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寐是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的一类病证。风邪则是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治疗失眠有八方,分别采用养阴祛风、养心祛风、泄热祛风、泻火祛风、温阳祛风、制水祛风、破瘀祛风及散寒祛风八法。治疗特色为治病求本,审因施治,不以神安神;整体观念,系统循证,不以心安心;动静相济,以动达静,不以静安静。风药的作用不局限于疏风解表,还可振奋心阳、宣发肺气、运脾化湿、调畅肝气、温肾化气、升发阳气、发散火郁等,在情志病特别是失眠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张仲景运用辛味风药治疗失眠的八方八法独辟蹊径,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与运用。  相似文献   

2.
詹杰  陈聪明  蔡锦松  甘慧娟 《西部医学》2018,49(4):52-53,61
目的论证周围性面瘫不可滥用祛风解表之法的观点。方法 (1)基于周围性面瘫少见表证或表证表现多为时短暂的临床实际,指出该病病位虽多在浅表经络,但少见表证,且病因虽多为外风,但多为外风中于经络或外风引动内风的里证(病在经络多为里证),故不可滥用祛风解表;(2)根据"风"的致病特点与该病常见症状的相关性,指出该病病因虽常为外风,但最终形成的证多为内风而非外风的证,故该病的核心病机应为肝风内动。结果周围性面瘫不可滥用祛风解表之法。结论周围性面瘫治疗当主以平熄内风为法,有表证方可祛风解表。  相似文献   

3.
临床运用风药的点滴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药是以祛风解表、治疗表证为主的药物 ,本类药物多为辛味 ,性能发散 ,具有宣散表邪 ,解除表证的作用 ,常用于外感病的治疗。金元名医李东垣重视调理脾胃 ,在其独特的补土风格中 ,运用风药升阳是其中一明显特点。本人在临床上运用风药升阳治疗诸证 ,屡见验效 ,现将点滴体会报告如下 :病例 1 :某男 ,5 6岁 ,阴囊冰凉、腰膝酸软一年余 ,1 997年 9月来我院求治。诊见形体瘦弱 ,面色萎黄晦暗 ,伴有食少、纳差、腹胀、外阴部出汗等 ,舌质暗红 ,苔白微腻 ,脉缓。中医辨证 :脾肾阳虚、寒湿下注。治以温补脾胃 ,燥湿升阳。处方 :黄芪30 g ,党参 1 …  相似文献   

4.
风药指具有祛风、散风、息风等功效的药物,用于治疗因风邪引发的各种内伤及外感证候,是临床常用的一类药物.风药的作用包括祛风散邪、行气畅脉、疏通经络等.在眼科临床中,有些经过常规治疗,疗效不佳的疑难眼底病,笔者配合应用风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将《新方八阵·散阵》所列方剂分为散风寒、散风热、扶正气3类,分析其用药特点,并结合张景岳的学术观点,从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3个方面探讨张景岳解表散邪的辨治思想,望能指导临床治疗外感疾病与内伤杂病兼表证。  相似文献   

6.
风药是指具有祛风解表、祛风通络、祛风除湿、祛风止痉、平肝息风等疏散外风和平息内风作用的药物,具有辛散、开发、走窜、宣通之性,主入肺经、膀胱经和肝经,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病证。陈少春教授师承已故国家级名老中医何子淮主任医师,尽得真传,治疗妇科病善用风药。  相似文献   

7.
正风药是指具有祛风解表、祛风通络、祛风除湿、祛风止痉、平肝息风等疏散外风和平息内风作用的药物,具有辛散、开发、走窜、宣通之性~([1]),主入肺经、膀胱经和肝经,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病证。陈少春教授师承已故国家级名老中医何子淮主任医师,尽得真传,治疗妇科病善用风药。笔者有幸跟陈教授门诊,现将陈老师运用风药的特点总结如下。1调经善用风药  相似文献   

8.
通过历代医籍医家对风药的论述表明,风药的作用繁多,用途广泛,应用风药治疗内伤头痛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和经验。风药性味辛散,具有祛除、疏散外风,平熄、搜剔内风等功效的一类药物,多用于治疗与“风”有关的疾病,多隶属于解表药、熄风药、祛风湿药、活血药中。风药当中的解表药善于祛除外感风邪治疗外感头痛,本文在此不再论述,现就风药在内伤头痛中的应用,作一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9.
风药之名称首见于李东垣的《兰室秘藏·头痛门》。风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风药是指祛风解表药包括祛风散寒药、疏风散热药以及祛风除湿药三大类。广义的风药是指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归肺、肝经,功能祛除、疏散外风,或平息内风,或搜剔内、外风,主要用于治疗风病的药物。通过风药的概念、引药的发展历史以及风药治疗头风,风药治疗脑中风以及风药治疗五官疾病的分析,认为风药可以作为头面部的引药进行运用。  相似文献   

10.
范立华 《中医学报》2020,35(2):315-31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绞痛属于"胸痹心痛病"范畴,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肺、肾。与脾胃关系最为密切,为本虚标实之证。基本病机为气血阴阳亏损,痰瘀互结心脉。临证时重视痰瘀致病论,痰瘀日久,必会生郁化热。用药时刻固护脾胃,在辨证的基础上合用二陈汤、四君子汤、乌贝散等。倡导祛痰活血,喜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加味,并重用补气药物。巧用解郁清热药物,如檀香、郁金、黄芩、白花蛇舌草、虎杖等。重视风类药物,将风类药分为平肝熄风、活血祛风、养血熄风、辛散祛风4类,根据患者发病不同特点临证选用。  相似文献   

11.
论祛风解表药在内伤杂症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祛风解表药主要用于治疗外感表征。我们通过临床观察,体会到内伤发校正 的形成并单一因素,而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内伤劳损的基础上感受外风,是内伤杂症发病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报》2020,(2):315-31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绞痛属于"胸痹心痛病"范畴,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肺、肾。与脾胃关系最为密切,为本虚标实之证。基本病机为气血阴阳亏损,痰瘀互结心脉。临证时重视痰瘀致病论,痰瘀日久,必会生郁化热。用药时刻固护脾胃,在辨证的基础上合用二陈汤、四君子汤、乌贝散等。倡导祛痰活血,喜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加味,并重用补气药物。巧用解郁清热药物,如檀香、郁金、黄芩、白花蛇舌草、虎杖等。重视风类药物,将风类药分为平肝熄风、活血祛风、养血熄风、辛散祛风4类,根据患者发病不同特点临证选用。  相似文献   

13.
<正>"风药"之名首先由李东垣于《脾胃论》中提出,书中多次提及"风药"一词,常用风药有柴胡、升麻、防风、羌活、独活、藁本等。风药多为疏风解表药,但风主升、主散,其性多燥,与肝气相应,故风药不独用于外感病中,在脾胃病、肝病、肾病、妇科、眼科、外科等方面也多有应用。风药在带下病的治疗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本文就此作一浅述。1祛风散寒金元以前,带下多从外感风冷论治,如《脉经》曰:"大风邪入少阴,女子漏白下赤"[1]。巢元方认为带  相似文献   

14.
李镕馨  段爱旭 《中医学报》2019,34(6):1163-1165
多发性抽动症的病机核心在于本虚标实,虚者以肝肾阴虚、心脾两虚为主,实者以肝郁化火、痰湿内蕴、瘀血阻络多见,其发生发展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涉及多个脏腑(心、肝、脾、肾),多种病理产物,最终演变成为虚实夹杂之证。风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能够疏散外风或搜剔、平熄内风,用于治疗内外诸风、外感表证及内伤杂病等属中医学"风证"的药物。从中医内风理论出发,在多发性抽动症治疗中配伍风药可以开郁畅气泻火、滋阴潜阳熄风、健脾益气宁心、增效化痰除湿、活血化瘀通络。临证遣方配伍风药虽多为佐使之意,但运用得当常有奇效。然风药多辛散温燥,有伤津耗气之嫌,应注意用量、配伍及使用时限,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性皮肤瘙痒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以阵发性全身或局部皮肤瘙痒为主,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质量,临床中尤以老年糖尿病患者最为多见,张效科教授多认为此类患者主要病机为阴虚风燥,病位在肌表脉络,治法上以滋阴祛风通络为主,其中以藤类风药,如青风藤、徐长卿、海风藤等通络祛邪、引药达表为精髓,临床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张简斋医案》中内伤杂病的治法特征与用药特点。方法 先把《张简斋医案》中有关内伤杂病治法的描述进行归纳简化,然后采用关联规则结合二项式检验的方法对治法进行数据挖掘研究,并进行统计学检验。采用Apriori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研究方法挖掘《张简斋医案》中治疗内伤杂病的高频药物,然后提炼其用药特点。结果 通过对张氏医案中内伤杂病相关的治法进行归纳与组合,得到疏、和、清、托4种最常用的治法,并各有其所对应的特征性药物。发现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有甘草、白芍、半夏、茯神等,使用频率较高的药对和药组也基本上以此4味药的组合为主。结论 张氏治疗内伤杂病4种最常用的治法中,疏法包含有外解表、内利湿、中理气和胃的作用,体现了张氏疏通的用意;和法除调和之意外,重点强调了安神的作用;清法主要包含了清肺化痰与宁心的功效;托则强调了通过内补以达到外宣的作用。张氏用药整体比较平和,以脾胃、心肝诸脏腑的调理为主。4大法中有3法涉及到茯神这一味药,体现了张氏临证重调心神的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因感受"疫戾"之气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其发生、发展可受到体质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因具有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受到了国内外广泛重视。COVID-19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机特点复杂,中医证候多样,符合温病中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临床上常呈现邪遏肺卫、湿陷气分、热入心营、内闭外脱、肺脾气虚等证。风药临床应用广泛,通过分析风药的作用特点,大致可将其分为七大类,依次为祛风类、熄风类、搜风类、风湿类、风痰类、风瘀类、风毒类。该文通过分析COVID-19的病机变化和临床表现,将风药的功效与COVID-19的证候紧密结合起来,总结出风药治疗COVID-19具有宣肺散邪、助脾胜湿、清热解毒、豁痰开窍、益气固本的作用,为风药治疗COVID-19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黄连性味苦、寒,人心、脾、胃、肝、胆、大肠经。黄连人中焦为主,性贯三焦,外及皮毛,内通脏府。对中医辨证为热者,均可用黄连,所以黄.连在临证时使用较多,很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理解。黄连在《中药学》中被归为清热燥湿药类,从清热和燥湿两个方面演化出无数个治疗方法。一般来说,在肌肉部分是祛风与燥湿相关,"风胜湿"是其主要的机制。所谓风性药,既不是指助长风性的药(如升阳助火药类),也不是指收敛风性的药(如养阴息风类药),而是指祛除风邪的药(如祛风燥湿药类)。这类药既不生风又…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滑膜炎为病理基础的慢性、对称性、侵蚀性自身免疫病,临床表现为多关节肿痛、晨僵等症状,后期可出现关节畸形、系统受累等表现。络病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之一,络病指因络脉感受邪气,气血运行失调,影响经络、四肢、脏腑正常生理功能而引发的各类疾病。近年来,络病理论在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诊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虫类药物擅长搜风走窜、入络搜剔,其功效大致可分为活血化瘀通络、祛风通络止痛、补益培元。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虫类药物可从多角度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如抗炎镇痛、调节免疫、抗凝血、抗氧化、改善骨代谢、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管新生等。本文基于络病理论探讨虫类药物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以期拓宽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20.
风药指味薄气轻,具有发散上升之效的一类药物。根据文献总结,风药可分为发散外风类、平熄内风类及搜风类药物等三类。风药的应用常见于临床各科疾病,在湿病治疗中使用尤其广泛。湿邪为六淫之一,其病病因繁杂,致病多样,风药在湿病证治中常与他药配伍应用,其主要有升发脾胃阳气、调理三焦气机、开玄府透邪及通利血脉等四个作用.在湿病具体应用中,风药根据病机与其配伍药物而发挥不同作用,临床使用当细审病机,辨证论治,正确应用风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