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分析压缩模塑法生产GMT制品过程中模腔内的传热行为,对制品内部非稳态传热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和数学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探索制品冷却速率对其结晶度及弯曲强度的影响,研究了适宜的模温及冷却速率。  相似文献   

2.
应用蒙特卡洛法仿真辐射式金属换热器内的辐射传热过程,建立了换热器综合传热的数学模型,利用概率论原理,把辐射能迁移过程仿真为一定累积概率分面下的随机过程,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换热器内传热过程的真实情况,可以计算出换热器内烟气、筒壁、空气的温度和壁面热流分布,以及研究烟气进口温度、换热器筒径和狭逢宽度对换热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氨厂转化炉的操作数据为例,本文计及管内反应动力学、对流传热和压力降,采用区域法计算管外辐射传热。预言工艺气温度分布以及烟气、管表面、耐火墙的温度分布。文中叙述了如下的计算结果: 1) 催化剂活性; 2) 过剩空气对燃料消耗和温度分布的影响; 3) 水碳比对燃料消耗的影响; 4) 生产负荷对燃料消耗及温度分布的影响; 5) 燃料分布对燃料消耗与温度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强化传热因子、临界循环量和临界结垢浓度等分析方法,研究了烧结型白铜多孔管与白铜光滑管在NaCl溶液中的传热与结垢特性。建立了多孔管在NaCl溶液沸腾传热过程中气泡努塞尔数与气泡雷诺数、普兰特数和溶液浓度之间的关联式。结果表明:与光滑管相比,烧结型多孔管在不同浓度的溶液中都能明显提高其沸腾传热系数,最大可达到3.3倍。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只要低于临界结垢质量分数,多孔管都具有抗垢性能。该关联式与实际情况相符,能较好地预测多孔管在NaCl溶液中的传热性能。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矩形腔内非Boussinesq流体自然对流换热的特有现象和规律,利用有限容积法对矩形腔内的冷水自然对流进行了一系列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宽深比、Rayleigh数下的流场和温度场,并对不同条件下的壁面传热特性进行了比较与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宽深比的增大,流动逐渐增强,流胞数逐渐增多,壁面平均Nusselt数逐渐增大,并趋于某一定值;随着Rayleigh数的增加,换热能力也会增强,而且流动结构的转变会在更小的宽深比下发生。采用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得到了关于热壁平均Nusselt数的传热关联式。  相似文献   

6.
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PRHR HX)全尺寸简化模型进行了非稳态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IRWST)整个受热过程中的传热和流动特性。比较分析了不同时刻、不同位置水箱内两相流动时温度场和流场的变化。根据沸腾相变的两相流模型,对水箱内沸腾两相流的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沸腾两相流流动时的温度场、流场和气相分率等结果。  相似文献   

7.
将流动模型和传热模型耦合,对内置传热圆管的固定床内错流传热进行研究,获得了床层温度分布,并与不考虑床层速度分布的单一传热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错流传热与流体流动方向密切相关,床层被加热的区域在加热管的两侧和后方,出现了较宽的被加热区;与单一传热模型相比较,等温线在圆管附近显得稀疏,温度梯度减小;在加热管前方,耦合传热模型的最高温度大大高于单一传热模型,而在加热管后方,此差异相对降低;颗粒雷诺数Rep对传热的影响程度更强于单一传热模型。耦合传热模型相对误差小于1.5%,耦合模型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角膜干燥过程的理论分析,建立了能真实描述角膜干燥过程传热传质的数学模型。采用ANSYS有限元计算软件对角膜的冻干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得出如下结果:冻干室内温度约-10℃,压强维持在50Pa左右时,角膜双面冻干所需时间为170min。采用移动网格来追踪升华界面上各节点的参数值,提高了本模型的计算精度,计算结果直观可靠,物理意义明确。  相似文献   

9.
在热镀锌过程中,锌蒸气在炉鼻子内氧化形成的锌灰容易黏附在带钢表面,影响镀层的表面质量。同时由于炉鼻子上下端分别连接退火炉与锌锅,因此锌灰也可回流到退火炉中,影响上游的工艺过程并且造成镀锌原材料的浪费。本文针对炉鼻子内的锌灰问题,结合某钢铁企业的热镀锌体外循环装置的改造过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进行模拟分析,得出了在不同体外抽气流量下,炉鼻子顶部的回流量、内部流场的回流区域以及使得顶部无回流时体外循环所必须的抽气流量。为了实现增湿气与锌液面接触的目的,对原有增湿气导入方式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并采用数值计算对比验证了这一改进方案的效果。本文的模拟结果为炉鼻子体外循环装置改造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异形竖板降膜蒸发器浓缩大黄浸提液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异形竖板降膜蒸发器蒸发浓缩中药大黄过程中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各主要因素对其传热性能的影响,与直管降膜传热性能进行了比较,得出异形竖板降膜蒸发器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能。  相似文献   

11.
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对电除尘器烟道内的气流分布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在中试模型试验的基础上,分别采用Gambit、ICEM CFD软件进行网格划分以及CFX、Fluent求解器进行数值求解。模拟结果表明:无论有无导向板,数值模拟计算结果都与工厂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其计算结果可用于指导试验模型以及电厂实际装置中导向板的调整,从而达到烟道内气流分布均匀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铸轧过程中的传热特点,建立了传热过程的基本方程与数学模型,并针对3种典型的铸轧工况进行了温度场的仿真分析,研究了不同工况下系统的传热行为及铸造区和轧制区长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电熔炉是玻璃纤维生产中的主要设备。炉中玻璃熔液的非均匀温度场直接影响到玻璃纤维的拉丝生产。国外类似的小型电熔炉温度场的研究主要用电模拟法。本文首次采用计算机来计算和研究炉内电位场及温度场。分析了电熔炉的传热情况。建立了电熔炉中三维电位场及温度场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及边界条件,并应用电子计算机来联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14.
生物质延迟焦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生物质热解技术,其中生物质颗粒在渣油中的传热是很重要的一个过程,本文构建了生物质颗粒在渣油延迟焦化过程中的传热模型,采用节点数值解法考察了颗粒半径、渣油升温速率以及生物质颗粒与渣油的表面换热系数对颗粒温差的影响,并分析了颗粒内部的温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颗粒内部最大温差与颗粒半径的平方和渣油升温速率成正比,颗粒壁面与渣油温差和换热系数成反比.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叙述了用区域法计算圆筒形蒸汽过热炉的数学模型。在区域法中,系统被分为表面区和气体区,其数目与计算结果的精度要求和计算时间有关。通过解每一区的能量平衡可得温度分布。本文给出了在圆筒炉中任意两区间的直接交换面积公式。这些式子可适用于任何大小的共轴气体区、柱面、炉底环形区。本文提供了一个关于圆筒炉的设计方法,计及管内对流传热与压力降,采用区域法计算炉子温度分布,从而预言了蒸汽、烟气、管表面、耐火墙的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16.
在气化炉内衬的设计计算中,隔热砖导热系数如何准确选取是影响计算结果的关键因素。基于隔热材料的多孔特征及气化炉介质所含氢气的高渗透特性,通过建立微观模型进行了125个工况CFD微观传热模拟,研究了温度、气孔内含氢气体导热系数及微观结构尺度之间的量化关系,提出了利用该关系对较高含氢量(φH2为45%~70%)环境中多孔隔热材料的表观导热系数进行预测的方法,通过在工业运行气化炉上的应用验证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相比具有较好的偏离度(小于6%),可靠性较高,可以指导气化炉隔热衬里层的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7.
以受限容器内多喷喷对置射流下的流体流动特征为基础,分析了Shell粉煤气化炉内的流场特征,发现炉内存在5个特征各异的流动区域,即射流区、撞击区、撞击扩展流区、回流区和管流区。从气化炉内主要的化学反应着手,结合流动、混合与化学反应的相互影响。分析了炉内各流动区域的化学反应过程,建立了气化炉的数学模型,对气化过程进行数学模拟,预测了工艺条件对气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气(CO H2)产率随氧煤比的变化有一最佳值,随蒸汽深比不同,对应的氧煤比在O.54Nm^3/kg~O.56Nm^3/kg之间。有效气产率随蒸汽煤比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纪利俊  应卫勇  朱家文  武斌  陈葵 《医学教育探索》2006,(12):1388-13911395
研究了Y型气流式喷嘴对氯化聚氯化烯(CPVC)氯化液的雾化性能。实验结果显示:粒径的累积体积服从R osin-R amm ler分布;当氯化液质量流量一定时,滴径随蒸汽质量流量的1.346次方单调减小;蒸汽质量流量一定时,滴径随液体质量流量的0.371次方单调增加。通过对雾化过程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三参数经验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计算结果与实验值最大相对误差为12.8%,平均相对误差为3.93%。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池窑拉丝通路内玻璃液流动和传热的分析,建立了池窑拉丝道路纵剖面内玻璃液流动和传热的二维数学模型。其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和物理模拟试验数据吻合得较好。根据计算机数值计算的结果,对拉丝通路的结构改进和合理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一些有实用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Hausen和Rummel的换热器理论,采用试差的方法,以每一层格子砖高度作为计算步长,并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建立了双通道蓄热室的设计计算模型,根据计算实例,提出了取得良好传热效果时格孔内的烟气流速与两通道换热面积之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