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国林  郭威  郑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5):3753-3754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合并腕舟状骨骨折治疗方法。方法 13例患者,根据桡骨远端骨折并腕舟状骨骨折的移位程度分为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结果 13例随访10例,随访6个月~2 a,平均10个月。9例愈合,1例Ⅳ型,腕舟状骨骨折不愈合,二次手术桡骨茎突截除并腕舟状骨折处植骨可吸螺钉内固定术。术后6个月愈合。腕关节背伸65°±3°,掌屈64°±2°,桡偏16°±3°,尺偏27°±4°,腕关节不稳1例,无腕舟状骨坏死。结论将桡骨远端骨折并腕舟状骨骨折分型治疗值得临床借鉴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鲜不稳定腕舟骨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29例新鲜不稳定腕舟骨骨折分成两组,15例行单纯加压螺栓内固定,14例行加压螺栓内固定联合逆行桡骨骨瓣移植,术后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3年和1.5年。【结果】单纯加压螺栓内固定组15例患者。13例完全愈合,1例出现舟骨近侧骨折段缺血性坏死,1例有腕舟骨背凸畸形,术后有13例腕痛消失,2例疼痛,病人满意度为86.7%。加压螺栓内固定联合逆行桡骨骨瓣移植组14例患者术后均完全愈合,1例出现舟骨短缩,病人满意度为92.9%。【结论】加压螺栓内固定加逆行桡骨骨瓣移植比单纯加压螺栓内固定疗效好,对于新鲜不稳定腕舟骨骨折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腕舟状骨骨折2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8例腕舟状骨骨折漏诊分析原因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腕舟状骨骨折24例中有8例漏诊。结果:早期确诊16例,3周内确诊3例,5例陈旧性骨折行手术植骨治疗。结论:腕舟状骨骨折漏诊原因有四个方面,有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腕舟状骨骨折在腕部损伤中较为常见,其不愈合发生率高,为5%~50%[1]。我科自2002-03~2006-12对16例新鲜无错位(Herbert型)腕舟骨骨折患者,采用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骨折全部愈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3例,女3例,年龄19~31(平均23)岁。左侧4例,右侧12例。就诊时间:伤后1h~7d,平均2d。致伤原因:骑车摔伤12例,坠落伤2例,军训伤2例。1.2治疗方法1.2.1手术方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成功后常规消毒铺巾,先手法整复,一助手固定前臂,术者一手握患手向远侧牵引,并做掌屈、背伸、桡倾、尺偏及环转等动作,一手拇指从鼻烟窝处向后…  相似文献   

5.
腕部诸骨骨折中,以舟骨最为常见,及早诊断和治疗对预后较好,失治误诊则延迟愈合、不愈合或缺血性坏死,甚至引发创伤性关节炎,导致腕关节活动障碍。现将我科2006-01/2008-01就诊腕舟骨骨折4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肩胛骨骨折约占肩部骨折的3%~5%,多为体部骨折,其次为肩胛颈骨折。自1996—08-2004—08我们收治由于移位明显,采用经后侧入路进行手术治疗4例,疗效满意。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Bold螺钉内固定治疗急性腕舟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急性腕舟状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Bold螺钉内固定的治疗方法,其中男性17例,女性1例,年龄17~48岁,平均32岁。Herbert分型A1型1例,A2型7例,B1型3例,B2型5例,B3型2例,分别采用常规掌侧及掌、背侧小切口入路手术,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随访18例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8~10周,平均9.2周。按Krimmer等评分:优10例,良6例,可2例。结论:切开复位、Bold螺钉内固定是治疗急性腕舟状骨骨折的有效方法,手术切口小,愈合率高,骨折解剖复位,断端加压固定,无需取出。  相似文献   

8.
冯秀琴 《医学临床研究》2012,(10):1992-1993
【目的】评价低强度脉冲超声对腕舟骨骨折愈合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腕舟骨骨折52例,A型11例,采用手法复位管形石膏外固定,B型41例,采用切开复位Herbert钉或AO空心钉内固定。术后康复期28例采用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A组),另24例按一般常规处理(B组)。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活动范围及Krimmer腕关节评分。【结果】A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早于B组,Krimmer评分优秀率明显高于B组(60.7%VS33.3%,P〈0.05),而两组病例腕关节活动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低强度脉冲超声对腕舟骨骨折愈合有明显促进作用,可降低腕舟骨坏死率.  相似文献   

9.
我院2000-12~2004-12应用桡骨茎突切除植骨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13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2例,女1例,年龄19~35(平均25)岁。均为跌倒所致腕舟骨闭合性骨折。病史5~14个月,平均8.5个月,X线片显示腕舟骨骨折端吸收或硬化。1.2治疗方法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患肢外展置于小桌上。常规消毒铺单,上臂捆扎气囊止血带。自第一掌骨基底部,经鼻烟窝向近端作纵切口,长约6 cm,注意保护头静脉及桡神经浅支。自拇长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进入,将拇长伸肌腱牵向背侧,将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向掌侧牵开,此时注意…  相似文献   

10.
腕舟骨表面大部覆盖关节软骨,血供较差,骨折后延迟愈合和骨不连发生率较高。我院自1993~2001年采用带血管蒂的桡骨骨膜瓣移植治疗腕舟骨骨折不连接3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谢韶东  陈逊文  徐志强  陈衍尧  黄文  江湧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3):163-163,F0003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介入及系统训练治疗综合治疗方法治疗浮肘损伤后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2-03/2005—12在佛山市中医院骨科就诊的浮肘损伤患者10例,以肢体康复为治疗目标,早期康复介入,采用闭合复位,肱骨外固定支架+前臂经皮穿针内固定术,系统康复训练,定期跟踪评估。疗效评估标准:①良好:肱骨干和尺桡骨骨折对位良好,骨性愈合,肘关节的屈伸活动范围,前臂旋转功能丢失〈10%。②较好:肘关节的屈伸活动范围丢失〈20%,前臂旋转功能丢失〈50%。③一般:肘关节的屈伸活动范围丢失〉20%,前臂旋转功能丢失〉50%。④不良:畸形愈合或不愈合,关节功能丧失。 结果 10例患者经1年的随访,全部进入结果分析。良好9例,占全部患者的90%,肱骨骨折在8-12周骨性愈合;一般1例,出现肱骨不愈合,前臂骨折在6-12周愈合,未出现迟缓愈合的情况,肘关节屈伸功能,旋转功能无明显障碍。结论采用早期康复介入,系统训练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康复能够得到同步完成,综合评价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2.
对我院1995~2003年锁骨骨折术后骨折延迟愈合2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约占全身骨折1%~2%。股骨转子部血运丰富,骨折后极少不愈合,但容易发生髋内翻,且高龄患者因长期卧床引起并发症较多,目前多主张手术治疗,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其中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是目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自2003—01以来,我们使用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7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时胫骨下段骨小连的治疗办法。方法:总结2004-03/2008-09采用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38例胫骨骨不连的体会。结果:38冽骨不连最终均达到骨性愈合,非感染性骨不连骨愈合时间6~12个月,感染性骨不连骨愈合时间8~24个月。结论:采用单臂外同定支架治疗胫骨骨不连,对骨不连断端的血循环及骨潜能干扰小,有利于骨折愈合,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5.
郝玉洁  白跃宏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6):170-170,173
目的探讨腕舟状骨骨折的治疗方法,以恢复其生理解剖位置及重建腕舟状骨血运功能。方法从腕舟状骨骨折移位情况、治疗时间及带蒂骨瓣手术方法几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果①早期诊断的急性无移位稳定手舟状骨骨折:10周内骨折愈合率可达95%。②逆行筋膜骨瓣移植加桡骨茎突切除治疗腕舟状骨骨不连:术后两三个月内即可实现骨性愈合,愈合率可达100%。③腕舟状骨近端骨不连带桡动脉摹突返支的桡骨骨膜移植术:愈合率90.9%。结论早期无移位腕舟状骨骨折行保守治疗预后佳。切开复位以掌侧人路为首选,町减少对骨血液供给的损伤。治疗的关键在于消除剪力、恢复腕舟状骨解剖位置及重建腕舟状骨血运。  相似文献   

16.
陈励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8):1578-1579
【目的】探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早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5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评估其软组织损伤程度,清创彻底及修复重建后,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内固定方法。【结果】创面一期愈合例达77.55%(190/245),术后6~12个月骨折愈合率达90%(220/245)。根据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为91.4%(224/245)。【结论】对于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不仅要强调彻底清创,加强防治感染,且要根据骨折类型及软组织损伤程度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及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Bennett骨折的治疗。方法伤后2~7d采用Wagner法进行手术,根据骨折情况用“T”或“L”微型钢板固定。结果骨折对位对线好,骨折一期愈合,术后5~7个月取出内固定。无一例出现并发症,优良率达到92%。结论我们认为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无疑是Bennett骨折复位最准确、固定效果最可靠的方法,是治疗Bennett骨折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王刚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4):8506-8507
目的:探讨腕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手法复位、夹板、石膏外固定。后期配以中药薰洗治疗腕舟骨骨折26例。结果:本组均治愈。未遗留任何功能障碍。结论:腕舟骨骨折的早期正确诊断,并施以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中后期可结合患腕及前臂管型石膏固定)是治疗腕舟骨骨折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治疗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策略。【方法】采用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2例,男19例,女13例,平均年龄56.8岁,平均随访时间10.5个月;单纯螺钉固定5例,解剖支持接骨板固定15例,肱骨近端锁定板固定9例,肱骨近端髓内钉固定1例,人工肱骨头置换2例;术后早期均行功能锻炼。【结果】术后患者平均随访10.5(3~28)个月。肩关节功能按Constant评分标准,平均82(45~95)分,其中优10例,良16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1.3%。【结论】根据骨折类型、患者年龄、骨质差异、全身状况、合并损伤,选择不同治疗方法治疗不稳定型肱骨近端骨折,并注意使用合适固定,保护血供,重视关节囊和肩袖修复,早期功能锻炼,可促进骨折愈合及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应用3.0 mm AO双头加压空心螺钉治疗腕舟骨骨折的经验。方法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双头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2008年10月至2011年4月期间收治的腕舟骨骨折患者,术后追踪观察手术效果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通过术后随访,14例患者最终获得解剖愈合,X线片示骨折愈合平均时间为5.1±1.32月。骨折解剖愈合的14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达到正常握力,腕关节活动恢复正常,1例陈旧性骨折和1例开放性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活动稍差,另1例挤压伤患者骨折愈合不佳,关节功能活动范围较差。结论 AO双头加压空心螺钉对腕舟骨骨折具有良好的加压固定效果,新鲜的腕舟骨腰部骨折(即Hebert分型A2、B2型)及陈旧性骨折、舟月骨分离骨折在行传统的切开修复韧带植骨后再行空心钉内固定均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