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结合作业疗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临床疗效.方法将27例中风偏瘫痉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8例采用中药熏洗结合作业疗法治疗,对照组9例采用单纯作业疗法,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占94.44%,对照组有效率占77.78%,2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熏洗结合作业疗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湿热敷配合综合康复手段治疗中风偏瘫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中风偏瘫后肩痛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手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湿热敷治疗。评价两组治疗前、后以及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镇痛效果评分、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结果VAS疼痛数字评分、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治疗后两组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7%,明显优于对照组(7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1.234,P〈0.05)。结论中药湿热敷配合康复能促进中风患者偏瘫肩痛疼痛及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针灸配合中药沐足治疗中风偏瘫后患肢肿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淑英 《海南医学》2008,19(12):98-99
目的观察针灸、中药沐足治疗中风偏瘫后患肢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23例,分别治疗10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5%。结论针灸配合中药沐足治疗中风偏瘫后患肢肿痛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透刺法配合头皮针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78例,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透刺法配合头皮针结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体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吞咽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认知功能、吞咽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提高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透刺法配合头皮针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偏瘫能够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提高吞咽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罐加TDP治疗脑梗塞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梗塞后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3组。分别采用针刺、拔罐加TDP、针罐加TDP进行治疗。结果:针罐加TDP组与针刺组及拔罐加TDP组总有效率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罐加TDP治疗脑梗塞后偏瘫肩痛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中药熏洗结合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结合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中药熏洗组(治疗组)30例和温水泡洗组(对照组)30例,两组均行促通技术康复训练。治疗10d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偏瘫侧肩痛、关节活动度、水肿等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结合促通技术能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效果,早期干预疗效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药熏洗加穴位贴敷护理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 将135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熏洗加耳穴贴敷护理组73例、单纯中药治疗对照组62例,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予以中药熏洗加耳穴贴敷护理,经过4周治疗后,观察各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 中药熏洗组加耳穴贴敷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5.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0.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熏洗配合穴位贴敷护理治疗失眠症疗效理想,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加穴位贴敷护理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135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熏洗加耳穴贴敷护理组73例、单纯中药治疗对照组62例,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予以中药熏洗加耳穴贴敷护理,经过4周治疗后,观察各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中药熏洗组加耳穴贴敷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5.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0.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熏洗配合穴位贴敷护理治疗失眠症疗效理想,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关节松动术配合中药熏洗与传统康复方法对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中风后致肩-手综合征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取关节松动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4周及8周后评价2组减轻疼痛与功能恢复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疼痛与功能恢复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且观察组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松动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具有较好的止痛与恢复功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腕踝针配合康复训练和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偏瘫后肩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腕踝针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10 d为一疗程,休息3 d后开始下一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并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为66.7%,好转率26.7%,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率为33.3%,好转率为40%,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在减轻疼痛,增加上肢运动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腕踝针配合康复训练和单纯康复训练都对偏瘫肩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腕踝针配合康复训练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配合中频电疗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熏蒸配合中频电疗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7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熏蒸配合中频电疗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热敷联合平衡针治疗颈肩腰腿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2例颈肩腰腿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平衡针法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中药热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起效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42/46),高于对照组的76.09%(3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起效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敷联合平衡针治疗颈肩腰腿痛患者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加快症状缓解,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效果优于单用平衡针治疗。  相似文献   

13.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对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60例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予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指标评分、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对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效果做出客观的评价.结果 治疗组在缓解肩部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能有效地改善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缓解肩部疼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头体针缪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及对症处理,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头体针缪刺法,均连续治疗4w。2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肩痛、手部疼痛评分、手部水肿分级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前后肩痛、手部疼痛评分、手部水肿分级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各自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积分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体针缪刺法结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病变上肢的活动、疼痛、协调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中药穴位熏蒸联合护理干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试验组则在应用中药穴位熏蒸联合护理干预,3周为1个疗程,护理2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疼痛程度积分.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6周比较VAS积分均明显降低,但试验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中药穴位熏蒸联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刺激局部穴位,加速经脉气血运行,疏通血管,降低颈部神经压迫,有效改善患者肩颈部疼痛、上肢放射痛,缓解急性病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透穴针刺配合中药熏蒸对中风偏瘫步态的治疗作用。方法156例中风后遗偏瘫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运用透穴针刺疗法,配合双下肢中药熏蒸;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法;治疗时间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力提高状况以及步行能力FAC评分变化。结果经过2个月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下肢肌力改善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患者下肢肌力改善有效率为76.9%,两组步行能力较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进步,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透穴针刺配合中药熏蒸可以提高下肢肌力以及步行能力,从而有效改善中风患者的偏瘫步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络辨证在针灸治疗中风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11年10月-2013年2月入住荣成市中医院针推科的48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用中药治疗的方法,观察组在中药治疗基础上加针灸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偏身感觉、口眼歪斜、肌力恢复时间等均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经络辩证针灸治疗能有效提高单纯中药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