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方毅 《全科护理》2015,(3):266-267
[目的]探讨门诊导诊员应用规范化管理的效果分析。[方法]于2013年1月—2013年3月对我院导诊员实施规范化管理培训,通过比较实施规范化培训前后半年时间内,导诊护士的分诊知识、礼仪考核成绩及病人的满意度情况。[结果]1实施规范化管理培训后门诊导诊员的基础知识和礼仪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实施规范化管理培训前,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实施规范化管理培训后,病人对门诊导诊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规范化管理培训前,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门诊导诊员实施规范化管理培训后,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和基础理论知识,从而大幅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获得更多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郭辉 《全科护理》2016,(22):2351-2352
[目的]探讨岗位设置联合绩效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以2015年1月实施新一轮岗位设置及绩效管理改革为界限,比较优化改革前后病人、护士及医生对门诊护士的满意度,并从理论考核、操作考核、继续教育与护理科研等方面对优化改革前后门诊护士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结果]岗位设置与绩效管理优化后病人、护士、医生对门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高于优化前(P0.05),门诊护士理论合格率、操作合格率、在职学习合格率、科研合格率均高于优化前(P0.05)。[结论]岗位设置结合绩效管理在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具有突出的运用价值,能够提升病人、护士以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且提升门诊护士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诊专项技能标准化培训模式在急诊分诊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已在急诊科工作3年以上的30名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分诊理论知识、沟通技巧、专项操作技能的标准化培训,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培训,只凭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分诊。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对2017年4月—2017年6月就诊的2 000例病人进行分诊,但不进行沟通,观察组和对照组各分诊1 000例。比较两组病人分诊准确情况、分诊时间、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分诊准确率和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分诊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在急诊分诊护士培训中应用分诊专项技能标准化培训模式可提高分诊准确率和病人对分诊护士的满意度,缩短分诊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MART原则在门诊护理绩效二次分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门诊分诊、导诊护士41人、抽血室护士12人、治疗室护士6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未采用SMART原则,进行绩效平均分配,2018年1月—2018年12月采用SMART原则进行二次绩效分配。比较实施前后护士科研产出量、工作效率、护理质量得分、护士及病人的满意度。[结果]门诊护理绩效分配通过实施SMART原则,门诊量增幅2.76%、治疗量增幅8.19%、抽血量增幅10.34%,均呈上升趋势;实施SMART原则绩效管理后专家预约率、护理质量得分、护士满意度、病人满意度显著上升,门诊病人抽血等待时间缩短(P<0.01)。[结论]门诊护理组通过实施SMART原则进行绩效二次分配管理,充分调动了门诊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士服务意识及护理服务质量,深化了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护理管理在控制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148例病人为对照组,2017年1月—2017年6月就诊的156例病人为研究组。对照组给予门诊常规管理,研究组给予门诊护理管理,比较两组卫生合格率、感染率、医护人员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情况及病人对医院感染控制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卫生合格率、医护人员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得分、病人对医院感染控制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医院感染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管理在控制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中效果较好,可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卫生合格率,提高医护人员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提高病人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艾力彼星级医院认证对门诊护理服务流程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门诊2019年3月19日—2019年3月21日艾力彼星级认证检查中的100例病人为观察组,选取医院门诊2018年5月15日—2018年5月17日艾力彼星级认证模拟检查期间的100例病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分诊效果和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分诊等待时间和就诊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分诊准确率和病人对门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力彼星级医院认证可以推进门诊护理服务流程的优化与再造,使门诊护理服务流程能更好地满足门诊病人的护理需求,提高门诊病人对就医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柔性管理对骨科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分别截取柔性管理实施前(2016年3—6月)和实施后(2016年7—10月)2个时段各5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前采用传统分诊方法,将25名护士按能级标准分为4级,每天安排具有执业资格的护士轮流担任分诊工作;实施后在传统分诊方法基础上加强预检分诊服务标准化柔性管理措施.比较实施前后患者骨科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及工作满意度.结果 柔性管理实施后的漏诊率、误诊率低于实施前,而分诊的准确率及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1).柔性管理实施后医护人员对工作总体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柔性管理能够明显提高骨科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及患者满意度,提高门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门诊分诊护士岗位准入管理模式,为规范门诊分诊护士岗位管理提供依据及实践指导.方法 通过门诊分诊护士岗位准入培训及实施准入管理,即成立培训专家小组,拟定分诊岗位准入基本条件,制定培训方案,实施岗位培训、准入考核等培训管理模块.结果 实施门诊分诊护士岗位准入管理后分诊准确率由87.06%提高至95.56%(P<0.001);门诊患者、医生满意度均提高(P<0.001).结论 门诊分诊护士岗位准入培训开创了门诊分诊护士培训新模式;实施门诊分诊护士岗位准入管理可提高分诊准确率及患者满意度,提高门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分层次护理模式下规范化培训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晶 《山西护理杂志》2011,(8):2050-2051
[目的]在分层次护理模式下对护士实施规范化培训,以提高护士的专科护理能力工作满意度及病人满意度水平。[方法]于2007年对我院368名护士实施规范化培训,将每年规范化培训的所有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的平均分和护士工作满意度及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规范化培训3年来的考核成绩均值及护士和病人满意度水平逐年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层次护理模式下实施规范化培训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促进了护理人才的培养和护理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次分诊在妇产科门诊分诊系统、门诊工作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来本院就诊的112例病人为实施前组,予传统分诊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11月来本院就诊的134例病人为实施后组,予二次分诊方法,采用华西二院门诊病人满意度量表,对分诊前后两组病人满意度进行评价比较。结果实施二次分诊后,病人满意度有所提高(P0.05)。结论二次分诊有助于创造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门诊服务,有继续实行和不断完善的需要,门诊管理工作也应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完善工作流程,以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优化门诊护理流程对门诊病人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实施优化护理流程的门诊病人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实施常规护理流程的门诊病人为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护理纠纷、风险事故以及病人表扬率。[结果]观察组在门诊环境、健康教育、服务态度、分诊熟练程度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事故、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人表扬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门诊护理流程能更好地满足门诊病人的护理需求,减少护理纠纷,改善病人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正确识别病人身份信息,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9月—2016年11月及2017年4月—2017年6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医院有输液科室的符合入选标准的125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的管理方法对静脉输液病人身份识别核查制度、流程、标准、培训方法及身份识别辅助材料等方面进行优化后,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静脉输液病人身份识别的合格率。[结果]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病人身份识别合格率由实施前的30.32%提高到实施后的98.63%。其中输液病人床头卡、反问式核对、腕带、瓶签、输液巡回卡身份识别合格率由实施前的63.51%、67.24%、11.06%、55.17%、11.64%分别提高到实施后96.15%、99.04%、97.94%、100%、99.86%,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的管理方法可提高护士对静脉输液病人身份识别的合格率,确保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分层次护理模式下对护士实施规范化培训,以提高护士的专科护理能力工作满意度及病人满意度水平.[方法]于2007年对我院368名护士实施规范化培训,将每年规范化培训的所有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的平均分和护士工作满意度及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规范化培训3年来的考核成绩均值及护士和病人满意度水平逐年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层次护理模式下实施规范化培训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促进了护理人才的培养和护理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S管理模式在病区环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7年12月(未实施6S管理模式)与2018年4月—2018年10月(实施6S管理模式)两个时间段,观察并比较两个时间段病人对病区环境的满意度、护理人员工作效率、病区环境物体表面抽检合格率、设备物品管理的规范性等方面的改进程度。[结果]实施后病人对病区环境的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病区环境物体表面抽检合格率、设备物品管理的规范性等均有所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病区环境物体表面抽检的合格率(96.79%)高于实施前(82.16%),病人对病区环境的满意度(98.06%)高于实施前(90.95%),护理人员工作效率高于实施前,设备物品管理的规范性(97.56%)高于实施前(82.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护理部在病区环境管理中实施6S管理模式,有效地改善了病区环境,提高了病人对病区环境的满意度,提升了护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物体表面的合格率,规范了设备物品的管理,保证了医院的高效运转。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系统追踪法在手术室护士手部卫生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2017年1月-2017年6月对手术室护士手部卫生采取追踪法追踪洗手全过程,并调查分析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制定及落实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实施后6个月对手术室护士感染防控管理进行评价。[结果]实施后手术室护士手部卫生知晓率、洗手依从性、洗手合格率、无菌操作合格率、手卫生操作正确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病人医院性感染率、多重耐药菌感染、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病人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系统追踪法能有效提高手术室护士手部卫生知晓率,降低手术室护士手部感染率,提高手术室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诊导医入职培训与考核模式,提高门诊服务水平。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新入职的80名分诊导医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模式培训,实验组40例采用系统的规范化培训,用门诊部制定的考核模式,结合自行设计的"门诊分诊导医工作质量考核表"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两组之间所存在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专业知识、基本技能、综合素质、主动服务意识、服务规范、业务能力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诊导医进行系统的规范化培训与考核,能有效提升综合素质,提高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FOCUS-PDCA管理对颈脊髓损伤术后病人呼吸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发现对某三级甲等医院脊柱病区2017年3月—2017年4月20例颈髓损伤术后病人呼吸训练效果不佳进行现状调查,对其进行原因分析,找出主要原因为护士呼吸功能指导方法欠规范,确定目标,提出对策和实施对策。由质量控制组小组成员检查对策实施情况,对颈脊髓损伤病人呼吸功能训练效果进行确认,最后形成呼吸功能训练流程图,对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结果]经过FOCUS-PDCA管理后护士对2017年7月—2017年8月20例由相同医生及护理组管理的脊髓损伤术后病人的呼吸功能训练指导合格率达到目标,且对FOCUS-PDCA实施前后病人肺部感染率、潮气量及对护士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CUS-PDCA循环管理后进行的呼吸功能训练可以提高颈脊髓损伤术后病人的肺功能状态,减少病人肺部感染,提高病人及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柔性管理对新护士门诊预检分诊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实施柔性管理前(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与实施柔性管理后(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2个时间段内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柔性管理前采取传统分诊制度,实施柔性管理后加用标准化柔性管理措施,对比实施前后新护士门诊预检分诊的准确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前,50例患者漏诊率6.00%(3/50)、误诊率10.00%(5/50)、分诊准确率为84.00%(42/50),实施后50例患者漏诊率2.00%(1/50)、误诊率4.00%(2/50)、分诊准确率为94.00%(47/50),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50例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86.00%(43/50),实施后50例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8.00%(49/50),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为80.77%(21/26),实施后为96.15%(25/26),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柔性管理不但能够提高新护士门诊预检分诊的准确率,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提高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理念下的患者满意度评价管理体系对三甲医院医疗服务的影响.方法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引入目标管理理念下的患者满意度评价管理体系,将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实施常规管理体系获得的医疗服务数据作为对照.分别于两个时间段各选取门诊患者、住院患者,各200例,分别对比实施前后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实施前和实施后参与上述患者医疗服务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对比实施前后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护理差错率、护患纠纷率和投诉率.结果实施后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后参与上述患者医疗服务的护理人员基础护理、专项护理、护理文书书写、健康宣教、护患沟通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后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明显高于实施前,而护理差错率、护患纠纷率和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三甲医院中引入目标管理理念下的患者满意度评价管理体系能够提升门诊和住院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提高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减少护理差错、护患纠纷和投诉.  相似文献   

20.
陈祎 《全科护理》2016,(15):1601-1603
[目的]通过改进门诊导诊服务质量提高门诊病人满意度。[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我院特需门诊病人满意度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人员的再培训及岗位重新分配、导医和护士分工合作、改变服务理念、加强主动服务意识、改进门诊服务流程等整改措施,比较整改前后病人满意度。[结果]改善门诊服务质量后,门诊病人满意度较改善前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不断提高门诊服务,对门诊病人在细微处体现人文关怀,满足了病人的需求,减轻了病人的顾虑,提高了病人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