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注狂犬病再流行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狂犬病是一个古老的病,有关狂犬病的研究较其他疾病相比历史也更为悠久.在我国可以说从有狂犬病流行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对狂犬病的预防和治疗,并且随着医学和生物学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我国在狂犬病研究和预防领域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在人用疫苗研究方面已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之列,狂犬病的预防控制也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有关狂犬病的记载已有近4000年历史。但直到19世纪末,巴斯德等方在狂犬病预防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本世纪头50年很重视狂犬病毒研究,但仍未取得显著进步。1958年Kissling应用非神经细胞培养狂犬病毒取得成功,随后20年间应用大量细胞培养方法,对狂犬病毒的纯化、以及其理化生物学特性作了系统的研究,为狂犬病研究打开新的途径。最近已肯定的最重要的进展主要有:细胞培养疫苗的制备和应用;用口服疫苗接种野生动物;应用单克隆抗体技术研究狂犬病毒的特性以及改进狂犬病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三种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Vero细胞)纯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疾病,人和所有温血动物对狂犬病毒都易感。该病在全世界广泛分布,我国是高发区之一。由于狂犬病一旦发病目前尚无法医治,所以对狂犬病及其预防制品的研究非常有必要。目前国内预防狂犬病的疫苗有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Vero细胞)和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地鼠肾细胞)两种。虽然原代地鼠肾细胞纯化疫苗比较适合我国国情及发展水平,但因为Vero细胞来源方便、繁殖速度快、外源因子和疫苗质量可控性强,更易实现工业化和规模化生产,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Vero细胞生产人用狂犬病疫苗。  相似文献   

4.
狂犬病疫苗接种者的细胞免疫应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狂犬病疫苗对接种者的狂犬病毒细胞免疫作用。[方法]接种狂犬病疫苗者在注射完狂犬病疫苗后15天作狂犬病毒抗体和淋巴细胞转化率检测。[结果]接利,狂犬病疫苗者的总淋巴细胞转化率、自发淋巴细胞转化率、狂犬病毒淋巴细胞转化率和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均数分别为83.99%、8.93%、15.06%和6.13%,抗体阳性组和抗体阴性组的狂犬病毒淋巴细胞转化率、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接种狂犬病疫苗后,73.08%的狂犬病毒抗体阳性者产生了细胞免疫应答,狂火病毒抗体阴性者对狂犬病毒无特异性细胞免疫力。  相似文献   

5.
狂犬病是一种古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病死率极高。本病在热带和亚热带呈严重的流行或地方性流行。全球每年报告的动物狂犬病超过2700例,人狂犬病超过21000例,实际数可能还要大得多,单印度每年就有人狂犬病8000例,有390,592人接受狂犬疫苗注射。近年,国内外对狂犬病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可喜进展。本文拟将对这一领域研究的某些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陈艳  徐珊  杨建娜 《预防医学论坛》2007,13(5):429-429,432
[目的]了解狂犬病纯化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对1407例暴露后自愿到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医学门诊部接种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Vero细胞疫苗)的人群,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检测狂犬病毒抗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犬伤患者1407例,免疫后狂犬病毒抗体阳性者1327例,总阳性率为94.31%,其中男性阳性率为95.03%;女性阳性率为93.50%;男女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28,P〉0.05)。不同年龄组的抗体阳性率不同,0~19岁组与20~59及60~93岁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57、13.829,P〈0.01、P〈0.05)。[结论]人用狂犬病疫苗有很好的免疫效果,但对免疫失败者应加强免疫,同时个体自身年龄对狂犬病毒抗体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黛菲 《健康博览》2007,(11):29-29
前段时间报道说,有人被狗咬伤,注射了假疫苗,结果狂犬病发死亡。事实上,预防狂犬病,从伤口处理到疫苗注射都有规范要求,如有疏忽,就会降低预防效果。 除了狗,猫、鼬(黄鼠狼)等动物也可以传播狂犬病,这些动物一旦感染了狂犬病毒,咬或抓伤人时,病毒经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而致病。狂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短则数日,多则数十年,一旦发作,死亡率几乎百分之一百,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规范处理伤口和注射疫苗可以起到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用狂犬疫苗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兰 《职业与健康》2006,22(19):1542-1543
早在1885年,路易.巴斯德证明狂犬病毒能通过兔神经系统重复传代而减毒,并制备出有效的疫苗首次用于人体免疫,从而开创了人用狂犬疫苗的发展史。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的神经组织疫苗到现行的以组织培养疫苗为主的过程,并且正在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不断改进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河东区犬伤者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效果,我们于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对在本站门诊就诊的125例犬伤者全程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后检测狂犬病毒中和抗体,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惠州市人狂犬病疫苗暴露后免疫的抗体水平,及时了解和观察本市犬咬伤人群接种狂犬病疫苗后(IgG)抗体产生的免疫效果,评价目前本市使用的狂犬病疫苗质量,为今后的狂犬病疫苗预防接种工作及制订科学完善的防患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惠州市人狂犬病疫苗暴露后(咬伤后),抽取全程接种五针疫苗1个月后自愿进行狂犬病毒抗体检测人员静脉血,按酶联免疫法检测抗狂犬病毒抗体。结果惠州市1186例接种狂犬疫苗后抗狂犬病毒抗体水平检测阳性率为96.1%。其中男性97.2%,女性94.5%。不同年龄组抗狂犬病毒抗体阳性率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下降的趋势。不同厂家狂犬疫苗免疫效果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0、3、7、14和28d全程接种狂犬疫苗后,96.1%以上的患者抗狂犬病毒抗体水平合格,还有3.9%的患者抗体水平低于保护阈值,需进一步加强接种。  相似文献   

11.
1957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狂犬病专家委员会就推荐对于高危险性人群如狂犬病毒实验室工作人员、兽医、狗主等的狂犬病感染前免疫接种。最先用于人类感染前免疫试验的是山浦氏、鸡胚或鸭胚狂犬病疫苗。目前美国推荐应用的有3剂或4剂鸭胚疫苗,并在机体出现阳性应答前14周或者认为必要时作一剂加强免疫。 1972年,Fuenzalida研究了隔天接种2毫升乳鼠脑疫苗三剂的结果,这个加速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例狂犬病例疫苗免疫失败原因以及病例确诊方法。方法对病例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相关组织标本进行狂犬病抗原及核酸检测。结果病例伤口暴露后及时在医疗机构进行了伤口处理,并注射狂犬病疫苗5针后死亡,检测病例海马、脑干、小脑、白质、灰质、脊髓的组织狂犬病抗原阳性和狂犬病毒核酸阳性,而角膜、背皮、咬伤处皮肤狂犬赭抗原和狂犬病毒核酸均为阴性。结论该病例属于注射狂犬疫苗后免疫失败,可能与疫苗质量、免疫程序及注射针次有一定的关系。及时采集病例脑组织进行狂犬病抗原及核酸检测可作为病例确诊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开远市狂犬病防治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狂犬病的基本防治方法、控制狂犬病传播。方法:开展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和狂犬疫苗免疫后抗狂犬病毒抗体测定并进行分析。结果:1987~1990年发病率3.12/10万(发病30例),1991~2002年发病率0.03/10万(发病1例),1991~2002年共测定抗狂犬病毒抗体4216名,抗体阳性率91.48%。12年间共减少狂犬病发病94例,避免各种经济损失9944354元,根据成本效益分析,取得9703634元的净效益,每年净效益808636元。结论:严格的犬类管理,及时伤口处理,注射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毒血清,可以预防人间狂犬病和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1116例狂犬疫苗接种者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人被携带有狂犬病毒的动物致伤后,有感染狂犬病的危险,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为100%。控制该病发生的唯一途径就是接种狂犬疫苗。为了解疫苗接种后的抗体水平,为预防该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对2006—2007年的1116例疑似动物咬、抓伤患者来应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种门诊接种狂犬疫苗的人群,进行了免疫抗体水平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WISTARPM/WI38-1503-3M抗原检测狂犬病毒抗体可行性研究陈阳,王惠榕,于恩庶我们应用酶免疫斑点法(IDT),采用Ga和PM两种抗原对注射国产狂犬病疫苗的人血清狂犬病毒抗体检测,对这两种不同株抗原进行了比较,认为PM抗原检测人血清狂犬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狂犬病暴露后接种疫苗对机体的细胞免疫作用。方法狂犬病暴露者接种狂犬病疫苗后,检测狂犬病毒抗体的同时,运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检测自发淋巴细胞转化率和狂犬病疫苗剌激后的狂犬病毒淋巴细胞转化率,以后者减前者计算出狂犬病毒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狂犬病疫苗接种后,抗体效价达到大于1∶5的100人中,76人同时产生细胞免疫力(即狂犬病毒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率大于5%);而抗体效价等于1∶5的4人和未产生抗体的35人中,无人产生细胞免疫力。结论狂犬病暴露者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并非都能同时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不能产生细胞免疫的这部分人,其总体细胞免疫功能亦偏低。  相似文献   

17.
李娃丽 《职业与健康》2008,24(9):860-860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或动物源性传染病,病死率100%。我国纯化狂犬疫苗和法国维尔博疫苗人体接种后的抗体阳转率为100%,是目前预防狂犬病的有效措施。人暴露后的预防措施,各环节规范进行是防止狂犬病发病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黔西南州67例狂犬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探讨引起局部暴发的因素,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年狂犬病疫情资料及个案调查表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共报告67例狂犬病,发病率为2、21/10万。报告病例数较上年同期上升22.33倍。平均潜伏期为69d,91.07%的病例潜伏期在3个月以内;67例病例中,均无注射抗狂犬病毒血清或人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史,只有12例注射狂犬病疫苗。结论:犬只密度高而缺乏有效管理,犬的病毒携带率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疫苗管理混乱是引起暴发的原因。各级政府加强领导,依法对犬类动物进行管理,加强健康教育是防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狂犬病流行较为严重,病死数居所有传染病之首。预防和治疗狂犬病的惟一方法是注射狂犬病疫苗,因此,生产优质高效的狂犬病疫苗显得尤为重要。在狂犬病疫苗生产过程中,所选用的毒株直接影响到疫苗的病毒滴度和免疫原性,为了给生产厂家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数据,我们对不同的狂犬病毒毒株在Vero细胞上进行了传代比较。1 材料和方法 狂犬病毒液体毒株CTN 1V10 株、CTN BHK株,狂犬病毒脑毒株CTN 1V10 M3 株、aG株,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病毒滴度均在7.0~8.0LogLD50 /ml之间。Vero细胞来源于美国ATCC ,由中国药品…  相似文献   

20.
言论     
正背景:日前一则新闻报道称,武汉一位中年人的右手拇指被同事的牙齿咬破了个小洞,不料竟导致伤处组织溃烂,后经过三次清创手术才保住手指。这件事令不少人惊讶,人咬伤难道比宠物咬伤还厉害?是要打狂犬疫苗,还是要打破伤风针?在临床上,狂犬病疫苗打不打的原则,取决于"施暴"的人或动物有没有携带狂犬病毒,或是否处于狂犬病发病期,而人携带狂犬病毒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生概率很小。如果咬人的人是狂犬病患者或与狂犬病患者密切接触者,被咬伤者就需要立即打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