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陈烨  陈彦青 《医药导报》2009,28(4):463-464
目的 探讨术中应用曲马多联合氟比洛芬酯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 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全身麻醉下进行腰椎髓核摘除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 Ⅰ组给予曲马多0.8 mg•kg-1; Ⅱ组给予曲马多1.6 mg•kg-1; Ⅲ组给予氟比洛芬酯0.8 mg•kg-1,曲马多0.8 mg•kg-1,在手术结束前20 min静脉给药,观察比较苏醒期三组患者的躁动发生情况、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等). 结果 Ⅱ组和Ⅲ组患者躁动发生率和疼痛评分均低于Ⅰ组(P<0.05),Ⅱ组和Ⅲ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 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Ⅰ组和Ⅱ组(P<0.05). 结论 术中应用曲马多联合氟比洛芬酯对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具有良好的效果,并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丰新民  程怡  袁军  毕好生 《医药导报》2009,28(4):460-462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降压效果. 方法 ASA Ⅰ~ Ⅱ级择期鼻内窥镜手术患者45 例,随机分3组,每组15 例. R1,R2和R3组术中静脉泵入瑞芬太尼速率为0.19,0.28和0.37 μg•kg-1•min-1,术中以0.11 μg•kg-1•min-1的基础速率复合输注丙泊酚,根据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调节丙泊酚的输注速度,以维持稳定的麻醉深度. 分别在降压前(t0) 、降压后20 min(t 1 ) 、40 min(t2) 及术毕(t 3)作血气分析,并记录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 结果 在t1时点R2组和R3组HR、MAP均有显著下降(P<0.05); 而R1组在t 2时点才出现显著下降(P<0.05); R1组和R3组的t 2时点与t 1时点比较HR 、MAP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R2组两时点HR、MAP差异无显著性(P>0.05). R3组术中t 1、t 2与术前t 0比较,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乳酸(Lac)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其他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在鼻内窥镜手术中,以0.28 μg•kg-1•min-1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降压作用明显、平稳,并且不会造成组织灌注压过低导致组织低氧.  相似文献   

3.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麻醉诱导和苏醒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比观察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麻醉诱导和苏醒期间血流动力学影响. 方法 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 每组20例. 所有患者进行常规全麻操作, 3组分别给予不同药物A组给予舒芬太尼0.5 μg&#8226;kg-1, B组给予舒芬太尼1.0 μg&#8226;kg-1, C组给予芬太尼10.0 μg&#8226;kg-1. 所有患者连续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氧饱合度(SPO2)、心电图(ECG)、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大脑双频指数(BIS). 结果 三组麻醉诱导后SBP、DBP、HR均较诱导前有显著性下降(P<0.05). A、C组插入气管导管时, 血流动力学变化均较B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 A、B组苏醒期呼吸恢复、睁眼、拔管时间较C组明显缩短. 结论 舒芬太尼1.0 μg&#8226;kg-1明显抑制气管内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 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较好, 在麻醉苏醒期, 有利于术后呼吸管理, 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李秀琪  吴兴安  谢刚 《医药导报》2010,29(7):878-880
目的 观察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行介入治疗前高剂量氯吡格雷(600 mg&#8226;d-1)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 90例拟行冠脉介入术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随机分为早期常规剂量组、早期高剂量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0例.早期用药的两组患者于入院临床诊断明确后立即开始服用氯吡格雷, 早期常规剂量组首次给予负荷量 300 mg后, 维持剂量75 mg&#8226;d-1; 早期高剂量组首次给负荷量 600 mg后, 维持剂量75 mg&#8226;d-1.对照组患者于冠脉造影后决定行介入治疗前2 h内开始用药,首次服用氯吡格雷 300 mg后, 维持剂量75 mg&#8226;d-1.比较3组患者在冠脉介入术后 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 冠脉介入术后3个月内, 早期用药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1), 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期高剂量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常规剂量组(P< 0.01), 且两组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冠脉介入术前早期使用高剂量氯吡格雷能够明显减少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术后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韩延芹  米景龙  季淑梅 《医药导报》2009,28(10):1285-1286
目的 探讨米氮平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和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方法 将53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 在治疗脑卒中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米氮平,起始剂量为15 mg&#8226;d-1, 2周内加至30 mg&#8226;d-1,对照组给予氟西汀,起始剂量均为20 mg&#8226;d-1,顿服,2 周内加至40 mg&#8226;d-1,疗程6 周. 于治疗前及治疗1,2,4,6 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不良反应量表评定抗抑郁疗效和不良反应,爱丁堡 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结果 治疗6 周末,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3.0%和65.4%,有效率分别为85.2%和84.6%;神经功能康复显效率分别为63.0%和61.5%.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治疗组治疗1 周末起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2 周末起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 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评分两组治疗6 周末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均P<0.01). 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不良反应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米氮平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与氟西汀相当,且起效更快,安全性高,依从性好,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黄婷  孙洪  吴婷玉 《医药导报》2010,29(7):890-892
目的 观察金水宝胶囊联合培哚普利对老年早期糖尿病患者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 尿α1微球蛋白(Uα1-MG)及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影响, 探讨其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保护作用. 方法 64例2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控制饮食和运动疗法, 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胰岛素, 同时予优质低蛋白(0.6~0.8 g&;#8226;kg-1&;#8226;d-1)饮食, 空腹血糖(FBG)控制在< 7.0 mmol&;#8226;L-1, 餐后2 h血糖7.8~11.1 mmol&;#8226;L-1,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7.0%.对照组每日给予培哚普利4 mg, 顿服; 治疗组给予培哚普利4 mg, 顿服, 金水宝胶囊6粒,po,tid. 两组观察疗程均为12周.观察UAER, Uα1-MG和血、尿β2-MG水平的变化, 评价金水宝胶囊联合培哚普利的肾脏保护作用. 结果 两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UAER 、Uα1-MG、血β2-MG、尿β2-MG均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P< 0.05或P< 0.01), 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 差异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P< 0.05或P< 0.01).两组治疗后FBG、HbA1c较治疗前略有下降, 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金水宝胶囊联合培哚普利能明显降低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24 h尿蛋白、UAER, Uα1-MG、血、尿β2-MG的水平, 使肾脏损伤程度减低, 较单用培哚普利作用明显,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 方法 .  相似文献   

7.
杨胜良 《医药导报》2008,27(10):1197-1198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将76例未服药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 对照组39例. 治疗组给予齐拉西酮, 初始剂量为20~40 mg&#8226;d-1 , bid, 餐时口服, 15 d内可视病情调整至最大剂量80~160 mg&#8226;d-1 , 平均终末治疗剂量(90.1±10.2) mg&#8226;d-1. 对照组给予利培酮, 初始剂量为0.5~1.0 mg&#8226;d-1 , 15 d内可视病情调整至2~6 mg&#8226;d-1 , 平均治疗剂量(3.5 ±0.6) mg&#8226;d-1. 疗程8周. 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 4, 6, 8周末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第8周末治疗组和对照组PANSS评分均非常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 但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1.9%和89.8%, 差异无显著性(P>0.05). 治疗组的不良反应较少,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齐拉西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利培酮相当, 是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8.
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华  陈海支  林敏  那万秋 《医药导报》2009,28(10):1277-1278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68例难治性抑郁症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 治疗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起始剂量10 mg&#8226;d-1,早餐后服,根据病情调整10~20 mg&#8226;d-1,平均剂量(16.62±3.65) mg&#8226;d-1. 对照组给予文拉法辛缓释剂,起始剂量75 mg&#8226;d-1,早餐后服用,7~10 d加至治疗量150~225 mg&#8226;d-1,平均剂量(175.54±20.50) mg&#8226;d-1. 两组疗程均6周.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不良反应和安全性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及实验室检查评定. 结果 有效率和痊愈率治疗组分别为58.8%,20.6%;对照组分别为61.8%,23.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TESS评定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与文拉法辛相似,起效快,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9.
孙卫  郑学芝  崔荣军  徐秋玲 《医药导报》2008,27(10):1159-1161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2-DM)大鼠胰岛素抵抗及脂肪分化相关蛋白(ADRP)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高糖高脂饮食伴尾静脉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复制2-DM大鼠模型.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DM模型组和高、中、低剂量药物组(分别腹腔注射葛根素注射液160, 80, 40 mg&#8226;kg-1&#8226;d-1). 6周后, 测定空腹血糖(FPG)、血脂、血清胰岛素(FINS), 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 同时以逆转录 聚合本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脂肪组织ADRP基因mRNA水平. 结果 与2-DM模型组比较, 高、中、低剂量药物组FPG、FINS、游离脂肪酸(FF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含量显著降低, ISI明显升高(P<0.05或P<0.01); 高和中剂量药物组大鼠脂肪组织ADRP基因mRNA表达显著降低. 结论 葛根素可通过下调2-DM大鼠脂肪组织ADRP基因mRNA表达, 降低胰岛素抵抗水平, 改善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0.
陈丽  周青山  罗志宏  陈金辉 《医药导报》2009,28(8):1033-1035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对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手术患者的超前镇痛作用。方法 将4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均采取气管内插管全麻。治疗组术前30 min静脉注射1 mg&#8226;kg-1氟比洛芬酯;对照组术毕时静脉注射1 mg&#8226;kg-1氟比洛芬酯。术后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1,3,6和24 h 疼痛感觉程度,观察与氟比洛芬酯有关的不良反应。结果术后1 h治疗组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3,6 hVAS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术后24 h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氟比洛芬酯术前静脉应用有良好的超前镇痛作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甲磺酸伊马替尼缓解小鼠肾组织纤维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甲磺酸伊马替尼(STI571)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小鼠肾间质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 40只雄性清洁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小剂量治疗组(80 mg&#8226;kg-1&#8226;d-1)、大剂量治疗组(160 mg&#8226;kg-1&#8226;d-1).治疗组在手术后分别以STI571 80,160 mg&#8226;kg-1&#8226;d-1灌胃.各组小鼠均于术后第8天处死.观察肾间质病理学改变;用酸水解-比色法测定肾组织胶原的含量,免疫组化技术检测α-SMA、PCNA、FN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 治疗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肾间质α-SMA、PCNA、FN的表达也明显减少.结论 STI571能够下调肾组织α-SMA表达水平,抑制肾间质细胞增殖活化,减少肾间质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对UUO小鼠早期肾间质纤维化有一定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30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考察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喹硫平, 初始剂量100 mg&#8226;d-1, 2周内加至400~800 mg&#8226;d-1, 以后3周内视病情及不良反应调整剂量, 最大剂量1 200 mg&#8226;d-1, 平均(728.3±199.9) mg&#8226;d-1.对照组给予利培酮, 起始剂量1 mg&#8226;d-1, 2周后加至治疗量3~6 mg&#8226;d-1, 平均(4.9±0.9) mg&#8226;d-1.疗程均为8周.两组根据情况给予苯海索、氮类药或普萘洛尔等对症处理, 以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疗效、病情严重程度和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显效率均为70.0%, 有效率分别为90.0%和86.7%.两组在治疗前PAN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 在治疗8周末, 两组PAN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均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 0.0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而轻.结论 喹硫平可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症状,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13.
葛根素注射液拮抗庆大霉素耳蜗毒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慕兰  姜学钧 《医药导报》2009,28(4):452-453
目的 探讨葛根素注射液对庆大霉素(GM)所致耳蜗毒性的防护作用. 方法 选择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成5组(n=10). 正常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与模型组等量0.9%氯化钠溶液. 模型组:每日腹腔注射硫酸庆大霉素100 mg&#8226;kg-1. 实验Ⅰ组:每日同时腹腔注射硫酸庆大霉素和葛根素注射液各100 mg&#8226;kg-1,连续10 d. 实验Ⅱ组:每日腹腔注射硫酸庆大霉素100 mg&#8226;kg-1,连续10 d后,每日腹腔注射葛根素注射液50 mg&#8226;kg-1,连续10 d后停药. 实验Ⅲ组:每日腹腔注射硫酸庆大霉素100 mg&#8226;kg-1,连续10 d后,每日腹腔注射葛根素注射液100 mg&#8226;kg-1,连续10 d后停药. 观察各组耳廓毛细胞的功能. 结果 实验Ⅰ组和实验Ⅲ组大鼠听功能受损明显轻于模型组,DPOAE幅度值降低程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 0.01). 实验Ⅱ组较模型组DPOAE幅值轻度升高(P>0.05). 结论 庆大霉素对耳蜗毛细胞功能有损害作用,葛根素注射液对庆大霉素所致耳蜗毒性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海军  张雄  于盈  刘松涛 《医药导报》2008,27(10):1207-1209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拮抗高同型半胱氨酸对脑血管病的致病作用. 方法 将212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所导致的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6例. 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2、维生素B6、叶酸治疗, 治疗组加用辛伐他汀20 mg&#8226;d-1口服直至出院后2 a, 比较两组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治愈率、病死率、2 a内的复发率之间的差异. 结果 辛伐他汀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远期效果好于维生素B12、维生素B6和叶酸治疗, 治疗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2 a复诊期间治疗组患者死于脑血管意外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 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 复诊时有伴随症状人次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辛伐他汀对高同型半胱氨酸所致脑血管病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对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所致的脑血管病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99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DP)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治疗作用. 方法 设立正常组大鼠10只, 建立CIA大鼠模型18只, 分为模型组和 99Tc MDP组各9只. 99Tc-MDP组CIA大鼠予以尾静脉注射99Tc-MDP, 相当于99TC 0.04 μg&#8226;kg-1&#8226;d-1共21 d. 测量各组大鼠体重、关节肿胀程度和关节炎指数(AI), 观察滑膜病理组织形态学变化, 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 结果 ①与正常组大鼠比较, 模型组CIA大鼠体重明显减轻, 关节肿胀程度严重, AI 评分明显升高, 滑膜组织病理评分也明显升高(均P<0.01); ②99Tc-MDP干预治疗可明显缓解CIA大鼠体重下降, 改善关节肿胀程度, 降低AI 评分和滑膜组织病理评分; ③正常对照组和99Tc-MDP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显著性低于模型组大鼠(均P<0.01). 结论 CIA大鼠关节炎症状明显, 99Tc-MDP可明显改善CIA大鼠一般状况, 减轻关节炎症状及滑膜组织的病理评分, 降低血清TNF-α水平, 对CIA有显著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周惠芬  何焕钟 《医药导报》2008,27(4):414-415
目的 研究依托咪酯与丙泊酚联合用于高龄患者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手术麻醉的应用价值. 方法 30例择期行开腹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患者,随机分为依托咪酯+丙泊酚组(A组)和依托咪酯组(B组). A组经静脉给予咪达唑仑0.03 mg&#8226;kg-1,依托咪酯0.2 mg&#8226;kg-1,丙泊酚0.5 mg&#8226;kg-1,芬太尼3~4 μg&#8226;kg-1复合维库溴铵0.15 mg&#8226;kg-1诱导. B组经静脉给予咪达唑仑0.03 mg&#8226;kg-1,依托咪酯0.3 mg&#8226;kg-1,芬太尼3~4 μg&#8226;kg-1复合维库溴铵0.15 mg&#8226;kg-1诱导. 采用惠普多功能监护仪记录患者麻醉前、麻醉诱导后、插管即刻、插管后1 min及手术全程血压、心率,并记录患者肌震颤及术后24 h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A组3例、B组2例于麻醉诱导后出现血压轻度下降,A组1例、B组2例于气管插管后血压上升、心率增快,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A组有1例术后第1天出现恶心,B组有6例术后第1天出现恶心、5例呕吐,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依托咪酯与丙泊酚联合用于高龄患者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手术麻醉中,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同时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胡清华 《医药导报》2008,27(1):108-108
患者, 男, 35岁. 因发热、咳嗽、咳黄色黏痰7 d入院, 体检:右下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 呼吸音稍低 ;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诊断为“肺炎”. 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WBC) 15.6×109&#8226;L-1, 中性白细胞 0.84, 淋巴细胞 0.16;电解质:钾离子(K+ )4.1 mmol&#8226;L 1, 钠离子(Na+)141.1 mmol&#8226;L-1, 氯离子(Cl-)121.9 mmol&#8226;L-1, 钙离子(Ca2+)2.77 mmol&#8226;L-1. 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头孢噻肟钠2.0 g静脉滴注, 在输注头孢噻肟钠约30 min后, 出现双侧下肢麻木、无力, 双下肢肌力约为3级, 病理症阴性. 辅助检查:K+ 2.9 mmol&#8226;L-1, Na+ 141.1 mmol&#8226;L-1, Cl-121.9 mmol&#8226;L-1, Ca2+ 2.77 mmol&#8226;L-1. 予以补钾等治疗后, 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复查血K+ 3.8 mmol&#8226;L-1. 但再次静脉滴注头孢噻肟钠时, 患者又出现双侧下肢麻木、无力, 复查血K+ 3.0 mmol&#8226;L-1. 考虑由于头孢噻肟钠导致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立即停用头孢噻肟钠, 并予以补钾等对症治疗, 患者症状消失, 复查电解质恢复到入院时的水平. 追问病史, 该患者既往静脉滴注头孢类抗生素均有似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畅肺防喘方对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WBC)及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的影响. 方法 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 大鼠于第1天皮下注射含卵蛋白1 mg,氢氧化铝200 mg的0.9%氯化钠溶液1 mL,同时腹腔注射百日咳杆菌疫苗6×109个作免疫增强剂. 正常对照组仅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1 mL. 第15天雾化吸入2%卵蛋白激发,qd,每次30 min,连续7 d. 正常对照组吸入0.9%氯化钠溶液. 低、中和高剂量药物组于致敏后第8天开始灌胃给药,分别给予畅肺防喘方大、中、小剂量,相当于生药33.8,16.9,8.5 g&#8226;kg-1&#8226;d-1,分早晚2次给药; 阳性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0.75 mg&#8226;kg-1&#8226;d-1; 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给药容积为20 mL&#8226;kg-1,连续7 d. 观察WBC及EOS的变化. 结果 模型对照组BALF中WBC总数、EOS及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说明哮喘模型大鼠炎症反应较强; 经过治疗后,WBC总数、EOS及百分比均明显降低,说明炎症反应减轻,其中高、中剂量药物及地塞米松均可降低显著模型大鼠肺泡灌洗液中的WBC及EOS(P<0.05或P<0.01). 结论 畅肺防喘方可显著抑制哮喘大鼠BALF中炎症细胞上升,尤其是对EOS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说明其治疗和预防作用可能通过降低炎症反应,降低EOS水平,起到抗气道炎症反应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许秋霞  支胜利 《医药导报》2010,29(10):1277-1278
目的 探讨坦度螺酮联合舍曲林治疗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疗效. 方法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64例,按入院顺序交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 治疗组给予坦度螺酮,采用固定剂量30 mg&#8226;d-1 (10 mg,tid),舍曲林50~200 mg&#8226;d-1;对照组单用舍曲林治疗,50~200 mg&#8226;d-1,qd,po. 治疗6周. 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采用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6周末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脱落2和1例. 治疗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43.3%和32.3%,有效率分别为83.3%和58.1%,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治疗组治疗第2,4,6周末HAMD和HAMA评分均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坦度螺酮联合舍曲林治疗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许新友  叶子 《医药导报》2007,26(10):1177-1179
[摘要]目的 观察围手术期给予美托洛尔对甲状腺手术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 甲状腺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美托洛尔0.5 mg,然后开始静脉麻醉诱导.诱导用药依次为:咪唑安定0.05 mg·kg-1、芬太尼5 μg·kg-1、维库溴铵0.1 mg·kg-1、依托咪酯0.3~ 0.5 mg·kg-1.气管插管后立即重复缓慢静脉注射美托洛尔1.5 mg.麻醉维持用药为:咪唑安定0.05 mg·kg-1·h-1,芬太尼3 μg·kg-1·h-1+维库溴铵0.15 mg·kg-1·h-1 持续静脉泵注.在强手术刺激前注射合适剂量的芬太尼和咪唑安定.对照组患者没有接受美托洛尔,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法同治疗组. 结果 两组患者各指标在整个手术过程呈现进行性上升趋势,其中白细胞介素(IL)-6、 IL-8、皮质醇(CORT)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切皮后2 h的变化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5),C-反应蛋白(CRP)在术后24 h的变化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之间各参数比较在术后24 h的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美托洛尔应用于甲状腺手术患者能够降低血压和心率,减少心肌氧耗,减少炎症因子分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