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7,(14):2012-2016
目的:了解麦考酚酸(MPA)制剂体内药动学参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从基因多态性、患者机体因素和药物因素等方面对MPA的体内药动学参数、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吗替麦考酚酯(MMF)和麦考酚钠(EC-MPS)为MPA的2种常用制剂。MMF为器官和组织移植术后抗免疫排斥反应的一线用药,其体内药动学参数、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受基因多态性、患者机体因素(种族、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后时间和并发症等)和药物因素(联合用药、药物剂型和给药剂量)等影响。  相似文献   

2.
了解影响药物在体内代谢的因素,监护病人的药物治疗,提供最佳治疗方案,使临床用药合理化。本文就药物与机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药物在体内的相互作用,影响药酶活性而改变药物的血浓度,疾病和其它因素对药物代谢的影响以及临床用药如何提高疗效,降低药物的毒副反应,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余红玲 《中国药房》2012,(46):4399-4401
目的:减少细胞毒药品给药差错,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从用药合理性、不良反应预防、药物配置过程、药品储存等4个方面阐述细胞毒药品静脉给药的药学监护内容。结果与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师通过对细胞毒药品静脉给药浓度、剂量、滴注速度、给药时序、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预防、药物的配置过程以及药品的储存等方面进行监护,可对预防给药差错、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起到积极作用,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赵济忠  苏明杰  张静 《齐鲁药事》2012,(10):598-599
<正>患者用药依从性差,会对疾病治疗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危及生命。我国医学、药学教育的差异性造成医师在病例诊断方面有优势,而临床药师对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时辰药理、药剂学等比较了解[1]。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参与个体化给药方案的设计,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对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具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5.
张春香  盛玉青 《中国药业》2013,(12):112-115
目的正确保存、使用抗菌药物,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安全用药。方法对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储存过程中温度、光线和环境湿度对药物稳定性影响很大,给药过程中给药时间间隔、溶剂的选择、给药方法、联合用药和不良反应等,都是影响药效与临床用药安全的重要因素。结论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储存和使用抗菌药物,才能更好发挥疗效,保障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药物相互作用与安全用药的关系.方法 从药物相互作用的分类及如何减少不利相互作用等方面,探讨临床安全用药.结果 可从实施个体化给药、重视药品说明书、重视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高风险人群用药及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高风险药物等方面减少不利药物相互作用.结论 重视药物相互作用,对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有效地联合用药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徐辉 《安徽医药》1999,3(3):19-20
药物防治疾病的疗效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病人的年龄、性别、病理状态、个体差异、遗传因素和精神因素等。药物的剂量和剂型、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和次数.以及反复用药、合并用药等均可影响药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基础上 ,从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联合用药与药物相互作用、预防使用方面提出合理用药注意事项 ,并从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方法及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论述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药物的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影响或机体对药物的反应。药物的治疗效果是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的综合表现。影响药物的作用因素很多,主要有药物和机体两个方面。所以,临床上要做到合理安全用药,不但要注意充分发挥药物  相似文献   

10.
余晓东  张萍 《齐鲁药事》2006,25(10):610-612
近年来,随着中药制剂的不断开发和临床的广泛应用,中药药源性疾病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中药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和影响因素主要有药物、机体、给药三个方面。它们单独或相互作用,导致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药动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PK-PD)结合模型阐明了时间-药物浓度-效应三者间关系,能较全面地分析和预测特定给药方案下,药物效应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对新药研发,药物临床试验及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现从给药方案优化,疗效和不良反应预测,相互作用分析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PK-PD指导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综述,阐明PK-PD模型对药物合理使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药房》2015,(20):2878-2880
目的:了解抗血小板药物临床个体化给药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从药物相互作用、基因多态性和血小板功能监测方面对抗血小板药物在临床个体化给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药物相互作用和基因多态性均导致抗血小板药物疗效差异,且血小板功能监测对临床的获益尚不能证实。结论:掌握影响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的因素,有助于抗血小板药物的个体化给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抗血小板效应不足导致的血栓性事件或抗血小板效应过度导致的出血性事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鼻饲患者喂养方式、给药方式以及药物相互作用探讨导致华法林疗效不足的影响因素,确定引起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波动的原因,及时调整合并用药、固定给药方式,调整华法林剂量,加强凝血功能的监测,使患者INR恢复到目标值范围。提示临床药师在参与药物治疗过程中,应结合个体化用药及病例特点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对处方调配中应关注的药物与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与食物相互作用及患者生理状态等影响患者用药安全与疗效方面进行论述,以加强处方调配把关,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病患者常需联合用药以增强疗效或抵消不良反应,但也可因药物相互作用而使药效减弱或出现毒副反应.药效动力学相互作用可表现为药效协同或拮抗作用,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则主要由于药物在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方面的相互影响所致.本文主要对抗高血压病药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及结果,临床给药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面对日益复杂的抗癫痫药应用状况,对传统及新型抗癫痫药的临床应用状况进行评价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6个传统抗癫痫药和9个新型抗癫痫药的临床适应证及其药动学特点、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疾病状态以及经济因素等方面对影响抗癫痫药合理选择的因素作一探讨。结果及结论:传统抗癫痫药仍被广泛应用,新型抗癫痫药与传统抗癫痫药相比具有药代动力学更好、药物相互作用更少、耐受性更好等优势,但临床资料和用药经验相对缺乏,临床应用时应权衡利弊,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鼻饲给药的合理性及影响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基层医院鼻饲给药的合理化和规范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查2017—2018年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住院患者鼻饲给药情况,利用HIS系统和Excel软件对鼻饲给药病例数、剂型分布、联合用药及不合理用药等情况进行分类、汇总和分析。结果:共抽查鼻饲用药患者1268例,涉及303个药物品种,应用频次达23920例次;同时混合给药的药物品种数最高达15种;存在药物不利相互作用131例次;鼻饲给药剂型选择不合理共3689例次,不合理用药率为15.42%(3689/23920)。结论:基层医院鼻饲给药存在不合理应用情况,临床药师应发挥专业特长实行事前干预,提高鼻饲用药合理性和规范性,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口服药物与肠内营养(EN)间可疑相互作用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3月重症监护病房收治患者中,同时经喂食管应用口服药物及肠内营养者病历。选择应用神经精神类药物患者的用药情况并对可能发生的药物与肠内营养间相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涉及相关药物8种,纳入患者32例。EN与口服药物在药剂学、药动学和药理学方面可发生多种相互作用。同时喂食管放置的位置以及EN的给药方式等也可影响口服药物的作用。结论:对治疗窗窄的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十分必要。临床药师应在安全用药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要重视中药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中药的药品质量、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给药途径、药物相互作用、临床前研究等方面分析了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中药安全性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王真  李旭梅  涂厉标 《中国药师》2007,10(6):582-584
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分布和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常常受机体生物节律的影响,即机体生物节律性在药动学和药效学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别,这在心血管系统药物显得尤为重要。许多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正常生理节律发生了异常节律,掌握人体疾病的节律变化并根据疾病的发病时间规律,结合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等变化规律,设计出不同的给药时间和剂量方案,选择适合的剂型,进行时辰给药治疗,将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达到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