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血液和淋巴液流变性特点及胸导管淋巴液引流(TDD)的影响。方法 检测21例中重度哮喘TDD治疗0d、5d血液及淋巴液表观粘度,血浆粘度及淋巴上清液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RAI)、红细胞刚性指数(TK)、氧释放系数(OD)等,并观察TDD术后缓解期哮喘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哮喘病人急性期各切变率下的全血表观粘度,血浆粘度,RAI均明显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OD值则明显低于缓解期;缓解期血浆粘度,RAI,OD值恢复至正常水平,但各切变率下的全血表观粘度仍高于正常水平;TDD治疗可使哮喘病人血液粘度有所下降,哮喘病人淋巴液表观粘度,淋巴上清液粘度均明显低于其作血表观粘度和血浆粘度(相差约4-5倍和1.5倍),TDD治疗可使淋巴液粘度明显降低。结论 中重度哮喘病人存在严重的高粘滞血症,其在哮喘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TDD可降低哮喘病人血液,淋巴液粘度。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哮喘病人的血液流变性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李钢  林宪平 《中国微循环》2002,6(6):348-349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方法测定30例支气管哮喘病人(18例缓解期,12例发作期)的血液流变学11项指标,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缓解期和发作期的全血粘度(高、中、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高于对照组,经检验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支气管哮喘的缓解期及发作期均有血液流变性的改变,以全血粘度(含高、中、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增高为特征,建议在常规治疗哮喘的同时,加用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滞度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小儿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血浆MDA和血液流变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35例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红细胞、血浆丙二醛(MDA)含量、红细胞膜微粘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患儿红细胞、血浆MDA、膜微粘度、全血粘度、经细胞比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刚性指数均显著高于正常组;MDA含量,膜微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聚集指数及全血粘度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提示患儿红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导致膜流动性降低、红细胞变形性差,聚集性增加,可能是血液粘度增加较为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许小曼 《微循环学杂志》2011,21(1):28-29,80,84
目的:观察CT增强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欧乃派克)后受检者全血表观粘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57例行CT增强扫描者,于注射碘海醇造影前、造影后0.5h及和24h采集静脉血,检测其全血表观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注射造影剂0.5h后,无论切...  相似文献   

5.
研究终末期肾病肾移植后血液流变性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表明,肾移植后肾功能正常时,低切至高切变率时的全血粘度明显增高,甚至高于正常人。全血粘度的升高主要与红细胞比积、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Casson粘度的增高有关,与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及血液屈服应力无明显关系。肾移植后肾功能失活时,红细胞比积及Casson粘度降低,使低切至高切变率时的全血粘度降低,但血浆粘度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肾移植后肾功能正常时,血液的流变特性明显障碍,血液粘度尤其是血浆粘度升高,这可能是肾移植后肾功能失活的重要发病机理,也是血管栓塞性合并症发生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视网膜动脉阻塞(RAO)患者血液流变性变化。方法:用血液流变学技术和方法测定RAO患者(RAO组,男20例,女10例)血液流变学8项指标,经与健康对照组(男、女各30例)比较后,再行不同性别RAO患者血流变指标分析。结果:RAO组全血表观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血沉和血沉方程K值无明显差异(P>0.05)。男性RAO患者全血表观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沉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5或P<0.01)。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升高可能在RAO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病人血液流变性异常与血清IL-6、IL-8、TNF-α间的关系。方法:检测急性期和缓解期中、重度哮喘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血清IL-6、IL-8、TNF-α水平变化,并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哮喘病人急性期全血表现粘度(WBV)、血浆粘度(ηp)、红细胞聚集指数(PAI)均明显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氧释放系数(OD)则明显低于缓解期;缓解期ηp、RAI、OD值恢复至正常水平,但WBV仍高于正常水平。哮喘急性期血清IL-6、TNF-α均显著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水平,缓解期二者下降至正常水平;急性期和缓解期血清IL-8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急性期和缓解期血清IL-8、TNF-α与WBV呈正相关。结论:中、重度哮喘病人存在严重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和细胞因子失调。IL-8、TNF-α可能参与了哮喘血液流变性异常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油酸致大鼠急性肾衰时血液流变性的改变。观察了樟柳碱,东莨菪碱及山莨菪碱对这些改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急性肾衰时,低切至高切变率时的全血粘度均明显增高,红细胞比积,血浆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樟柳碱及东莨菪碱能降低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全血粘度;山莨菪碱能降低血浆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说明,急性肾衰时血液的流变性有明显障碍,三种莨菪药均能改善急性肾衰时血液的流变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208例风湿性关节痛患者和60例健康人的血液粘滞性改变。方法:用XN-5型血液粘度计测定低、高切变率、全血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比粘度及红细胞比积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五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浆比粘度、全血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相关,红细胞比积无明显增高。结论:血液粘滞性增高引起血液流变性异常是风湿性关节痛发生的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调查了48例Binswanger病血液流变学10项指标,并与44例正常老年人及47例脑梗塞患者作对照。结果表明;(1)Binswanger病组全血粘度、血浆高切粘度、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沉方程K值、全血还原粘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全血粘度、血浆高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全血还原粘度与脑梗塞组相似。(2)Binswanger病组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但显著高于脑梗塞组(P<0.01)。结论:Binswanger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处于一种高粘状态。  相似文献   

11.
急性肺炎患者血液流变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肺炎患者血液流变性变化。方法 :检测 32例急性肺炎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 ,并与 38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肺炎患者全血粘度 ,血浆粘度 ,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而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本组结果提示急性肺炎患者血液处于高粘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老年气虚血瘀证患者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特征及通心络胶囊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年龄 60岁以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型 ) 60例 ,检测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再随机分为治疗组 (通心络胶囊组 ) 3 3例和对照组 (尼莫地平组 ) 2 7例作比较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及临床症状的治疗作用。结果 :气虚血瘀症患者治疗前甲襞微循环中度及重度异常者 5 2例 ( 86.67% ,5 2 /60 ) ,其中治疗组 2 9例 ( 87.9% ,2 9/3 3 ) ,对照组2 3例 ( 85 .7% ,2 3 /2 7) ,以形态积分 ( 2 .5 8) >流态积分 ( 2 .2 2 ) >袢周积分 ( 0 .83 )为主要特征 ;血液流变学指标两组异常率同为 10 0 % ,其中以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升高 ,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为主要特征。治疗 3 0天后 ,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 (P均 <0 .0 5~ 0 .0 1)。并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治疗组为 90 .9% ,对照组为 70 .3 9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老年气虚血瘀证患者甲襞微循环异常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率极高 ,通心络胶囊对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盐酸戊乙奎醚对高黏血症大鼠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盐酸戊乙奎醚(Penehyclidine Hydrochloride,PHC)对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舌静脉给予10%的高分子右旋糖酐(high molecular dextran,HMD)3.5nl/kg制造高血黏症动物模型,镜下活体观察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微血流流态变化,造模成功后给予PHC0.023、0.07、0.2mg/kg,山莨菪碱(anisodamine,Ani)2mg/kg,生理盐水2ml/kg,继续观察微血流流态变化。给药后40min取血做血液流变性检测及血栓烷素A3(thromboxan A2,TXA2)与前列环素(prostaglandln I2,PGI2)含量测定。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流明显变缓,血流态为粒摆流或近停滞状态,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电泳时间、血沉方程K值、TXA2及TXA3/PGI2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PHC0.2ms/kg组能明显改善血浆黏度,在PHC0.023、0.07、0.2mg/kg及Ani 2mg/kg组除血浆黏度外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P〈0.05。结论 PHC可改善HMD引起的急性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性异常。  相似文献   

14.
JL-GE对SD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观察银杏叶、白蒺藜全草提取物的复合制剂 (JL -GE)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选用18月龄雄性SD大鼠分为四组 ,分别用生理盐水、阿斯匹林和JL -GE(分两种剂量 ,Ⅰ组JL -GE150mg/kg/d ,Ⅱ组JL-GE300mg/kg/d)灌胃 ,半月后检测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不同剂量的两个JL -GE实验组的高、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低于生理盐水模型组 (P<0.01 ,P<0.05) ,其中纤维蛋白原含量也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而两个实验组动物红细胞压积与模型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JL -GE可能通过降低红细胞聚集性 ,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 ,降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改善SD大鼠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  相似文献   

15.
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相关指标在中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进一步研究脑梗死及脑出血中风患者在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检测方面最有诊断意义的指标。方法在质量控制的条件下,对100例中风病人(其中脑梗死患者78例,脑出血患者22例)和30例正常人群作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相关指标分析。结果脑梗死和脑出血中风患者的血沉、血沉方程K值、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胆固醇与正常人群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此外,脑出血患者除上述5项指标外,尚有全血粘度(高切)、红细胞变形指数与正常人群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对比资料研究显示,脑梗死和脑出血中风患者的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变形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脑梗死和脑出血病人中,血液流变学中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变形指数有助于这两类中风原因的分析和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发生脑出血后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和血液流变性的变化。方法 :对 40例脑出血患者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 (RCIA)和血液流变学 11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脑出血患者RBC C3 bRR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0 1) ,而RBC ICR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 0 1) ,全血粘度低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血浆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脑出血的发病与RCIA功能紊乱和血液流变性异常有密切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过敏性紫癜急性期血液流变性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研究过敏性紫癜(HSP)急性期血液流变性改变及其临床意义,采用NXE-I型锥板式粘度计,测定了21例HSP急性期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表明,HSP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性增多显著高于对照组;氧释放系数OD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HSP患儿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血清IgA和IgM呈明显升高。提示HSP时存在明显的血液流变性异常,其发生与血液浓缩、高Ig血症等因素有关。及时治疗HSP高粘滞血症对减轻症状、防止复发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老年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32例老年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采用抗感染、祛痰、平喘、吸氧等综合治疗,川芎嗪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160mg静脉滴注,1次/天。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川芎嗪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81.25%,差异有显著性(P<0.05)。川芎嗪治疗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及纤维蛋白原等指标较治疗后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老年人肺心病加重期血液粘滞性增高。川芎嗪注射液能有效降低肺心病患者的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降低肺循环阻力,从而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9.
L-精氨酸对家兔内源性一氧化氮释放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L-精氨酸(L-Arg)对家兔内源性一氧化氮(NO)释放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L-Arg组和对照组,L-Arg组静脉给予 L-Arg15mg/kg。自兔耳中动脉取血,测定血浆NO含量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静脉给予L-Arg后,血浆NO含量显著升高,其峰值在给药后2h;全血粘度、体外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率和红细胞聚集显著降低,红细胞变性能力显著增加。但L-Arg在体外对血液流变性无明显作用。结论:1-Arg通过促进内源性NO释放而改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