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肝纤维化的证治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肝纤维化的证候特点、辨证方法及治法进行探讨;将肝纤维化演变过程中内在微观病理改变而宏观症、证尚未显现的,定名为隐匿证,并对其病机及证的实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胃癌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及其演变规律,为中医药配合胃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病案回顾和文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发现胃癌患者年龄与证候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年龄结构上年龄越大者本虚标实证越明显。病理类型上以腺癌类型较多,腺癌患者中肝胃不和、气滞血瘀、脾胃气虚证出现频次最多。证候分布主要为肝胃不和、气滞血瘀、脾胃气虚等证为主。结论胃癌证候的分布具有一定特点,且与年龄、病理类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乙肝病毒感染中医证型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BVI患者免疫功能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检测IgG,IgA和IgM242人次,检测巨噬细胞吞噬率及其积分194人次。结果:不同证候间的IgG,IgA,IgM含量均数和巨噬细胞吞噬率及其积分均数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HBVI患者的异常免疫反应以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为主,少数患者可伴随体液免疫失调;HBVI患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与中医证候有关。湿邪困脾和肝郁脾虚证是细胞免疫功能受损的病理基础;不典型证是IgG水平增高的病理基础;肝郁血瘀是IgA水平增高的病理基础,而肝肾阴虚证是IgA水平降低的病理基础;肝胆湿热和不典型证是IgM水平增高的病理基础,而湿邪困脾、肝郁脾虚和肝和肝肾阴虚证是IgM水平降低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慢性胃炎中医证候归类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中医证候、症状与性别、年龄、发病因素、胃镜及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证候归类并作统计分析。结果:慢性胃炎证候出现的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肝胃郁热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浊滞证、胃阴不足证、脾胃虚弱证。结论:慢性胃炎证候以实证和虚实夹杂证为主;证候分布与性别、年龄、饮食、情志、烟酒因素相关;证候虚实与胃炎类型、是否伴糜烂、肠化相关,与HP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太平圣惠方》(简称《圣惠方》)的肝脏相关证候进行规范化处理,包括根据条文中方证对应的关系提取证候、统一证候名称、证候频数分析,从证候名称角度分析了《圣惠方》肝脏相关证候特点。"风"为肝脏的主要证候特点,对肝脏主要证候病理机制的认识主要体现在"风",肝脏实证病机仅有"风""气逆",肝脏寒证仅有"肝风冷"和"肝虚冷";肝脏证候无气、血、阴、阳之分,肝脏仅有"气"证,而无"血"证,虚证无阴、阳之分;肝脏证候均为单纯的实证或虚证。此外,文章还探讨了《圣惠方》肝脏相关证候特点成因主要为宋代肝脏相关证候学说处于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肝纤维化相关机制及中医证候,建立中西医病证结合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方法采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法建立的肝纤维化肝气郁结证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体重、旷场行为学测定、抓力测试、宏观表征采集等方法进行大鼠证候判定,病理进行肝纤维化疾病判定,并使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四逆散等方剂对证治疗,秋水仙碱对病治疗。结果多数肝纤维化大鼠造模4周后出现肝气郁结证,并且持续至造模12周;病理变化为造模4周多为肝纤维化S2~S3期,造模8周多为S3期,造模12周多为S4期;方剂反证肝气郁结证症状及病理结果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该造模方法建立的肝纤维化肝气郁结证证候时间窗约为4~10周,方剂反证有一定效果,该病证结合模型建立基本成功。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常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候分布规律和证候内部特征,从而为证候的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对符合选择标准的文献中证候及证候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认为慢性乙型肝炎最常见证候依次为肝郁脾虚、肝肾阴虚、湿热(蕴结)、脾肾阳虚、瘀血阻络、肝胆湿热、气滞血瘀、肝气郁结、肝郁血瘀、血瘀证、脾肾两虚.证候要素有:病位方面为肝、胆、脾、肾、胃、中焦、络;病性方面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湿、热、气郁、血瘀、毒、寒、水、痰.结论通过总结本病的常见证候分布规律及证候要素,为慢性乙型肝炎证候的标准化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新疆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患者的舌脉症状、证候要素及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方法 对142例HIV/AIDS患者的感染途径、舌象、脉象、病位、病性、证候分型进行统计.并对性接触和静脉吸毒2种不同感染途径患者主要证候分型分布进行比较.结果 142例中感染途径为性接触者占42.25%,为静脉吸毒者占42.25%.舌质颜色统计中舌淡红出现率最高,占47.88%,其次是舌红占24.65%.舌形态统计中裂纹舌最多占20.42%,胖大舌占16.90%.苔质苔色统计中薄白苔最多,占33.10%,黄腻苔占21.83%.脉象统计中细脉最多,占35.92%,沉脉占30.28%,数脉占25.35%.病位证候要素统计中肾脏的出现率最高占30.99%,其次肝占26.76%.病性证候要素统计中阴虚占44.37%,气虚占42.96%.证候分型统计中肝肾阴虚证候出现频率最高,占28.17%,肝胃不和占16.18%,脾胃湿热占8.45%,肝郁脾虚占4.93%,肺肾两虚占7.04%.性接触和静脉吸毒2种不同感染途径感染者在主要的中医证候分型上无差异性.结论 新疆地区HIV/AIDS患者证候涉及肾肝脾胃肺多个脏腑,以气虚和阴虚最多,证候多表现为肝肾阴虚、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肺肾两虚、肝郁脾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常见的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对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1979年1月—2014年1月的全部期刊进行高级检索,从符合研究标准的31篇文献中提取证候要素,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 034例肠易激综合征病例中共获取43种证候类型,经证候规范后为24个证候类型,主要以肝脾不和、脾胃虚弱、肝郁气滞表现居多。其病理因素以气滞及气虚为主,病位在肠,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最易涉及到肝、脾两脏。结论: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辨证分型复杂多样,而证候要素相对简约,从构成证候的要素入手进行该疾病常见证候的分析研究,可为进一步确定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冲出西医病名围城中医才能卓然自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医与西医对于疾病的认识不同,中医紧紧抓住证候,认为证候就可以反映疾病的本质;西医逐渐放弃证候,认为疾病的本质在证候之后,病理病灶才是疾病的本质.但是,临床上,有的患者只有证候而没有病灶,有的只有病灶而没有证候.当病灶与证候同时存在的时候,也不是病灶决定证候的表现.所以,中医必须坚持自己对疾病的认识,坚持辨证论治,摆脱西医病理病灶疾病观的束缚,才能振兴中医的学术.否则必然失去自我,丧失其优势与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