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血液流变性检测在冠心病心绞痛分型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性改变对冠心病心绞痛发病机制及分型诊断的作用。方法:用全自动血液粘度仪测定稳定型心绞痛(SAP)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86例、正常对照组40例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SAP和UAP患者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UAP组高于SAP组(P<0.01);SAP和UAP的红细胞变形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且UAP组低于SAP组(P<0.01)。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存在血液流变性异常,UAP的异常程度更严重。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在冠心病心绞痛的分型诊断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血液流变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性改变在正常高值血压中的作用。方法:用全自动血液粘度仪检测正常血压组(120例)、正常高值血压组(132例)和高血压组(124例)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正常高值血压组和高血压组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高于正常血压组(P<0.01),高血压组高于正常高值血压组(P<0.01);正常高值血压组和高血压组的红细胞变形指数均低于正常血压组(P<0.01),高血压组又低于正常高值血压组(P<0.01)。结论: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已存在血液流变性异常,血液流变性改变在高血压发生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传统观点为口服肝素无效,本文检测了家兔口服低分子肝素和未分级肝素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表明低分子肝素能降低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以未分缘肝素为对照组的全血高切粘度和红细胞刚性指数显著降低(P〈0.05)。两组对家兔的红细胞压积和血浆粘度的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硬皮病患者血液流变性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硬皮病患者与血液流变性的关系。方法采用R -80自动血液粘度仪 ,测定22例硬皮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硬皮病患者 ,全血高切、中切和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血沉方程K值和全血低切相对粘度等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硬皮病患者有血液流变性的异常改变。这种变化可为硬皮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肝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多种肝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及其不同时期内机体微循环的变化。方法 检测 82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肝功能、乙型肝炎 (乙肝 )病毒 (HBV)DNA、输血传播病毒(TTV)DNA ,并做出相关分析。结果 乙型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全血低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有明显升高 (P <0 0 5 ) ,乙肝HBVDNA与血液流变学指标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失代偿期组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明显降低 (P <0 0 5 ) ;代偿期组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升高 (P <0 0 5 ) ;TTV阳性组与正常对照组 :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乙肝患者体内有微循环障碍 ,肝硬化患者代偿期机体内呈高凝状态 ,失代偿期呈低凝状态。TTV阳性患者体内有微循环障碍 ,TTV对机体有一定的致病作用。血液流变学应作为肝病患者检查的指标。血液流变学与HBVDNA是肝病检查中相对独立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调查了48例Binswanger病血液流变学10项指标,并与44例正常老年人及47例脑梗塞患者作对照。结果表明;(1)Binswanger病组全血粘度、血浆高切粘度、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沉方程K值、全血还原粘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全血粘度、血浆高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全血还原粘度与脑梗塞组相似。(2)Binswanger病组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但显著高于脑梗塞组(P<0.01)。结论:Binswanger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处于一种高粘状态。  相似文献   

7.
肺癌手术病人的血液流学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肺癌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及手术对血粘度的影响。方法 对47例肺癌病人及42例健康者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并肺癌病人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结果 肺癌病人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及血沉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高切粘度及红细胞压积差异无显著性(P〉0.05)。肺癌病人术前后全血低切粘度、高切粘度、血浆粘度及血沉差异的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肺癌人有明显血液流变学改变  相似文献   

8.
检测肾病综合征患儿不同病期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表明,急性期低中高切变率,全血表观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增高,缓解期血浆粘度恢复正常,但全血表观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仍高于正常。提示肾病综合征患儿不仅急性期而且缓解期仍存在高粘滞血症。上述血液流变性异常与肾病综合征患儿的高凝状态、血栓形成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应用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法(ILIB)治疗高粘滞血症(BHS)70例,并进行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治疗后全血粘度(低切、高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沉、血沉方程K值、全血还原粘度和甲襞微循环积分改善均非常显著(P<0.05~0.001)。提示ILIB对改善BHS有良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血液和淋巴液流变性特点及胸导管淋巴液引流(TDD)的影响。方法 检测21例中重度哮喘TDD治疗0d、5d血液及淋巴液表观粘度,血浆粘度及淋巴上清液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RAI)、红细胞刚性指数(TK)、氧释放系数(OD)等,并观察TDD术后缓解期哮喘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哮喘病人急性期各切变率下的全血表观粘度,血浆粘度,RAI均明显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OD值则明显低于缓解期;缓解期血浆粘度,RAI,OD值恢复至正常水平,但各切变率下的全血表观粘度仍高于正常水平;TDD治疗可使哮喘病人血液粘度有所下降,哮喘病人淋巴液表观粘度,淋巴上清液粘度均明显低于其作血表观粘度和血浆粘度(相差约4-5倍和1.5倍),TDD治疗可使淋巴液粘度明显降低。结论 中重度哮喘病人存在严重的高粘滞血症,其在哮喘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TDD可降低哮喘病人血液,淋巴液粘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油酸致大鼠急性肾衰时血液流变性的改变。观察了樟柳碱,东莨菪碱及山莨菪碱对这些改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急性肾衰时,低切至高切变率时的全血粘度均明显增高,红细胞比积,血浆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樟柳碱及东莨菪碱能降低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全血粘度;山莨菪碱能降低血浆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说明,急性肾衰时血液的流变性有明显障碍,三种莨菪药均能改善急性肾衰时血液的流变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妊高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 :用北京普利生LBY N6A自清洗旋转式粘度计测定正常孕妇 32例 (对照组 )和妊高征患者 78例 (轻度组 33例、中度组 2 0例、重度组 2 5例 )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HCT、ESR、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轻度组只有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 (P <0 .0 5 ) ;中度组的HCT、ESR、血沉方程K值、全血低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升高 (P <0 .0 5~ 0 .0 1 ) ,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下降 (P <0 .0 5 ) ;重度组的HCT、ESR、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及全血粘度 (低切、中切、高切 )均明显升高(P <0 .0 5~ 0 .0 1 ) ,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下降 (P <0 .0 1 )。结论 :各期妊高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重度妊高征改变最显著。因而对妊高征的病情监测和指导治疗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性质。方法 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液还原粘度、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存在高粘血症,推测可能与病因有关。  相似文献   

14.
肺癌手术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肺癌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及手术对血粘度的影响。方法对47例肺癌病人及42例健康者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并对肺癌病人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结果肺癌病人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及血沉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 01),高切粘度及红细胞压积差异无显著性(P>0.05)。肺癌病人术前后全血低切粘度、高切粘度、血浆粘度及血流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肺癌病人有明显血液流变学改变。手术对血液流变学有较大影响。如能对血粘度异常进行适当治疗,可望减少和预防肺癌的血运转移和复发。  相似文献   

15.
偏头痛患者血小板聚集和血液流变性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华 《中国微循环》2001,5(1):51-52
目的通过对偏头痛患者发作期、间歇期的血小板聚集、血液流变学的跟踪观察,探索偏头痛血瘀证的内涵。方法实验组30例偏头痛患者分别于头痛发作期、间歇期各采血1次,检测血小板聚集、血液流变学诸指标,并以22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实验组头痛发作期、间歇期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血小板第一相(Ⅰ°M)及第二相聚集率(Ⅱ°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发作期与间歇期相比,除Ⅰ°M以外,均无显著差异;全血粘度高切与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发作期)、Ⅰ°M、Ⅱ°M,红细胞电泳与Ⅰ°M、Ⅱ°M均呈显著性正相关。结论偏头痛患者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血小板聚集率的增高或延长及其相互之间的密切关系,符合中医瘀血的浓、粘、凝、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肺心病血液高粘滞的成因及自体血液体外紫外线照射充氧后再输回对肺心病的治疗作用. 方法: 对本院确诊的37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液的流动性、红细胞变形性、聚集性及血液的凝固性等19项指标综合观测与健康人群对照. 并对肺心病患者用自体血液体外照射充氧后回输治疗. 结果: 发现肺心病患者血液呈高粘滞状态, 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栓长度、血栓湿重、血栓干重、卡森屈服值. 均较健康组有明显差异(P<0.05~0.01). 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加自身血体外紫外线照射充氧后回输治疗, 住院后每周作一次, 最多连作三次, 至血液流变学指标正常或接近正常时单用常规综合治疗, 每次自血光疗前后及停止自血光疗后第二或第三周均作血液流变学和血气分析, 最后一次结果与治疗前作自身对照. 发现, 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下降极明显(P<0.001), 卡森屈服值、血浆粘度下降非常显著(P<0.01). 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降低显著(P<0.05). 结论: 血液流变学检测对肺心病诊断、病性判断、疗效监测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肺心病患者自体血液体外紫外线照射充氧后再回输可降低血液的粘滞性、凝固性、红细胞聚集性, 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 提示: 自体血体外紫外线照射充氧的再回输治疗慢性肺心病血液高粘滞血症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血液流变性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江  范惠君  姜燕 《中国微循环》2002,6(4):238-239
目的观察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应用Liang-100微机显示自动记录血液血浆粘度计、细胞电泳计时器、变温控温仪 ,测定25℃时的全血比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沉、红细胞比容、红细胞电泳时间。同时用物理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和32例健康者相应的血液流变学参数比较 ,36例肺结核患者的全血比粘度(低切速)、血浆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低切速)均明显增高(P<0.01) ,血沉加快(P<0.01),红细胞电泳时间减慢(P<0.05) ;同时活动性肺结核进展期患者的血浆粘度显著高于好转期患者(P<0.01)。结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存在高粘滞综合征 ,且在进展期改变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四种疾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测定情况。计高血压病63例,糖尿病34例,冠心病53例,脑血栓137例。结果显示这四种疾病的全血比粘度(高切、低切),血浆比粘度,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血沉、胆固醇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四种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208例风湿性关节痛患者和60例健康人的血液粘滞性改变。方法:用XN-5型血液粘度计测定低、高切变率、全血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比粘度及红细胞比积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五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浆比粘度、全血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相关,红细胞比积无明显增高。结论:血液粘滞性增高引起血液流变性异常是风湿性关节痛发生的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红细胞聚集改变与纤维蛋白原的关系及其对心绞痛发病的影响。方法 :测定 8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 40例健康人的红细胞聚集指数 (光密度法 )、红细胞变形指数 (激光衍射法 )、血浆及全血粘度 (旋转式粘度计 )和纤维蛋白原 (双缩脲法 )。结果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全血粘度 ( 4 0s- 1 )及纤维蛋白原浓度均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 0 .0 5 ) ,且红细胞聚集指数与纤维蛋白原呈直线正相关 ,与全血粘度 ( 4 0s- 1 )无相关性。结论 :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是红细胞聚集增强的主要原因之一 ;红细胞聚集能力增强导致血液高粘滞 ,与心绞痛发作有关 ;选择 10s- 1 以下切变率测定低切全血粘度 ,利于观察全血粘度与红细胞聚集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