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无机陶瓷膜微滤技术精制7种根及根茎类中药水提液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对无机陶瓷膜微滤技术精制根及根茎类中药水提液的效果进行初步评价。方法:用孔径为0.2μm的无机陶瓷膜对7种根及茎类常用中药的水提液进行微滤,对水提液微滤前后性状、总固体、指标成分等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药水提液微滤前均为浑浊液体,微滤后成为颜色变浅的澄明液体,其总固体去除率为15-38%,有效成分损失率一般小于总固体去除率。结论:无机陶瓷膜微滤技术对根及根茎类中药水提液具有较好的澄清除杂效果。  相似文献   

2.
姜淑 《中成药》2008,30(5):664-666
目的:对无机陶瓷膜微滤三七提取液进行了研究。方法:测定了不同操作条件对膜通量的影响;考察了膜的清洗方法;测定了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的含量。结果:三七提取液微滤前为浑浊液体,微滤后为澄明液体,固体去除率为31.3%,有效成分转移率为84.8%,有效成分含量提高率为23.5%。结论:采用无机陶瓷微滤膜进行三七提取液的澄清是可行的一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无机陶瓷膜微滤技术澄清中药水提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魏凤玉  肖翔  崔鹏  吴六四 《中成药》2004,26(12):995-998
目的:对无机陶瓷膜微滤技术澄清根、根茎及叶类中药水提液的效果进行初步评价.方法:用孔径0.2μm和0.8μm的无机陶瓷膜对3种根、根茎及叶类常用中药的水提液进行微滤,对水提液微滤前后性状、总固体等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药水提微滤前均为浑浊液体微滤后成为颜色变浅的澄明液体,其总固体去除率为8~47%.结论:无机陶瓷膜微滤技术对根、根茎及叶类中药水提液具有较好的澄清除杂效果.  相似文献   

4.
无机陶瓷膜精制川芎水提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不同孔径陶瓷膜微滤在川芎水提液纯化中的作用,确定最佳孔径微滤膜。方法采用50nm、200nm、500nm孔径的无机陶瓷膜对川芎水提液进行微滤,对水提液微滤前后性状、总固体、有效成分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川芎水提液微滤前为浑浊液体,三种孔径无机陶瓷膜微滤后均为颜色变浅的澄清液体,总固体去除率分别为25.7%,26.5%,25.9%,阿魏酸损失率分别为12%,6%,4%。结论通过三批中试验证,干固物收率、阿魏酸的量均稳定,表明200nm孔径陶瓷膜应用于川芎水提液的纯化精制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陶瓷膜微滤前后药液的指标成分转移率,探索陶瓷膜微滤在中药提取液中精制的可行性。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0.2μm无机陶瓷膜微滤前后黄芪等4种中药材水提液的主要指标成份及含固量。结果:各主要指标成份的相对含量提高率和转移率分别为4%~7%、70%~80%左右。结论:0.2μm无机陶瓷膜对中药水提取液有精制效果,但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黄柏是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的干燥树皮,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等功效.陶瓷膜微滤技术是以新型材料无机陶瓷膜为滤过介质的一种精密滤过技术,微滤过程依据"筛分"效应进行,利用膜两边的压力差作为推动力来实现小分子物质和大分子物质的分离 [1],从而去除药液中的大分子杂质,使滤出液澄清透明、提高中药提取液的质量.本实验运用膜分离技术考察0.2 μm ZrO2无机陶瓷膜对黄柏提取液的精制效果,并考察微滤前后有效成分的保留率及膜通量大小,为膜分离技术在中药领域的产业化应用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7.
无机陶瓷膜微滤技术精制麻杏石甘汤和热毒净颗粒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对无机陶瓷膜微滤技术精制中药复方水提液的效果进行初步评价。方法:用孔径为0.2μm的无机陶瓷膜对麻木叶石甘汤和热净颗粒的提液进行微滤,对水提液微滤前后在性状、总固体、指标成分等方面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复方水提液微滤前均为浑浊液体,微滤后成为颜色变浅的澄明液体,麻杏石甘汤总固体去除率为16.12%,麻黄碱和苦杏仁甙的损失率分别为20.11%和18.16%。热毒净颗粒总固体去除率为27.58%,绿原酸和大黄酸的损失率分别为18.28%和22.86%。结论:无机陶瓷膜微滤技术对中药复方水提液具有较好的澄清除杂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清络通痹复方水提液(青风藤等)的最佳精制技术.方法:采用陶瓷膜微滤、超滤、醇沉、离心、絮凝、大L树脂吸附6种技术精制清络通痹复方水提液.以性状、青藤碱损失率和杂质除去率为指标,对各技术精制效果进行对比.结果:6种技术均能使药液澄明度显著提高;除杂率以树脂法最高,达80%以上,陶瓷膜微滤除杂率为21.7%,小于醇沉和超滤,但高于絮凝澄清和高速离心;青藤碱损失率以AB-8树脂法最低(6.39%),而85%乙醇沉淀法最高(58.44%).陶瓷膜微滤法损失率为15.31%,小于超滤、醇沉、高速离心和絮凝.树脂吸附液的色谱图与煎煮液色谱图差别较大,但陶瓷膜微滤等其他5种精制液的色谱图与煎煮液色谱图差别较小.结论:陶瓷膜微滤具有除杂率适中,有效成分损失少,工艺简单等优点,是清络通痹复方水提液的最佳精制技术.  相似文献   

9.
黄连是毛莨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的干燥根茎,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陶瓷膜微滤技术是以新型材料无机陶瓷膜为滤过介质的一种精密滤过技术,无机膜的微滤过程依据"筛分"效应,利用膜两边的压力差作为推动力来实现小分子物质和大分子物质的分离,从而去除药液中的大分子杂质,使滤出液液澄清透明,提高中药提取液质量.本试验采用ZrO2陶瓷微滤膜精制黄连提取液,旨在为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膜分离技术澄清中药药酒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无机陶瓷膜微滤技术对中药药酒的澄清效果。方法:用0.2μm陶瓷微滤膜装置对以黄芪为主要原料的中药药酒进行了微滤,对微滤前后的液体进行了对比分析,考察了运行参数对膜通量的影响。结果:药酒在微滤前为浑浊液体,微滤后为黄褐色澄清透明液体,其余成份未发生变化。结论:无机陶瓷膜可提高中药药酒澄清效果。  相似文献   

11.
潘林梅  黄敏燕  郭立玮 《中草药》2010,41(10):1631-1634
目的研究无机陶瓷膜微滤耦合超声技术在痹通药酒澄清过滤中的应用。方法以膜渗透通量、膜污染阻力分布等为指标,考察间歇超声、连续超声与未耦合超声在痹通药酒澄清滤过中的差异,进而对操作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连续超声可显著增强膜的渗透性能,渗透通量高达173 L/(m2.h),通量提高率31.6%,同时还能有效降低膜污染阻力,尤其对膜表面沉积层,降幅达50%以上。一定范围内,超声对膜过程的强化与操作压力呈正比,与操作温度呈反比。结论陶瓷膜微滤过程耦合超声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膜分离手段。  相似文献   

12.
陶瓷膜微滤技术精制复方咽舒宁水提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复方咽舒宁水提液的陶瓷膜微滤精制工艺。方法:以复方中有效成分表告依春和哈巴俄苷转移率、除杂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优选陶瓷膜孔径,并以体外抑菌活性验证陶瓷膜微滤的精制效果。结果:最优陶瓷膜孔径为200 nm,进口压力为0.2 MPa,当储液桶中药液量无法循环时,加相当于膜滤系统最少循环量的水顶洗1次,当膜滤液量等于原液量时结束微滤。该陶瓷膜微滤液的表告依春和哈巴俄苷转移率分别为93.77%和82.67%、除杂率为24.64%。复方咽舒宁水提液的陶瓷膜微滤液和原液对5种咽炎致病菌的MIC和MBC无明显差异。结论:200 nm陶瓷膜微滤技术合理可行,可作为复方咽舒宁水提液的精制工艺。  相似文献   

13.
龙爪槐花中有效成分芦丁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从龙爪槐花中提取芦丁 ,开发芦丁新的药源。方法 采集不同花期龙爪槐的花 ,提取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比色法测定芦丁的含量。结果 龙爪槐花中含有有效成分芦丁。芦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平均回收率 99.3% ,RSD为 1 .9%。龙爪槐不同时期中含有 5 .6 %~ 1 0 .0 8%的芦丁。结论 龙爪槐花可作为开发芦丁的新的药源植物  相似文献   

14.
复方板蓝根利咽颗粒中试工艺过程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复方板蓝根利咽颗粒的中试工艺过程。方法以6种有效成分[腺苷、(R,S)-告依春、甘草苷、安格洛苷C、哈巴俄苷、甘草酸铵]损失量、累积损失率和HPLC特征图谱相似度为指标,评价并比较2批复方板蓝根利咽颗粒陶瓷膜微滤、浸膏真空浓缩、浸膏真空干燥、颗粒常压干燥4个关键工序过程质量。结果 2批甘草酸、哈巴俄苷、(R,S)-告依春、甘草苷的总损失率为50.06%~66.99%,安格洛苷C、腺苷的总损失率为35.49%~41.90%。2批批内各物料6种有效成分总量从高到低顺序均为膜滤前液膜滤后液浓缩液干膏粉成品颗粒,4个关键工序损失率从大到小顺序为浸膏真空干燥陶瓷膜微滤浸膏真空浓缩、颗粒常压干燥,2批浸膏真空干燥损失量分别为0.545 9、0.737 5 mg/g,该工序是主要损失工序;2批全程总损失率分别为48.15%、50.85%。2批批内各物料HPLC特征图谱相似度随工序增加从0.998降到0.818。2批成品间HPLC特征图谱相似度良好(相似度为0.999)。结论批间成品质量一致性良好。该研究为复方板蓝根利咽颗粒中试生产过程控制提供依据。在中药制剂工艺现代化和规范化中,应尽量采用低温短时间加热的温和工艺,减少制备工序,以降低中药提取液(汤剂)中有效成分在制备过程中的损失,更好保持中药制剂和原提取液(汤剂)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优化黄连解毒汤膜分离前的预处理方式,该文以黄连解毒汤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的预处理方式调节溶液环境及物料流变特征,分别考察不同溶液环境对膜通量、共性高分子物质去除率、指标性成分透过率等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絮凝时的膜通量最高,指标性成分透过率高(>94.8%),共性高分子物质截留率较高;减压抽滤和调节pH为9时次之;调节pH和絮凝时指标性成分透过率相对较高,膜污染的主要因素为膜堵塞阻力。综合各项指标,以絮凝的预处理效果最佳,调节pH为9时次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钼酸钠配合物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槐叶中总黄酮含量,对植物叶、茎或果实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新的探索.方法 槐叶干品经索氏提取法甲醇连续提取,得槐叶总黄酮样品测定液.以芦丁对照品作为标准.分别用芦丁对照品或槐叶总黄酮提取物与NaNO2-Na2MoO4-NaOH反应形成稳定配合物.以空白试剂溶液为参比,分别对芦丁或槐叶总黄酮提取液配合物溶液在200 ~500nm范围进行差示扫描.结果 芦丁与槐叶总黄酮配合物溶液差示光谱图一致,有3个明显的吸收峰,在332 nm波长处浓度与吸光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4~40 μg· ml-1,回归方程A=0.0021+0.02804C,r=0.9994,槐叶中总黄酮的平均回收率为95.7%,RSD为1.9%.结论 槐叶总黄酮钼酸盐配合物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槐叶中总黄酮,操作简单易行,可较好解决背景吸收的问题,也对植物叶、茎或果实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钟文蔚  郑东阳  邹洪荟  卓泽伟  郭立玮 《中草药》2021,52(11):3234-3238
目的以杜仲叶EucommiaeFolium水提液为模型药物,通过探索液、固体物料指标成分含量相关性,构建面向中药澄清精制膜工艺过程评估的简便方法。方法将杜仲叶水提液依次以多种微滤和超滤膜集成工艺澄清、精制,杜仲叶水提原液记为W1,过200 nm陶瓷膜透过液记为W2,之后分别过相对分子质量为10 000、3500超滤膜,透过液记为W3、W4,测量过膜前后药效物质(粗多糖、总黄酮、总多酚、绿原酸)和大分子非药效杂质(蛋白质)含量。并开展液、固体物料指标成分含量相关性模型的理论推导。结果发现指标性成分在干浸膏中的含量为指标性成分在液体物料中的含量与固含率的比值,以绿原酸与总蛋白为例进行验证,实测值与估算值极为接近。结论作为实际生产中对膜澄清、精制工艺科学、合理性判断的一种简便方法,该模型虽有一定局限性,但作为解决复杂体系膜工程化问题的手段,则表现出较大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可为基于膜过程的中药制药分离工艺智能化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