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滴丸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载脂蛋白M(Apolipoprotein M,Apo M)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1∶1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每次15粒,每日3次口服;疗程为1年。观察患者HbA1c、FPG、2hPG、TC、TG、HDL-C、LDL-C、血清FGF21、Apo M水平;测定踝/肱指数(ABI)及下肢血管动脉内径。结果:治疗前两组在HbA1c、FPG、2hPG、TC、TG、HDL-C、LDL-C、血清FGF21、Apo M水平;测定踝/肱指数(ABI)及下肢血管动脉内径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以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踝/肱指数(ABI)及下肢血管动脉内径,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患者体内FGF21及ApoM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通痹膏膏方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通塞脉片,治疗组予以通痹膏膏方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踝肱指数、下肢血管彩超指标、血脂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63%和68.75%;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踝肱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踝肱指数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量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量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TC、TG、LDL-C、HDL-C及FI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TC、TG、LDL-C、HDL-C及FI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痹膏膏方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陈未艾  蔡松 《中医药研究》2011,(12):1434-1435
目的探讨踝肱指数在老年合并多种血管性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定133例老年患者足背动脉、胫后动脉和肱动脉血压,并计算踝肱指数(ABI),根据ABI比值分为3组,A组0.9〈ABI≤1.3,B组ABI≤0.9,C组ABI〉1.3,比较并分析各项指标。结果 ABI〈0.9组与0.9〈ABI≤1.3组比较,其年龄、肌酐清除率、尿微量蛋白水平以及合并疾病的程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踝肱指数测定在诊断老年患者PAD中有重要意义,尤其是高龄、肾功能下降,合并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患者,更应定期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临床综合疗效及踝/肱指数(ABI)、下肢动脉血管彩超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6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BI和下肢动脉血管彩超等指标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2,(1):184-187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脉颗粒治疗气虚血瘀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tic occlusive disease, LEAO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60例LEAO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LEAOD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通脉颗粒。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中医证候积分、静息ABI指数、血脂、凝血功能、Hcy、hs-CRP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0%,对照组总有效率63.3%,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能降低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善中医症状、降低TC、TG、LDL-C、D-D、FIB以及Hcy、hs-CRP含量,提高静息ABI指数、HDL-C含量、延长TT、PT、APTT (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降低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善中医症状、提高静息ABI指数、降低TC、TG、FIB以及Hcy、hs-CRP含量和延长TT、PT、APTT更明显(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脉颗粒可能通过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炎症反应,调节高凝状态,缓解下肢狭窄程度和缺血情况,进而改善LEAOD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与溶血磷脂酸(L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是否并发下肢血管病变,将T2DM患者87例分为单纯T2DM组38例和T2DM并发组49例,另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颈动脉内膜厚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LPA、hs-CRP差异,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组病程、颈动脉内膜厚度、SBP、LDL-C、HDL-C、TC、TG、FBG、Hb A1c、LPA、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程、SBP、LDL-C、HDL-C、TG、FBG、Hb A1c、LPA、hs-CRP与T2DM下肢血管病变具有相关性(P均0.05)。对单因素分析中的显著性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 A1c、LPA、hs-CRP是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5.882,4.178,2.013;P=0.001,0.000,0.024)。结论 LPA、hs-CRP是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空腹血清生长抑素(FSS)与2型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PAD)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踝臂指数(ABI),将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62例,ABI 1.0~1.4)和糖尿病合并PAD组(38例,ABI0.9),选择40例单纯周围血管病变者作为单纯PAD组,另选4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组,统计4组一般资料,检测4组空腹血清生长素(FGH)、皮质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Cr)、胱抑素C(Cys 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甲状腺激素(TSH)、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FSS、同型半胱胺酸水平,记录ABI。结果糖尿病合并PAD组FGH、HbA1 c、FPG、Cr、收缩压、TG、LDL-C及同型半胱胺酸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均0.05),而HDL-C及ABI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均0.05);糖尿病合并PAD组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FGH、TG、LDL-C均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均0.05),而舒张压、FSS、ABI均显著低于单纯糖尿病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舒张压、FSS、TG、LDL-C是2型糖尿病性PAD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FSS与PAD密切相关,2型糖尿病性PAD患者FSS明显降低,考虑FSS可能为2型糖尿病性PAD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牛文哲 《河南中医》2011,31(12):1432-1433
目的:观察降糖通脉胶囊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LEA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降糖通脉胶囊,4粒/次,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迈知灵片,2片,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3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踝肱指数(ABI)、血脂及伴随症状等的变化。结果:①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TG、TC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HDL-c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组在改善TG、HDL-c方面优于对照组,并且显著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标,高切还原粘度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降糖通脉胶囊能显著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并可降血脂。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应用自拟养阴益气活血汤与常规西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78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养阴益气活血汤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情况、足背动脉血流速度、足背动脉搏动指数、踝肱指数及血脂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糖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 PG)均优于对照组(P0.05),足背动脉搏动指数、踝肱指数、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甘油三酯(TG)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西药与养阴益气活血汤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血糖水平与血脂水平,提升踝肱指数、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指数。  相似文献   

10.
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方对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LEAD)中医证候积分、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D-二聚体(D-Di),C反应蛋白(CRP),股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踝臂指数(ABI)及肱踝脉搏波速度(ba PWV)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予辛伐他汀片40 mg,qd,拜阿司匹林片100 mg,q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并随访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血脂,D-Di,CRP,股动脉IMT,ABI,ba PWV的变化,并监测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LDL-C,D-Di,ba PWV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痰方联合辛伐他汀、拜阿司匹林能够有效地改善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评分,降低LDL-C,D-Di,ba PWV,可能对改善动脉僵硬度有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踝肱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及踝臂指数(ABI)在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及与血管彩超的相关性。方法对3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PWV和ABI检测,同时结合血管彩超检查,了解周围血管的弹性、功能及内部状况。结果在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时,PWV与血管彩超结果明显正相关,动脉狭窄率越高,PWV数值越大,ABI与动脉狭窄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WV对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为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8例观察对象按随机法分为对照组28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予以胰岛素治疗及饮食控制、运动治疗;治疗组再加用当归四逆汤加减.4周后,对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及踝肱指数(ABI)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加减对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较好的效果,优于单纯进行西医治疗者.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大血管病变之一,晚期可造成下肢及足部缺血,其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踝肱指数(ABI)为目前常用的检测下肢血管病变的无创检查方法。本人选择我科2008年7月至2011年10月确诊为糖尿病患者438例进行ABI检查以筛查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并给予相应的护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徐业  李斌  魏玮 《新中医》2016,48(12):6-8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的主要中医证素情况及其与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对1 326人进行调查,采集其中符合高Hcy血症诊断标准的336例患者的四诊资料,应用"证素辨证"方法行证素判断,同时测量身高、体重,检测血糖、血脂、血压。结果:1以年龄分组,随年龄的增长,高Hcy血症的患者例数呈升高趋势,以71~80岁年龄段最为突出。2以中医主要证素分组,随中医证素湿、气虚、痰浊、瘀血的不同,Hcy水平呈升高趋势,以瘀血组和痰浊组的Hcy水平升高较明显;瘀血组、痰浊组、气虚组Hcy水平均高于湿组(P0.05),瘀血组、痰浊组Hcy水平均高于气虚组(P0.05),瘀血组Hcy水平高于痰浊组(P0.05)。3总胆固醇(TC)水平:以瘀血组最高,与气虚组、湿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组与湿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与中医证素瘀血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与体重指数(BMI)无相关性;TC、TG、LDL-C、FBG、DBP、BMI与中医证素痰浊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与SBP无相关性;TC、LDL-C、SBP、DBP、BMI与中医证素气虚呈正相关,与TG、HDL-C、FBG无相关性;TC、TG、LDL-C、BMI与中医证素湿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与FBG、SBP、DBP无相关性。结论:高Hcy血症的主要中医证素为瘀、痰、气虚、湿,瘀和痰证素的Hcy水平较高,以瘀证最高;各证素均与血糖、血脂、血压、BMI的部分代谢组分密切相关,以痰、瘀证素的代谢组分叠加最多,痰、瘀证素是高Hcy血症发生发展及其所致相关代谢异常病变过程中的关键证素和环节。  相似文献   

15.
《光明中医》2021,36(5)
目的观察通络汤1号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8月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60例,全部研究对象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且辨证分型为痰瘀互结证。将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方式分为治疗组、对照组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糖尿病基础治疗联合贝前列素钠片40μg,日3次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通络汤1号口服。2组均经为期8周共2个疗程的治疗,比较2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血脂水平、下肢血管参数。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踝肱指数、下肢动脉内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络汤1号联合贝前列素钠片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优于单用贝前列素钠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指标的关系,为该病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174例,进行辨证分型,收集客观指标建立数据库,观察客观指标在各中医证型中的分布规律。结果:气滞痰阻证的糖尿病病程最短。慢性并发症发生率在阳虚痰凝证中最高。阳虚痰凝证和血瘀热蕴证的ABI显著低于气滞痰阻证;且两者血浆黏度、TC、LDL-C、FIB和股动脉IMT均显著高于气滞痰阻证。结论:血浆粘度、TC、LDL-C、FIB、ABI、股动脉IMT 6项指标与本病辨证分型相关,推测其有望成为评价本病辨证分型的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脂及载脂蛋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对2002年1月一2008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29例AC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其血脂、载脂蛋白浓度及一般临床资料.结果 痰瘀内结证组患者TC与气虚血瘀证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热结血瘀证组患者ApoAl浓度及HDL-C浓度最高,LDL-C浓度最低,其ApoB/ApoAl与气虚血瘀证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与痰瘀内阻证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其TC/HDL-C、TG/HDL-C及LDL-C/HDL-C比值与其它两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高TG、LDL、TC/HDL-C、TG/HDL-C、LDL/HDL及低HDL与痰瘀内结证有关,高ApoAI、HDL-C及低ApoB/ApoAl、LDL-C、TC/HDL-C、TG/HDL-C、LDL-C/HDL-C与热结血瘀证有关.ApoB/ApoAI、TC/HDL-C、TG/HDL-C、及LDL-C/HDL-C对ACS中医证型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亚临床甲减湿热困脾证及2型糖尿病甲功正常气阴两虚证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将2型糖尿病亚临床甲减湿热困脾证20例、甲功正常气阴两虚证20例与正常人对照2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各组人群的IMT、BMI、WHR及SBP、DBP、HbA1c、FPG、TG、TC、HDL-C、LDL-C、TSH、FT3、FT4,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湿热困脾证IM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气阴两虚证IMT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亚临床甲减湿热困脾证及甲功正常气阴两虚证均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亚临床甲减湿热困脾证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372例高血压病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适度运动、合理膳食,口服盐酸依那普利10mg,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针对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痰湿阻络证、气虚血瘀证给予相应的中药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症状改善、血压、血脂测定。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SBP和DBP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两组4种中医证型血压均明显下降(P0.05),且同型之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4种中医证型症状改善同型之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治疗组TC、TG、HDL-C、LDL-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TC、TG、HDL-C、LDL-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TC、TG、HDL-C、LDL-C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病在适度运动、合理膳食及口服降压西药的基础上,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针对各证候类型加用中药治疗,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血压、血脂,消除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中医证素与血脂达标情况的相关性。方法收集T2DM患者667例,根据制定的中医证素判定表,包括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热盛证、气滞证、湿热证、血瘀证、痰浊证九种证素,进行中医证素的判定。并记录其年龄、性别及病史等资料,测量血压(blood pressure,BP),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 A1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根据指南制定TC、TG、HDL-C和LDL-C达标的标准,分为TC达标组(n=271例)和TC未达标组(n=396例),TG达标组(n=306例)和TG未达标组(n=361例),HDL-C达标组(n=328例)和HDLC未达标组(n=339例),LDL-C达标组(n=235例)和LDL-C未达标组(n=432例)。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各达标组与未达标组中医证素的分布差异,分析中医证素与血脂达标情况的相关性。结果T2DM患者667例,血脂中TC、TG、HDL-C、LDL-C的达标率分别是40. 63%(271/667)、45. 88%(306/667)、49. 18%(328/667)、35. 23%(235/667)。TC达标组的年龄、气滞证高于TC未达标组(P0. 05)。TG达标组的年龄高于TG未达标组(P 0. 05),气虚证、血瘀证低于TG未达标组(P 0.05)。HDL-C达标组的男性高于HDL-C未达标组(P 0. 05),痰浊证低于HDL-C未达标组(P 0.05)。LDL-C达标组的男性高于LDL-C未达标组(P 0. 05),气虚证低于LDL-C未达标组(P 0. 05)。四组BP达标率和Hb A1c达标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素和血脂达标情况具有相关性,其中,气虚证、瘀血证与TG达标相关,痰浊证和HDL-C达标相关,气虚证和LDL-C达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