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芪桂枝五物汤今用徐卫平薛复霞山东省莒县人民医院(276500)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由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组成。全方具有补气血,通阳行痹,调合营卫之功。笔者应用本方加减治疗多种疾病,收效满意,举验案数则如下。...  相似文献   

2.
血痹一病,首载于<灵枢·九针论>,"邪入于阴,则为血痹."东汉医家张仲景在其<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对血痹的病因、症状及治疗则有详细论述:"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由此可知,血痹是由于气血不足,感受外邪所引起,以肢体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在临床实践中,笔者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当归四逆汤治疗血痹,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黄芪桂枝五物汤源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为治疗血痹而设,方由桂枝汤去甘草加黄芪倍生姜而成.近年来笔者以本方化裁治疗多种风湿病多获良效,兹举治案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医古代名著《金匮》,象一个宝贝匣子,里面装许多治病的妙方,黄芪桂枝五物汤便是其中之一,该方是由5种药物组成:黄芪12克、芍药9克、生姜12克、大枣4枚,加水煎煮,每日1剂,分3次温服。本方主要是治疗血痹。所谓血痹,相当于现代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关节酸痛症等病证。医生根据寒热虚实进行加减应用,一般都能取得满意的疗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黄芪桂枝五物汤还可以治疗许多现代  相似文献   

5.
黄芪桂枝五物汤乃仲景方.山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组成.方中黄芪补气固卫,桂枝通阳散寒为主,辅以芍药和营除痹,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其具温阳行痹,益气固表之功。用于治疗卫阳不固,汗出当风,风邪因袭,血行不畅之“血痹”。《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指出:“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挂枝五物汤主之。”笔者应用本方加减,治疗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胃出血后中虚胃脘痛、产后气血不足自汗身痛等病  相似文献   

6.
黄芪桂枝五物汤来源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临床用于治疗肢体经络疾病,屡获良效。黄芪桂枝五物汤概论1.基础概论。黄芪桂枝五物汤由黄芪、芍药、桂枝、  相似文献   

7.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血痹阴阳俱微,寸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该方由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组成,具有益气通阳行痹功效。笔者运用此方加味治疗周身麻木证、腰腹下肢灼热证,疗效甚佳。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套兰 《新疆中医药》2013,(5):121-122
黄芪桂枝五物汤由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五药组成。其证载于《金匮要略方论·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的第二条“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原专为“血痹”所设,是指主治以营卫气血不足,感受外邪,症见肢体局部麻木的各种病证。但儿科临床使用诚如《金匮要略方论本义》所言:  相似文献   

9.
黄芪桂枝五物汤是临床常用方剂之一 ,载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血痹阴阳俱微 ,寸口关上微 ,尺中小紧 ,外证身体不仁 ,如风痹状 ,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方由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五味药组成 ,具益气温经、和营通脉之功。现代临床应用已远远超越了原方“血痹”之见症的范畴 ,并收到满意的疗效。故现将已搜集到的近十余年来有关期刊公开发表的本方在临床各科应用资料 ,作一回顾性综述。1 内 科1 .1 循环系统1 .1 .1 心系疾病 曹钟东〔1〕 报道用本方加红参、制附片、山萸肉治疗中医辨证为心气亏虚、心阳不振型窦性…  相似文献   

10.
黄芪桂枝五物汤原载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其组成为:黄芪四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具有益气温经,和营通痹之效.本方原为"血痹"而设,如"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本方系由"桂枝汤"加减变化而成,寓意可调和营卫,并加入养血之品.因"汗为血之液",养血亦可敛汗,方中诸药配伍,又有调和脾胃之效,有"黄芪建中汤"之意.  相似文献   

11.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主治气虚血瘀、营卫不和之血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中医"消渴"范畴,气虚血瘀为其病机关键。王凡教授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每获良效。对王凡教授活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证经验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冷静 《中医临床研究》2012,(22):103-104
目的:总结黄芪桂枝五物汤辨证治疗老年人阳气虚寒、气血不足所致病症的经验。方法:采用中药基础方(黄芪桂枝五物汤)辨证加减,治疗三种病证。结果:本方治疗对阳气虚寒、气血不足之证具有良好的疗效。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具有共奏益气温阳通脉,散寒止痛之效。  相似文献   

13.
沈金花  陈正平 《光明中医》2012,27(6):1087-1088
陈正平主任中医师,崇尚中医经典,承袭"朱氏伤寒派",深知临证须重视验体辨证,治疗上以温阳扶正为主要治疗方法,临证擅用经方取效,擅长应用桂枝、肉桂类经方以温阳救逆,平冲降逆.他用药轻灵,擅用经方,屡起沉疴.黄芪桂枝五物汤原载于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黄芪桂枝五物汤,即桂枝汤去甘草倍生姜,加入黄芪为主药.方中黄芪甘温益气,倍生姜助桂枝以通阳行痹,芍药和营理血,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共奏益气通阳、和营行痹之效.后世医家将此方应用范围扩而广之.  相似文献   

14.
黄芪桂枝五物汤来源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由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五味药组成。具有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之功。临床用于治疗肢体经络疾病,屡获良效。  相似文献   

15.
黄芪桂枝五物汤始载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由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五味组成,主要运用于肌肤麻木不仁之血痹证。笔者借鉴先贤经验,对凡属阳、气不足,营卫气血不和之病证,诸如血痹、胃脘痛、中风后遗证、气虚感冒等,每常以是方为主加减治疗,常能收到满意的疗  相似文献   

16.
老年痹证多属虚痹或血痹范畴,乃本虚或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应以“虚则补之”之法。笔者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化裁治疗本病,屡获良效。兹报道如下:黄芪桂枝五物汤,为汉张仲景所创,主治血痹身体不仁、肢体疼痛等症,功能益气温经,和营通痹。《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篇》云:“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方中黄芪温阳益气,桂枝温经通络,芍药和营缓痛,为三味主药。笔者治老年痹证,常  相似文献   

17.
黄芪桂枝五物汤为临床治疗血痹著名方剂。张怀亮教授系国家中管局第五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临证思路独特、学验俱丰,张怀亮教授临证灵活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效果显著,认为黄芪桂枝五物汤证症状特点为人体局部的麻木、疼痛、失用,舌脉特点为舌质淡、脉沉细弱,证候特点为本虚标实,临床上凡属气血亏虚,经脉血行不利所导致的一系列证候,皆可辨证用之,临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效法。  相似文献   

18.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贵要略,血痹虚劳篇》,即桂枝汤去甘草加黄芪组成。是治疗体质虚弱,阴阳气血俱虚,肢体局部麻木,营卫虚弱、气血不足,外感受凉的血痹症。本方是振奋阳气,促进血液运行的方剂。方中黄芪益气固卫,芍药养阴除痹,桂枝温通经络,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共成温阳行痹之效。根据本方的功能,笔者临床应用本方加味治疗内科杂病,每见疗效,现举例如下。感冒(气虚型)  相似文献   

19.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有益气温经、活血通脉之功效,主要治疗血痹。书中曰“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笔者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肩周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尿毒症皮肤瘙痒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黄芪桂枝五物汤是《金匮要略》中治疗血痹病的经典方,血痹即感受风邪,血行不畅所致.凡证属气虚血滞,营卫不和者,皆可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根据“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思想,灵活运用,在治疗以麻木疼痛为主症的周围神经病变方面收到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