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磁共振STIR序列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MRI普查后STIR序列显示不同程度骨髓水肿及关节积液,而常规T1WI及T2WI未明确提示ANFH特征性改变的18例临床高危患者4~6个月后复查,对其影像征象进行分期和对比性分析。结果复查后有14例患者(共25部位股骨头)可诊断为Ⅰ~Ⅱ期ANFH,病变部位与MRI初次检查时STIR序列所显示的骨髓水肿部位基本一致。结论 MRI在检测ANFH病变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尤其STIR序列对ANFH的早期诊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MRI征象,评价ANFH的MRI分期。方法:对58例股骨缺血坏死的患者进行双侧股骨头MRI检查并将.ANFH的影像学分期与MRI信号特征对比。结果:①90个股骨头缺血坏死20个X线平片为阴性;27个在T2WI上“见双线征”。Ⅲ、Ⅳ期22个在T1WI股骨头碎裂、塌陷、续发退行性变;②ANFH的MRI分期依据Ficat分期法共分为五期;③早期ANFH引起的关节积液多为2—3级。结论:MRI能够准确显示ANFH的范围程度及信号特征,尤其对早期ANFH的诊断尤其敏感是常规X线CT所不及。  相似文献   

3.
股骨头无菌坏死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MRI早期诊断股骨头无菌坏死(ANFH)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30例做过MRI、X线平片和CT检查的ANFH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X线平片发现早期ANFH24个部位,其中I期9个,表现为骨质疏松及骨硬化;Ⅱ期15个部位,表现为骨硬化和囊状透亮区。CT表现早期病变19个,其中Ⅰ期11个,表现为星芒状结构变形骨疏松和骨硬化;Ⅱ期8个,表现为骨硬化和透亮区。MRI发现32个早期病变,其中Ⅰ期20个,表现为斑点状T1WI低信号或高信号;Ⅱ期12个,表现为T1WI不规则低等高信号。经统计学卡方检验,MRI和X线平片的检诊敏感性有显差异。结论 MRI可早期发现ANFH,敏感性和诊断价值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CT。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早期诊断及评价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怀疑或经X线检查诊断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进行双髋关节MRI检查,并对其影像学改变进行分期和敏感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X线检查发现ANFH37个部位。其中Ⅱ期21个,表现为骨疏松、骨硬化或囊状透亮区;Ⅲ期7个,股骨头轻度变形或塌陷,其内见骨质囊状破坏、骨质增生、硬化;Ⅳ期9个,股骨头明显变形或塌陷,关节间隙狭窄。MRI检查发现ANFH43个部位,Ⅰ期6个,见股骨头双线征;Ⅱ期20个,表现为股骨头内带状或散在的斑点状、不规则长T1、长T2信号,或广泛的不规则的混杂信号影;Ⅲ期8个,为新月形长T1、长T2信号影,周围伴长T1、短T2环状信号影;Ⅳ期9个,股骨头明显变形或塌陷,其内见大片长T1、长T2信号影及周围硬化环,关节间隙狭窄。对X线和MRI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诊断率进行卡方检验显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MRI可早期显示ANFH病变,并准确分期,有助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I评价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分析股骨头缺血坏死 (ANFH)的MRI征象 ,评价ANFH的MRI分期。方法 在分析 5 0例正常髋MRI基础上回顾性对照分析 5 0例 (78个股骨头 )ANFH的MRI和X线平片资料 ,并将ANFH的影像学分期与坏死区MRI信号特征 (分型 )进行了联系与对比。结果  (1) 78个ANFH中 ,15个 (2 0 % )X线平片为阴性 ;3 5个 (4 5 % )在T1WI上出现“脂肪强度征” ;2 7个 (3 5 % )在T2 WI上可见“双线征”。 (2 )将ANFH的Mitchell分型与Hungerford分期列于对应表中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型和B型与 0~Ⅱ期之间 ,C型和D型与Ⅲ、Ⅳ之间有密切的对应关系 (Ρ <0 .0 0 5 )。 (3 )ANFH引起的关节积液多为 2~ 3级 (72 % ) ;Ⅲ、Ⅳ期ANFH合并关节积液量比 0~Ⅱ期明显多 (Ρ <0 .0 0 5 )。结论 MRI能够准确显示ANFH的范围、程度及信号特征 ,使早期ANFH的诊断成为现实 ;ANFH的MRI分型与其影像学分期之间有密切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DR、CT、MRI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影像学表现、分期,并评价其在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30例共43髋ANFH行DR、CT、MRI检查,根据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期。 结果 DR诊断Ⅰ~Ⅱ期ANFH 13髋,Ⅲ~Ⅳ期19髋,阳性率74.4%;CT诊断Ⅰ~Ⅱ期ANFH 16髋,Ⅲ~Ⅳ期 20 髋,阳性率 83.7%;MRI诊断Ⅰ~Ⅱ期ANFH 22髋,Ⅲ~Ⅳ期20髋,阳性率97.7%。DR、CT、MRI三者的敏感性比较,经统计学处理,χ2=9.15,P<0.01,三者之间有显著差异。 结论 DR难以发现早期ANFH,CT可提供较多的诊断信息,MRI是早期诊断ANFH最准确、最敏感的检查方法。DR、CT、MRI在分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MR动态增强、T2WI二者结合对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的T1WI、T2WI和动态增强图像,将MRI判断肌层和宫颈侵犯结果与手术病理比较。结果:MRI动态增强及T2WI二者结合判断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诊断符合率为80.6%,对Ⅰa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93.1%、75%、96.4%;Ⅰb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5%、84.2%、81.3%、80%;Ⅰc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91.7%、83.3%、91.7%;Ⅱ期的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96.8%,诊断符合率为94.4%。结论:联合应用MRI动态增强及T2WI判断子宫内膜癌侵犯肌层的深度、范围有很高的临床价值,能够指导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MRI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和分期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MRI对Ⅰ~Ⅱ期宫颈癌的诊断和分期价值。方法:50例有完整临床及MRI资料的宫颈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原发肿瘤的大小、位置、信号特点及范围,比较MRI分期、术前临床分期及手术病理分期。所有患者常规行SET1WI和TSE T2WI,快速翻转恢复序列(SPIR)及增强扫描。结果:除2例Ⅰa期宫颈癌外,MRI显示48例宫颈癌,于T1WI为稍低或等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呈轻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MRI图像上肿瘤与宫颈基质、子宫内膜及宫旁脂肪有良好的对比,48例宫颈癌MRI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6%。以手术后,病理分期为对照,MRI对宫颈癌的分期诊断符合率为78%,术前临床分期诊断符合率为6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17,P<0.05)。48例宫颈癌MRI测量的大小为(1.94±1.15)cm,手术病理标本测量结果为(1.94±1.11)cm,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RI能直观、准确显示宫颈癌瘤灶大小及侵犯范围,对于早期宫颈癌(Ⅰ~Ⅱ期)的分期明显优于临床分期,但MRI对Ⅰa期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有限,必须结合临床资料及宫颈刮片检查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9.
犬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常规SE序列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早期诊断的敏感程度及其病理基础。材料与方法用液 氮冷冻法诱导犬产生ANFH,8只犬在术前和术后共8个时相点行常规SE序列MRI及X线平片检查,每个时相点处死1 只犬。用4只犬各时相点连续观察至40天处死。处死的犬其双侧股骨头作HE染色病理大切片观察。结果各时相点 X线平片表现无异常。常规SE序列MRI在缺血坏死开始后30天左右可显示ANFH的MRI改变,T1WI及T2WI均表现为 信号减低。病理检查显示,术后3天左右开始出现骨坏死,并逐渐加重,30天左右出现纤维肉芽组织增生。结论在低磁 场MRI,常规SE序列可在股骨头缺血坏死后30天左右显示ANFH的MRI改变,纤维肉芽组织增生在其中起关键作用。 提示常规MRI虽然诊断ANFH敏感性高,但尚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成像对宫颈癌诊断及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128例(手术49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鳞癌119例,腺癌8例,鳞腺癌1例)行盆腔轴位SE T1WI,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FSE T2WI,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T2WI脂肪抑制(FRFSE),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T1WI脂肪抑制(FSPGR/70)Gd-DTPA增强扫描。分析宫颈癌MRI的表现及侵犯范围,49例MRI术前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对照。结果:宫颈癌的MRI T2WI呈较高信号,T2WI宫颈癌与宫颈基质低信号及宫旁脂肪组织高信号有良好的对比,T1WI呈等或低信号,Gd-DTPA增强后T1WI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MRI对宫旁侵犯判断的准确率为87%,特异性为89%,敏感性为85%,Ⅰ~Ⅱa期宫颈癌MRI分期准确率为92%,对宫颈癌分期总的准确率为86%。结论:MRI能多方位清晰显示宫颈癌瘤灶及其侵犯范围,术前分期优于其它检查方法,理应成为宫颈癌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直肠癌T分期高分辨MRI技术应用及其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TSE T2WI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7例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行MRI检查.常规行横断面及矢状面TSE T2WI,斜横断面T2WI HR-MRI检查,并将MRI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RI判断直肠癌T分期总的诊断符合率为85.1%,MRI判断≤T2期直肠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0%、97.9%和89.6%,T3期分别为90.5%、76%和85.1%,而T4期分别为100%、95.2%和95.5%.结论:HR-MRI能较准确地对直肠癌进行术前分期,有助于术前手术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CR,CT,ECT和MRI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23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早期(符合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分期标准Ⅰ期-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CR,CT,ECT和MRI的影像学特征及其检查结果。结果CR诊断早期ANFH11髋,阳性率为47.8%,CT诊断早期ANFH14髋,阳性率为60.9%,ECT诊断诊断早期ANFH21髋,阳性率为91.3%,MRI诊断早期ANFH22髋,阳性率为95.7%。经统计学处理,X2=19.38,P<0.01,CR,CT,ECT和MRI四者敏感性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影像学诊断而言,CR诊断敏感性较低,CT可提供较多的诊断信息,ECT和MRI的敏感性高于CT及CR,MRI可准确地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T2WI、动态增强成像(DCE)、DWI及联合序列(T2WI+DCE+DWI)在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Ⅰ 期子宫内膜癌的43例患者的术前MRI资料,分别应用T2WI、DCE、DWI及联合序列对肿瘤肌层浸润深度进行评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T2WI、DCE、DWI、联合序列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3.72%、88.10%、80.49%、93.02%,4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WI、DCE、DWI、联合序列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57、0.66、0.48、0.78。结论:磁共振T2WI、DCE、DWI及联合序列对I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中DCE、联合序列与术后病理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T2WI、DCE及DWI序列均是子宫内膜癌术前肌层浸润深度评估的可靠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MRI分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MRI分期方法.资料和方法依关节镜所见16例中Ⅰ期4例,Ⅱ期5例,Ⅲ期4例,Ⅳ期3例.所有病例均行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断面T1WI以及矢状面T2WI成像,7例追加关节腔MRI造影,5例MRI增强检查.结果MRI对剥脱性骨软骨炎分期的符合率为81.3%,病变骨剥离程度和覆盖软骨结构的完整性是分期的主要依据.结论MRI检查是剥脱性骨软骨炎分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Ⅰ期和Ⅱ期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评价MRI对子宫内膜癌肌层和宫颈侵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的T1WI、T2WI和动态增强图像,观察肿瘤的类型、信号、强化特点及结合带与内膜下强化的显示情况,将MRI判断肌层和宫颈侵犯的结果与病理比较。结果:弥漫型子宫内膜癌14例,表现为子宫内膜广泛增厚;局灶型子宫内膜癌16例,表现为宫腔内结节状病灶或较大肿块。与子宫肌层相比,肿瘤T1WI多为等信号,T2WI多为高信号。动态增强早期13例弥漫型子宫内膜癌呈轻至中度强化,15个局灶型肿瘤呈明显或中度强化。T2WI显示结合带18例,动态增强早期显示内膜下强化17例。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MRI判断深肌层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5%、95.5%和93.3%,判断宫颈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5%、95.5%和90%。结论:MRI评价子宫内膜癌肌层和宫颈侵犯准确可靠,应列为术前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6.
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CT、MRI诊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ANFH)的CT、MRI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健康成年中国白兔 3 0只 ,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 2 4只 ,每周两次肌注地塞米松磷酸钠 7.5mg·kg-1诱发股骨头坏死模型。在第 3、6、9周采用中场MR及螺旋CT扫描行影像学分期。参照分期处死动物对股骨头标本行病理检查 ,评价影像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送检的 0、Ⅰ、Ⅱ期各 12髋股骨头病理证实均存在早期骨坏死表现。中场MRI(T1WI)表现为不同程度局限性低信号改变。相应螺旋CT扫描依次为阴性 ,可疑 ,明确骨质疏松或硬化表现。结论 :中场MR结合螺旋CT扫描既可发现早期病变 ,又可进行分期 ,是研究早期ANFH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癌磁共振成像诊断和分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癌的磁共振(MRI)表现和手术病理结果,探讨MRI诊断和分期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8例子宫内膜癌诊断和分期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术前MRI检查采取冠状面和矢状面的T1WI和T2WI成像,双盲法MRI阅片,子宫内膜癌MRI分期基本按FIGO分期原则。结果:病灶区在T1WI像上为等信号(不伴出血),T2WI呈现5种表现。MRI分期准确率达83.8%,分辨工期的准确率达90.9%。结论:子宫内膜癌MRI表现多样化,有44.4%病例表现不典型。MRI对子宫内膜癌(尤其对占多数的Ⅰ期病例)的分期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磁共振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质子密度加权(PDW)及PDW-频率衰减翻转恢复(SPAIR)序列对国际骨循环学会分期(ARCO)Ⅰ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70例ARCOⅠ期AVN患者,均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MRI各个序列对ARCOⅠ期AVN患者检出的主要征象及诊断价值。结果 70例AVN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证实ARCOⅠ期65例,ARCOⅡ期2例,ARCOⅢ期2例,ARCOⅣ期1例。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ARCOⅠ期AVN患者中,2例见髋关节积液和骨髓水肿,1例仅见髋关节积液,另1例仅见骨髓水肿,其股骨头信号均未见异常;PDW-SPAIR序列对股骨头信号异常、骨髓水肿、骨关节积液的检出率均高于其他3种序列。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T1WI序列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7.7%、100%、51.4%、10...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评价磁共振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对比增强T1WI对ⅠB1期宫颈癌病灶大小测量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术后病理确诊为ⅠB1期宫颈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常规平扫、对比增强MRI和DWI(b值取0、800和1000s/mm2)检查。分别在T2WI、ADC、DWI和对比增强T1WI图像上测量病灶的左右径、前后径及上下径,采用t检验将MRI测量值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四种图像上测得的病灶左右径与手术病理结果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增强T1WI和T2WI上测得的病灶前后径与手术病理结果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DC图和DWI上测得的病灶前后径小于病理测量值(P<0.05)。对比增强T1WI和T2WI上测得的病灶上下径与手术病理结果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各成像序列能够对宫颈癌ⅠB1期病灶大小进行相对精确的评估。  相似文献   

20.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低场MRI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分析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低场MRI征象,评价ANFH的MRI分期及其关节积液的分级.材料和方法:在分析50例正常髋MRI基础上回顾性对照分析51例(90个股骨头)ANFH的低场MRI和X线平片资料.结果:90个ANFH中,20个(22 %) X线平片为阴性;64个(71%)MRI示"脂肪强度征"即坏死区内或近侧可见类似皮下脂肪样信号.按照 Hungerford分期:0期9个,Ⅰ期13个,Ⅱ期31个,Ⅲ期26个,Ⅳ期11个.ANFH引起的关节积液多为2~3级(60个髋,占67%);Ⅲ、Ⅳ期ANFH合并关节积液量比0~Ⅱ期明显多(P<0.005).结论:低场MRI能够准确显示ANFH的范围、程度、信号特征及其关节积液的情况,并能够对早期ANFH作出可靠诊断;"脂肪强度征"为低场MRI的特征性表现,对诊断ANFH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