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海拔高度黔产宽叶缬草中挥发油及乙酸龙脑酯含量的变化情况,为该药材的栽培区域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宽叶缬草挥发油,利用GC测定宽叶缬草挥发油中乙酸龙脑酯的含量,通过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挥发油含量、乙酸龙脑酯含量与海拔高度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海拔高度黔产宽叶缬草中挥发油及乙酸龙脑酯含量均具有显著差异。挥发油平均质量分数2.20%,变幅1.34%~3.60%,挥发油含量总体随海拔的增高而呈降低趋势,存在显著负相关;挥发油中乙酸龙脑酯平均质量分数50.29%,变幅29.64%~64.87%,乙酸龙脑酯含量基本上随海拔的增高而呈降低趋势,但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黔产宽叶缬草中挥发油含量与海拔高度密切相关,建议该药材栽培宜选海拔较低区域。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16,(11)
目的建立黔产宽叶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var.latifolia Miq挥发油的质量标准。方法 TLC法进行定性鉴别,GC法定量测定乙酸龙脑酯含有量。结果挥发油透明,显淡黄色,具有其固有的气味和滋味,22批样品的平均酸值为3.49 mg/g,平均皂化值为178.71 mg/g,平均折光率为1.476 7,平均比旋度为49.17°。TLC斑点清晰,专属性强。乙酸龙脑酯在1.015 9~8.020 0 m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5%(RSD=1.01%)。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黔产宽叶缬草挥发油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正交法优化缬草挥发油超临界CO2流体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超  方颖  刘焱文  王磊  邹兴一 《中成药》2008,30(2):201-203
目的:采用正交设计法,对缬草挥发油超临界CO2流体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方法:采用L9(34)正交实验萃取压力(A),萃取温度(B),萃取时间(C)和分离温度(D)作为四个因素,每个因素选3个水平,以挥发油样品中乙酸龙脑酯的含量来确定最优化提取条件。结果:A和D对提取的乙酸龙脑酯含量影响最大,C条件影响最小。结论:最优萃取条件是:萃取压力:12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1 h,分离温度:35℃。在此条件下萃取缬草挥发油得率最高,样品中乙酸龙脑酯含量也最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不同海拔生长的宽叶缬草挥发油指纹图谱,分析其主要成分及含量差异。方法:采用GC对不同海拔生长宽叶缬草的挥发油进行检定,应用相似度评价系统对所得的不同海拔生长的宽叶缬草GC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通过GC指纹图谱分析,可见不同海拔生长宽叶缬草主要组分基本相同,但其相对含量有差异;高海拔的宽叶缬草与模式指纹图谱内在化学成分和含量更为接近些;4批样品中乙酸龙脑酯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随海拔的升高,乙酸龙脑酯的含量逐渐增加。结论:相对于低海拔,高海拔生境更适于宽叶缬草成长及有效成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宽叶缬草挥发油中有效成分乙酸龙脑酯的气相色谱测定法。方法:色谱条件为DB-WAX毛细管色谱柱(0.32mm×25m),程序升温60℃10℃/min→120℃6℃/min→140℃10℃/min→230℃(5min),分流比为30∶1,FID检测器,内标为萘。结果:乙酸龙脑酯在0.016~0.250m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999),加样平均回收率为104.85%。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灵敏、易操作,为宽叶缬草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砂仁挥发油滴丸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砂仁挥发油滴丸主要有效成分——乙酸龙脑酯含量为主要质控指标,以滴丸重量差异限度、溶散时限及外观评价等为辅助质控指标,综合评价砂仁挥发油滴丸的质量。方法:通过测定滴丸重量差异限度,溶散时限以及对滴丸进行外观评价,气相色谱法测定砂仁挥发油滴丸中主要有效成分乙酸龙脑酯的含量,建立其较为完善的质量标准。结果:6批砂仁挥发油滴丸中乙酸龙脑酯含量,平均值为165.95 mg.g-1,RSD 2.83%;溶散时限、重量差异限度及外观评分达到《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要求。结论:上述6批滴丸的质量达到《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要求,可对砂仁挥发油滴丸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砂仁配方颗粒中乙酸龙脑酯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5MS石英毛管柱,氦气为载气,100℃~180℃程序升温;质谱为检测器,选择性检测m/z136的离子;样品采用无水乙醇超声提取,外标法计算乙酸龙脑酯的含量。结果:乙酸龙脑酯在0.103 6~0.621 6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n=6);平均回收率(n=6)为97.37%,RSD为0.88%;检测限为10pg。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砂仁配方颗粒中乙酸龙脑酯含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综合评价砂仁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质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以砂仁挥发油主要有效成分-乙酸龙脑酯-β-环糊精包合率为主要质控指标,以砂仁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收得率为辅助质控指标,综合评价砂仁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质量。方法: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砂仁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中乙酸龙脑酯的含量并采用扫描紫外光谱法、气相色谱法对砂仁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进行质量检查。结果:3批砂仁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中,乙酸龙脑酯-β-环糊精包合率平均值22.57%,RSD 1.752%;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收得率平均值84.04%,RSD 0.157 4%。结论:上述3批砂仁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成功包合且包合前后砂仁挥发油主要有效成分基本一致;乙酸龙脑酯-β-环糊精包合率、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收得率较高,成功地建立了砂仁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较为完善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9.
缬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概述缬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方法通过文献检索调查缬草挥发油。结果缬草挥发油含龙脑及其乙酸甲酯等成分,具有镇静催眠等作用。结论缬草挥发油是一类重要化学成分,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道地产区阳春砂不同种质类型的果实品质进行分析和比较,为其种质资源的评价及优良品种选育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的中药材性状鉴定方法观察与描述阳春砂不同种质类型(长果、圆果、黄苗仔)果实的性状特征;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挥发油测定法甲法测定种子团中挥发油的含量,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结合质谱数据库检索系统对挥发油组分进行分离鉴定,运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相对质量比;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种质类型阳春砂果实中樟脑、龙脑及乙酸龙脑酯含量。结果阳春砂不同种质类型的果实外观性状特征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形状、大小、果皮厚度及种子团粒数等方面。长果、圆果和黄苗仔的挥发油含量分别为3.45%、3.33%、3.15%;乙酸龙脑酯含量分别为1.56%、1.19%、0.92%;樟脑含量分别为0.16%、0.15%、0.14%;龙脑含量分别为0.26%、0.12%、0.09%。三者的乙酸龙脑酯及挥发油的含量均达到了现行版《中国药典》的要求。结论阳春砂不同种质类型果实的挥发油含量及组分存在一定的差异,长果的挥发油、乙酸龙脑酯、樟脑及龙脑的含量最高,圆果其次,黄苗仔最低,表明阳春砂不同种质类型的果实品质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云南松松针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该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云南松松针挥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中鉴定出45个组分,占峰面积的84.14%。结论:云南松松针挥发性成分主要为α-蒎烯(14.74%),脱氢-4-表松香酸(11.67%),2,7-二羟基-3,4,6-三甲氧基-9,10-二氢菲(8.41%),石竹烯(6.91%),乙酸冰片酯(5.63%),D-柠檬烯(4.55%),1,6-杜松二烯(4.16%)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黔产宽叶缬草根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分析其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缬草根挥发油,以挥发油提取率为指标,考察蒸馏时间、液料比、浸泡时间及粉碎度等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优选宽叶缬草根挥发油提取工艺.采用GC-MS分析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结果:宽叶缬草根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为粉碎度为10 ~ 20目,料液比1∶10,蒸馏时间5h,浸泡时间4h;此工艺条件下,挥发油提取率达5.74%.缬草油中共鉴定出25种化学成分,以萜烯类化合物为主,分别含有烯、醇、酮、酯、醚类化合物,其中乙酸冰片酯、香树烯和坎烯占主导地位,其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37.94%,18.52%,10.26%.结论:该优选工艺稳定可行,可为缬草根挥发油工业化提取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缬草挥发油成分分析及其含量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薛存宽  蒋鹏  沈凯  李颖  曾玲 《中草药》2003,34(9):779-781
目的 研究缬草挥发油的成分、有效组份及油含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集川、陕、鄂、湘各地不同海拔、土质、生长期,野生与栽培、鲜与干药材,以挥发油测定器测定挥发油含量;GC—MS联用及纯品叠加GC分析成分鉴定;溶剂提取分离纯萜烯与萜烯含氧衍生物;^84Rb摄入示踪法和体外试验考察缬草挥发油及其不同组份的增进心、肾营养血流和胃平滑肌解痉作用。结果 缬草药材含油量为0.2%~2.1%。挥发油中共检出46种成分,其中单萜类有莰烯等6种,占38.75%;倍半萜类有β-石竹烯等11种,占5.27%;单萜、倍半萜含氧衍生物龙脑醋酸酯、缬草烷酮等27种,占54.25%。含氧衍生物具有明显地增进心、肾组织微循环灌流及胃平滑肌解痉作用。结论 高海拔、肥沃砂质土壤生长的、秋后采集的鲜缬草含油量最高;油中主要的活性组份为单萜、倍半萜含氧衍生物。  相似文献   

14.
缬草油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缬草油的抑菌活性.方法 以索氏提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缬草油为试材,用管碟法和微量稀释法比较两种方法提取的缬草油对供试菌的抑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 两种方法提取的缬草油对细菌和真菌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 缬草油有抑菌作用,具很大应用潜力.实验结果为其在食品、化妆品行业的开发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缬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缬草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色谱-质谱法定性,为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还采用色谱保留指数法进行辅助定性,并对部分样品使用了标样核对?结果:共分离出41个组分,鉴定了36个,占峰面积的94.7%?其中主要的成分为乙酸龙脑酯(bornyl acetate),莰烯(camphene),3-崖柏烯(3-thujene),β-蒎烯(β-pinene)和桧醇(sabinol)?结论:两种分析方法联合定性,使结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16.
砂仁复方挥发油提取工艺优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砂仁复方挥发油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酸龙脑酯收率为指标,采用气相色谱仪,运用正交设计法优选砂仁复方挥发油提取工艺备件。结果优选出的砂仁复方挥发油提取工艺为:取砂仁捣破,其他药材切成饮片,加水浸泡0.5h,加水量为药材量的96倍,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4h。结论采用该提取工艺提取砂仁复方挥发油有效成分乙酸龙脑酯收率较高且稳定,说明该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