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提高对创伤性肠破裂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08年间收治的162例创伤性肠破裂病因、伤情、诊治、术后并发症及死亡原因.结果 术后并发结肠瘘1例,肠粘连及肠梗阻6例,切口裂开3例,切口感染14例.治愈158例,死亡4例.结肠瘘原因为结肠破裂创口虽小,但创伤至手术时间超过8h,腹腔污染较重.死亡原因为合并伤伴创伤失血性休克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结论 防止漏、误诊,早期诊断,及时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彻底冲洗腹腔和合理的引流,早期应用有效抗生素、短期应用生长抑素、高营养支持等,是减少并发症与降低病死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李实 《肇庆医学》2009,(2):25-26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外伤性肠破裂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近十年来收治的110例外伤性肠破裂、病因、伤情、诊治以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并发切口感染12例,切口裂开4例,肠粘连及肠梗阻5例,治愈105例,死亡5例。死亡原因为合并伤伴创伤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彻底冲洗腹腔和合理引流,早期应用有效抗生素等减少并发症,降底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伤性结肠破裂的诊治方法。方法:对手术治疗的38例外伤性结肠破裂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痊愈出院36例,切口感染7例,腹腔脓肿2例,肠瘘2例,死亡2例。结论:诊治提示外伤性结肠破裂应早期明确诊断.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有效的肠减压及腹腔引流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破裂的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进一步提高肠破裂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外伤性肠破裂97例诊治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并发切口感染17例,切口裂开7例,腹腔脓肿6例,肠瘘2例,肠梗阻4例,中毒性休克1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治愈92例,转院1例,死亡4例,死亡原因由合并多脏器损伤导致创伤性休克或中毒性休克,发展为MODS。结论:早期诊断、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合理应用抗菌素、科学营养支持治疗等均为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腹部外伤导致肠破裂的诊治水平。方法对诊治的98例外伤性肠破裂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96例,并发切口感染6例,切口裂开2例,肠黏连2例,盆腔脓肿1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肠管损伤严重合并感染性休克(伤后就诊时间晚)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彻底的腹腔冲洗和充分的引流,合理应用抗生素,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易瑒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314-315
目的探讨创伤性结肠破裂一期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11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创伤性结肠破裂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损伤程度按Flint分级:Ⅰ级24例,Ⅱ级38例,Ⅲ级3例。合并伤:肝破裂8例,脾破裂7例,小肠损伤6例,血气胸4例。均行一期手术。结果行修补手术51例,切除吻合手术14例。均顺利手术,未发生手术意外或麻醉意外。术后顺利康复54例,二期手术8例,死亡3例,一期手术成功率为83.1%。并发症9例,分别为Flint分级Ⅱ级(7例)或Ⅲ级患者(2例),腹腔脓肿4例,肠瘘3例,肠梗阻及肠粘连各1例;腹腔脓肿1例死亡,其他8例行二期手术,1例术中死亡,1例术后死于休克。死亡的3例患者中,1例为Flint分级Ⅱ级患者,43岁,有高血压病史;2例为Flint分级Ⅲ级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均合并肝损伤。结论创伤性结肠破裂是否行一期手术,主要取决于患者身体状况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身体状况主要包括体质和并发疾病,病情严重程度主要包括Flint分级和是否需要行吻合手术。  相似文献   

7.
石万亮 《河北医学》2001,7(2):141-143
目的:探讨肠胃的破裂的机理、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创伤性肠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171例(95%)死亡9例(5%),其中5例死于严重多发伤,发生切口感染、腹腔残余脓肿、肠瘘、肠粘连等并发症80例(44.4%)。结论:腹腔穿刺诊断肠破裂阳性率高。CT检查具有鉴别诊断意义。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关键。一旦具有手术指征。应尽早剖腹探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伤性结肠破裂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我院1995年1月-2012年1月100例外伤性结肠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早期诊断并选择合理的手术治疗及护理,观察临床效果。结果一期手术治疗78例患者,全部治愈,无任何并发症。二期手术治疗,12例患者治愈,治愈率90%;5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裂开,2例出现腹腔脓肿,3例出现局灶性肠坏死,所有患者经有效治疗后均获治愈。结论对患者早期诊断,急诊手术,并选择合理术式,患者康复速度加快,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产生,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进一步提高基层医院对外伤性肠破裂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我院近十二年来收治的121例外伤性肠破裂的病因、病情、诊治及死亡原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Ⅰ期痊愈112例,肠造瘘Ⅱ期肠吻合治愈4例,死亡5例;死亡原因为复合外伤、合并伤、失血性休克等.结论 早期确诊,及时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彻底冲洗腹腔和合理恰当的引流方式,早期应用有效的抗生素等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刘岳辉 《吉林医学》2010,31(13):1879-1879
目的:探讨外伤性肠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20例外伤性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外伤性肠破裂患者术后均放置腹腔引流,术后并发切口感染17例,粘连性肠梗阻6例。治愈113例,死亡7例(5.83%),死亡原因为创伤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多合并有多器官损伤。结论:对于外伤性肠破裂要进行积极的诊断和治疗,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缓急,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1.
钟秀洪 《海南医学》2013,24(14):2121-2122
目的 观察外伤性结肠破裂的急诊处理效果,总结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外伤性结肠破裂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处理方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一期手术者61例,其中Flint分级Ⅰ级29例、Ⅱ级32例,二期手术者7例,其中Ⅱ级2例,Ⅲ级5例;一期术后患者1例发生失血性休克死亡,二期术后患者3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一期手术治愈率为98.3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39%,二期手术治愈率为57.1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14%,一期、二期手术患者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伤患者一旦明确诊断或高度怀疑为外伤性结肠破裂且符合一期手术治疗适应证应及时进行手术,若患者年龄较大、基础合并症较多、腹腔污染较为严重且合并有多器官损伤则应考虑二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应用于早期闭合创伤性血胸救治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近期在我院治疗的因闭合性胸部创伤导致的血胸病例52例,均开展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分析手术24 h内的失血量、手术及住院时间、各种并发症等指标并进行随访。结果胸部创伤导致的创伤性血胸患者平均失血量(940±390)mL,除2例因严重合并症死亡外,其余均顺利手术,痊愈出院。术后随访均恢复良好,无再次手术。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应用于创伤性闭合性血胸的诊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创伤性膈疝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创伤性膈疝12例,本组病例都经手术治疗,无1例死亡,手术以还纳腹腔脏器,膈肌修补为主,手术径路根据具体情况,一般以左胸后外侧切口为宜,作者强调创伤性膈疝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避免漏诊及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张绍平 《河北医学》2013,(11):1688-1691
目的:观察保守治疗创伤性肠破裂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2例创伤性肠破裂术后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临床特点及保守治疗效果。结果:本组82例患者经上述保守治疗后,治愈53例、显效25例,总有效率为95.1%,中转手术1例,无死亡病例。治愈后无腹胀、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均临床治愈出院,随访6—18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保守治疗是创伤性肠破裂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应及时发现手术指征给予手术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外伤性肠破裂诊治水平。方法我院2002—2004年外伤性肠破裂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切口感染6例,切口裂开1例,肠瘘1例,早期肠梗阻2例,肺部感染3例,胸腔积液1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感染性休克。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彻底冲洗合理引流,早期应用抗生素,重视整体治疗等均为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创伤性腹腔脏器破裂患者的有效救治方法.方法 选择解放军第306医院及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2000-2009年收治的创伤性腹腔脏器破裂患者42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法、并发症及死亡原因.结果 428例患者共死亡24例,病死率为5.61%,死亡原因为严重多发伤并创伤性休克、胰瘘及腹腔感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并发症:切口及腹腔感染18例,胰瘘5例,肠梗阻3例,轻度十二指肠瘘2例,均经积极治疗而痊愈.结论 内脏破裂的早期识别和诊断十分关键,剖腹探查应全面仔细,不忽略隐蔽性损伤.采用"四大一支持"综合疗法能改善微循环,拮抗炎性递质及遏止患者危重状态进展并使患者度过麻醉和手术的第三次打击.  相似文献   

17.
罗斌 《中国医疗前沿》2011,(20):39+46-39,46
目的探讨外伤性肠破裂的临床诊治方法,提高其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6月我科收治的78例外伤性肠破裂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外伤性肠破裂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78例患者经积极治疗:痊愈73例(93.59%),死亡5例(6.41%)。救治成功的73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2例、肠瘘2例、腹腔内有残余或脓肿2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92%。结论外伤性肠破裂发病较急、发展较快、合并症较多,早期明确病情、及时手术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创伤性肠破裂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世海 《中外医疗》2011,30(1):91-91
目的探讨创伤性肠破裂的诊断与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9月至2009年8月60例创伤性肠破裂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经过。结果本组治愈为58例,死亡2例。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彻底的腹腔冲洗和充分的引流、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外伤性肠破裂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54例外伤性肠破裂的病因、就诊时间、入院时的症状体征及术中发现的损伤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术后切口感染12例;切口裂开2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肺部感染3例;肠瘘1例;死亡2例,原因均为脓毒血症.结论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外伤性胃肠道破裂的诊治水平。方法综合本院1995—2005诊治的外伤性胃肠道破裂168例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并发切口感染15例,伤口裂开、腹腔脓肿各2例,肠粘连6例,术后粘连和炎性肠梗阻而再次手术者2例,肺部感染4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7例;全组治愈161例(95.8%),死亡7例(4.2%);死亡原因均为合并伤伴创伤性休克或感染性休克,导致MODS所致。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彻底冲洗和合理引流腹腔,早期抗生素的应用重视整体治疗等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