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对方式在工作.非工作冲突与焦虑状态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使用工作-非工作冲突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对91名IT业管理者进行调查.结果 对IT业管理者影响较大的是工作-休闲冲突[男性(3.08±0.61)分、女性(3.17±0.68)分];女性的状态焦虑得分远高于普通人群样本[分别是(43.60±10.74)分和(38.97±8.45)分];无论男性还是女性,特质焦虑评分都低于普通人群样本;不成熟应对在工作.亲子冲突与状态焦虑之间有完全中介作用、与特质焦虑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通过对IT业管理者进行应对方式的干预或培训,减少不成熟应对行为,有助于缓解焦虑状态,改善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2.
帕罗西汀治疗经前紧张综合征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治疗经前紧张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经前紧张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帕罗西汀,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治疗,分别于入组时、治疗第3个月经周期,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1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情绪变化,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SI)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疗效总评(CGI-GI)评定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情况。并用自编躯体症状评定量表评定躯体症状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除昼夜节律因子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HAMD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HAMA总分及各因子分、CGI-SI评分、躯体症状评定量表评分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对照组除HAMA总分、精神性焦虑因子及CGI-SI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外(P<0.05),其余量表及因子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HAMD总分、HAMA总分、躯体症状评定量表评分治疗前后减分率研究组分别为63.2%、57.3%、57.8%,对照组分别为10.2%、9.7%、6.9%,上述三者治疗前后减分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帕罗西汀治疗经前紧张综合征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试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耳神门穴点压对社区老年期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的治疗效果及额叶功能的改善作用。  方法  选择2020年9月—2021年6月就诊于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上海市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的老年期GAD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耳穴刺激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耳穴刺激组接受耳神门穴王不留行籽点压,对照组则对耳垂部进行点压,共8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老年焦虑量表(GAI)及额叶功能量表(FAB)进行评估。  结果  耳穴刺激组与对照组在基线时点的人口学资料、焦虑症状及额叶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8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耳穴刺激组的HAMA及GAI得分显著降低[(15.41±6.79)分vs. (24.32±4.96)分,(7.97±2.71)分vs. (11.99±2.87)分, 均P<0.05],而FAB得分显著升高[(10.79±3.41)分vs. (3.61±2.32)分, P<0.05]。HAMA的减分值与FAB增分值呈负相关关系(r=-0.205,P=0.006),HAMA躯体维度得分差值与GAI得分差值呈正相关关系(r=0.472,P<0.001)。  结论  耳神门穴点压对社区老年期GAD患者的焦虑症状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额叶功能改善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结合需要层次理论的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8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入院后对照组患者接受脑出血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相关指标、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评分等差异.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为(96.17±3.28)分,高于对照组的(78.55±5.82)分,患者意识恢复时间、肢体功能恢复时间、总住院时间分别为(5.62±0.92) d、(8.72±2.83) d、(13.27±3.78) d,均短于对照组的(9.81±2.16) d、(14.68±3.07) d、(25.16±5.7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分别为(59.72±7.11)分、(63.29±7.9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2.38±5.67)分、(41.26±5.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焦虑自评表(SAS)评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别为(17.39 ± 3.11)分、(19.53 ± 3.2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8.54 ± 4.57)分、(31.42±4.78)分,生存质量量表(SF-36)评分为(83.11±9.63)分,高于对照组的(60.93±7.6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合需要层次理论的护理干预可以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康复,优化患者神经功能及心理状态,最终提升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加用黛力新治疗伴焦虑抑郁症的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伴焦虑抑郁症重度COPD患者198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2011年12月至2013年8月入院者)和治疗组(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入院者)各9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黛力新1片口服,1次/d,两组疗程均为3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定(HAMA评分)、肺通气功能变化、COPD症状评估测试(CAT评分),同时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经过黛力新治疗30 d后,治疗组患者的HAMA评分为(15.40±3.3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16±4.2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的各项肺通气功能指标[一秒量比预计值(FEV1%pred)=(50.31 ± 4.17);一秒量比用力肺活量(FEV1/FVC)=(63.8 ± 1.89);肺活量(VC)=(2.95 ± 0.35) L]较对照组[(FEV1%pred=(42.31 ± 4.17);FEV1/FVC=(58.49 ± 2.35);VC=(1.86 ± 0.19) L]均明显上升、CAT评分[(14.49 ± 3.16)分]比对照组(16.68±4.28)分显著下降、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上升[治疗组87.88%(87/99),对照组20.20%(20/99)],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黛力新辅助治疗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重度COPD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不仅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症状,同时还减轻焦虑抑郁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可以提高COPD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腹膜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评估 164 例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评估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根据评分并将其分为抑郁、焦虑组与非抑郁、焦虑组,比较2组间生活质量及腹膜透析质量的差异.将抑郁、焦虑组患者以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心理干预组和非心理干预组,比较2组间生活质量及腹膜透析质量的差异.结果 腹膜透析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率分别为21.95%和41.46%.抑郁、焦虑症状评分与生活质量8项指标中7项呈负相关;尤其在躯体疼痛、情感问题所导致的角色限制和情感健康中差异有显著性(r分别为-0.310,-0.367,-0.409;均P<0.01),抑郁、焦虑组SF-36总分[(46.23±16.25) 分,(73.69±19.17)分, P=0.000]、主观综合营养评估[(19.84±4.41)分,(57.34±6.14)分,P<0.01]、尿素清除指数[(2.00±0.43)分,(3.76±0.35)分,P<0.01]明显低于非抑郁、焦虑组.心理干预治疗后心理干预组SF-36总分、主观综合营养评估、尿素清除指数明显高于非心理干预组.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抑郁、焦虑症状发生率较高,且与患者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心理干预对腹膜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高海拔环境下军人状态-特质焦虑的特点.方法 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对驻高原地区45个部队6 019名军人进行团体测评,分析军人状态-特质焦虑的特点.结果 ①性别:女性TAI得分显著高于男性(P<0.01).②职别:军官组SAI和TAI得分显著高于士兵和士官组(P<0.01).③年龄:>30岁组TAI得分显著高于25岁以下各组(P<0.01);>25 ~30岁组TAI得分显著高于20岁以下各组(P<0.01).④军龄:TAI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12~16年组和>16年组TAI得分显著高于≤1年、>1 ~2年、>2 ~5年和>5 ~8年组(P<0.05,P<0.01).⑤海拔高度:SAI和TAI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0 m组SAI和TAI得分显著高于>2 500~3 000 m组(P<0.01).⑥文化程度:呈现SAI和TAI得分大学及以上组>高中(中专)组>初中及以下组的趋势(P<0.01).⑦非独生子女组SAI得分显著低于独生子女组(P<0.05).结论 高海拔环境的军人状态特质焦虑在性别、职别、年龄、军龄、文化程度、独生子女情况和海拔高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胸腔镜治疗食管癌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3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行胸腔镜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优质组和常规组,每组68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外科护理措施,优质组实施优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优质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常规组的明显降低(4.41%V s 16.18%),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98.53%V s 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治疗后的SAS评分为(34.69±2.85)分,而常规组为(59.32±3.7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治疗后的SDS评分为(42.51±3.17)分,而常规组的评分为(60.27±4.7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常规组,优质组无痛的有55例,常规组无痛的有33例,优质组轻度疼痛有9例,常规组有2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胸腔镜治疗食管癌手术患者,可以明显的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疼痛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对口腔种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之间该院收治的100例口腔种植患者,采用数字表法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口腔种植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舒适护理,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的疼痛及抑郁焦虑情况进行评价对比。结果术后疼痛评估对比显示,观察组VAS评分为(3.4±0.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1±1.7)分(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的HAMA和HAMD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30 min和术后观察组的HAMA和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用于口腔种植患者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术前的心理压力,控制抑郁焦虑情绪,改善患者的手术体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伴牙周炎正畸患者的人格与焦虑情况,分析人格因素对成人正畸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在天津市口腔医院 正畸科2021年4—9月的成人复诊患者中,依据牙周炎诊断标准分组,收集牙周组(试验组)57例及牙周健康组(对照组)63 例, 共计120例患者。用艾森克人格简式量表(EPQ-RSC)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进行封闭式自我评定,对两组人格及焦虑得 分进行比较,采用相关分析及层次回归分析对全部人格及焦虑得分进行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掩饰性人格得分 较高(Z=-3.317,P<0.01),其余人格及焦虑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2)神经质人格(r=0.499,P<0.001)、状态焦虑(r=0.805, P<0.001)与特质焦虑呈正相关,内外向人格(r=-0.316,P<0.01)、掩饰性人格(r=-0.219,P<0.05)、文化程度(r=-0.188,P<0.05)与 特质焦虑呈负相关。(3)伴牙周炎正畸患者中神经质人格高分组对焦虑有预测作用(β=0.415,P<0.01),使牙周炎正畸患者导致特质 焦虑的神经质人格得分临界值为48.70。结论:伴牙周炎正畸患者掩饰性人格显著,神经质人格对特质焦虑起部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军校新生急性应激反应的相关因素,构建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状态焦虑、特质焦虑与急性应激反应之间的路径模型.方法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应对方式问卷,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急性应激反应量表(ASRS),对584名军校新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①急性应激反应量表各因子得分较低,其中认知改变较重[(0.21±0.21)分],病理改变较轻[(0.053±0.114)分].②急性应激反应与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及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显著相关(P<0.01).③消极应对(路径系数=0.130)、状态焦虑(路径系数=0.002)和特质焦虑(路径系数=0.005)直接影响新牛的急性应激反应,同时,自我效能感(路径系数=- 1.292)通过状态焦虑间接影响急性应激反应,自我效能感(路径系数=-7.465)以及社会支持(路径系数=-0.294)都通过特质焦虑间接影响急性应激反应.结论 军校新生急性应激反应受消极应对、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的直接影响,其中消极应对方式是导致急性应激反应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慢性盆腔炎患者疼痛程度与焦虑状态的相关性。方法:将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纳入观察,采用"长海痛尺"进行疼痛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焦虑状态评分,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60例患者中,疼痛评分〈4分36例,4~6分17例,6~8分7例。焦虑评估结果,严重焦虑6例,明显焦虑17例,有焦虑22例,无焦虑15例。②疼痛评分〈4分者,焦虑评分平均为(9.8±1.2)分;4~6分者,焦虑评分平均为(14.3±2.2)分;6~8分者,焦虑评分平均为(18.5±2.6)分,经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疼痛评分6~8分者焦虑评分显著高于〈4分者和4~6分者(P〈0.01);4~6分者显著高于〈4分者(P〈0.01),提示疼痛评分与焦虑评分的显著相关性。结论:慢性盆腔炎患者普遍存在焦虑状态,且与疼痛程度呈显著相关性,应加强疼痛的观察、护理与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高考学生和家长考前焦虑的作用.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状态焦虑问卷(S-AI)、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AS)对高一学生315人和高三学生295人进行测试,同时对其父母进行SAS、S-AI测试;对高考学生57人及其父母102人进行心理干预前后测试.结果 高三学生及其父母的SAS、S-AI评分明显高于高一学生及其父母(t=2.422-3.975,P<0.05,P<0.01);高三学生TAS评分高于高一学生(P<0.01).学生与父母的SAS、S-A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41,0.759,0.733,0.824,P<0.01).心理干预后高考学生的TAS得分明显下降,高考学生及家长的SAS、S-AI评分低于非干预的考生及家长[(41.12±10.13)分,(49.24±11.80)分;(43.05±9.97)分,(49.01±11.29)分;(53.28±9.87)分,(58.55±10.20)分;(52.47±9.91)分,(59.18±11.75)分,t=2.861~4.456,P<0.01].结论 高考学生及家长的焦虑程度较非高考学生及家长高;学生与家长的焦虑存在较高程度的相关性;对学生及其家长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对缓解高考学生考前焦虑有效.  相似文献   

14.
凌丽娟  刘平  张杏  吴娟 《实用全科医学》2014,(3):477-478,480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研究2011年6月—2012年6月深圳市人民医院龙华分院收治的226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2组,每组11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全方位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睡眠、情绪状态、疼痛程度以及临床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后2组患者的SAS、SDS和HAMA评分均有明显的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SAS为(31.2±10.8)分,SDS为(30.3±11.2)分,HAMA评分为(7.7±3.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睡眠、情绪状态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3.0±0.4VS.3.7±0.2,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满意率93.8%,显著高于对照组(73.5%,P〈0.05)。结论全方位护理干预可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和疼痛,改善睡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焦虑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干预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住院待产孕妇2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状态-特质问卷(STAI)、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妊娠压力量表等对孕妇产前焦虑情况及一般情况进行调查,并跟踪至分娩后,观察不同焦虑状况孕妇分娩结局。结果状态焦虑高于正常上限值40分37例,占14.23%,特质焦虑高于正常上限2例,占0.77%。焦虑状态的37例产妇中剖宫产31例,剖宫产率为83.78%,产时出血量为(245.5±35.6)mL,明显高于正常状态产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状态产妇1 min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焦虑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分别为10.81%、10.81%,分别高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产前焦虑状态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呈正相关,针对孕妇产前焦虑发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以提高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肩峰下滑囊联合结节间沟注射辅以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择2013年9月一2015年9月该院疼痛门诊肩峰下滑囊炎合并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患者60例,通过抽签随机分成超声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超声组采用超声定位,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定位。使用VAS疼痛评分和Constant-Murley (CMC)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评价两组治疗前、治疗后肩周炎情况。结果超声组治疗前的VAS(7.23±0.85)分和CMC总得分(40.36±6.38)分评分与对照组(7.36±0.92)分、(38.63±4.5)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超声组VAS(1.7±0.18)分、CMC总得分(70.43±4.85)分,治疗后对照组VAS(4.5±1.25)分、CMC总得分(57.8±3.84)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肩峰下滑囊联合结节间沟注射镇痛复合液辅以功能锻炼是治疗肩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效果优于传统解剖定位注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情绪障碍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自身炎症反应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收集190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GRACE评分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所有入选患者住院期间接受ACS标准化治疗,患者出院前7 d内完成患者健康问卷(PHQ-9)和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以评估患者情绪状态,分析情绪障碍对患者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GRACE评分危险分层的影响。结果:(1)ACS患者中有抑郁障碍者占34.2%(65例),焦虑障碍者占28.9%(55例),其中抑郁合并焦虑者占9.5%(18例)。(2)GRACE危险分层高危组PHQ-9评分、GAD-7评分及NLR水平均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9.10±4.13 vs. 7.29±3.79 vs. 5.90±4.27,9.51±3.77 vs. 7.83±4.79 vs. 4.98±4.55,4.61±5.38 vs. 3.72±2.47 vs. 2.86±1.92,P<0.05),有抑郁、焦虑症状组GRACE评分、NLR水平均高于无抑郁、焦虑症状组(119.89±30.20 vs.98.00±23.49,121.43±28.46 vs. 97.96±24.65,4.51±4.75 vs.3.25±2.54,4.62±5.27 vs. 3.23±2.03,P <0.01)。(3)以GRACE评分为因变量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HQ-9评分、GAD-7评分及NLR水平与GRACE评分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情绪障碍可使ACS患者炎症反应指标NLR升高,病情加重,及时发现ACS患者情绪障碍及关注NLR水平可优化患者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8.
朱元 《中外医疗》2016,(14):175-176
目的:探讨补气通络汤与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6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同时观察组增加补气通络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愈率、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无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90.0%)明显较对照组(70.0%)优良(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分(80.8±2.7)分高于对照组(65.5±2.4)分(P<0.05)。结论补气通络汤与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效果显著,能提升脑梗塞综合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翟小荣  王艳 《当代医学》2016,(14):87-88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疗效的影响,总结心理护理经验。方法选取18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2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足叶乙苷加顺铂方案化疗联合常规护理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情况,化疗疗效情况和急性毒性反应情况以评价心理护理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研究,治疗前2组患者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41±4.83)分vs(58.95±5.04)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1.40±3.41)分vs(63.87±4.48)分](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59.41±4.83)分vs(41.40±3.41)分](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S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58.95±5.04)分vs(63.87±4.48)分](P<0.01);治疗前2组患者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50±4.81)分vs (59.24±4.75)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4.67±4.02)分vs(65.23±4.08)分](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58.50±4.81)分vs(44.67±4.02)分](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S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59.24±4.75)分vs(65.23±4.08)分](P<0.01);观察组患者化疗后评分较化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化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P=0.04);观察组患者化疗急性毒性反应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9,P=0.04)。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显著改善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化疗疗效,降低化疗毒性反应情况,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不合作患儿在全身麻醉下或束缚下进行牙科治疗后,其牙科畏惧水平及就诊行为的变化。方法:全身麻醉组为全身麻醉下进行牙科治疗的4~6岁重度牙科畏惧症患儿31例,束缚组为在性别、年龄、治疗前焦虑水平、口腔内龋坏情况与全身麻醉组严格匹配的在束缚下进行牙科治疗的患儿31例。应用MCDASf(face version of the Modified Child Dental Anxiety Scale, MCDASf)中文版量表评价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和2~3周复诊时主观畏惧水平的变化,同时评价两组患儿治疗时和复诊时的临床就诊行为变化。结果:全身麻醉组治疗后、复诊前MCDASf中文版量表平均得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束缚组治疗后、复诊前MCDASf中文版量表平均得分均较治疗前略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MCDASf中文版量表治疗前、后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身麻醉组患儿经全身麻醉治疗后复诊时的临床就诊行为表现较治疗时的临床就诊行为表现有所改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束缚组治疗后复诊时的临床行为表现较束缚治疗时的临床就诊行为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身麻醉下牙科治疗能够缓解牙科畏惧症患儿就诊中的焦虑、恐惧情绪,提高患儿治疗的合作性,改善其短期复诊的就诊行为。束缚下牙科治疗后患儿的牙科畏惧水平略有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短期复诊时的就诊行为表现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