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早期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后具有抑郁症状患者总体康复的影响。方法273例脑梗死后2周的老年患者中有中风后抑郁症状71例,随机将抑郁症状患者分为早期康复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末和3个月末,分别给患者行HA加评分和中风康复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维尼亚评分(SSS),日常活动能力(ADL)的评价;另选无抑郁症状老年脑梗死患者35例为无抑郁症状对照组。结果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出现率26.O%,未给予早期康复治疗的抑郁症状患者组,SSS评分明显高于无抑郁症状组,而早期康复治疗组,患者的HAMD评分显著减低,SSS评分也明显下降,日常活动能力ADL也明显改善,提示总体康复加快。结论脑梗死后抑郁症状出现率较高,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的抑郁状态,加速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赛乐特)对脑卒中后具有抑郁症状病人总体康复的影响.方法 在130例脑卒中后2周的病人中有抑郁症状68例.随机将抑郁症状病人分为帕罗西汀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在帕罗西汀治疗前,治疗30d和60d后,分别给病人行HAMD评分和中风康复改良斯堪的文尼亚量表(SSS)评分.结果 脑卒中后抑郁症状出现率52.3%.未给予帕罗西汀治疗的抑郁症状病人组SSS评分明显高于无抑郁症状组;在帕罗西汀治疗组病人的SSS评分明显下降.提示总体康复加快.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症状出现率很高,帕罗西汀能够改善状态,加快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氟西汀对脑梗死后伴抑郁症状患者总体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 探讨氟西汀( 百忧解) 对于脑梗死后具有抑郁症状病人总体康复的影响。方法 在111 例脑梗死后2 周的病人中有中风后抑郁症状46 例,随机将抑郁症状病人分为百忧解治疗组24 例和对照组22 例,在氟西汀治疗前、治疗30 天和60 天后,分别给病人行 H A M D 评分和中风康复改良斯堪的文尼亚量表( S S S) 评分。结果 脑梗死病人抑郁症状出现率414 % ,未给予氟西汀治疗的抑郁症状病人组, S S S 评分明显高于无抑郁症状组;但是,在氟西汀治疗组,病人的 S S S 评分明显下降,提示总体康复加快。结论 脑梗死后抑郁症状出现率很高,氟西汀能有效控制病人的抑郁状态,加速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氟西汀对脑卒中后伴抑郁症患者总体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本文重点探讨氟西汀(优克)对脑卒中后伴抑郁症患者总体康复的影响.方法 在120例脑卒中后2周的病人中有抑郁症57例.随机分为氟西汀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在氟西汀治疗前治疗30d和60d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中风康复改良斯堪的纳维亚量表(SSS)评分[1].结果 脑卒中后抑郁症出现率47.5%.对照组病人评分明显高于无抑郁症状组;氟西汀治疗组病人评分明显下降.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症出现率很高,氟西汀能有效改善状况,加快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后抑郁及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及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入院第3 d及治疗后第2、4、6周均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治疗组HAMD评分和NIHSS评分明显减少,ADL评分明显增高(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早期康复对改善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延伸卒中单元(ESU)社区康复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卒中后抑郁(PSD)的影响。方法将91例符合入选标准脑卒中患者按居住社区不同分为对照组48例和ESU组43例,ESU组由卒中专家小组和社区卫生机构每月定期进行健康咨询、体格检查、康复指导、心理测评和干预治疗,对照组出院后未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和治疗。2组患者于卒中单元治疗出院时、发病6月、12月时采用NIHSS、ADL、HAMD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出院时2组HAMD、SSS、ADL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发病6月及12月ESU组NIHSS、ADL、HAMD评分均较对照组有改善,中度、重度抑郁病例数减少,无抑郁患者病例数增多,而对照组发病6月时HAMD评分较出院时明显增加,12月时评分较出院时无明显差异,中度、重度抑郁病例数增加。结论 ESU社区康复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脑卒中后抑郁。  相似文献   

7.
抗抑郁治疗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及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抗抑郁治疗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将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356例分为文拉法辛组128例、阿米替林组116例及对照组112例,于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结果:文拉法辛组和阿米替林组治疗第2周HAMD评分和第12周CSS评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明显降低;文拉法辛组和阿米替林组3个月后ADL亦明显改善(P均<0.05),但阿米替林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文拉法辛组.结论:抗抑郁治疗有利于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恢复期抑郁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恢复期抑郁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将87例初发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分别行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结果在87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抑郁发生率为41.4%,抑郁组SSS评分明显高于非抑郁组(P<0.01),抑郁组ADL评分低于非抑郁组(P<0.01),而病灶数量、部位在2组中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抑郁是脑梗死患者恢复期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日常生活能力依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曲唑酮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曲唑酮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52例随机分为曲唑酮治疗组(n=28)和对照组(n=24),治疗前、治疗后4周及6周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改良斯堪的那维亚量表(SSS)评分.结果治疗4周及6周后,治疗组抑郁症状改善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曲唑酮治疗组S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曲唑酮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其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氟西汀早期干预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以及氟西汀早期治疗对卒中后抑郁的干预作用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01~2005-04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6例,随机分为氟西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仅给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氟西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1周后加用氟西汀口服4周。对2组病人均在病程的1周及5周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SSS)进行评定。结果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38.24%,治疗后氟西汀治疗组HAMD抑郁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2组患者SSS,ADL分值均有好转,在好转程度上,氟西汀治疗较常规治疗明显(P〈0.05)。结论卒中急性期卒中后抑郁发生率高;早期应用氟西汀治疗可减轻PSD症状、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1.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帕罗西汀对于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作用以及对患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有抑郁状态的脑卒中患56例随机分为2组,用/不用抗抑郁剂帕罗西汀,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分别进行HAMD及SSS评分。结果 帕罗西汀治疗组HAMD评分明显改善、S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帕罗西汀对于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治疗以及对患神经功能康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康复治疗辅助调疏肝络汤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临床治疗基础上,均进行早期强化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同时给予调疏肝络汤进行治疗。经治疗两个疗程后,根据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评估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7%,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1%(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SSS评分出现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2个月神经功能缺损S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均出现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2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强化康复治疗辅助调疏肝络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卒中后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以及日常活动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西酞普兰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西酞普兰合并常规脑血管病治疗)及对照组(常规脑血管病治疗),各43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及12周末进行Hamilton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陷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结果经过12周的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HAMD及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均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ADL评分则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西酞普兰不仅有助于改善老年脑卒中后抑郁,而且有利于神经功能的康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卒中后抑郁及其治疗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探讨百优解抗抑郁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132例(脑梗死78例,脑出血54 例),分别在病程2周、1月、3月、6月、12月行PSD诊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分,同时完成Zung’s 抑郁自评量表( SDS)和焦虑自评量表( SAS)。结果 (1)脑卒中患者中约44.70%出现抑郁症状;(2)卒中类型和性别与PSD发生率无相关性(P>0.05);(3)PSD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程度有关。(4)PSD与病变部位、病灶大小、病灶半球利性均无相关性(P >0.05);(5)百优解能明显改善病程3、6 月时神经功能缺损,病程12月时不仅抑郁症状减轻,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减轻尤为显著。结论 卒中后抑郁是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常见的长期并发症,并可影响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速度和程度。抗抑郁治疗能在抑郁症状明显改善的同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只给予单纯物理治疗,研究组采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氟西汀)+心理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并采用Barthel指数比较2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评估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HAMD评分及Zung评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个月后研究组HAMD评分(11.32±1.21)及Zung评分(12.42±2.6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研究组Barthel指数评分(58.61±6.25)也明显低于对照组(67.42±4.52)。经治疗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17.28±3.22)明显比对照组(11.32±2.12)严重。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早期抗抑郁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6.
探讨运动锻炼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护理方法,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康复疗效的影响。共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于入院时和入院后3个月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和抑郁状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价。结果显示,入院时康复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之间Barthel指数[58.69(51.57,57.40)对59.02(55.15,61.27)]和HAMD评分[13.52(10.87,15.02)对13.85(10.50,14.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康复治疗组患者Barthel指数[71.28(69.20,73.02)对58.31(57.53,63.37)]和HAMD评分[8.05(7.32,10.78)对14.98(12.68,17.80)]明显改善,与常规治疗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运动锻炼、心理康复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有利于缓解脑卒中后抑郁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宝山中西医结合医院因首发脑卒中住院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都予以脑卒中后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干预组进行脑卒中后心理卫生宣教、肢体锻炼心理教育、电话询诊、康复科的脑功能及生物反馈治疗等干预措施。在基线期、3月、6月、12月四个时点比较两组日常社会功能量表(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的评分差异。结果 6月及12月末ADL评分干预组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P=0.012);12月末干预组与对照组HAMA评分(7)有统计学差异(P=0.007),而HAMA总分及HAMD总分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169,P=0.494)。结论开展持续整体的综合性早期康复干预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延缓日常社会功能下降;综合干预措施能够减轻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情绪,而对抑郁情绪效果不明显。加强卒中后肢体康复锻炼及心理卫生知识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卒中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娱乐康复对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的影响.方法 16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80例.均采用常规治疗,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之上给予娱乐康复.治疗前后分别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NF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月后SDS、HAMD、NFDS、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干预组上述指标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娱乐康复对改善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脑卒中后抑郁患者(PSD)的抑郁状态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62例发病在24 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将62例患者分为单纯脑梗死组和PSD组,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HAMD)和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评定,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确诊PSD患者27例(43.5%);入院第2、7、14天时,PSD患者HAMD评分均显著高于单纯脑梗死组(P<0.01);单纯脑梗死组及轻度PSD组患者SSS评分随观察时间延长呈先降低而后逐渐增高,且轻度PSD组患者SSS评分较单纯脑梗死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重度PSD组患者SSS评分随观察时间延长而降低,单纯脑梗死组患者则显著增加(P<0.01);单纯脑梗死组患者及轻度PSD组患者HAMD及SSS评分结果无相关性(t=1.351,P>0.05),中重度PSD组患者HAMD及SSS评分结果具有相关性(t=1.894,P<0.05;t=3.638,P<0.01).结论 PSD的发病率为43.7%;中、重度PSD患者的HAMD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氟西汀对脑梗死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观察抗抑郁剂氟西汀 (百优解 )对脑梗死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48例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氟西汀治疗组 (2 8例 )和对照组 (2 0例 )。在治疗前和治疗后 4、8、周分别进行改良爱丁堡 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 (MESS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HAMD评分和MESSS评分的减分率均较高 (P <0 .0 5)。结论 氟西汀可改善脑梗死后抑郁程度 ,也能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