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少年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侧面软硬组织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青少年患者颅面侧貌软硬组织二者之间的相关性,间接了解对软组织侧貌影响较大的硬组织指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设计提供指导.方法 测量20例经唇腭裂修补术后的青少年UCLP患者的侧貌软硬组织指标共26项,利用SPSS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UCLP患者颌面部多数软组织与其对应的硬组织指标有明显的相关性,影响软组织美学指标最多、相关性也最高的是上齿槽座角(SNA).结论 临床上应有针对性的通过改进唇腭裂手术方法 、早期开展正畸治疗和牙槽嵴植骨术的序列治疗,以矫正UCLP患者SNA异常,有效改善侧貌软组织外观.  相似文献   

2.
正畸治疗前后面部软组织侧貌的变化已被正畸医师关注.容貌是由软组织来决定的,软组织形态是评价颜面外形最直接的指标.软组织的变化对颜面形态带来显著影响,而正畸医生正是通过牙齿的移动,有限度的基骨变化,颌骨的移动,间接对软组织侧貌产生影响,使颜面部软组织侧貌形态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正畸治疗前后面部软组织侧貌的变化已被正畸医师关注。容貌是由软组织来决定的,软组织形态是评价颜面外形最直接的指标。软组织的变化对颜面形态带来显著影响,而正畸医生正是通过牙齿的移动,有限度的基骨变化,颌骨的移动,间接对软组织侧貌产生影响,使颜面部软组织侧貌形态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不同年龄反(牙合)病例的正畸治疗,比较矫正时机的选择对矫正后颌面部发育的影响.方法:对67例反(牙合)患者进行正畸矫正,乳牙期32例、替牙期24例、恒牙期11例,观察反(牙合)对颌面部发育的影响.结果:乳牙期反(牙合)矫治效果最佳,软组织正侧貌改善明显,有较好的美学效果;替牙期其次;恒牙期最差.结论:反(牙合)病例矫治的最佳时机是乳牙期,可以缩短矫治时间,降低矫治难度,获得较高的美学正侧貌.  相似文献   

5.
正畸面部美观主要通过正貌、侧貌、三维方向进行评价,且对面下1/3侧貌的改善最为显著。侧貌审美方法分为客观评价方法和主观评价方法。临床以改变面部美观为目的的正畸治疗,使主观评价方法在侧貌审美中的运用日益突出。运用主观评价方法(视觉模拟评分法、李克特式评分法等)对彩色图片、黑白图片、侧貌剪影等进行评价时,常因社会身份、性别、年龄、种族及地域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审美差异。了解不同人群对侧貌审美的需求,有利于促进美学在正畸治疗中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公众评价美的侧貌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公众对软组织侧貌美学的评价标准,以利于正畸医生创造出符合公众标准的美的侧貌.方法根据陈杨熙唇形四型9类分类法,将软组织侧貌形态分别制成线条图、黑影图及美容线线条图.让公众将其分成良好、一般及不良三组.结果(1)一般线条图:认为Ⅱ、Ⅲ1型唇形属于良好侧貌的人分别占75%和69.44%;(2)黑影图:认为Ⅱ、Ⅲ1型唇形属于良好侧貌的人分别占77.78%和75%;(3)美容线线条图:认为Ⅱ、Ⅲ1、Ⅲ3型唇形属于良好侧貌的人别分别占72.22%、58.33%和52.78%.结论公众将美的侧貌面形主要集中在Ⅱ、Ⅲ1、Ⅲ3型唇形上,提示建立符合公众认知的具有唇形特点的软组织侧貌美学标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辽宁地区正常牙合汉族青年颌面部软组织侧貌头影指标进行测量分析,揭示本地区汉族青年的唇部,颏部结构特征。方法选择父母均为辽宁籍汉族,本人在辽宁出生长大,年龄18-24岁,身体健康;牙列完整、牙齿排列整齐,第一磨牙和尖牙为中性关系,上下中线齐,覆牙合、覆盖正常(个别正常牙合);面型端正、侧貌基本协调、无明显前突或后缩;无正畸治疗史;样本量:不少于100人(男女各50人以上)。进行X线定位侧位片头型测量研究。结果对辽宁地区正常牙合汉族青年颌面部侧貌软组织头影进行测量,获得侧貌软组织各平面、线距、角度的均值及标准差;与国内其他地区汉族资料进行比较辽宁地区正常牙合汉族青年的侧貌软组织结构的特征。结论不同地区正常牙合成人软组织侧貌的X线头影测量正常值间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通过正畸治疗获得良好的面型是现代正畸追求的目标。面下1/3在评价面部侧貌美观中具有重要意义,唇部软组织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牙齿、颌骨畸形的治疗最终的变化都将反映在唇部软组织上,而正畸治疗与唇部软组织最密切的关联在于通过拔牙矫治改变唇部软组织进而提高侧貌美观度,因此,对唇部软组织形态的客观评价对错畸形的诊断、正畸治疗及预后的评估意义重大。目前已经有很多种评价唇部软组织的方法及已经有学者对治疗后唇部软组织的变化进行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前后面部软组织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青少年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前后软组织侧貌的变化,为临床预测矫治后的软组织侧貌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对15例青少年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前后的10项软组织指标进行对比,通过配对t检验来分析治疗后软组织侧貌的变化. 结果 5项角度测量指标的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软组织面角减小2.6°,鼻唇角增大6.0°, 面凸角减小3.1°, 上唇角减小3.4°,下唇角增大3.1°;5项组织厚度指标中3项矫治后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鼻底厚度减小1.4 mm, 上唇厚度增大1.6 mm, 下唇厚度增大1.5 mm,鼻根厚度和颏唇沟厚度矫治前后无改变. 结论 软组织不同部位的改变有所不同,拔牙矫治后患者软组织侧貌有明显改变,容貌外观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青春期女性轻度骨性Ⅱ类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进行矫治,观察其软组织侧貌的变化。方法对15例女性青春期轻度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均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正畸,平均治疗时间20个月。治疗前后均拍摄清晰全颌曲面断层片,头颅侧位定位片,面部正、侧位片。选择14个颅面软组织测量项目,观察其治疗前后变化。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颅面软组织侧貌都有明显变化;上唇沟深减小1.76mm,H角减小3.04,鼻下点-H线距减小1.76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矫治青春期女性轻度骨性Ⅱ类错虽不能矫治上下颌骨矢状不调,但却能有效地改善颅面软组织侧貌,一定程度上解决美学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成人牙周炎致病理性牙移位患者进行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病理性牙移位的牙周炎成人患者进行正畸治疗,通过临床牙周检查、X线检查和模型分析、面部软组织侧貌分析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比较正畸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患者正畸治疗后覆盖减小,U1-SN角度减小,U1-L1夹角增大,H角减小,鼻唇角增大,患者满意度也提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而患者牙周探诊深度、出血指数、牙齿松动度和上颌前牙牙槽骨高度等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炎致病理性牙移位成人患者经过正畸治疗能够改善患牙咬合关系及软组织侧貌,牙周支持组织健康,对患者心理和情绪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甘露  黄绍辉 《微创医学》2002,21(6):790-791
目的探讨对双颌前突患者拔除矫治后对软硬组织侧貌的影响方法对20例双颌前突患者在矫治前后各拍摄一张X线头颅侧面定位片,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正畸治疗前后对面部软硬组织侧貌分析.结果发现矫治后在改善牙位及唇倾度的同时,也能改善软组织侧貌及唇的闭合功能,但对骨骼作用不明显,唇与切牙的移动密切相关.结论拔牙矫正,切牙后移可以改善双颌前突侧貌和唇的闭合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5项软组织美学指标,评价肌激动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合的软组织变化。方法:对22例安氏Ⅱ类一分类错合畸形患者用肌激动器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片进行分析,对比前后软组织的5项美学指标的变化。结果:通过早期肌激动器矫形治疗,患者大多数美学指标接近正常范围,但也有部分患者的软组织得改善不明显。结论:肌激动器能使大多数患者的软组织侧貌得到明显改善,但存在个体差异,部分病例仍需要二期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修复正畸法对中年人上颌前突错治疗的疗效。方法 应用修复正畸法在短时间内对 18例中年人 (女性 16例 ,男性 2例 ,平均年龄 45 .6岁 )上颌前突进行治疗 ,并以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分析方法 ,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经过修复正畸法治疗 ,上中切牙长轴明显舌侧倾斜 ,上下中切牙构成角度趋于正常 ,覆、覆盖关系基本接近正常 ;上下唇软组织最前点明显后退 ,侧貌形态显著改善。结论 修复正畸法为不适合正畸治疗的中年人错畸形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对34例安氏Ⅱ′错牙合采用Begg细丝弓矫治技术,拔44+44(4个第一双尖牙)进行矫正,评价正畸矫正对上唇软组织侧貌的影响。结果,上颌或上牙弓长度较大者,效果较好;而对上颌拥挤不严重,或存在较大鼻唇角者,以及复合错牙合机理者效果欠佳。分析认为,在临床诊断和设计时,应把软组织的形态变化考虑进去,根据不同的错牙合机理及软组织侧貌等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矫正(拔牙)方案  相似文献   

16.
正畸治疗前后面部软组织侧貌的变化已被正畸医师关注。容貌是由软组织来决定的,软组织形态是评价颜面外形最直接的指标。软组织的变化对颜面形态带来显著影响,而正畸医生正是通过牙齿的移动,有限度的基骨变化,颌骨的移动,间接对软组织侧貌产生影响,使颜面部软组织侧貌形态得到改善。1临床资料表1上下唇及颏突度(mm)测量项目治疗前治疗后变化t值鼻唇角(度)83·95±7·6091·14±5·927·04±1·873·15上唇基部厚度12·39±1·5412·36±1·38-0·10±1·050·26上唇厚度14·59±1·8514·47±1·81-0·59±1·390·15下唇厚度19·34±3·071…  相似文献   

17.
中国美貌男性软组织侧貌纵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年代中国美貌男性软组织侧貌的美学特征,探讨公众审美的变化趋势。方法:选择1930-2008年间著名电影、电视剧作品中,美貌男性49名,年龄18~35岁。按年代不同分为5组,截取其侧貌截图像,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进行标准化。分别测量26项常用的软组织侧貌测量指标。结果:下唇倾角、上下唇角、上唇颏突角、下唇颏突角、Z角、H′角、下唇凸点-E距、下唇凸点-H距、鼻下点-H距、下面高、上唇下面高比11项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年代变化,公众对中国美貌男性的软组织侧貌审美标准发生变化,变化集中于面下1/3,以下唇的改变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杨煦  李洪发  徐文靖 《北京医学》2016,(10):1054-1058
目的 探讨恒牙初期安氏Ⅲ类错侧貌面型特征,分析侧貌面型与硬组织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侧貌美观正常和安氏Ⅲ类错的恒牙初期青少年各50例,进行15项面相测量指标和9项硬组织头影测量指标的测量分析.结果 除4项面相测量值和1项硬组织测量值外,其余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判别分析筛选出的5项面相测量指标与硬组织头影测量指标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Ⅲ类恒牙初期青少年错患者侧貌明显异常,最敏感最能体现其侧貌异常的有5项面相测量指标.正畸治疗中可通过有针对性的纠正硬组织异常来改善侧貌面型.  相似文献   

19.
临界病例拔牙与不拔牙矫治对颅颌面软组织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拔牙或不拔牙矫治对临界病例颌面部软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以5位正畸专家临床判断出的33个临界病例为样本,在头颅定位侧位片上测量上述病例治疗前后颌面部软组织的变化,再根据这33名患者实际接受的拔牙还是不拔牙、以及拔第一双尖牙还是拔第二双尖牙治疗进行分组.33例中有12例采用了不拔牙治疗,13例采用了拔4个第一双尖牙治疗,8例采用了拔4个第二双尖牙治疗.用头影测量学上常用的15项软组织测量项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临界病例拔牙组与临界病例不拔牙组在治疗前的软组织侧貌没有一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拔4个第一双尖牙组的患者颏部倾斜度(PosBs/FH)明显小于不拔牙组;而其软组织颌凸角(Ns-Sn-Pos)明显小于拔4个第二双尖牙组.治疗后拔4个第一双尖牙组与不拔牙组的软组织侧貌无一项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但拔4个第二双尖牙组与不拔牙组之间有6项测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拔牙与非拔牙相比,软组织变化量最大的是:颏部倾斜度(PosBs/FH)、下唇突度(LL-SnPos)和软组织B点相对于审美平面的突度(Bs-EP).结论:虽然治疗前拔第二双尖牙组与不拔牙组的软组织侧貌比较接近,但治疗后拔第一双尖牙组与不拔牙组的侧貌更加趋于相同;与不拔牙组相比,拔牙矫治对软组织侧貌改变更多的是下唇及颏部,而不是上唇突度.  相似文献   

20.
中年人上颌前突错he的修复正畸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修复正畸法对中年人上颌前突错he治疗的疗效。方法 应用 修复正畸法在短时间内对18例中年人(女性16例,男性2例,平均年龄45.6岁)上颌前突进行治疗,并以X线以头颅侧定位位片分析方法,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经过修复正畸法治疗,上中切片牙轴明显舌侧倾斜,上下中切牙构成角度趋于正常,覆he、覆盖关系基本接近正常;上下唇软组织最前点明显后退,侧貌形态显著改善。结论 修复正畸法为不适合正畸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