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骨肉瘤是骨科临床最常见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骨肿瘤,好发于青少年。常伴随截肢、肺转移、死亡等后果,其单纯手术治愈率仅15%~20%[1]。随着新辅助化疗的发展,骨肉瘤患者5年生存率已提高至70%左右[2]。凋亡异常以及耐药性的产生(尤其是多重耐药性)导致肿瘤迅速进展是骨肉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3-4]。调控细胞凋亡异常,降低骨肉瘤的耐药性,从而提高骨肉瘤治疗效果,是降低骨肉瘤死亡率,改善患者远期预后的重  相似文献   

2.
骨肉瘤,又称成骨肉瘤,是最常见的恶性成骨性肿瘤之一,占恶性骨肿瘤总数的20%~45%,多数起源于骨间叶细胞。发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好发部位为长骨干骺端,其中以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较多见,其次是肱骨和腓骨近端,随血液运行转移率高且早,发展迅速。骨肉瘤侵袭性强,约20%的患者发生转移,肺转移最为常见[1]。随着新辅助化疗、保肢手术等的开展,骨肉瘤患者5年生存率提高到60%~70%[2]。但由于化疗耐药性、转移率高等问题的存在,患者仍面临着复发及肺转移的困扰。基因治疗、免疫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等生物治疗技术的发展也为骨肉瘤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为骨肉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3]。  相似文献   

3.
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结直肠癌均为第3位常见癌症[1]。尽管结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仍有15%~25%被诊断时即为转移性结直肠癌[2];且即便进行根治手术仍有50%将发展为转移性疾病[3]。转移性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8%。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也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主要因素,约有30%的结直肠晚期肿瘤患者死于肝脏转移[4]。  相似文献   

4.
骨肉瘤是一种原发的骨恶性肿瘤,以恶性程度高、易发生早期转移、预后差为特点。传统手术治疗方法生存率小于20%,通过对骨肉瘤化疗方案的不断改进,以新辅助化疗结合手术为主的治疗方案使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60%~70%。但是,目前的化疗方案无法使骨肉瘤患者生存率进一步提高,且如果患者产生化疗耐药性则预后极差。为解决化疗“瓶颈期”问题,近几年多提倡以免疫疗法、基因疗法及靶向治疗与化疗结合的综合性治疗方案。本文通过探讨近年来骨肉瘤在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和靶向治疗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对骨肉瘤治疗方法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5.
吴兴  陈峥嵘 《肿瘤》2001,21(2):149-151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 ,预后较差。上一世纪 70年代前骨肉瘤的标准治疗是截肢术。近2 5年中 ,骨肉瘤的治疗有了长足的进展。近 80 %患者能保留病肢 ,且 5年生存率由 2 0 %左右提高到近80 % [1] 。本文就骨肉瘤的化疗、手术治疗、放疗、生物调节治疗、基因治疗等方面最新进展作一综述。一、化疗70年代初 ,Wang等发现阿霉素 (ADM )、大剂量氨甲蝶呤 (HDMTX)对骨肉瘤原发灶及肺转移灶有效以来 ,辅助化疗与保肢手术既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又提高了其 5年生存率。近年来Ⅱ期研究证实顺铂 (CDP)对骨肉瘤化疗有较好疗效[2 ] …  相似文献   

6.
骨肉瘤是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的骨恶性肿瘤,它的第二个好发高峰是在70~80岁的老年人[1]。在美国,每年新发的骨肉瘤患者约为900例[2]。美国癌症中心的数据显示,骨肉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53.9%[3]。新辅助化疗的应用使得骨肉瘤的5年生存率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仍有一部分患者对化疗不敏感,同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一直是治疗的难题。虽然骨肉瘤相对于其它肿瘤而言较为少见,但是由于它的高致死率和致残率,有关骨肉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策略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之前的研究已经发现骨肉瘤细胞中存在多种遗传学改变,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异常、缺失等以及肿瘤抑制基因的突变。DNA 的甲基化等表观遗传学的改变也会导致骨肉瘤的发生。尽管有关骨肉瘤的基础研究层出不穷,但是有关microRNAs ( miRNAs )在骨肉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仍不是十分明确[4]。  相似文献   

7.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约占肺癌的20%,确诊时大约60%~70%患者已经处于晚期。与非小细胞肺癌相比,其生物学行为更差,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迅速,更易早期转移。目前,局限期和广泛期的小细胞肺癌治疗以全身化疗为主,小细胞肺癌患者对化疗敏感,但极易发生耐药,容易复发和转移,生存率低[1-2]。肿瘤转移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最直接原因。目前,  相似文献   

8.
骨肉瘤诊断与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槱伯  孙宇庆 《癌症进展》2005,3(4):308-315
骨肉瘤是儿童、青少年中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历史上,仅行手术和/或放疗的骨肉瘤患者2年生存率为15%~20%,但随着大剂量多药联合化疗的应用,目前5年无瘤生存率已可达60%~70%.本文综述骨肉瘤的临床和影像学检查及特点、骨肉瘤治疗和处理的最新方法、与肿瘤的发生有关的病因学因素、对骨肉瘤的生物学研究和治疗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正骨肉瘤是临床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过去以手术为主的治疗手段只能使患者5年生存率维持在20%左右,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化疗联合手术的治疗方案使患者的5年生存率达到60%~70%~([1])。然而,近30年来,骨肉瘤的治疗效果没有进一步的提高,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化疗耐受的普遍发生~([2])。因此明确化疗耐受机制并寻找逆转耐受的新策略成为改善骨肉瘤预后的当务之急。自1978年被批准使用,顺铂已经广泛用于多种实体瘤如睾丸癌、卵巢癌、宫颈癌、头颈癌及肺癌等的治  相似文献   

10.
骨肉瘤是儿童及青少年最常见的骨恶性肿瘤,其特点为侵袭性强、易发生肺部转移,治疗较为困难。虽然传统外科手术联合术前新辅助及术后辅助化疗可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局限期骨肉瘤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到70%,但对于进展期、转移、复发的骨肉瘤患者而言,5年生存率仅为20%。骨肉瘤治疗方式在过去30年间未得到突破性进展,化疗耐药是其中的一大主要原因。为了解决化疗“瓶颈期”问题,学者们相继提出将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治疗方法应用于骨肉瘤,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综述了目前晚期骨肉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循环肿瘤细胞(CTC)可反映肿瘤的侵袭性.尽管许多检测及计数CTC的方法如磁性激活的细胞筛选、免疫细胞化学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流式细胞术开展了很久,直到最近这些方法才具有可行性.临床检测结果强烈提示,在某些肿瘤中,CTC的检测和计数可以用来预测预后、选择个体化治疗并可能作为评估治疗反应性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12.
苦马豆素抑制胃癌生长及转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Liu B  Lin Y  Yin H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3):168-170
目的研究苦马豆素(α甘露糖苷酶Ⅱ抑制剂-swainsonine,SW)对宿主的免疫调理作用及其对胃癌生长及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给胃癌裸鼠原位种植模型饲养含SW3μg/ml饮水,每间隔2天换饲普通饮水2天,8周后处死实验动物,测量肿瘤大小,观察转移情况,测定脾细胞总数、脾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NK活性。结果SW组肿瘤体积为0.42±0.26cm3,明显小于对照组1.60±0.36cm3,抑瘤率达73.8%(P<0.01);SW组肝及腹膜转移率(20%、3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80%、90%),抑制率分别达到75.0%和66.7%(P<0.01)。饲SW饮水后,裸鼠脾细胞总数明显增加,外周血淋巴细胞NK活性明显升高,脾细胞NK活性亦明显升高。结论SW有抑制人胃癌在裸鼠体内生长和转移的作用,这一作用可能有免疫反应参与  相似文献   

13.
Chen L 《癌症》2007,26(1):106-112
分子肿瘤病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分子生物学和肿瘤病理学相结合的产物.与传统的肿瘤病理学以形态学为基础的诊断不同,分子肿瘤病理学是从分子水平运用客观的科学证据来作出诊断.分子肿瘤病理学与传统肿瘤病理学不但相辅相成,而且能在传统肿瘤病理学的基础上进一步预测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指导治疗.本综述在概述分子肿瘤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几个真实的病例来阐明分子肿瘤病理学的临床应用及指导作用.这些例子虽然不能代表分子肿瘤病理学的方方面面,但希望能向读者说明分子肿瘤病理学在肿瘤的诊断、指导治疗、预测预后,以及预防等方面能给临床医生带来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分析48例胸腺瘤复发转移患者的治疗结果。方法 48例符合入组条件的复发转移性胸腺瘤进入研究,收集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Kaplan-Meier方法 统计总生存率和再治疗后生存率,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用于影响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48例中,27例复发,均为纵隔内复发;26例转移。复发肿瘤手术再切除1例,手术+术后放疗7例,放疗10例,放疗+化疗4例,化疗5例,复发放疗中接受二程放疗者为14例。转移患者中接受放疗9例,放疗+化疗4例,化疗12例,手术+化疗1例。全组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5%、31%,中位生存期5年(1.0~32.0年)。全组再治疗后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38%、25%,中位生存期2.7年(0.3~14.5年)。多因素分析表明无任何因素影响再治疗后生存率。结论全组再治疗后的生存结果提示对胸腺瘤复发或转移者仍应采取积极的挽救性治疗。  相似文献   

15.
细胞内钙参与体内的多种生理病理过程。钙信号异常与恶性肿瘤的侵袭迁移行为密切相关。钙通过影响钙蛋白酶(calpain)、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PYK2)、S100蛋白家族等下游相关蛋白的活性,调控黏着斑周转、细胞骨架重构以及肿瘤细胞运动的其他环节。包括钙池操纵的钙通道及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在内的数种钙通道参与了肿瘤的侵袭迁移过程,针对病理性钙信号的靶向治疗可能会成为抗恶性肿瘤侵袭迁移治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人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瘤裸小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方法 将手术切除的人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新鲜瘤组织块分别植入裸鼠小肠黏膜层内,观察原位移植的成瘤率、移植瘤的侵袭性和转移率,并进行形态学、流式细胞分析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人小肠恶性黑色素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新鲜组织均移植成功,建成人原发性小肠(原发灶)恶性黑色素瘤裸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ttSIM-0602)和人原发性小肠(肝转移灶)恶性黑色素瘤裸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HSIM-0603).HSIM4)602和HSIM-0603模型分别传至21代和23代,共移植裸鼠227只,其肿瘤移植生长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HSIM-0602模型肝转移率为65.7%,肺转移率为84.8%,淋巴结转移率为63.8%.HSIM-0603模型肝转移率为100%,肺转移率为46.7%,淋巴结转移率为71.3%.移植瘤组织病理学为小肠高度恶性黑色素瘤.免疫组织化学显示,S-100蛋白和HMB-45均为阳性表达.电镜下,瘤细胞浆内可见大量的黑色素小体,也可见黑色素复合体.HSIM-0602模型移植瘤细胞DNA指数为1.59±0.07,HSIM-0603模型移植瘤细胞DNA指数为1.71±0.12,均为异倍体.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HSIM-0602模型移植瘤细胞染色体数为55~57条,HSIM-0603模型移植瘤细胞染色体数为57~59条.结论 HSIM-0602和HSIM-0603模型是成功的人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瘤裸鼠原位移植自发性高转移模型,完整地模拟了人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自然临床病理过程,为研究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瘤转移生物学和抗转移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肿瘤疾病的热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低,且与其他治疗方法如放疗、化疗等有协同作用,近年来已成为继手术、放化疗和生物治疗后的一种抗肿瘤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热疗主要通过直接对肿瘤细胞产生抑制作用和热诱导的放射增敏效应来发挥提高放化疗效果的作用,故现在热疗正逐渐应用于肿瘤的综合治疗中。本文主要对肿瘤热疗在联合传统化疗、放疗、免疫治疗以及新材料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等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肿瘤微环境是影响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关键因素,外泌体是微环境中细胞间信号交流的一种形式,微小RNA(miRNA)广泛参与了生物体多种生理过程,它们在肿瘤内环境稳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肿瘤外泌体中的miRNA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重塑,促进迁移、侵袭和肿瘤相关血管形成等功能。通过作用于外泌体产生和释放的机制,可阻断致癌基因的表达,为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肺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探讨肺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特点,为术后复查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TATA统计软件,建立病例资料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生存率采用寿命表法计算,不同分组之间差异的显著性采用logrank检验。两组间复发,转移率差异的显著性用X^2检验。结果术后局部复发率鳞癌高于腺癌,其他病理类型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20.
肺腺癌根治术后复发与转移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接受肺叶切除肺腺癌病例,对影响其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统计学差异,采用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1、2、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4.30%、58.00%、51.50%、44.90%,总的中位无瘤生存期为30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x2=9.951,P=0.002)、临床类型(χ2=8.460,P=0.004)、肿瘤分化程度(χ2=4.807,P=0.028)、淋巴结转移情况(χ2=40.516,P=0.000)、病理分期(x2 =38.769,P=0.000)是影响肺腺癌患者根治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OR=1.943,95% CI为1.091~3.463,x2 =5.082,P=0.024)、肿瘤分化程度(OR =2.570,95% CI为1.451~4.552,x2=10.467,P=0.001)、淋巴结转移情况(OR=3.196,95% CI为1.037~9.849,x2 =4.096,P=0.043)是影响患者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对于肺腺癌根治术的患者,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