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胆红素对尿十联分析仪检测尿胆原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尿液中胆红素对十联分析仪测定尿胆原的影响。方法 对150例尿液分析仪检测尿胆原和尿胆红素均为阳性的标本和32例尿液分析仪检测尿胆红素阴性而尿胆原为阳性的标本,以及100例尿液分析仪检测尿胆红素尿胆原均为阴性的标本,进行了手工方法对照。结果 表明采用尿液分析仪进行尿液检测时,样本中存在尿胆红素可能使尿胆原出现假阳性结果。结论 当尿液分析仪检测尿胆红素和尿胆原均为阳性且尿胆红素在“++”以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尿液中胆红素对十联分析仪测定尿胆原的影响. 方法对150例尿液分析仪检测尿胆原和尿胆红素均为阳性的标本和32例尿液分析仪检测尿胆红素阴性而尿胆原为阳性的标本,以及100例尿液分析仪检测尿胆红素尿胆原均为阴性的标本,进行了手工方法对照. 结果表明采用尿液分析仪进行尿液检测时,样本中存在尿胆红素可能使尿胆原出现假阳性结果. 结论当尿液分析仪检测尿胆红素和尿胆原均为阳性且尿胆红素在"++"以上的标本应通过手工检测来确定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胆红素对尿十项分析仪检测尿胆原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尿液中胆红素对尿十项分析仪测定尿胆原的影响。方法对150例尿液分析仪检测尿胆原和尿胆红素均为阳性的标本和32例尿液分析仪检测尿胆红素阴性而尿胆原为阳性的标本,以及100例尿液分析仪检测尿胆红素尿胆原均为阴性的标本。进行了手工法对照。结果表明采用尿液分析仪进行尿液检测时,样本中存在尿胆红素可能使尿胆原出现假阳性结果。结论当尿分析仪检测尿胆红素和尿胆原均为阳性且尿胆红素在( )以上的标本应通过手工检测来确定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尿胆红素及尿胆原是监测肝、肾功能的重要指标。血液中的直接胆红素通过肠肝循环形成的胆素原,部分由肾脏从尿中排出,经空气氧化成尿胆素,成为尿液颜色的主要来源。一般情况下,尿液颜色、尿胆红素及尿胆原含量与血液直接胆红素水平是一致的。本院收治1例“低热待查”患者,检测尿胆红素及尿胆原含量持续升高,而血液直接胆红素水平正常,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护士进修杂志》2010,(6):F0003-F0003
答:肝细胞性黄疸一般以血中酯型胆红素升高为主,但也可伴有非酯型胆红素升高,故血清胆红素定性试验呈双相反应。酯型胆红素可经。肾脏排出,故尿中出现胆红素。由于肝脏分泌酯型胆红素减少,因此,进入肠道的胆红素减少,经肠道回吸收入血的尿胆原随之减少。若肝脏摄取尿胆原能力受损轻而分泌障碍,及肝内胆汗淤滞严重,则进入肠道的胆红素明显减少,尿中尿胆原减少或缺如,此种情况见于肝病高峰时,反之,尿中尿胆原增加。粪中粪胆原一般减少。  相似文献   

6.
《护士进修杂志》2010,(8):694-694
答:肝细胞性黄疸一般以血中酯型胆红素升高为主,但也可伴有非酯型胆红素升高,故血清胆红素定性试验呈双相反应。酯型胆红素可经肾脏排出,故尿中出现胆红素。由于肝脏分泌酯型胆红素减少,因此,进入肠道的胆红素减少,经肠道回吸收入血的尿胆原随之减少。若肝脏摄取尿胆原能力受损轻而分泌障碍,及肝内胆汁淤滞严重,则进入肠道的胆红索明显减少。尿中尿胆原减少或缺如,此种情况见于肝病高峰时。反之,尿中尿胆原增加。粪中粪胆原一般减少。  相似文献   

7.
《护士进修杂志》2010,(17):1594-1594
<正>答:酯型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肠道后,在肠道细菌作用下还原成为无色的尿胆原和粪胆原。粪胆原在肠道下段与空气接触后进一步氧化为粪胆素,成为粪便中的主要色素并随粪便排出体外。小部分粪(尿)胆原由肠道吸收,经门静脉回到肝脏,其中大部分被排入胆汁而形成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少部分则进人体循环,经肾随尿排出。尿胆原是尿液颜色的主要来源。——摘自《护士继续教育手册》  相似文献   

8.
上午10时尿与晨尿常规检查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选用更合理的临床尿常规检验的留尿时间而作本对比研究。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40例健康成人及6例儿童(其中男18例,女28例)。收集上午7时第一次晨尿(下称晨尿)和上午10时尿(下称10时尿)进行常规检查测尿比重、PH;尿沉渣镜检;用优利特100型半自动尿分析仪检测尿糖、蛋白、潜血、胆红素、酮体、尿胆原、亚硝酸盐。结果10时尿比重比晨尿低(前者101568,后者101857)。10时尿PH为5567,晨尿548,前者比后者略高。尿糖、蛋白、胆红素、酮体、尿胆原、亚硝酸盐检测结果上午10时尿与晨尿基本一致。尿潜血晨尿4例阳性,10时尿7例阳性。尿沉渣镜检10时尿红细胞一般高于晨尿(尿红细胞前者平均12个/HP、后者平均03个/HP)10时尿白细胞亦高于晨尿(尿白细胞阳性者前者平均15个/HP,后者05个/HP)。结论选择上午10时尿代替晨尿作常规检查,准确性不但无影响,还可做到从排尿到检查在二小时内完成,使尿中红、白细胞、管型等成份不变形或溶解,使检查更准确,更合理。  相似文献   

9.
《护士进修杂志》2010,(1):18-18
<正>答:酯型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肠道后,在肠道细菌作用下还原成为无色的尿胆原和粪胆原。粪胆原在肠道下段与空气接触后进一步氧化为粪胆素,成为粪便中的主要色素并随粪便排出体外。小部分粪(尿)胆原由肠道吸收经门静脉回到肝脏,其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胆原阳性对尿液胆红素假阳性的影响。方法对100例尿液干化学仪器检测的尿胆原阳性和尿胆红素阳性的尿液样本,10例尿液干化学仪器检测的尿胆原阴性和尿胆红素阳性的尿液样本,同时进行手工验证。结果尿液中的尿胆原阳性(++以上)时会使尿胆红素假阳性率显著提高。结论尿胆原为检测结果为++以上时,尿胆红素需要通过手工的方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尿液中的尿胆原是肝损害的一个敏感指标。目前最常用的基于对二甲胺基苯甲醛试剂(Ehrlich 氏试剂)与尿胆原反应的方法之结果不甚可靠。因为尿胆原不稳定,易被氧化成尿胆素而不与Ehrlich 氏试剂起反应;而且尿液中的非尿胆原物质也可产生同样的颜色而干扰测定。作者根据尿胆原可氧化成尿胆素,尿胆素再与 HgCl_2反应形成汞-尿胆素复合物之特点,提出了在分光光度计上定量测定尿胆原的比色法。本法操作简便、不需要特殊  相似文献   

12.
橘黄沉着症是因大量长期食用橘子后而出现的皮肤黄疸,而巩膜无黄染。血清胆红素、尿胆红素、尿胆原、谷丙转氨酶和乙肝五项均正常。此症多见于儿童,并逐渐增多,现将30例儿童橘黄沉着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尿胆原由小肠和大肠远端的微生物作用于胆红素而生成。是无色的开环四吡咯化合物,很不稳定,易脱氢生成橙黄色的尿胆素。尿胆素又可还原为尿胆原。尿胆原又可与酸性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Ehrlich's 试剂)反应生成红色复合物。此外,尿胆素可与锌生成螯合物,产生特种绿色荧光(Sc-hlesinger 反应)。Schlesinger 氏法常用于定性,由于个别偏差不适于定量。本文改良了Schlesinger 氏法,可作简单、快速而精确的测定。材料和方法各种溶:剂和试剂均用分析级配制。已知含量尿胆原按Henry 法制备:用0.72mol/  相似文献   

14.
1 标本采集要正确1.1 尿常规一般要留取新鲜尿 ,以清晨第 1次尿为宜 ,较浓缩 ,条件恒定 ,便于对比。急诊患者可随时留取。1.2 使用清洁有盖容器 (禁用装过药片的瓶子 ) ,标本应避免经血、精液、白带等混入。2 及时检验2 .1 收集的尿标本 ,从排出到检测应在 2 h内完成 ,否则会影响尿化学成分及有形成分的改变。如红细胞溶解 ,细菌繁殖影响到红细胞、尿蛋白的检验。尿中的尿胆原成分可因光分解或氧化而减弱。2 .2 测定前 ,应充分混匀尿液 ,以使尿液试纸带正确地反映实验结果 ,否则因试纸带接触不到管底成分影响结果。3 试纸带的保存平…  相似文献   

15.
<正>1临床资料女,55岁,因头痛、面色苍白伴乏力6天于2013年3月6日入院。查体:体温36.9℃,意识淡漠。贫血貌。双下肢散在瘀斑、瘀点,大小不等。皮肤、巩膜无黄染。白细胞5.66×109/L,红细胞2.11×1012/L,血红蛋白67g/L,血小板13×109/L。网织红细胞11.5%。尿白细胞44.70/μl,尿潜血+,尿蛋白+,尿胆原、胆红素均阴性。肝功:总胆红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脑卒中卧床病人应用特制卧床尿袋的效果。方法 病人应用特制卧床尿袋后观察接尿效果及对病人原发病的影响,并与以往应用的传统方法对比。结果 120例病人全部接尿成功,无尿液外溢,无泌尿系感染及会阴部皮炎糜烂。结论 特制卧床尿袋可代替传统工人接尿或导尿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用免疫层析法测定了112例急腹症病人尿胰蛋白酶原-2,旨在探讨尿胰蛋白酶原-2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尿三胆试验因方法敏感度及干扰物质影响,往往可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为此,笔者根据物质光谱特征,分析了各型黄疸尿标本光吸收曲线,并用于黄疸鉴别。  相似文献   

19.
尿淀粉酶/尿肌酐及尿胰蛋白酶原-2诊断急性胰腺炎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淀粉酶/尿肌酐(Uamy/Ucr)及尿胰蛋白酶原2测定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7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48例非胰腺炎急腹症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组人员进行血清淀粉酶(Samy)、尿淀粉酶(Uamy)、尿肌酐(Ucr)及尿胰蛋白酶原2测定。结果急性胰腺炎尿胰蛋白酶原2的诊断特异性最高,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7.92%和91.14%,其次Uamy/Ucr特异性为91.67%,敏感性为92.41%(临界值为75U/mmol),而临床常用的诊断指标Samy、Uamy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低于前两者。结论尿淀粉酶/尿肌酐比值及尿胰蛋白酶原2检测是较好的早期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脑卒中卧床病人应用特制卧床尿袋的效果。方法病人应用特制卧床尿袋后观察接尿效果及对病人原发病的影响,并与以往应用的传统方法对比。结果120例病人全部接尿成功,无尿液外溢,无泌尿系感染及会阴部皮炎糜烂。结论特制卧床尿袋可代替传统工人接尿或导尿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