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肛周脓肿是肛窦感染化脓,蔓延到肛门直肠周围间隙而形成的脓肿,脓肿破溃或切开排脓后,脓腔逐渐缩小即形成肛瘘.以往国内对脓肿及肛瘘一直是按2种疾病进行分期手术,尤其是范围较大的脓肿和高位脓肿,先采取一期脓肿切开引流术,再进行二期肛瘘切开挂线术.2005年1月-2009年1月我科采用脓肿一期切开引流术、脓肿切开对口引流术、脓肿切开挂线术等方法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40例,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肛周脓肿是肛窦感染化脓,蔓延到肛门直肠周围间隙而形成的脓肿,脓肿破溃或切开排脓后,脓腔逐渐缩小即形成肛瘘。以往国内对脓肿及肛瘘一直是按2种疾病进行分期手术,  相似文献   

3.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一期手术不遗留肛瘘,是近几年来肛肠外科的一大进展。所谓一期手术就是在切开排脓的同时,一次切开(或挂线切开)引起脓肿的原发内口肛隐窝处,从而达到不遗留形成肛瘘的目的。我们自90年来对32例直肠周围脓肿一期手术均达到一期痊愈无肛瘘形成。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4例,女8  相似文献   

4.
房鸿斌 《河北医药》2013,35(6):897-898
肛周脓肿是指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而该脓肿破溃或切开后常形成肛瘘。脓肿是直肠周围炎症的急性期,肛瘘为其慢性期。本病的病因中,大部分是由肛门腺感染引起,少部分由其他原因引起,本文讨论的即是肛门腺感染引起。临床表现包括肛门周围出现红肿热痛和(或)伴全身发烧、白细胞增高等。指诊和注射器穿刺可诊断。关于本病的治疗方法,手术是其唯一途,传统手术是单纯切开排脓,待形成肛瘘后再行手术,但此方法不能根除病患,尚需二次或多次手术,易造成疾病反复发作,病程迁延较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期切开内口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手术方法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急性期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应用切开内口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83例急性期应用切开内口的手术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全部病例均及时治愈未形成肛瘘.结论 应用切开内口治疗急性期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手术方法,简单易行,痛苦小,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因肛窦感染而发生的肛门及直肠下段周围间隙化脓性疾病。自然破溃或切开引流后会后遗肛瘘。肛门直肠后侧周围间隙层次多,发生化脓性感染后如果处理不得当,可导致感染扩散或形成复杂性肛门直肠瘘。近年来,我们治疗了85例后位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对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肛门和直肠周围脓肿统称为肛周脓肿。目前多数学者主张分期手术治疗,即先切开排脓,待其形成肛瘘后,再做二期手术。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我们选择性采用一期根治术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7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性50例,女性22例,年龄14~66岁,中位  相似文献   

8.
一次性根治术治疗458例肛周脓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门和直肠周围脓肿统称为肛周脓肿,传统的术式多主张先切开排脓,待肛瘘形成后,再做二期手术。松原市中心医院自1998年2月至2008年2月共收治458例肛周脓肿患者,均采用一次性根治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马玲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6):149-150
目的:探讨肛门直肠周围各间隙脓肿一次性根治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28例肛周脓肿患者采用一次性切开、低位切开高位黏膜挂紧线、脓肿切开对口引流、脓肿切开高位挂紧线等手术方法治疗。结果:仅有2例高位脓肿复发形成肛瘘,二次手术后未再复发;其余患者随访3个月无复发及未出现肛门失禁、肛门狭窄、肛门畸形等并发症。结论:肛门直肠周围各间隙脓肿采用合理的手术方法均能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简称肛周脓肿)是临床常见病,以往治疗主要依赖于切开排脓,但多形成肛瘘,需再次手术,给患者增加痛苦和负担。近年来,我院收治肛周脓肿183例,选择发生于提肛肌以下的低位脓肿患者52例,采用根治性手术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高位复杂性肛瘘高位挂线低位缝合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肛瘘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自然溃破或切开排脓引流后伤口不敛而形成,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约占肛门直肠疾病的1/4,占一般外科疾病的3%~5%。肛瘘的特点是局部流脓,疼痛和瘙痒,病情虽不危及生命,但拖延失治或治之不当,任其流脓漏水,如此成年累月,必致气血津液损耗,直接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严重者可引起恶性变。我院自1988年以来,对高位复杂性肛瘘采用高位挂线低位缝合方法治疗5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直肠肛管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的感染,常常形成脓肿。脓肿溃破或切开排脓后常常形成肛瘘。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小儿肛周脓肿发展成肛瘘者远较成人少。现将我院1986~1995年收治的97例小儿肛周感染,报告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万廷军 《贵州医药》2001,25(12):1109-1110
如何防止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术后肛瘘发生和脓肿复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传统以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 ,疗效多不理想 ,常于术后形成肛瘘、部分病例脓肿复发。目前众多学者提倡一期切开根治术 (即脓肿切开引流加挂线疗法 )治疗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我院自 1994年 9月以来采用脓肿切开引流并挂线疗法治疗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6 7例 ,并与同期单纯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6 5例进行了比较 ,有许多优点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组 132例均为首发病例。其中男 6 8例 ,女 6 4例 ,年龄 16~ 70岁 ,平均 4 …  相似文献   

14.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自溃或切开引流后,大部分形成肛瘘,须经两次手术后才能治愈,不但病程长,还增加了病人的手术痛苦和经济负担,本组应用一次切开内口和切开挂线法,治疗肛周围脓肿108例,取得了一次手术治愈预防后遗肛瘘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08例患者中,男性85例,女性23例。平均年  相似文献   

15.
王妍 《丹东医药》2004,(1):32-33
肛门直肠瘘简称肛瘘,是肛周脓肿的续发病,是肛窦感染发炎沿肛腺管蔓延扩散到肛门直肠间隙或肛管皮下与粘膜下形成脓肿,脓肿破溃后多形成肛瘘。本病例因肛周脓肿后外口尚未破溃而形成半瘘,粪便经感染肛窦形成的内口进入脓腔,长久积存而形成粪石。  相似文献   

16.
徐立 《中国实用医药》2007,2(28):116-117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感染性疾病,处理不当易形成肛瘘而需2次手术.我们采用一期手术治疗替代单纯的切开引流手术治疗急性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均能使患者伤口愈合后无肛瘘形成.现将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58例急性直肠肛管周围脓肿随机采用一期根治切开术与单纯切开引流手术两种方法的治疗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肛周脓肿多由肛窦感染,沿肛腺管蔓延到肛门周围间隙或肛管皮下形成脓肿最终在肛缘表面皮肤破溃形成肛瘘。以往多采用单纯切开排脓引流术,术后易形成肛瘘及脓肿复发,需行二次手术才能治愈,这不但给患者带来痛苦,也给患者增加了经济负担。2007~2008年我院肛肠外科对50例肛周脓肿患者均行切开挂线一次性治疗,术后配合中西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简称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化脓性感染所形成,是肛肠科临床常见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先单纯行脓肿切开引流术,使其手术后形成肛瘘,再二期行肛瘘手术,而我科采用脓肿切开挂线方法一次性治疗高位肛周脓肿,减轻患者2次手术痛苦,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60例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病例,早期切开引流,控制感染及减少肛瘘。结果经排出脓液,清除坏死组织,保持引流通畅。60例患者经切开引流所有患者治愈率为99.5%,肛瘘形成2例,行二次手术治疗而愈。结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一旦确诊,应及时切开引流。  相似文献   

20.
肛周高位脓肿是肛管直肠以上的高位骨盆直肠间隙脓肿或坐骨直肠间隙脓肿,如果一次切开必然会切断肛管直肠环,损伤肛门功能而导致大便失禁,而仅单纯切开排脓,不处理内口,将会形成高位肛瘘,需要二次手术,增加病人痛苦。近年来,国内采用中西结合的切开挂线治疗高位肛周脓肿,提高了一次治愈率。即肛管直肠环以上与内口相通的腔道用橡皮筋挂线法,但此方法由于炎性反应轻重不同及个体差异松紧度很难掌握,紧时使肌肉过早勒开可致大便失禁,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