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兔坐骨神经干注射安定前后的病理、生理改变。方法 用 9只实验用大白兔电针探测坐骨神经,试验侧注射安定 5 mg,对照侧注射生理盐水 1 ml,观察注药前后各时段坐骨神经阈电位改变及坐骨神经病理改变。结果 试验侧注药后神经阈电位显著大于注药前及对照侧 (P0.05)。电镜观察病理过程符合 Sunderland轴突损伤定义。结论 安定直接神经注射能迅速抑制神经的兴奋性传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管活性剂对肿瘤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探讨其对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作用。方法 Wistar 大鼠8 只,腋下种植 Warker256 癌肉瘤。皮下注射阿拉明0 .05 m g ,注射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照检查肿瘤内血管长短、多少、粗细,血管连续性及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观察结束后,腹腔注射哌唑嗪2 .5 μg ,5 min 后再次观察、测量肿瘤血流改变。血流动力学指标行t 检验。家兔3 只,腹腔先后注射阿拉明及哌唑嗪,注射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照检查股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 注射阿拉明后,大鼠瘤内彩色血流较注射前明显增多,流道增粗、增长,血流呈连续性,注药前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 各为0 .06 ~0 .20 m/s 和0 .13 ~0 .43 m/s( P = 0 .09) ,舒张期末流速(EDV) 各为0 ~0 .07 m/s 和0 .03 ~0 .10 m/s( P = 0 .02) ,阻力指数( RI) 各为0 .60 ~1 .00 和0 .52 ~0 .85( P = 0 .04) ,静脉易检出,流速增快。注射哌唑嗪后,瘤内彩色血流明显较前减少,流道变细、缩短,血流欠连续,注射前后动脉PSV 分别为0 .13 ~0 .43 m /s 和0 .07 ~0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咪唑安全对肺顺应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成年腹腔镜手术患者(ASA-Ⅰ ̄Ⅱ级)按咪唑安全剂量不同分3组,每组20例,咪唑安定剂量A组0.1mg/kg,B组0.2mg/kg,分别在静注咪唑安定前及注药后1,5,10,15和20min测定潮气量(VT),吸气平台压力(Pp),呼气末压(PE),顺应性(C)和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结果:与注药前相比,注药后VT,PE(除A组注药后1mi  相似文献   

4.
注射性神经伤的实验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16只家兔坐骨神经进行了青霉素注射性神经伤的实验形态学研究。左后肢为实验侧,右后肢为对照例。实验侧坐骨神经内和对照侧坐骨神经周围分别注入青霉素20万U,注射后每侧分别于2h、4h、72h和7天各取4例坐骨神经,作光镜和电镜观察。组织学发现,实验侧从2h至7天依次出现神经纤维肿胀,髓鞘板层出现微隙,部分髓鞘溃变,轴突结构改变,最后髓鞘和轴突均明显溃变,神经束内或束膜间结缔组织增生。对照侧出现神经周围水肿、充血,神经外膜增生,靠近外膜处神经纤维出现不同程度病理改变。讨论了注射性神经伤的病理改变机理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内注射阿霉素对家兔后肢感觉和运动功能的影响,评价其对背根神经节(DRG)的逆行性切除术作用.方法:家兔24只,右侧与坐股韧带相交处的坐骨神经内注射1%阿霉素0.2 ml,左侧注射生理盐水作为自身对照.于注射前及注射后1~8周测定双侧下肢痛阈、疼痛回缩反应、下肢运动功能以及坐骨神经运动传导功能.结果:注射阿霉素和生理盐水后1、4和8周双侧坐骨神经运动传导功能与注射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理盐水侧1~8周痛阈与注射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疼痛回缩反应正常.阿霉素侧1和2周痛阈低于注射前(P<0.05),4和8周高于注射前(P<0.001);1和2周疼痛回缩反应正常,3~8周疼痛回缩反应逐渐减弱或消失(P<0.01).1和2周,家兔双侧后肢出现轻微跛行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3~8周双侧后肢运动功能正常.结论:坐骨神经内注射小剂量阿霉素能够对相应DRG产生化学切除术效果,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痛觉随阿霉素注射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或消失,但下肢运动功能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管收缩剂对肿瘤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探讨其对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作用。方法:Wistar大鼠8只,腋下种植Warker-256癌肉瘤。皮下注射阿拉明0.05mg,注射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照检查肿瘤内血管长短、多少、粗细,血管连续性及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流动力学指标行t检验。结果:注药后,瘤内彩色血流明显较前增多,流道增粗、增长,血流呈连续性,注药前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各为0.06~0.20m/s;0.13~0.43m/s(P=0.09),舒张期末流速各为0.00~0.07m/s;0.03~0.10m/s(P=0.02),阻力指数各为0.60~1;0.52~0.85(P=0.04),静脉易检出,流速增快。结论:血管收缩剂引起肿瘤血供增加,血液流速增快,阻力指数降低,可用于肿瘤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推进脑梗塞偏瘫的神经与康复联合治疗。方法:用系统的神经科理论和早期现代康复理论,治疗观察50例基底节区脑梗塞典型的偏瘫患者,与50例类同患者进行神经科和针灸治疗对照;同时,用Fugl-Meyer、Fim两种评价方法从不同侧面进行评价。结果:半年后,经统计,进行u检验,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对照组0.01<P<0.05,治疗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无差别(P>0.05),治疗后明显提高(P<0.01)。结论:脑梗塞偏瘫的神经康复治疗两者不可偏废,必须有机结合,才能真正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1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男性,平均年龄62.7岁。心功能Ⅱ级者2例,Ⅲ或Ⅳ级10例。试验开始24小时为对照期,后24小时经静脉泵注入重组人生长激素(GH)0.1IU/kg为用药期。定时测定血中GH、内源性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1)以及肺动脉压(PAP)、肺毛细血管模压(PCWP)、心排血指数(CI)和血压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情况。 结果,GH均值与基础IGF-1(P=0.124)、注药后和整个注药期间IGF-1绝对值(P<0.05)皆负相关。而基础IGF-1,既与基础PAP均值(P…  相似文献   

9.
作者选择了血粘度高于健康人(P〈0.001)的煤工尘肺住院患者30人,进行银杏叶服药前后前身对照观察。结果发现,经过六周治疗后,尘肺患者的血流变学指标,除血球压积(Hct,P〉0.05)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变(P〈0.05),血浆粘度改变尤为显著(P〈0.001),就其对尘肺的治疗机理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对60例癫痫发作停止3年以上的病人进行前瞻性安定-脑电地形图敏感试验。结果发现在停药或减量后的随访中复发的20例病人注射安定后,脑电地形图上β功率增加的量平均为10.10%,未复发的40例病人β功率增加的量则为17.12%,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未复发组与40例正常对照组间脑电地形图β功率的改变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为此,我们认为安定-脑电地形图敏感试验在判别癫痫病人的预后中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1.
腰段硬膜外腔布比卡因镇痛后反射改变与下肢运动障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继龙  许为敏 《现代康复》2000,4(10):1462-1463
目的探讨腰段硬膜外布比卡因止痛后脊神经反射与肌肉运动阻滞的相关差异。方法男性成年患50例,随机分为A、B、C、D、E5组,每组10例,分别在术后双盲法硬膜外注入0.1%、0.15%、0.2%、0.25%布比卡因及生理盐水10ml,注药前后记录目测类比评分(VAS)。结果VAS评分,A、B、C、D与E组P<0.01;反射变化,A与E组P>0.05,B、C、D与E组P<0.05或0.01;关节运动变  相似文献   

12.
苯二氮铋类药兼具镇静抗焦虑和顺行性遗忘作用,作为麻醉前用药较普遍。常用药为安定。新的苯二氮铋类药咪唑安定(又名咪达唑仑)具有作用迅速、副作用少、安全限宽等优点。本文旨在比较咪唑安定与安定麻醉前用药的效果及呼吸循环的改变。资料与方法选择全身情况良好的椎管内麻醉妇科手术患者80例,年龄20-56岁,体重43-74kg,排除术前应用影响中枢神经和心血管系统药物者。随机分为安定组(D,n=40)0.2mg·kg-1和咪唑定安组(M,n=40)0.1mg·kg-1,麻醉前30分钟肌注。由护士评定注药前,注…  相似文献   

13.
应用经食管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EE)对30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测量注射潘生丁前后左前降支平均舒张期血流率(Vcor)、冠脉血管阻力(Rcor)和冠脉血管储备(CVR)。静息状态正常组与狭窄各组平均动脉压(MAP)、Vcor和Rcor无显著差异。注射潘生丁后狭窄各组较对照组的Rcor显著增加、Vcor和CVR显著降低而MAP基本不变;PDS<75%与≥75%组的注药后Rcor和CVR无显著差异,血管狭窄积分(ASI)<1.5cm与≥1.5cm组两指标差异显著。注药后的Rcor与ASI成正相关(r=0.63,P<0.01),与PDS不相关;CVR与ASI和PDS成较好的负相关(r=-0.82,-0.52)。本研究为冠状动脉病变功能严重度的定量估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将医用臭氧注射到大鼠受损坐骨神经周围,观察对大鼠受损坐骨神经功能及病理形态改变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建立坐骨神经慢性松结扎损伤(CCI)模型后随机分成5组:Ⅰ模型对照组,Ⅱ臭氧20μg/ml治疗组,Ⅲ臭氧40μg/ml治疗组,Ⅳ臭氧60μg/ml治疗组,V臭氧80μg/ml治疗组。分别在术前、术后第1、3、5、7、14、21、28天测定所有大鼠热刺激收缩反应期(TWL),于7、14、21、28天测定所有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于28天处死动物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造模后第3天开始,大鼠出现热痛敏现象,对照组大鼠TWL差值与术前比较,第3、5、7、14、21、28天均明显增大(P〈0.01)。Ⅲ、Ⅳ、Ⅴ组于第14、21、28天时点TWL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减小(P〈0.01),各组间同一时点SFI、MNCV及光镜下坐骨神经病理形态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40—80μg/ml臭氧局部注射可能对CCI模型鼠的热痛敏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受损坐骨神经功能及病理形态改变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促皮质素静脉滴注治疗婴儿痉挛症副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皮质素(ACTH)人们习惯肌肉注射作为患儿的给药途径,而关于静脉注ACTH副作用尚无报道,为了探讨ACTH静脉滴注的副作用,采用多功能监护仪对12例患儿进行用药前后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监测,同时测量体温。结果表明(1)用药前后心率有显著差异(P〈0.01);(2)用药后末梢血氧饱和度较用药前低,但未低于95%;(3)用药后的体温较用药前降低0.3~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周围神经切断后局部嗅鞘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及神经节内神经元的作用,为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01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用健康成年SD大鼠55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25只.实验组25只、空白组5只。①对照组与实验组大鼠在坐骨切迹处游离坐骨神经的各分支,在远端切断,在半腱肌内侧肌膜上切口,将坐骨神经近断端的各游离分支包埋进肌肉,神经外膜与肌膜缝合固定,实验组在缝合口两侧2mm处肌肉中各注射1&;#215;10^9L^-1的嗅鞘细胞0.1mL,对照组注射细胞培养液DMEM。空白组仅暴露坐骨神经而不进行切断。②术后1,2,3,7和14d,分批处死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每次5只,空白组于14d后处死,分别进行病理及TUNEL法观察神经元的改变。 结果:实验共选用大鼠55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坐骨神经损伤后各组不同时间点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伤侧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率变化:术后7,14d,实验组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形态改变与对照组相似,但变性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存活神经元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②坐骨神经切断后各组坐骨神经损伤侧前角运动神经元凋亡指数变化:在术后第3,7,14天,对照组明显多于实验组[(21&;#177;1.1)%,(1.2&;#177;0.8)%;(3.1&;#177;1.1)%,(1.4&;#177;0.6)%;(6.1&;#177;1.8)%,(4.1&;#177;1.3)%,P〈0.05]。③坐骨神经切断后各组坐骨神经损伤侧神经节神经元凋亡指数变化:7,14d时,实验组的神经节内的感觉神经元凋亡阳性细胞要较对照组少[(2.1&;#177;0.32)%,(4.4&;#177;0.56)%;(4.3&;#177;1.8)%,(6.7&;#177;2.5)%,P〈0.05]。 结论:在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及神经节内神经元有凋亡发生,嗅鞘细胞移植对神经元凋亡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儿童肾病综合征发病关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29例肾病综合征患儿(观察组)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TNFα的测定,并以16例健康儿童(对照组)作对照。结果:观察组治疗前TNFα(38.55±9.61)p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20.37±3.44)pmol/L,P<0.01,且观察组治疗前显著高于治疗后(22.80±3.90)pmol/L,P<0.01;肾炎性肾病(42.82±5.96)pmol/L,高于单纯性肾病(35.06±10.72)pmol/L,P<0.05;活动期伴感染者(45.85±5.10)pmol/L显著高于不伴感染者(34.71±9.39)pmol/L,P<0.01。结论:TNFα参与了儿童肾病综合征的病理损伤过程;用免疫抑制剂和清热解毒、补气活血中药联合可抑制TNFα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术前鞘内注射GABAB受体激动剂巴氯酚(Bac)对慢性神经病理痛大鼠痛阈的影响,探讨脊髓GABA能系统在神经病理痛调节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损伤模型(CCI),SD大鼠32只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大鼠左侧坐骨神经分离,但不结扎,术前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神经结扎组,大鼠左侧坐骨神经松结扎,术前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Bac1组,大鼠左侧坐骨神经松结扎前10min,鞘内注射Bac0.03旭;Bac2组,大鼠左侧坐骨神经松结扎前10min,鞘内注射Bac0.3,ug。术后第1、3、5.7、10、14天测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TWL)以及运动功能。结果术后第1~14天神经结扎组大鼠MWT和个TWL较假手术组大鼠明显降低(P〈0.05);术前给Bac0.3越的坐骨神经结扎大鼠与术前给生理盐水的坐骨神经结扎大鼠比较,术后第1~5天MWT和TWL明显升高(P〈0.05)。结论坐骨神经结扎前鞘内注射Bac0.3μg可延缓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对60例癫痫发作停止3年以上的病人进行前瞻性安定-脑电地形敏感试验。结果发现在停药或减量后的随访是复发的20例病人注射安定后,脑电地形图上β功率增加的量平均为10.10%,未复发的40例病人β功率增加的量则为17.12%,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未复发组与40例正常对照组间脑电地形图β功率的改变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为此,我们认为安-脑电地形图敏感试验在判别癫痫病人的预后中是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比动脉干扰电流和电脑中频电流对人体痛阈的影响。30名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动脉干扰电组和电脑中频电阻(每组10例),作用部位为腰部,观察作用前及作用后即刻,作用后15分钟时局部痛阈的变化。结果,作用后即刻和作用后15分钟两组电流的痛阈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作者后15分钟,电脑中频电组的痛阈升高值显著高于动态干扰电组(P〈0.05),提示电脑中频电流的镇痛后效应优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