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运莲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7):2210-2212
目的:调查精神科病房医院感染病例的分布及易感因素,加强精神科医院感染的防治。方法:回顾调查精神科病房2006年8月至2009年8月住院的3 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感染分布及防治对策。结果:3 230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65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8.2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58.49%;其次为胃肠道,占31.32%;其后依次为皮肤与软组织,占5.66%;泌尿道感染占4.15%;血液感染占0.38%。住院时间〉60天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率为76.23%;医院感染部位分布与季节关系密切,1~3月份和10~12月份以呼吸道感染为主,4~9月份以胃肠道感染为主。结论:精神科医院感染的发生与精神疾病、封闭式的病房管理、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住院时间、季节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科病房医院感染存在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住院的11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探讨有效的控制措施。结果:医院感染以婴幼儿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医院感染发生率逐渐降低(P0.05)。医院感染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居多。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升高。医院感染还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有关。结论: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病房管理,加强儿科病房环境质量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助于预防和控制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妇产科综合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医院妇产科收治的5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产科280例,妇科300例,回顾分析患者感染情况,提出护理干预策略。结果 280例产科患者感染例数29例,感染率10.36%(29/280),妇科300例患者感染例数33例,感染率11.00%(33/300),感染部位主要为胃肠道、呼吸道、手术切口与泌尿道等。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年龄、住院时间与置管时间均为感染主要因素。结论妇产科综合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如患者年龄因素、住院时间因素以及置管时间因素等,需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降低感染发生率,保证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有效地预防和和减少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入住ICU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CU属于医院感染的高危区域,患者也属于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由于环境因素、基础病重、免疫力低下、高年龄患者、长期卧床、各种侵入性操作、各种留置管道以及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等,构成了较复杂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论 必须加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严格执行洗手规程及无菌操作技术,加强基础护理及管道留置的护理,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缩短管道留置时间,是预防与控制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目标性监测,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危险因素,探讨降低ICU医院感染率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的方法,对2010年1~12月ICU所有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共监测患者324例发生医院感染46例,医院感染发生率14.20%;例次感染60例,例次感染率为18.5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其次是泌尿道和血管相关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其次是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结论 ICU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多,需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降低ICU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分析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原因和危险因素,探讨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NICU 927例患者年龄,疾病种类、感染的部位、原因、病原菌种类、危险因素等临床资料.结果 927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16例,医院感染率为12.5%,60岁以上患者感染率最高;疾病种类以重型颅脑损伤、脑血管疾病的感染率最高;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189例次医院感染总共检出96株病原菌,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念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并与创伤性操作、机体抵抗力下降、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医务人员缺乏交叉感染意识、住院天数长和高龄等因素有关.结论 NICU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包括病室管理、规范洗手、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改善环境因素和治疗操作中易导致污染和感染的环节、以及对呼吸、泌尿系统的护理,合理应用抗生素、缩短住院时间等措施才能有效的预防NICU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精神科老年病房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2009年8月至2011年6月老年科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7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特点。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3.90%,且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为多见(78.95%),其次为泌尿道(13.16%)、胃肠道(5.26%)和皮肤软组织感染(2.63%)。感染多发生于精神分裂症和老年痴呆患者(分别占6.15%和4.22%)。结论:精神科老年病房住院患者存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精神科老年病房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老年干部病房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部位及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探讨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我院老年干部病房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年龄≥60岁的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910例,医院感染率为9.0%;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5.7%,其它部位依次为泌尿道、口腔、上呼吸道,分别占21.6%、4.9%、3.9%;感染病原菌居前三位的是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年龄≥80岁、住院时间≥30天、有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使用≥7天、基础疾病≥3种为老年干部病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干部病房老年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影响因素较多,应通过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免疫力、改善环境等护理预防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我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分析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350例患者进行调查,记录其感染部位、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及人住时间,统计医院感染率,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者76例,184份标本培养出病原菌150株,包括细菌和真菌.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对医院感染的发生均有影响(P<0.05).心脑血管疾病感染人数高于其他组患者的感染人数.结论 应加强对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对年龄大、有基础疾病的重症患者进行重点护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预防和降低其医院感染发病的对策。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入住ICU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前瞻性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患者医院感染率为22.81%,显著高于同期医院平均感染率4.22%;医院感染部位的分布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多,占66.30%;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结论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应作为重点监测部门;其收治的患者基础病严重、侵入性操作多、大量使用抗生素、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等均是导致发生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综合防范措施,是降低其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宋海燕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72-72,107
目的探讨儿科住院患儿合并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0年7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260例患儿临床资料;发生医院感染的患儿作为观察组,无医院感染的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构成、是否实施侵袭性操作、预防应用抗生素、是否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260例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90例,占7.14%;观察组患儿年龄小、实施侵袭性操作多、住ICU、预防抗生素比例高(P〈0.05),是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住院患儿合并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增强护理人员的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加强病房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指征以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行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据此制定相关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我ICU 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侵入性操作情况、静脉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分析影响因素,并计算出相对风险比(OR)和95%的可信区间(CI).结果 96例中发生医院感染18例,感染率为18.75%;年龄、侵入性操作情况及静脉置管时间是重症监护病房行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年龄、侵入性操作及静脉置管时间是重症监护病房行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应根据引发原因制定相对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138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干预措施。结果138例患者中有18例出现感染,医院感染率为13.04%,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感染的发生与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心力衰竭、抗菌药物应用等密切相关(P〈0.05)。结论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心力衰竭、抗菌药物应用是冠心病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闫志刚  宿庄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2):1467-1469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患者的感染情况及常见致病菌的药敏情况,找出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由专职人员查阅分析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重症监护病房所有出院病历,根据病程记录、医嘱单及各项辅助检查结果,填写统一规格的调查表,将调查数据汇总,采用SPSS13.0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率较高,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常见致病菌多为G-,患者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抗生素的使用均为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周敏 《现代医学》2014,(1):79-81
目的:探讨妇科病房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采集2011年~2012年全年妇科住院患者的情况及院内感染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对其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引起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妇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化疗病史、住院天数及手术病史4个因素是妇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在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化疗病史、住院天数及手术病史为妇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在妇科护理过程中,应规范地执行无菌操作,加强基础护理及健康教育,强化病房的管理,严格按照临床护理路径,针对易感因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以降低妇产科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老年脑卒中病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调查分析2008-01—2010—12神经内科老年脑卒中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8.7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多见,泌尿道次之;住院30d后易发感染,并随年龄的增长医院感染率增高。结论老年脑卒中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积极采取护理对策,以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现状,分析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6年1月至12月间我院神经外科386例出院病人中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护理对策。结果发生医院感染54例,感染率为13.99%;常见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和胃肠道等;侵入性导管、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住院天数长和高龄均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加强病房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缩短住院天数,以降低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正>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其侵入性诊疗措施较多,是易感人群和感染因素集中的场所,属于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通过开展对ICU住院患者的目标性监测,可掌握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预防和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生的对策,达到降低感染率、提升综合效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分析和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秀丽 《当代医学》2010,16(30):121-122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5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300例新生儿进行护理干预。结果通过调查发生院内感染的病历特点,寻找与流行病相关因素,筛选出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前瞻性监测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结论针对各种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后,可减少新生儿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护理干预。方法:以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126例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60.32%,危险因素为重要基础疾病,大量使用抗生素,侵入性操作及高龄老年人等。结论:ICU医院感染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可降低感染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