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心力衰竭60例.心功能正常对照患者30例,测定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浓度,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进行相关分析,并随访半年。结果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水平在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高于对照组(P〈O.01),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O.288,P〈O.05),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呈正相关(r=O.561,P〈O.01);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大于1mg/L病人因心力衰竭加重而再住院率明显高于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不大于1mg/L病人(P=0.039)。结论无原发性肾脏病变的心力衰竭患者存在早期的肾功能异常,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不但是反映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敏感指标,而且也是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心力衰竭60例.心功能正常对照患者30例,测定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浓度,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进行相关分析,并随访半年。结果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水平在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高于对照组(P〈O.01),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O.288,P〈O.05),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呈正相关(r=O.561,P〈O.01);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大于1mg/L病人因心力衰竭加重而再住院率明显高于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不大于1mg/L病人(P=0.039)。结论无原发性肾脏病变的心力衰竭患者存在早期的肾功能异常,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不但是反映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敏感指标,而且也是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在不同级别及危险分层的老年高血压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择老年高血压病患者112例,进行分级和危险分层后,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CysC水平,并测定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浓度。结果:在1级高血压患者中血清CysC的阳性率为40%,显著高于血清BUN(6.7%)、Cr(6.7%)的阳性率(P均〈0.05);随着患者血压水平的升高,以及危险分层的增加,血清CysC水平呈逐级、逐层渐进性升高(P〈0.05或〈0.01),其显著性甚于BUN、Cr;并且血清Cys C与高血压危险分层之间存在直线回归关系(r=0.508,P%0.01)。而只有当高血压达到3级或极高危时,才有血清BUN、Cr水平的显著变化(P〈0.05或〈0.01)。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检测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有助于发现早期肾功能损害,可能对患者的预后判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彭云波  覃永旗  王权明 《内科》2014,(6):663-664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检测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DN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80例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对象Hcy水平以及肾功能相关指标Urea(尿素)、Cr(肌酐)等。结果观察组患者Hcy、Urea、Cr三项指标的血清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DN患者Hcy、Urea、Cr血清水平随分期增加呈递增趋势。结论血清半胱氨酸是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诊断中的重要血清化学指标,检测其水平有助于临床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莫云芝  马利平 《山东医药》2011,51(43):79-80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对窒息新生儿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同期收治的窒息新生儿50例(窒息组)和正常足月新生儿20例(对照组),分别采用乳胶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放免法测定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水平,并对三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窒息组血清Cys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尤以重度窒息者为著(P均〈0.05);窒息组血清CysC异常率显著高于血清BUN和SCr异常率(P均〈0.05);血清CysC与SCr、BUN均呈直线正相关(P〈0.05),r=0.668、0.652。结论检测血清CysC水平对于诊断窒息新生儿早期肾功能损害具有重要价值,其敏感性优于BUN、SCr。  相似文献   

6.
银涛 《临床内科杂志》2014,(10):706-708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 (CysC)对2型糖尿病肾病(T2DN)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正常蛋白尿患者(NA组)56例,微量蛋白尿患者(MA组)60例,临床蛋白尿患者(CDN组)6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60例,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的血清CysC浓度,并比较各组β2-微球蛋白(β2-MG)、尿素(BUN)、肌酐(CREA)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 NA组患者Cys-C、β2-MG和UAE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组患者Cys-C、β2-MG、CREA和UAE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CDN组Cys-C、β2-MG、BUN、CREA和UAER水平明显高于NA组和M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NA组中Cys-C、β2-MG、BUN、CREA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MA组中,Cys-C、β2-MG的异常检出率高于BUN和CRE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Cys-C浓度在2型糖尿病肾脏损害早期出现异常,并随肾脏损害的进展而升高.血清Cys-C可以帮助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补体3(C3)、补体4(C4)与血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的相关性及血清CRP、C3、C4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国赛NSⅡ型特定蛋白分析仪,免疫散射比浊法和CL-72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118例HFRS患者及85例正常献血员血清CRP、C3、C4和BUN、SCr水平。结果HFRS患者血清CRP与BUN、SCr水平呈明显正相关,C3与BUN、SCr水平呈明显负相关;HFRS患者轻、重症组血清CRP、C3水平均明显增高,低于对照组(P〈0.01),重症组血清C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HFRS患者早期、极期血清CRP、C3水平明显增高,低于对照组(P〈0.01),以极期最明显,此期同时伴有C4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FRS患者存在血清CRP、C3、C4异常变化,CRP与BUN、SCr水平呈明显正相关,而C3与BUN、SCr呈明显负相关,联合检测血清CRP、C3、C4与BUN、SCr水平对判断HFRS患者的病情程度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在耐多药结核(MDR—TB)患者化学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MDR—TB患者按照化疗时间不同分7组检测血清CysC,来判断患者化疗过程中氨基糖甙类注射剂及高尿酸血症对患者肾功能损伤情况,同时将7个组的血清肌酐(Scr)、尿素(Urea)、尿酸(UA)的浓度作为观察指标来测定。结果七组的血清CysC、Scr、UA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Urea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与治疗前组相比血清CysC的浓度的变化较Scr的浓度变化出现早;在MDR-TB患者化疗过程中血清SCr、Urea无一例异常,血清uA在治疗不同时期大多数患者间或或者持续升高,血清CysC有两例在治疗2个月后出现异常,经调减注射剂剂量后恢复正常。结论血清CysC是监测MDR-TB患者化疗过程中早期肾功能损伤更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尿微量白蛋白(mALB)对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肾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ys C、mALB水平,用酶法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结果 GDM组与对照组Cys C、尿mALB、S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GDM组BUN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Cys C、mALB对更好的早期诊断GDM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C)检测早期糖尿病肾损害的意义。方法(1)动物实验部分:对16只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于造模后4、8周检测血Cystatin-C浓度,同时测定24小时尿白蛋白(UAlb) (2)临床试验部分: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hUAlb分为正常UAlb对照(NC)组、早期糖尿病肾病(DN)组及临床DN组,检测血清Cystatin-C含量,分析二者的相关性以及血清Cystatin-C诊断早期糖尿病肾损害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4周、8周实验组大鼠血Cystatin-C高于NC组(P〈0.05),8周实验组血Cystatin-C高于4周实验组(P〈0.05),且血Cys-tatin-C浓度与24hUAlb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Cystatin-C是反映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改变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贫血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临床和肾活检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235例,分析贫血的发生率、贫血的性质及其与肾小管功能、血清肌酐(SCr)和胱抑素C(cystatinC,Cys-C)水平以及代谢指标及其他血管并发症的关系。结果:23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总的贫血发生率为43.8%,SCr正常患者即已出现相当比例的贫血;患者大部分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Hb)与RBP、NAG水平成负相关(r=-0.310,-0.353,P〈0.01),贫血组肾小球滤过率(eGFR)正常者大部分已存在肾小管功能损害;SCr在正常情况下贫血组肾小管病变较非贫血组更重;Hb与eGFR、Cys-C成正相关(r=0.365,0.578,P〈0.01),在eGFR下降前即出现贫血;Cys-C升高者小管病变更重;非贫血组胰岛素及C肽水平明显高于贫血组;非贫血者三酰甘油水平较高,贫血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更高;Hb与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成正相关(r=0.504,0.282,P〈0.05),非贫血组患者体重指数高于贫血组;贫血组视网膜病变及心脏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贫血组(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贫血的发生率高,并且出现时间早,它与患者的肾小管间质病变密切相关,在GFR下降前即可出现贫血。糖尿病肾病的贫血除与患者的肾功能有关外,还与体内存在的代谢异常及患者的营养状态相关。贫血是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其他血管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因此,认识糖尿病肾病患者贫血的特点,早期纠正贫血对改善患者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离子型造影剂对老年患者肾功能的影响,以及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在早期诊断造影剂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年龄70岁、肾功能正常并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50例(PCI组)和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于术前及术后第1、2、3、5天采用苦味酸法检测血肌酐,采用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采用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价比较CysC和肌酐对造影剂肾病的诊断效率。结果与术前比较,PCI组患者术后第2、3天Ccr明显下降,术后第1、2天CysC明显升高(P0.05),而血肌酐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以CysC为标准诊断,造影剂肾病的诊断效率明显优于血肌酐。结论在老年患者中,监测血肌酐预测造影剂肾病发生可能造成漏诊,血清CysC可更敏感地反映造影剂肾毒性的程度,有利于早期准确识别造影剂肾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指标中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清胱抑素C(Cys-c)相关性,探讨联合检测在社区筛查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7年该社区糖尿病患者体检筛查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清胱抑素C(Cys-c)的应用情况。对已确诊糖尿病,并无蛋白尿,血尿素、肌酐检测正常,等无明显肾脏病变的患者作血清胱抑素C(Cys-c)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研究。结果糖尿病患者体检筛查中Cys-c的检查率12.56%,检出率5.12%。Hcy的检查率10.75%,检出率13.75%。联合检查率7.11%,检出率27.87%,与单独Cys-c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26,P0.01),与单独Hcy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7,P0.05)有统计学差异。Cys-c和Hcy相关性研究两者成正相关,相关系数0.600。结论血清Cys-c与Hcy作为肾脏损伤的标志物,两者之间呈正相关,目前在该社区糖尿病患者体检筛查中的应用比较低,应该加大检测力度并做联合检测用于社区早期筛查糖尿病肾病患者,实现"三早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总胆汁酸(TBA)、谷氨酸脱氢酶(GLDH)、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和胆碱酯酶(CHE)联合检测在肝病患者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53例肝病患者分为急性肝炎(84例)、慢性肝炎(93例)、肝硬化(46例)、肝癌(30例)4组;5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TBA、PA、CHE、GLDH、CysC浓度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肝病患者各组患者PA、CHE浓度明显降低,以肝硬化和肝癌组最为明显;CysC、GLDH、TBA显著升高,依次为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CHE变化反映各型肝炎早期肝细胞的损害程度。TBA、CysC、GLDH是各种肝病的敏感指标,对肝炎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测定血清胱抑素C、经Stevens-Cr方程估算出肾小球滤过率,观察其早期诊断造影剂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行PCI的患者256例,其中22例于术后出现造影剂肾病,设为CIN组,其余23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2h、24h、48h检测血肌酐、血清胱抑素C,经简化MDRD方程、Stevens-Cr方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比较。结果:术前CIN组肌酐、血清胱抑素C,经简化MDRD方程、Stevens-Cr方程估算出的肾小球滤过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 CIN组患者血肌酐水平开始升高,经简化MDRD方程估算出的肾小球滤过率减低明显,于术前及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h CIN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开始升高,经Stevens-Cr 方程估算出的肾小球滤过率减低明显,与术前及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经Stevens-Cr方程估算出的肾小球滤过率可以反映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可以作为造影剂肾病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血清Cystatin C在老年人肾功能不全早期评估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在老年人肾功能不全早期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50例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有慢性肾脏疾病史)38例,对照组(健康老年人)12例。观察组用MDRD公式计算GFR,再分为两组,肾功能正常或轻度下降组(Ⅰ)组:GFR≥60ml/min,18例;肾功能中-重度下降组(Ⅱ)组:GFR〈60ml/min,20例。分别测定患者血清Cystatin C浓度,BUN、Ser、24h Cer,测量患者身高和体重,用简化MDRD研究公式计算其GFR。结果Ⅱ组患者血清Cystatin C浓度高于Ⅰ组。Ⅰ组患者Scr仍可在正常范围.但血清Cystatin C与对照组比已经有升高。老年肾脏病患者血清Cystatin C水平与计算的GFR值明显相关,且优于与BUN、Scr,24h Ccr之间的相关性。结论血清Cystatin C水平对老年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和老年CKD患者肾脏损害程度的判断有着良好的临床价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及β2微球蛋白(β2-MG)在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4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40例健康成人的血尿素氮(BUN)、肌酐(Cr)、β2-MG与Cystatin C,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组的血Cystatin C及β2-MG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84±0.58)比(1.08±0.28)mg/L,P〈0.05;(2.60±0.58)比(1.92±0.15)mg/L,P〈0.01].结论血Cystatin C及β2-MG可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其敏感性优于血BUN和Cr。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糖尿病(DM)患者肾损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175例DM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CysC、HCY、hs-CRP水平变化。血清CysC和hs-CRP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血清HCY采用循环酶法测定。结果:DM患者正常白蛋白尿组的血清CysC、HCY、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DM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较对照组血清CysC、HCY水平升高显著(P〈0.01),血清CysC、HCY、hs-CRP水平随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以及严重程度逐渐增高。结论:血清CysC、HCY和hs-CRP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DN较敏感的指标;对监测早期DN的发生和病情发展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敏  方小正 《山东医药》2010,50(49):43-44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不同临床分期血清胱抑素C(CysC)、血肌酐(SCr)及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探讨CysC在DN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依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T2DM患者分为A组(正常蛋白尿)、B组(微量蛋白尿)和c组(大量蛋白尿),检测各组血清CysC、UMA、SCr浓度。同时对B组及C组使用洛汀新进行干预,比较CysC、UMA、SCr的浓度变化。结果随着UAER增加,CysC、UMA、SCr含量逐渐增高,C组与A、B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B组与A组、正常对照组相比,CysC、UMA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A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ysC显著升高(P〈0.05),SCr、UMA无显著差异(P〉0.05)。B、C组使用洛汀新治疗后,UAE浓度及血CyC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SCr浓度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T2DM患者早期肾受损时CysC已有相应变化,并与DN严重程度相关,有助于DN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谭少明  杨友新 《内科》2013,(2):167-168,171
目的检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胱抑素C(CysC)、尿素(Urea)及肌酐(Crea)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并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标准的患者166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其中肾功能不全代偿期85例,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51例,肾功能衰竭期22例,肾功能衰竭终末期8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65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的血清NT—proBNP、CysC、Urea及Crea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血清四项生化指标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四项生化指标浓度从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肾功能衰竭期到肾功能衰竭终末期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损伤程度越重,上述血清四项生化指标浓度也随之升高,提示NT-proBNP、CysC、Urea及Crea浓度可能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