(P均0. 05),SEP波幅和MEP波幅均显著降低(P均0. 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自拟益气通经饮配合针灸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显著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改善肌力,降低相关诱发电位波幅,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椎管内肿瘤患者神经电生理监测及预后评价提供基础研究数据和支持。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间在德阳市人民医院就诊治疗的椎管内肿瘤患者76例,根据术中是否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分为监测组42例和对照组34例,监测组患者术中监测体感诱发电位和肌电图,对患者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统计复发、死亡和再次接受手术情况,并采用评价JOA评分和肌力分级标准分别对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监测组4例患者术中出现体感诱发电位下降的情况,肿瘤全部切除率达到95.24%,术后肌力分级0级、1级、2级的比例与术前相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监测组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JOA评分改善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脊髓神经功能JOA评分加重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复发、再次手术及死亡的例数也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以监测椎管内肿瘤患者术中情况,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通督汤对胸腰椎骨折所致急性脊髓损伤(ASCI)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铁岭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2例胸腰椎骨折伴ASCI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予后路椎板减压螺钉固定术治疗,观察组于术后配合自拟活血通督汤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神经功能(针刺感觉评分、轻触感觉评分、运动功能评分)、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精神状况(Zung评分)、神经电生理指标[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潜伏期和波幅、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和波幅]及血清CGRP、5-HT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针刺感觉评分、轻触感觉评分、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SEP波幅及CGRP、5-HT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 05),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 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Zung评分、SEP潜伏期、MEP潜伏期、MEP波幅均明显降低(P均0. 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自拟活血通督汤配合后路椎板减压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ASCI,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自理能力、精神状况及神经电生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胸椎管狭窄症患者椎管狭窄程度与脊髓内高信号发生情况及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胸椎管狭窄程度,将MRI检查确诊的99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3组:轻度狭窄组(椎管残余率≥66.7%)34例,中度狭窄组(33.3%≤椎管残余率﹤66.7%)37例,重度狭窄组(椎管残余率﹤33.3%)28例,比较各组患者脊髓内高信号的发生率及神经功能受损情况。结果在MRI T2加权像上,轻度狭窄组有9例(26%)出现脊髓高信号改变,中度狭窄组有18例(49%),重度狭窄组有19例(68%),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系统,轻度狭窄组JOA评分为(7.7±2.8)分,中度狭窄组为(6.3±2.0)分,重度狭窄组为(5.8±2.2)分,轻度狭窄组与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与重度狭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中度狭窄组与重度狭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内具有高信号的患者JOA评分为(4.9±1.5)分,无高信号者JOA评分为(7.2±2.1)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胸椎退行性疾病导致胸椎管狭窄的患者,胸椎管狭窄越重,病程越长,越容易出现髓内高信号;同时,髓内高信号的出现预示着神经受损程度更趋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胸腰椎骨折伴急性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胸腰椎骨折伴急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和脱水药物、糖皮质激素、神经营养药物、能量合剂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运动评分、感觉评分、皮感诱发电位(SEP)波幅和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幅及治疗后脊髓损伤程度(ASIA)分级进步率。结果治疗前两组运动评分、感觉评分、SEP波幅和MEP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ASIA分级进步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可改善运动和感觉神经的功能,提高脊髓神经损伤分级,安全性好,在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一侧腰骶神经根受压症病人16例,电刺激一侧胫后神经而从“接骨”体表记录脊髓诱发电位。发现刺激患侧引起的脊髓电位N_2,峰潜伏期比健侧的延长0.74±1.15ms(P<0.025),但延长0.8ms以上者仅5例。未见点穴对患侧的脊髓诱发电位有明显影响。对腰痛病人21例,致痛电刺激一侧足背而从头顶引导的皮层电位,其晚成分N_(150)-P_(260)-N_(370)与痛觉有关,点穴可使之波幅下降约20%(P<0.05)。结合临床观察,作者认为点穴对腰痛病人的镇痛效应是肯定的,这效应与大脑皮层有一定关系。对于以脊髓诱发电位作为诊断腰骶神经根受压症主要依据的前景,作者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11.
胸椎黄韧带骨化(OLF)是导致胸椎管狭窄产生脊髓压迫的重要因素之一[1].使多数患者丧失工作和生活的能力,非手术治疗无效,手术彻底减压是使脊髓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我院自1989~2001年共收治OLF 21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胸椎管狭窄症尚无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目前唯一有效的方法即利用手术减压达到恢复脊髓功能,但手术并发症多。本文通过对运用热敏灸治疗本病的验案进行分析,旨在探寻更加安全、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腕管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病人30例,给予针刺治疗,进行疗效评价,治疗前后进行诱发电位波幅、潜伏期、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30例患者治愈16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治疗前、后正中神经指3-腕感觉、运动诱发电位波幅、潜伏期、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及临床疗效评定均证实针刺治疗腕管综合征有效,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腕管综合征(CT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CTS患者进行肌电图检测。结果 32例患者中,5条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测定诱发波形消失,31条正中神经感觉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和/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感觉神经异常率为56.2%;伴有正中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延长或动作电位波幅下降26条,运动神经异常率为62%。22块拇短展肌可见失神经电位。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在CTS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听神经瘤切除术面神经保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52例听神经瘤切除术患者为本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在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26例:未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与观察组(26例: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全切率、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以及面神经功能保留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Ⅳ级~Ⅵ级个体所占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听神经瘤切除术患者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应用效果明显优于未行神经电生理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芒针透刺对脊髓损伤后脊髓诱发电位影响及其机理。方法:采用日本大耳兔以改良式ALLEN’S脊髓损伤法造模,将其分为模型组、芒针透刺组、假手术组,每组又分5小组:术后即刻组、术后3 d组、术后7 d组、术后14 d组、术后28 d组,以Tarlov评分、脊髓诱发电位之P2潜伏时和波幅为观察指标,观察芒针透刺秩边-水道穴对下肢肌力感觉和脊髓诱发电位的影响。结果:兔脊髓损伤后均出现下肢瘫痪,经治疗5 d后芒针组较模型组tarlov评分明显改善(P<0.01);经芒针治疗4周后P2波幅较术后初期明显增宽、增大,而4周后P2潜伏期较术后初期明显缩短,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两者与模型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透刺能改善下肢瘫痪,促进下肢肌力恢复,加快脊髓诱发电位波幅和延迟时间的恢复,其机理可能与修复脊髓神经细胞及其神经信号传导通路,阻断了神经细胞及其神经传导通路的进一步损伤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椎弓根钉矫形固定系统在治疗颈椎损伤失稳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矫形固定系统在治疗颈椎损伤后失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选取颈椎损伤后失稳合并颈椎管狭窄患者7例,难复性颈椎骨折脱位患者11例。合并颈椎管狭窄患者术前X线片测量均有发育性椎管狭窄并椎体间不稳,磁共振显示脊髓受压明显;手术采用颈后路C3~C7单开门减压椎管成形术,不稳节段用自行研制的椎弓根矫形固定系统固定并突间关节间植骨融合。难复性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术前均行颅骨牵引后未能复位,术中撬拔复位后用椎弓根钉矫形固定系统固定并植骨融合。结果:术中末出现并发症,术后神经症状明显改善,拍片检查提示置钉位置正确,随诊7~18个月,平均10个月,椎弓根固定系统牢靠,无松动。结论:应用椎弓根钉矫形固定系统一次完成颈椎的复位固定和脊髓减压是一种简捷、可靠的治疗方法,避免了前后路联合手术,近期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19.
腕管综合征(CTS)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经过时受到卡压,而引起的手部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综合征。在临床上以女性患者居多,常常双侧患病,但优势侧受影响更明显。运用体感诱发电位(SEP)在腕管综合征切开减压术中进行监测,根据SEP波幅变化指导手术是否减压彻底。我科自2011年9月-2013年3月运用SEP在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CTS经行监测,取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士兰 《中医正骨》2002,14(8):55-55
自1998年7月以来,我院在局部麻醉下行颈椎体次全切除Casper钢板内固定术17例,其中陈旧性脊髓骨折脱位所致脊髓神经受压5例,孤立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8例,颈椎间盘破裂掉入椎管2例,局限性颈椎管狭窄症1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护理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