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委员会旨在引导学界为规范结直肠肛门疾病治疗而最终制定出基于可靠证据的大便失禁治疗临床实践指南。通常这些临床共识是建议性、而非指令性的.最终的具体治疗方案仍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  相似文献   

2.
中国有全世界最大的结直肠癌患者群体,但鲜见来自中国的国际性结直肠癌诊断与治疗指南,或者来自中国的高等级循证医学研究证据。近年来,中国结直肠外科得到快速发展,无论在临床实践还是临床研究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然而还存在诸多不平衡和欠规范之处。2018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牵头建立全国结直肠癌手术病例数据库,通过回顾性及前瞻性研究收集相关数据,并开展统计学分析发现:中国结直肠癌诊断与治疗过程以及数据管理的规范化都亟待提高,临床科研意识亦有待加强。因此,基于中国结直肠癌手术的数据库建设,如何开展中国结直肠癌手术相关临床研究,并获得高等级循证医学研究证据,是中国结直肠外科面临的最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3.
以治疗前精准的解剖学分期为基础,确定组织病理类型和分子分型特点是提高直肠癌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并实施个体化治疗的关键。2011年NCCN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以及2010年卫生部《结直肠癌诊治规范》强调,直肠癌患者应该合理运用CT、MRI、直肠腔内超声(endorectal ultrasound, ERUS)等影像学手段以获得准确的临床TNM分期。我们在结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临床医学影像诊断实践的基础上,对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结直肠影像检查指南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索及筛选成人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口服营养补充的最佳证据,结合ORTCC模型进行总结,为优化临床口服营养补充实施流程提供参考。 方法 依据“6S”模型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及专业网站中关于成人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口服营养补充相关的证据,包括临床决策信息册、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参考ORTCC模型提取并汇总相关证据。 结果 共纳入18篇文献,其中包括7篇指南、6篇专家共识、2篇证据总结、3篇系统评价,总结5个维度26条证据。 结论 基于ORTCC的成人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口服营养补充最佳证据总结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需结合临床实际加以应用,提高营养治疗效果,使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5.
对于任何疾病,无论采取什么对策.诊断优先.诊断方法规范.是追求个体化治疗的基础理念。结直肠外科医生应加强与医学影像科及病理科的多学科合作,针对初诊的结直肠肿瘤患者.合理选择临床影像检查技术方法.爆可能精准地在治疗前确定患者的临床TNM分期,以保证治疗策略制定的科学性。对cT3-cT4和cN1-cN2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NCCN指南推荐选择术前新辅助化放疔。因此,正确理解AJCC第7版直肠癌TNM分期标准.应以确定大于或等于T3分期为重点。根据临床分期诊断,追求手术R0切除;遵循组织病理学检查原则,客观严谨地评价术后病理分期,制定综合性辅助治疗方案.仍然是中低位直肠癌规范化治疗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直肠位于盆腔,毗邻括约肌复合体及泌尿生殖器官,解剖学特性比结肠复杂得多,因此,直肠癌的处理涉及更多的问题,如盆腔放疗、侧方淋巴结清扫、经肛手术入路、术后功能、括约肌保留及非手术处理等。对比2013年版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直肠癌诊疗临床实践指南,2020年版指南对直肠癌外科治疗中长久以来的及新近出现的争议提出了新的循证...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结直肠外科发展迅猛,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理念不断革新。我国结直肠外科同道在顺应世界潮流的同时,积极开展和推广普及新技术,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并在获得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制订相应的结直肠癌外科治疗指南与专家共识。目前我国对于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已进入个体化精准微创医疗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8.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3,(8):I0004-I0008
肝转移灶完整切除是结直肠癌肝转移获得潜在治愈的唯一机会。转化治疗对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手术切除率,延长生存时间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转化治疗的目标应该是尽量应用具有最高效率的治疗方案,以期获得尽可能高的转化切除率。为进一步规范靶向药物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转化治疗的合理应用,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组织肝脏外科、结直肠外科和消化道肿瘤内科专家,结合该领域国内外最新进展,提出结直肠癌肝转移转化治疗中靶向药物合理应用的专家指导意见,旨在为我国外科医生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肝转移是非常常见而又可以有效治疗的晚期肿瘤疾病.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会牵涉到多个临床学科.因此目前各国包括我国的临床诊治指南中都要求采用多学科综合诊治(MDT)对结直肠肝转移进行治疗.本文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多学科综合诊治的建立,组织,运行的基本要求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得益于近年来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围手术期综合治疗策略和临床研究的进步,我国的结直肠外科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对比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结直肠癌诊疗现状可以发现,西方发达国家的结直肠外科的专科化建设和规范化诊疗已经非常成熟,结直肠癌的多学科诊疗模式业已规范化运行。尽管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高水平结直肠癌诊疗中心与西方国家相比已几乎无差距,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且地区发展不平衡,结直肠外科的标准化手术以及规范化治疗理念仍有待普及。我国结直肠外科领域要寻求新的发展和突破,就要进一步开展更高质量的临床研究。笔者结合已参与和开展的国际国内临床研究经验,认为应该从以下两点对临床研究进行质量控制:(1)研究的结构化培训和质量控制;(2)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总之不能仅将注意力集中于结直肠外科手术本身,更要完成向研究型医生、研究型学科的转变,培养开展数据收集和临床研究的理念,增强临床研究的科研意识,将高质量的数据收集和临床研究融入到日常临床实践的工作中。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国结直肠外科的综合实力,有效开展基于我国结直肠疾病现状的外科相关临床研究,并获得基于我国患者人群研究结果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形成我国结直肠外科诊断治疗相关的指南,用于指导我国结直肠疾病患者的外科临床实践,这也必将是中国结直肠外科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为了提高我国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自2008年开始编写《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并后续进行了多次修订,以期指导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个性化地制定治疗目标,开展相应的综合治疗,达到预防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提高肝转移灶手术切除率和改善5年生存率的目的。本次修订后的2020版《指南》包括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随访、预防、MDT作用、手术治疗和局部毁损治疗、可达到"无疾病证据"状态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新辅助和辅助治疗、无法达到"无疾病证据"状态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等六部分,汇集总结国内外该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最新成果,内容详尽,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2.
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 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为了提高我国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 自2008年起联合编写《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并后续进行了多次修订, 以期指导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精准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目标, 开展综合治疗, 达到预防肝转移发生、提高肝转移灶局部毁损率、延长长期生存和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本次修订后的2023版《指南》包括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随访、预防、MDT作用、手术及其他毁损治疗、可达到"无疾病证据"状态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新辅助和辅助治疗、无法达到"无疾病证据"状态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等六部分, 汇集总结国内外该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最新成果, 内容详尽, 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癌是人类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结直肠痈肝转移(CLM)是其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诊治理念的更新以及手术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CLM患者获得手术治疗的机会外月.预后僻以改善。在CLM的临床实践中,依靠循汪医学证据,规范化地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这包括多学科川队协作诊治、准确评估CLM的可切除性、规范化的手术及必要的综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警惕结直肠癌治疗过程中的过度治疗与治疗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诊疗过程中存在的过度治疗与治疗不足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预后。结肠和直肠在解剖学上存在明显的区别.导致临床病理分期有所不同。结肠癌和直肠癌辅助治疗的适应证存在一定差异。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应接受新辅助治疗.但目前术前治疗方案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5.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3,(8):I0001-I0001
结直肠癌是人类当前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结直肠癌肝转移(CLM)是结直肠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为此,本期特别刊登了最新版的“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V2013)”(《指南》),这是受卫生部床重点学科项目资助、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和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自2008年联合编写、于2010年进行修订、2013年4月进一步总结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最新研究进展而再次修订的CLM诊治《指南》,用以指导我国CLM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结直肠癌肝转移(CLM)是结直肠癌病人最为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以及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近年来,随着诊治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CLM病人获得手术治疗的机会并且预后得以改善。基于循证医学的证据,201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发布了《ESMO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诊断、治疗和随访临床实践指南》,推荐对CLM进行规范化诊断和治疗,这包括多学科团队协作诊治、准确评估CLM的可切除性、积极的手术治疗、恰当的综合治疗方案以及个体化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在晚期结直肠癌中靶向治疗明显延长了患者生存期.但是这些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数据主要来自以结肠癌为主的欧美人群.在我国,直肠癌发病率高,约占全部结直肠癌50%[1].并且由于直肠的特殊解剖结构,易出现局部复发和血行转移(如肺转移).同时,直肠癌术式的选择也直接影响着患者长期生存的生活质量.因此直肠癌的治疗较结肠癌而言要更复杂,更需要在多学科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针对直肠癌如何合理地应用抗血管生成类的靶向药物(如贝伐珠单抗)和抗EGFR单抗类的靶向药物(如西妥昔单抗和帕尼单抗),是我们临床实践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结直肠癌是目前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精准医疗理念及对肿瘤相关分子标志物研究的逐年深入,合理的检测及应用结直肠癌相关分子标志物已经成为目前临床实践的重要部分。为了提高临床医师对结直肠癌分子标志物的了解及应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根据近年的国内外临床研究及实际诊疗经验,经专家组反复修改讨论,撰写了结直肠癌分子标志物临床检测的专家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及指导,为结直肠癌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信息动态     
直肠癌手术是引起直肠阴道瘘(Rectovaginal Fistula,RVF)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对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重新认识、器械吻合的技术成熟、术前放化疗的应用,使得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手术的比例逐渐增多,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直肠阴道瘘的发病率有一定的上升趋势[1-2].目前直肠阴道瘘临床治疗棘手,缺乏基于高级别证据的专家共识或临床治疗指南[3].因此,我们若能对其有充分的认识,处理及时得当,在很大程度上可减少直肠阴道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在过去30年间,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经历了初期探索阶段,临床研究循证阶段,到如今已经成为直肠癌外科治疗的主流技术。然而推动腹腔镜直肠癌外科临床诊治规范化仍然是目前我国结直肠外科的重要任务。基于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开展直肠癌诊治临床实践,制定标准化的手术技术规范,推动系统、科学、创新的培训体系和数据平台建设,是提高我国腹腔镜直肠癌诊治规范化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