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神经生长因子对合并神经损伤胫骨骨折早期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正常骨组织和骨痂中有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同时局部给予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周围神经损伤后的骨折,骨痂质量受明显影响.目的:验证周围神经损伤后局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对骨折早期愈合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5/11在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白鼠48只,体质量(220±20)g;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厦门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70502.方法:Wistar大A鼠48只分成4组,每组24肢体.①盐水组:胫骨骨折+盐水注射.②神经损伤盐水组:神经损伤+胫骨骨折+盐水注射.③神经生长因子组:胫骨骨折+神经生长因子注射.④神经损伤神经生长因子组:神经损伤+胫骨骨折+神经生长因子注射.先行测量胫骨中点处周径,然后在胫骨上段前侧楔形开槽,再于腹股沟韧带水平切除股神经约10 mm.对侧作胫骨开槽,暴露但不切除神经.股神经切除侧同时行坐骨科经切除约10 mm,对侧作切口暴露.术后盐水组和神经损伤盐水组肌注生理盐水,每侧肢体0.1 mL/d;神经生长因子组和神经损伤神经生长因子组肌注神经生长因子,每侧肢体0.1 mL (0.2 U)/d.主要观察指标:术后2周、4周测量小腿周径、X射线线摄片、标本湿质量、骨痂计量学观察.结果:①神经损伤侧小腿萎缩明显,神经生长因子促进肌肉恢复.②神经损伤侧标本湿质量及骨痂量较对侧多.③2周及4心时,神经损伤盐水组、神经损伤神绎生长因子组骨痂均较对侧多,但类骨质多,缺乏正常骨小梁结构.神经生长因子组、神经损伤神经生长因子组骨痂相对少而质密,骨小梁排列规则.结论:伴有或不伴有神经损伤的骨折,局部注射神经生长因子都可抑制破骨细胞活动,使成骨能力增强,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2.
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临床中发现失神经可导致骨折断端骨痂过度生长甚至在肌肉中出现异位骨化,这一现象提示神经因素对骨折愈合有影响。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6/2006—03在解放军第二军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健康雄性3个月龄SD大鼠120只,体质量250—300g,随机分为单纯左胫骨骨折组和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每组60只。注射用神经生长因子由厦门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方法:两组人鼠制备单纯胫骨骨折,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肌注2000AU(1.4g),1次/d,分别注射两侧腓肠肌,连续肌注2周。伤后第4周对2组大鼠骨折断端行断层CT,测量骨折断端最大横截面及计算骨痂灰度值,行生物力学3点折弯试验。主要观察指标: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骨密度测定。②骨痂组织形态学的观察。③免疫组化法测定骨痂组织骨钙素的表达。④观察2组大鼠骨痂中成骨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Ⅰ、Ⅱ型胶原的表达。结果: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3点折弯试验各项生物力学参数均优于单纯左胫骨骨折组(P〈0.05)。形态学及超微结构观察见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骨折愈合优于单纯左胫骨骨折组。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单纯左胫骨骨折组(P〈0.05);而单纯左胫骨骨折组骨痂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P〈0.05)。结论:生物力学测试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和成骨细胞微观结构均说明神经生长因子对骨折断端的骨化有促进作用,其途径有可能在骨痂生长的不同时期通过调节Ⅰ、Ⅱ型胶原的量来调控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自体骨髓注射骨折端治疗外伤性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1998年至2004年本科将收治的100例外伤性胫骨骨折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骨折内固定、伤口愈合后抽取健侧或患侧髂骨骨髓液5mL注入骨折端,每周一次,共注射3-4次,其它治疗两组相同。结果:治疗组骨痂生成速度较对照组快(P〈0.01),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4周,无骨延迟愈合发生;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19周,有1例骨延迟愈合。结论:经皮注射自体骨髓治疗外伤性胫骨骨折可加速骨愈合,预防骨不连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辅助治疗儿童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100例骨折患儿,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手术治疗基础上辅助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骨痂生长情况、不同骨折部位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64. 00%(32/50),观察组为88. 00%(4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骨痂出现时间及骨痂体积均差于观察组(P 0. 05)。观察组胫骨、肱骨、股骨及桡骨等部位的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 05)。对照组疼痛、延迟愈合及骨骼畸形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 0. 05)。观察组骨不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辅助治疗可有效促进患儿骨折愈合,提升其生活质量并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及骨不连发生率,可在骨折术后治疗中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骨折不愈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神经生长因子用于骨不连的防治是重建外科领域研究的重点和方向.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失神经支配兔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构建大白兔失神经支配腓骨骨折模型后,实验组骨折端局部注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10μg,每2 d一次;对照组骨折端局部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2,4,6周分别测定静脉血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并进行生物力学和组织学分析.结果与结论:术后两组血清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有显著增高,在术后第4周达到最高峰,比术前高出1倍以上,第6周时出现下降,但仍然显著高于术前;术后2,4,6周,实验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清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在三点弯曲实验中,实验组骨痂的抗弯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01);术后第6周时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实验组骨痂中的透明软骨细胞已被成骨细胞替代,对照组骨痂中的软骨细胞仍没有完全成骨细胞化.提示神经生长因子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失神经支配兔骨折愈合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丁基苯酞对骨折愈合过程中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建立大鼠股骨骨折损伤模型后随机分成股骨骨折对照组(A组)和丁基苯酞治疗组(B组),每组各16只。建模后B组予以丁基苯酞灌胃给药,每次25mg/kg,每天2次,A组给予相应剂量食用油灌胃给药,每组再分为2周和3周观察点,各点取8只模型鼠骨痂行组织学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骨痂中NGF的表达。【结果】相同时间点,B组NGF表达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基苯酞可上调骨痂中NGF的表达,并可能通过此机制起到加速骨折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神经生长因子对失神经支配大鼠骨小梁形态计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通过骨形态计量学方法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失神经支配后骨结构变化的影响,探讨NGF对神经源性骨质疏松的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失神经组,切断失神经组大鼠股骨神经造成失神经支配模型,然后分为失神经支配对照和NGF注射失神经支配组。30天后取股骨进行骨计量学检查。结果:大鼠失神经支配后于腓肠肌两侧注射NGF30天后,与未注射组相比具有较高的小梁骨量,提示局部予以NGF治疗可明显减轻失神经支配后大鼠骨质疏松的程度。结论:NGF在神经性瘫痪后的康复治疗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型治疗对创伤性髋关节骨折伴脱位患者临床疗效、骨折愈合以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创伤性髋关节骨折伴脱位患者7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予保守治疗,观察组予分型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骨折复位程度、骨痂形成及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骨折复位满意率高于对照组,骨痂生成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周、1月、0. 5年及1年,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分型治疗对于创伤性髋关节骨折伴脱位比单纯保守治疗临床疗效更显著,可明显缩短骨痂形成时间、加快骨折愈合,不良反应率更低,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艾灸联合特定电磁波谱(TDP)辅助治疗创伤性胫腓骨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骨外科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创伤性胫腓骨骨折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艾灸和TD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X线骨痂评分,疼痛肿胀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VAS评分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7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骨痂量、骨痂密度、骨痂边缘和断端边缘X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骨痂量、骨痂密度、骨痂边缘和断端边缘X线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联合TDP治疗创伤性胫腓骨骨折能够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疼痛、肿胀消失时间,促进骨痂生成,加快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0.
孙红 《护士进修杂志》2014,(13):1245-1246
目的:观察内生电骨折治疗仪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将骨折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使用内生电骨折治疗仪前后,两组均照X片,观察对比骨痂生长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病人治疗后不同天数的X线片对比,得出不同骨折骨痂生长的情况。结论使用内生电骨折治疗仪治疗对促进骨痂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中医传统正骨手法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和MIPPO技术、LCP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6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36)和对照组(n=30),分别采用中医传统正骨手法结合MIPPO技术LCP内固定和单纯MIPPO技术LCP内固定,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全部病人均获随访3-22个月,平均7.5个月,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研究组优良率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P0.05);研究组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正骨手法结合MIPPO技术LCP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术中透视少、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钢板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胫骨骨折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行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A组)和交锁髓内钉(B组)治疗。全部病例获得随诊,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从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与B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都能减少对骨折处血运的干扰,提高骨折愈合率,减少并发症。掌握好手术指征,是治疗胫骨骨折的两种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许峰  倪江东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0):1936-1938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钢板与膨胀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胫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经皮钢板组(A组,n=23)与膨胀髓内钉组(B组,n=20),对比分析其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A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3周,无并发症发生,B组平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关节镜监视经皮微创治疗腕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该科2009年10月-2015年5月收治12例腕舟骨骨折患者运用关节镜探查腕关节并在腕关节镜监视下复位腕舟骨经皮微创螺钉固定,如合并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一期进行处理,术后12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常规行三维CT及MRI检查。12例患者均在伤后15d内进行手术治疗。结节部骨折8例,腰部骨折4例。年龄20~58岁,男7例,女5例,慢速车祸外伤6例,运动损伤4例,摔伤2例。应用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标准及Herbert和Fisher腕舟骨骨折评价标准评价手术后随访结果,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5个月,患者健侧为对照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合并TFCC损伤2例,为中央型。对术后6和12个月行常规X线影像学检查,术后6个月全部骨折愈合。术后12个月腕关节评分标准患侧与健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腕关节镜经皮固定腕舟骨骨折,具有复位精准,创伤小,不遗漏TFCC等损伤,康复较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26例患者中骨折延迟愈合14例,骨不连12例,均行骨膜下及骨折间隙注射成骨细胞治疗.从患者自身髂后上棘抽取骨髓组织,经体外诱导、培养、扩增为成骨细胞,按无菌操作术在X射线定位下于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病变部位骨膜下及骨折间隙注射浓度为1×105cells/mL的成骨细胞5~8mL,注射后4,6,10,14周定期摄X射线片观察病变部位骨痂生长情况.所宵病例随访3~12个月,平均5.3个月.复查X射线片见4周有骨痂形成,6周骨痂包绕骨折断端,10周骨折线模糊,14周骨折线消失.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2.1周.提示经皮骨膜下注射成骨细胞治疗骨折延迟愈合与骨不连是一种有效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肽注射液促进四肢骨折愈合的效果及对红细胞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进行治疗的78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四肢骨折治疗组)39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骨肽注射液组)39例,然后将两组不同骨折者的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肿胀程度、红细胞相关指标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观察组中不同骨折者的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肿胀程度及红细胞相关指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肽注射液可有效促进四肢骨折愈合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对红细胞相关指标的影响也更为积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鹿瓜多肽注射液在治疗创伤性骨折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73例创伤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给予所有患者切开复位钢板术(或髓内钉内固定术),术后给予常规的抗感染、抗菌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消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骨痂出现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消肿止痛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骨痂出现时间均早于对照组。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创伤性骨折效果良好,有助于骨折愈合,并缩短肿胀时间,加快骨痂生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干中下1/3骨折的疗效。方法 84例胫骨干中下段1/3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行骨折端微创切口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行完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14.26±2.67)d、(1.43±0.16)h)与对照组((14.63±2.32)d、(1.45±0.11)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5.52±0.28)个月)、术中出血量((120.0±46.2)mL)与对照组((9.32±0.32)个月、(155.0±50.2)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2.9%)高于对照组(83.3%)(P〈0.05)。结论骨折端微创切口经皮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干中下1/3骨折效果优于完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肽注射液治疗颌骨骨折的疗效及其对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颌骨骨折患者86例,分为2组,常规颌骨治疗组43例(对照组),常规颌骨治疗加骨肽注射液组43例(观察组),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骨代谢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周、4周及8周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肽注射液可提高颌骨骨折患者的疗效,且对骨代谢指标也发挥积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微创接骨板桥接技术的特点是间接骨折闭合复位,辅以适当稳定的内固定,可最大程度地保护骨折端及其周围的血供,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生物环境,在长骨干骨折治疗中具有良好疗效。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胫骨下段闭合骨折患者68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15-68岁。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和随机排列表分两组治疗,微创组(n=32)在 C 型臂 X 射线机监视下采用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置入治疗,传统组(n=36)采用普通胫骨加压钢板及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与结论:微创组手术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恢复负重行走时间早于传统组(P〈0.05),术中出血少于传统组(P 〈0.05)。随访10-21个月,微创组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7%,传统组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1%,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符合生物学及力学原则,具有创伤小、切口及软组织并发症少、利于骨折愈合等优势,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