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93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随着虑过式一次性输液器的广泛使用 ,使医院感染大幅度降低。但在输液过程中常需添加小剂量药物 ,临床上常采用从莫菲式调节孔或头皮针处给药 ,以及从三通或留置针处给药 ,都存在一些操作不便和不便于广泛推广的原因。为此我们对一次性输液器进行了改进。1 传统方法给药不被推广的原因1.1 从莫菲式滴壶调节孔给药 因调节孔过高 ,不易进行无菌操作 ;莫菲式滴壶内的药液不易控制 ,甚至造成药液外流 ,不能达到准确的剂量 ;给药速度不易控制 ,大剂量给药时药物进入人体 ,易引起不良反应 ;同时护士长时间举臂加药 ,体力耗损过大 ,不符合节力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将血管束和游离软骨膜同时植入随意型皮瓣,进而形成轴型软骨皮肤复合组织瓣的可能性与发展规律,探讨获得轴型软骨皮肤瓣的新途径及其安全启动时机。 方法:实验于2005—05/11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2只,在项背部设计6cm&;#215;2cm的任意皮瓣,将左耳中央动、静脉束及右耳游离的软骨膜片同时植入皮瓣下,在不同时间形成以该血管束为蒂的岛状软骨皮瓣,观察血管化进程;另在不同时间取出预构软骨皮瓣中的软骨膜,观察其形成软骨情况。②实验动物随机分为8组:血管化术后1,3,4,6周组,软骨膜形成软骨术后3,4,6,8周组,每组4只。③观察血管化的4组动物均于相应时间制成以该血管束为蒂的岛状软骨皮瓣后行荧光显影,5d后拍照记录皮瓣成活率并于每组4个标本中任选2标本进行墨汁灌注,分别用于组织学检查和透明标本制作;观察软骨膜形成软骨情况的4组动物均于相应时间取出软骨膜及其新生出的软骨标本行组织学检查。 结果:32只兔进入结果分析。①血管化情况:术后1,3,4,6周组预构软骨皮瓣荧光显影率及成活率分别为16.2%/15.2%,65.9%/41.9%,100%/88%,100%/91.1%;墨汁灌注组织切片示新生血管随预构时间递增,术后4,6周组血管束周围及皮下组织可见大量的毛细血管及墨汁颗粒,软骨膜血管内也见墨汁颗粒分布;透明标本也显示相似的结果。②软骨膜形成软骨情况:术后3,4,6,8周组软骨膜组织切片检查示软骨膜增殖分化能力随预构时间延长而完善,术后6,8周组均有形态典型的软骨母细胞出现,有的已向软骨细胞分化,并有软骨囊形成,阿尔辛蓝染色见大量软骨基质形成,与术后4周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①可通过植入血管束和软骨膜将随意型皮瓣改造为轴型软骨皮瓣,为今后临床上获得可带血管蒂转移的软骨皮瓣提供新的途径和实验依据。②血管束及游离软骨膜植入随意型皮瓣内6周后,血管化及软骨膜增殖分化出软骨能力均趋于完善,此时可以安全启动预构软骨皮肤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整合素α3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手术切除病理学诊断的结肠癌标本80例(男47例,女33例)及淋巴结60枚,淋巴结转移灶40枚和未转移淋巴结20枚.非肿瘤结肠黏膜组织12例作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整合素α3的表达情况.结果:结肠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α3亚单位整合素的染色特征发生明显改变,表达程度明显弱于邻近非肿瘤结肠黏膜组和未转移淋巴结(52/80vs12/12,24/40vs18/20,P<0.05).其表达与患者性别和年龄无关.但随肿瘤Dukes分期增加及癌组织分化程度降低其表达逐渐减弱.此外,在发现有淋巴结转移与肝转移病例中,其原发灶整合素α3表达弱于无淋巴结转移与无肝转移病例(25/49vs27/31,1/16vs 51/64,/P<0.05).结论:整合素α3与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程度和病期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一次性静脉输液注射用品(包括一次性的50毫升的注射器、输液器、头皮针、延长管以下简称一次性静脉输液注射用品),大大降低医院的感染率,一些药物需要遮光,否则遇光分解降低药效,影响疗效或出现不良反应,因此,我们现在已经将遮光性输液注射用品,用于临床护理工作,由于一些药物需要准确剂量、遮光、限时、限速,为此,微泵(微量输液泵)的广泛使用,大大方便临床护理工作,而一次性遮光性输液用品在微泵的使用中更是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5.
杨松林 《中外医疗》2013,32(3):21-22
目的探讨对腹股沟疝复发的患者采用个体化方式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对该院从2007年4月—2012年2月所收治的17例腹股沟疝复发患者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式,在患者出院后进行2年左右的随访,观察复发病例数。结果经过采用个体化手术进行治疗,所有患者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出血、切口感染以及血肿等,均治愈出院。经过2年的随访,没有发现患者腹股沟疝再次复发。结论对于腹股沟疝多次复发的患者,采用个体化方式进行治疗效果良好,手术出血量少,手术和住院时间短,恢复速度快,且治愈率高,在随访中没有患者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深入研究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尿道下裂患儿90例。将该9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5例,给予传统的手术治疗;试验组45例,行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结果经过4~12个月的术后随访,试验组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对照组有3例无效病例。结论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临床效果令人满意,治愈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米晖  毛登久  杨松林  周杰  王力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10):1397-1398
[目的]探讨输尿管囊肿的诊治方法.[方法]15例患者术前均由B超或IVU、膀胱镜检查确诊.行开放性手术治疗11例,经尿道手术4例.[结果]15例手术均一次手术治疗成功,开放性手术平均时间102 min,术后平均住院11.5 d,腔内手术平均61.5 min,术后平均住院4.8 d.[结论]B超结合IVU、膀胱镜检查可以提高确诊率.开放性囊肿切开去顶术是基本治疗方法;当存在输尿管返流时,应行输尿管膀胱抗返流吻合术;经尿道的腔内手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获得组织工程化自体血管,观察体外静态培养条件下犬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组织学及形态学的特征。方法:实验于2004-07/2005-06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外科院级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雄性杂种犬,3个月龄,体质量8~12kg。②实验方法:贴块法及酶解法对犬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进行原代分离培养及扩增,将第Ⅱ代平滑肌细胞以1×109L-1的密度种植于胶原膜上培养13d,再将第Ⅱ代内皮细胞接种于生长平滑肌细胞的胶原膜上2d。③实验评估: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同时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在胶原载体上联合培养后的形态。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见平滑肌细胞较均匀的分布于支架材料表面及内部;扫描电镜下,平滑肌细胞可以在胶原载体材料上生长,增殖明显并在短期内形成多层细胞。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2d就可在平滑肌细胞层表面获得连续的单层内皮细胞层。结论:在短期静态培养条件下犬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可以在胶原载体材料上形成具有两层细胞结构的组织工程化动脉血管组织片。  相似文献   
9.
研究复方薏荷茶对C57BL/6J肥胖小鼠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调节作用。将32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复方薏荷茶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空白组给予标准饲料,其余组给予高脂饲料造模饲养6周。6周后给药组每日分别灌胃复方薏荷茶40,20 mg/kg。第11周尾静脉取血测定血糖浓度,第12周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取肝脏组织分别用HE和油红O染色,免疫组化法测定肝脏组织中GLUT4蛋白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测定脂肪组织中PI3K,Akt和GLUT4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复方薏荷茶组与模型组相比可显著降低肥胖小鼠的体质量,提高对葡萄糖的耐受量,降低血清中的TC、TG、LDL-C水平,改善肝脏组织病变,提高脂肪组织中PI3K,Akt,GLUT4和肝脏组织中GLUT4蛋白的表达量。实验结果表明,复方薏荷茶具有改善血糖和血脂的作用,可减轻肝脏组织中的脂肪堆积,从PI3K-Akt-GLUT4通路上调节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对肥胖小鼠胰岛素抵抗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早期进展致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观察颈内动脉狭窄TIA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98例TIA患者完善凝血常规,行头部MRI+DWI+MRA及颈部血管彩超等检查,观察TIA患者7d内发生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颈内动脉狭窄TIA患者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与TIA早期进展致脑梗死的关系。结果298例TIA患者20.8%(62/298)在7d内发生脑梗死,有高血压病史者(162/298)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异常(61/298),颈内动脉狭窄(101/298),心房纤颤的患者(49/298)近期脑梗死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早期观察颈内动脉狭窄TIA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为舒张末压下降,阻力指数增高(P〈0.05),其进展为脑梗死的几率更高。结论高血压病史、DWI异常、颈内动脉狭窄及心房纤颤等病因为TIA患者早期进展为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颅内动脉低灌注可能为颈内动脉狭窄的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