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研究DOC2和rasp2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未经过术前放化疗的大肠癌标本121例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44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两组DOC2和rasp2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的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间的相互联系.结果 大肠癌组织DOC2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rasp21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P<0.01).DOC2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及肝转移相关(P<0.05),rasp21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淋巴结及肝转移相关(P<0.05).大肠癌组织中DOC2与rasp21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410,P<0.01).结论 DOC2和rasp21的表达失调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Twist及皮黏附分子E-cadherin在人肝内外胆管细胞癌、癌旁和正常胆管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008-01/2009-0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肝胆外科和胰腺外科中心手术切除的胆管细胞癌患者49例,其中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29例.肝外胆管细胞癌(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ECC)20例:另取24例癌旁组织(ICC与ECC各12例)、20例正常的胆管组织作为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wist及E-cadherin的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Twist蛋白在ICC及ECC中表达明显强于癌旁组织或正常胆管(79.31%,80.0%vs20.83%,1 5.0%,均P<0.05):E-cadherin在ICC及ECC中表达明显弱于癌旁组织或正常胆管组织(44.83%,40.0%vs 95.24%,100%,均P<0.05),组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Twist和E-cadherin在胆管细胞癌中表达呈高度负相关(r=0.67,P<0.01);Twist蛋白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及组织病理分级无关(P>0.05).而与CA19-9水平、肿瘤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结论:Twist与E-cadherin的异常表达与胆管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Twist可能参与了胆管细胞癌浸润转移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Ras三磷酸鸟苷酶激活样蛋白(RASAL1)及基因在人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04/2010-05经手术切除的结肠腺癌标本50例作为研究组,相应正常组织为对照组,做成蜡块标本;其中20例另取其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的新鲜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50例蜡块标本RASAL1蛋白的表达;用RT-PCR检测20例新鲜标本RASAL1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RASAL1蛋白主要在细胞质中表达;RASAL1蛋白在结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46%(23/50)vs85%(17/20),96%(48/50),均P<0.05];RASAL1 mRNA在结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较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明显减低[50%(10/20)vs90%(18/20),95%(19/20),均P<0.05],RASAL1蛋白与mRNA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686,P<0.01),与肿瘤的分化程度(P<0.05)、侵袭深度(P<0.01)、淋巴结转移(P<0.05)、TNM分期(P<0.05)呈负相关.结论:RASAL1在结肠腺癌组织中低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5-LOX-1蛋白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和患者预后的关系,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LOX-1蛋白在103例大肠癌组织、56例大肠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预后情况及大肠癌组织中其他与侵袭转移相关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15-LOX-1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大肠癌癌旁正常组织(P<0.05);15-LOX-1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的组织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其他器官侵袭转移以及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5),病理分化程度低、Dukes分期晚以及有淋巴结或其他器官侵袭转移者肠癌组织中15-LOX-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大肠癌组织中15-LOX-1阳性表达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高于15-LOX-1阴性表达患者(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15-LOX-1表达水平、患者年龄及手术时有无淋巴结转移可以作为评估大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大肠癌中15-LOX-1与VEGF、MMP-2、MMP-7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15-LOX-1对大肠癌具有抑癌作用,对反映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组织中上皮型E-钙黏蛋白(E-cadherin)、Bcl-2/腺病毒E1B19kDa结合蛋白3(BNIP3)、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该院75例老年肺癌患者,采集其肺癌标本作为肺癌组,45例癌旁远处正常肺组织标本作为正常肺组织组,采用免疫组化法与RT-PCR法检测E-cadherin、BNIP3、HIF-1α蛋白与mRNA表达情况;分析三者间的相关性与临床病理意义。结果肺癌组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密度比值显著低于正常肺组织组;肺癌组BNIP3、HIF-1α阳性表达率与密度比值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组(均P<0.05);E-cadherin与BNIP3、HIF-1α表达在肺癌组织中呈负相关(r=-0.37,-0.39,P<0.05);BNIP3与HIF-1α表达在肺癌组织中呈正相关(r=0.41,P<0.05);E-cadherin在低分化、Ⅲ期、有淋巴结转移与小细胞肺癌中呈低表达,BNIP3表达与肺癌的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均无关系,HIF-1α在低分化、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与小细胞肺癌中呈低表达,BNIP3表达与肺癌的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均无关系,HIF-1α在低分化、Ⅲ期、鳞癌中呈现高表达。结论 E-cadherin与HIF-1α的表达与肺癌组织的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在肺癌组织中,E-cadherin呈低表达,BNIP3与HIF-1α呈高表达,检测三者指标在诊治与预测肺癌病情的严重程度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癌旁组织中上皮-间质转变(EMT)相关蛋白表达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1例肺癌患者癌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中的EMT相关蛋白(E-cadherin、β-catenin和Vimentin),观察E-cadherin、β-catenin和Vimentin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差异,并比较癌旁组织中E-cadherin、β-catenin和Vimentin表达差异下患者的预后情况,以患者的病理资料和EMT相关蛋白表达差异纳入Cox回归模型,预后因子采用多因素分析。结果 (1)肺癌组织中E-cadherin和β-catenin阳性表达率(49.38%和14.81%)明显低于癌旁组织(72.84%和51.85%),而Vimentin阳性表达率(55.5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3.46%)(均P<0.05)。(2)癌旁组织中E-cadherin阳性、β-catenin阳性和Vimentin阴性患者预后较E-cadherin阴性、β-catenin阴性和Vimentin阳性患者预后好(P<0.05)。(3)Cox回归分析发现临床分期、肿瘤分期、EMT-L和肿瘤分化程度是独立的风险预后因子。结论 EMT相关蛋白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异常对肺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影响,在癌症早期阶段及癌旁组织未发生明显组织形态学异常时,EMT相关蛋白的检测对患者的预后情况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硒结合蛋白1(SBP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5例大肠癌、大肠腺瘤、癌旁组织中SBP1表达及细胞定位,比较大肠癌、癌旁组织、大肠腺瘤中SBP1的阳性率;采用RT-PCR检测20例大肠癌及癌旁组织,10例大肠腺瘤中SBP1的水平,比较大肠癌、癌旁组织、大肠腺瘤中SBP1 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大肠癌组织中SBP1表达水平与各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大肠癌组织、大肠腺瘤组织及癌旁正常大肠组织中SBP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72%及88%,大肠癌中SBP1表达率显著低于大肠腺瘤组织和癌旁大肠组织(P<0.05)。SBP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结论 SBP1可能抑制大肠癌的进展,我们的研究结果可能为今后的SBP1在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以及大肠癌的化学预防和治疗中作用的研究提供一个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HCC)组织中钙依赖性黏附素(E-cadherin)、血管内皮钙黏素(VE-cadherin)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HCC、20例癌旁正常肝组织中的E-cadherin和VE-cadherin蛋白,分析两种蛋白表达的变化与HC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HCC组织中E-cadherin、V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2%(31/60)、43%(26/60),癌旁正常肝组织中分别为80%(16/20)、15%(3/20);两者比较,P均<0.05。E-cadherin、VE-cadherin蛋白表达与HCC的血管侵犯、pTNM分期及Edmondson分级有关(P均<0.05)。结论 HCC组织中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VE-cadherin蛋白表达上调;两者可能与HCC的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干细胞转录因子Nanog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NSCLC手术切除标本、30例癌旁组织和30例正常肺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anog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Nanog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Nanog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果显示,NSCLC组织中Nanog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均P<0.01)。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NSCLC组织中Nanog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正常肺组织未见阳性表达(均P<0.01)。NSCLC组织中,Nanog mRNA的表达量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和病理类型有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nog在NSCL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过表达可能与NSCLC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有望成为NSCLC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肠癌干细胞基因Bmi-1在蛋白和RN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SYBR Green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35例大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和远端正常组织中Bmi-1 mRNA的表达;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组织、癌旁组织、正常黏膜组织中Bmi-1蛋白的表达情况;评价基因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及分期的关系。结果大肠癌组织Bmi-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瘤旁及正常组织(P〈0.05);Bmi-1 mRNA的阳性表达在肿瘤与正常(P=0.086)、肿瘤与瘤旁间(P=0.385)无明显差异。在大肠癌中合并淋巴结转移者Bmi-1 mRNA及Bmi-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转移者(P〈0.05);Duke分期C和D期患者Bmi-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癌组织浸润深度越深Bmi-1 mRNA及Bmi-1蛋白表达水平越高。肿瘤分化程度越低Bmi-1蛋白表达强度越强。结论 Bmi-1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其表达水平对评估大肠癌患者预后及指导今后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和分化相关基因(NDRG)-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14例大肠癌组织及8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PTEN和NDRG-1的表达。结果大肠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大肠组织(P<0.01),与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相关(P<0.05),而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不相关(P>0.05)。NDRG-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大肠黏膜(P<0.01),与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相关(P<0.05),而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不相关(P>0.05)。PTE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NDRG-1呈正相关(P<0.05)。结论 PTEN蛋白表达降低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相关,且与NDRG-1呈正相关。抑癌基因PTEN和NDRG-1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DAPK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发病机制。方法选取86例膀胱癌患者,提取膀胱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总RNA以及蛋白,采用RT-PCR法以及Western印迹法测定2组患者DAPK1 mRNA以及蛋白在膀胱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86例膀胱癌组织标本中DAPK1阳性表达率为27.91%(24/86),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67.44%(58/86)(χ~2=26.94,P0.05)。膀胱癌组织标本中DAPK1mRNA阳性表达相对灰度值明显低于癌旁组织标本(t=21.33,P0.05),膀胱癌组织标本中DAPK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标本(t=17.99,P0.05)。TNM分期为Ⅰ~Ⅱ级者DAPK1 mRNA表达率显著高于Ⅲ级(P0.01),无淋巴结转移者DAPK1 mRNA表达率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P0.01)。癌组织DAPK1 mRNA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部位、大小无关(P0.05)。结论 DAPK1在膀胱癌组织标本中较癌旁组织表达低推测其与抑制膀胱癌表达以及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相关蛋白家族1(MTA1)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联合检测40例NSCLC组织、12例癌旁组织、12例良性病变肺组织中MTA1和E-cadherin mRNA表达的相对水平,分析他们的表达与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MTA1 mRNA在NSCLC中平均表达水平高于癌旁和良性疾病组织(P<0.05);E-cadherin mRNA在NSCLC中平均表达水平低于癌旁和良性疾病组织(P<0.05);在NSCLC中MTA1和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561,P<0.05);在癌旁组织和良性疾病组织中MTA1和E-cadherin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MTA1和E-cadherinmRNA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 MTA1过度表达及E-cadherin表达的下调或缺失与NSCLC浸润和转移呈正相关,联合检测NSCLC中MTA1和E-cadherin的表达,可用于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MACC1蛋白与c-Met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大肠癌组织(包括28例无肝转移和12例已发生肝转移的大肠癌组织)、癌旁正常大肠组织中MACC1与c-Met蛋白的半定量表达水平。[结果]MACC1与c-Met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相对灰度值显著高于癌旁正常大肠组织(P0.05);大肠癌肝转移者中2种蛋白的相对灰度值均高于大肠癌无肝转移者(P0.01);MACC1与c-Met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713,P0.01)。[结论]MACC1与c-Met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并在其肝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结肠癌组织中ALDH1A2、E-cadherin和MMP2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52例结肠癌及癌旁组织中ALDH1A2、E-cadherin和MMP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间的相关性以及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测定显示ALDH1A2在52例结肠癌癌旁组织阳性率为67.31%;E-cadherin在52例结肠癌癌旁阳性率为90.38%;癌旁组织ALDH1A2、E-cadherin的表达率高于癌组织.MMP2在52例结肠癌组织中阳性率占86.54%,高于癌旁组织(P<0.05).逆转录-PCR及免疫印迹技术显示同样结果.ALDH1A2、MMP2及E-cadherin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结肠癌中ALDH1A2、E-cadherin表达低于癌旁组织,MMP2表达高于癌旁组织,ALDH1A2、MMP2及E-cadherin三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及Tollip蛋白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LR4和Tollip蛋白在51例大肠癌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与大肠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TLR4及Tollip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强于癌旁正常组织,且两者表达随肿瘤临床病理分期进展及病理分级降低而升高(P〈0.01)。结论TLR4、Tollip蛋白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免疫作用,可作为判断大肠癌进展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转录信号传导子与激活子3(STAT3)及其相关生长调控基因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检测42例大肠癌患者STAT3及其相关生长调控基因c-myc、p53、生存素(surv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 mRNA表达水平,并比较它们在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差异性;采用Western印迹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STAT3蛋白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STAT3、c-myc、survivin、VEGF mRNA在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53 mRNA在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减弱,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TAT3蛋白水平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癌组织中STAT3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STAT3基因的异常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通过调节其靶基因的表达而发挥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LIMD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7例大肠癌患者及癌旁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LIMD1表达情况。结果大肠腺癌、黏液癌、未分化癌中LIM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0%、85.71%、100%,大肠癌组织中LIMD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大肠黏膜组织(χ2=5.11,P0.05);LIMD1表达与大肠癌临床分期(Dukes分期)呈正相关。结论 LIMD1可能参与大肠癌的发生及演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管生长因子在有血吸虫病和无血吸虫病的大肠癌患者肠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方法 收集30例有血吸虫病及30例无血吸虫病大肠癌患者的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中的正常肠组织、 癌旁组织和癌组织, 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组织中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PD?ECGF) 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有血吸虫病大肠癌患者正常组织、 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PD?ECGF mRNA和VE? FG mRNA相对表达量是无血吸虫病患者的1.726、 1.766、 2.729倍和2.138、 1.831、 3.376倍, 有血吸虫病大肠癌患者正常组织、 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PD?ECGF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应的无血吸虫病患者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P均 < 0.05)。结论 血管生长因子PD?ECGF和VEGF在有血吸虫病大肠癌患者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无血吸虫病患者, 血吸虫病可能是大肠癌发病的高危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组织中干细胞Nanog蛋白表达,分析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87例食管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Nanog蛋白表达,同时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食管癌细胞系TE-1、Eca-109中的Nanog蛋白表达.结果 Nanog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Nanog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食管癌细胞系TE-1、Eca-109中的Nanog阳性蛋白呈高表达,且表达存在异质性;多数细胞以细胞质表达为主,少数以细胞核表达为主,细胞核表达阳性率为10%.结论 Nanog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