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了藻朊酸钠均质膜对有机液/水混合体系的渗透汽化特性。结果表明,藻朊酸钠对甲醇、乙醇、异丙醇、丙酮、四氢呋喃及二氧六环等有机溶剂同水的混合液均表现为水优先透过,其渗透通量及选择分离系数都非常高。对80wt%的四氢呋喃水溶液,55℃下,通量Q达到2489g/m2·h,水对四氢呋喃的分离系数趋于无穷大;对80wt%的二氧六环水溶液,Q为2862g/m2·h,分离系数为39996(60℃)。通量与温度间呈Arrhenius关系。比较了两种藻朊酸钠样品对有机液/水混合体系的渗透汽化特性,讨论了化学组成、结构的不同,对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将过氯乙烯(CPVC)作为渗透汽化膜材料,用于分离乙醇/水溶液,研究了膜对水和乙醇的吸附溶解性能,对乙醇/水溶液的分离性能,分离温度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发现过氯乙烯膜优先透水,对乙醇/水溶液选择性高而透量较小。膜的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聚1-三甲基硅基丙炔膜渗透汽化分离乙醇-水溶液传质的主要特点。发现膜对乙醇优先吸附、溶解,对水优先扩散。但因吸附液中水含量很低,总的结果表现为优先透醇。在313K,膜厚20~25μm,料液浓度10wt%时,α=18.5,J=0.969kg·m-2·h-1。透过膜的渗透液及其中的水和乙醇渗透汽化表观活化能分别为28.87、31.30和27.66kJ/mol,并随料液浓度下降而增加。对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建立了该膜传递乙醇的经验关联式:Je=-5.564C2E0+13.34CE0-0.1573(kg·m-2·h-1),计算值与实验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在成人膜性肾病中的致病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国柱  章友康 《中华医学杂志》1995,75(9):540-542,I051,T001
为了进一步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在成人膜性肾病(MN)发病中的作用。作者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7例MN,患者肾组织中的HBV抗原进行了检测。年龄小于30岁者26例,30~50岁者32例,大于50岁者9例。肾组织中HBV抗原检出率分别是73.1%(19/26),75%(24/32)和33.3%(3/9)。50岁以上MN患者肾组织中HBV抗原检出率显著低于50岁以下年龄组(P<0.05)。MN患者肾组织中以HBsAg检出串最高,67.2%(45/67),HBcAg检出率22.4%(15/67),HBeAg仅1例阳性;HBV抗原总阳性率68.7%(46/67)。以30例系膜增殖性肾炎(MsPGN)为对照,HBsAg检出率10%(3/30),HBcAg、HBeAg均为阴性。HBV抗原总阳性率10%(3/30)。MN组肾组织内HBV抗原检出率显著高于MsPGN组(P<0.01)。本研究结果显示,HBV抗原及其相应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在膜性肾病,特别是中青年患者的发病机理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HBsAg可能是最主要的致病抗原。  相似文献   

5.
制备了藻朊酸钠/壳聚糖聚电解质复合物复合膜,研究了进料液浓度、温度等对水/乙醇体系渗透汽化特性的影响;发现膜的不同表面接触进料液时膜的分离性能不同。同时,对其它水/有机液体系,该膜也具有优异的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藻朊酸钠/壳聚糖聚电解质复合物复合膜,研究了进料液浓度、温度等对水/乙醇体系渗透汽化特性的影响;发现膜的不同表面接触进料液时膜的分离性能不同。同时,对其它水/有机液体系,该膜也具有优异的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米索前列醇(misoprostol,以下简称米索)重复给药与米索加破膜和/或催产素静滴两种引产方法的效果。方法 选择足月妊娠,单胎头位,米索50μg阴道穹窿上药后3h未临产的初产妇102例,分为A组(60例,50μg米索重复上药)和B组(42例,加破膜和/或催产素静滴)。结果 A组和B组引产成功率分别是93.3%92.9%,A组潜伏期,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明显短于B组,而宫缩过强,羊水粪染,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藻朊酸钠/壳聚糖聚电解质复合物复合膜,研究了进料液浓度,温度等对水/乙醇体系渗透汽化特性的影响;发现膜的不同表面是料液时膜的分离不同。同时,对其它水/有机液体系,该膜也具有优异的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不同厚度,不同醋酸乙烯含量的乙烯-醋酸乙烯控释膜及不同促进剂对左炔诺孕酮人皮肤渗透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Valia-Chian渗透池与HPLC测定以上不同条件下LNG/70%(v/v)乙醇饱和液中LNG人皮肤渗透率。结果;LNG的皮肤/膜渗透速率随控释膜厚度的增加而减少,控释膜厚度的倒数与LNG皮肤渗透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29。控释膜中VAc含量(28%,18%,14%)会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铅对人红细胞脂质及膜蛋白的作用,并观察尼克酰胺(NM)的抗铅作用,方法 用荧光偏振法与电子自旋共振自旋标记法,检测了铅处理组及对照组人红细胞膜的荧光偏振度(P)微粘度(η)(n=4)及膜蛋白的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中弱,强固定化组分峰值的比值hw/hs(n=3)结果经t检验统计处理,结果 铅处理过人红细胞膜的荧光偏振度,微粘度及hw/hs比值均减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3.188~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文献查阅及整理.分析中医药分期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常用中药的药性特点和功效主治。方法借鉴循证医学的思路与方法,对RA按活动期用药和稳定期用药进行分类,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为主库,检索词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医药”,收集近十年中医药治疗RA临床资料。将药物进行归纳、整理,分析中药的性、味、归经、有毒无毒以及功效。结果①活动期用药特点:四气方面,温性药使用频次最高,使用频率占43.2%,其次是寒性药占30.7%,平性药占18.2%。五味方面,苦味药使用频率最高,占34.9%,其次是辛味药占30.1%,甘味药占25.7%。归经方面,归肝经最多,占23.3%,归脾经占16.8%,归肺经占13.4%,归胃经占12-4%。毒性方面,有毒中药占11.4%,无毒中药占88.6%。功效方面,祛风湿药使用频率最高,占21.5%,其次是活血化瘀药占16.8%,清热药占13.6%,补虚药占12.5%,解表药占11.4%。②稳定期用药特点:四气方面,温性药使用频次最高,占45.6%;其次是平性药占25.1%,寒性药占23-3%。五味方面,甘味药使用频率最高,占33.8%,其次是辛味药占29.5%,苦味药占25.4%。归经方面,归肝经最多,占26.1%,归脾经占15.4%,归肺经占14.8%,归肾经占13.2%。毒性方面,有毒中药占12.1%,无毒中药占87.9%。功效方面,补虚药使用频率最高,占22.7%,其次是祛风湿药占20.8%,活血化瘀药占16.1%,解表药占13.2%,清热药占10.7%。结论治疗RA活动期用药多辛温祛风湿、活血化瘀,稳定期多用甘温补益、活血,分阶段使用、分期治疗反映了中医药治疗RA的特点和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使用心理健康调查表(PHI)量表间的相关性。方法对87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进行PHI测查,并进行量表间的相关分析。结果男性患者L与PSD呈负相关;F与PSD呈正相关,与DEP、HMA呈负相关;ANX与HMA呈正相关;PSD与F、HYP、HMA呈正相关,与L呈负相关;HYP与PSD呈正相关;HMA与ANX、PSD呈正相关。女性患者F与DEP呈正相关,与HMA呈负相关;SOM与HMA呈负相关;DEP与UNR呈负相关;ANX与HMA呈正相关;PSD与F、HMA呈正相关;UNR与DEP呈负相关;HMA与ANX、PSD呈正相关,与SOM呈负相关(P均〈0.05、0.01或0.001)。结论卒中后抑郁症使用PHI量表间有部分相关。  相似文献   

13.
根据随机抽样原则选择598名恩施土家人进行了容貌特征的观察。土家人一般为黑色直发,一字眉,男性多有髭须和颏须;面尖圆型,浅黄色,眉嵴和颧部中等突出,颏部直立;眼虹膜褐色,双睑,无蒙古褶,眼裂水平,开度中等;鼻背直,鼻尖适中,鼻基底水平,鼻翼较宽,鼻翼沟发育中等;唇直立,中等厚,口裂较宽,上唇皮肤高度中等;耳廓具有达尔文节,外展度在30°~60°之间,耳垂多为方形。大部分形态男女间存在性别差异,随年龄增长亦发生改变,并出现不同程度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联合刮痧治疗小儿遗尿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 将入选病例309例分为两组,治疗组153例,对照组156例.治疗组分为两组,治疗组一33例:给予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刮痧疗法;治疗组二120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护理.对照组分为四组,对照组一60例:口服甲氯芬酯;对照组二30例:口服金匮肾气丸;对照组三36例:单纯针灸疗法;对照组四30例:行为干预疗法.观察各组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 治疗组一33例患儿近期治愈率为72.73%,总有效率为90.91%;远期治愈率为60.61%,总有效率为78.79%.治疗组二120例患儿近期治愈率为76.67%,总有效率为91.67%;远期治愈率为55.00%,总有效率为78.33%.对照组一近期治愈率为60.00%,总有效率为70.67%;远期治愈率为43.33%,总有效率为61.67%.对照组二近期治愈率为63.33%,总有效率为83.33%;远期治愈率为56.67%,总有效率为73.33%.对照组三近期治愈率为58.33%,总有效率为69.44%;远期治愈率为47.22%,总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四近期治愈率为33.33%,总有效率为43.33%;远期治愈率为20.00%,总有效率为33.33%.治疗组一与各对照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刮痧疗法治疗复发性小儿遗尿及配合中医护理治疗小儿遗尿的近、远期疗效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程晓琳  董幼丹  李莹  曲佳音  刘露  贾丽红 《吉林医学》2010,31(13):1835-1836
目的:了解沈阳市3~6岁儿童生活作息情况及常见疾病的发生情况。方法:按照整群抽样方法,于2006年5月抽取沈阳市5所幼儿园,对其全部幼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沈阳市3~6岁儿童经常吃早餐比例为93%,不吃早餐者占1%。看电视比例为62.3%,其中男孩为56.6%,女孩为43.4%,男孩明显高于女孩(P<0.01);近100%儿童喜欢看儿童动画片,20%儿童看电视时间超过1 h。睡眠时间在11 h以上者12.4%,有近50%幼儿睡眠时间在10 h以下。1种及1种以上疾病检出率为46.5%,以龋齿检出率最高,为27.6%,其次为肥胖、消化不良和扁桃体肥大等。幼儿补钙比例为86.6%,补锌者为34.3%,补铁者为13.3%,补充健脑保健品者占6.1%。结论:沈阳市3~6岁儿童生活作息状况存在较多问题,常见疾病检出率较高,应及时对家长和幼儿开展健康教育及常见疾病筛查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乳腺放射状瘢痕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以减少乳腺放射状瘢痕的误诊率和及早发现乳腺放射状瘢痕患者。方法采用病理活检和免疫组化方法来确诊5例乳腺放射状瘢痕患者,并分析乳腺放射状瘢痕的病理学表现,以研究其X线和MRI影像学表现。结果乳腺放射状瘢痕病灶呈放射状,弹力纤维变性,乳腺导管小而不规则,伴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免疫组化表明calponin分布细胞膜,腺体周围有腺上皮细胞。5例乳腺放射状瘢痕患者X线显示,癌灶周围可有钙化灶或小结节,结节周围有毛刺影。MRI中,呈类圆形结节,边缘模糊,呈等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结节呈不均匀强化。结论乳腺放射状瘢痕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但结合多种影像学改变有助于早期发现病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文献查阅及整理,对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进行系统回顾与用药规律分析.方法 借鉴循证医学的思路与方法,按活动期用药和稳定期用药分类,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为主库,检索词为“RA”、“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药”收集近10年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组方资料.将药物进行归纳、整理,分析中药的性、味、归经.结果 (1)活动期用药特点:四气方面,温性药使用频次最高,使用频率占43.2%,其次是寒性药占30.7%,平性药占18.2%.五味方面,苦味药使用频率最高,占34.9%,其次是辛味药占30.1%,甘味药占25.7%.归经方面,归肝经最多,占23.3%,归脾经占16.8%,归肺经占13.4%,归胃经占12.4%.毒性方面,有毒中药占11.4%,无毒中药占88.6%.功效方面,祛风湿药使用频率最高,占21.5%,其次是活血化瘀药占16.8%,清热药占13.6%,补虚药占12.5%,解表药占11.4%.(2)稳定期用药特点:四气方面,温性药使用频次最高,占45.6%;其次是平性药占25.1%,寒性药占23.3%.五味方面,甘味药使用频率最高,占33.8%,其次是辛味药占29.5%,苦味药占25.4%.归经方面,归肝经最多,占26.1%,归脾经占15.4%,归肺经占14.8%,归肾经占13.2%.毒性方面,有毒中药占12.1%,无毒中药占87.9%.功效方面,补虚药使用频率最高,占22.7%,其次是祛风湿药占20.8%,活血化瘀药占16.1%,解表药占13.2%,清热药占10.7%.结论 临床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以温性为主,多辛味,及归肝、肺经药物,说明中医多以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等为治则.性温,味辛,归肝、脾经等中药对治疗RA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更好的指导临床遣方组药.  相似文献   

18.
张作锋  薛黔 《遵义医学院学报》2009,32(3):232-233,239
目的研究臂前群肌的构筑学特征,深入探讨该肌群的功能并为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6具,用肌构筑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肌重肱二头肌长头81.72±23.26g,短头67.20±20.43g,肱肌158.44±34.00g。肌纤维长肱二头肌长头9.32±0.77cm,短头10.24±0.70em,肱肌8.09±0.35cm。羽状角喙肱肌20.8±3.060。生理横切面积/肌重(CSA/MW)肱二头肌长头0.10±0.009,短头0.09±0.005,肱肌0.12±0.009。肌纤维长,生理横切面积(FL/CSA)肱二头肌长头1.00±0.24,短头1.74±0.78,肱肌0.44±0.07。结论肱二头肌为速度型肌肉,能提供的速度和动幅较大;肱肌倾向于力量型设计;喙肱肌为羽状肌,主要功能为维持上肢的姿势和肩关节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斯巴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壁亮 《河北医学》2007,13(2):216-218
目的:观察斯巴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80例IB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应用斯巴敏40mg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应用谷维素10mg,每天3次,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痊愈8例、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6例,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9例、有效12例、无效18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斯巴敏是一种治疗IBS的较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维生素B12(Vitamins B12,VitB12)、叶酸及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检测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A)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MDS 41例与MA 66例的临床资料,另选择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观察3组临床症状,比较3组血清VitB12、叶酸及LDH水平,采用ROC曲线判断其诊断效能。 结果 MA组感染、出血发生率均低于MDS组,贫血发生率高于MDS组(P<0.05)。MA组VitB12水平均低于MDS、对照组,LDH水平均显著高于MDS、对照组(P<0.05)。3组叶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itB12、叶酸、LDH诊断MDS的AUC依次为0.741、0.531、0.948,当VitB12水平高于139.355时,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84.0%;当叶酸水平高于8.960时,敏感度为43.9%,特异度为94.0%;当LDH水平高于200.670时,敏感度为98.5%,特异度为100.0%;LDH诊断MDS的价值最高。VitB12、叶酸、LDH诊断MA的AUC依次为0.868、0.545、0.991,当VitB12水平高于139.355时,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84.0%;当叶酸水平高于8.960时,敏感度为43.9%,特异度为94.0%;当LDH高于200.670时,敏感度为98.5%,特异度为100.0%;VitB12与LDH诊断MA的价值均高。 结论 血清VitB12、LDH检测对于MDS与MA鉴别诊断均有一定的效果,但LDH诊断效能较高,在今后临床值得借鉴,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