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研究1型或2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细胞因子谱在革兰阴性菌或革兰阳性菌(G-/G+)脓毒血症中的鉴别诊断意义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120例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的细菌学培养结果分为G-感染组(G-组,65例)和G+感染组(G+组,55例),并根据患者随访28 d时是否生存分为死亡组(41例)和生存组(79例),分别比较G-组和G+组患者、生存组和死亡组中Th1/Th2细胞因子谱IL-2、IL-4、IL-6、IL-10、IFN-γ、TNF-α水平的组间差异。分析IL-6、IL-10、IFN-γ联合检测对G-/G+患者的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 G-组和G+组患者的IL-2、IL-4以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G+组患者的IL-6、...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肝衰竭合并不同病原菌感染患者Th1/Th2细胞亚群细胞因子谱水平变化及其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的鉴别价值。方法 选择收治的肝衰竭合并细菌感染患者60例,其中G-菌感染30例为G-菌组;G+菌感染30例为G+菌组,选取同期肝衰竭无感染患者30例为无感染组。对各组患者检测IL-2、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 G-菌组、G+菌组的IL-6、IL-10水平显著高于无感染组(P<0.05),G-菌组IL-6和IL-10水平均高于G+菌组(P<0.05);与无感染组比较,G-菌、G+菌组IL-2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G-菌组、G+菌组无显著差异(P>0.05);G-菌组的IFN-γ水平高于无感染组,但G+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对革兰阴性菌(G-)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湖南省脑科医院收治的90例G-脓毒症患者(G-脓毒症组)、40例单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单纯SIRS组)、38例革兰阳性菌(G+)脓毒症患者(G+脓毒症组)和40例体检健康人员(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PCSK9水平,同时检测载脂蛋白M(apoM)、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乳酸(LAC)、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脓毒症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预测G-脓毒症预后的效能。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单纯SIRS组、G+脓毒症组、G-脓毒症组血清LAC、PCSK9水平明显升高,但apoM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单纯SIRS组和G+脓毒症组比较,G-脓毒症组血清PCSK9、LAC水平明显升高(P<0.05);G-脓毒症组血清apoM水平明显低于单纯SIRS组(P<0.05)。随着G-脓毒症病情的加重,PCSK9水平呈增高趋势,但apoM水平呈降低趋势(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不良组血清中PSCK9、PCT、LAC、CRP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而血清apoM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SK9、apoM、APACHEⅡ评分是G-脓毒症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进一步采用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poM和PCSK9预测G-脓毒症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78和0.7940,低于APACHEⅡ评分的0.8771。但PCSK9的特异度(94.44%)高于APACHEⅡ评分(90.74%),apoM的灵敏度(86.49%)高于APACHEⅡ评分(78.38%)。结论血清PCSK9、apoM与APACHEⅡ评分是G-脓毒症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可用于G-脓毒症病情的判断和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6(IL-6)和CD64指数对细菌性血流感染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380例,以血培养阴性的住院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NLR、CRP、PCT、SAA、IL-6和CD64指数。根据病原菌的类型分为革兰阳性(G+)菌组(105例)和革兰阴性(G-)菌组(275例)。380例患者中有210例并发脓毒症,依据其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40例)和生存组(170例)。结果 G+菌血流感染患者主要来自急诊科、普外科和普外重症监护病房,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G-菌血流感染患者主要来自普外重症监护病房、普外科和血液内科,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G+菌组和G-菌组NLR、CRP、PCT、SAA、IL-6和CD64指数均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化疗相关性口腔黏膜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及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血液科自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67例恶性血液病行化学药物治疗后口腔黏膜炎患者的口腔黏膜感染创面的分泌物,采用VITEK2 COMPECT全自动微生物系统及药敏卡片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167例患者中共分离病原菌株352株,其中G+菌220株、G-菌118株、真菌14株,占比分别为62.50%、33.52%和3.98%。G+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属和链球菌属,G-菌主要为克雷伯氏菌属和变形杆菌属。主要G+菌对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的耐药性较低,对青霉素、头孢呋辛、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红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较高。主要G-菌对庆大霉素、亚胺培南、青霉素的耐药性较低,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头孢呋辛、氨苄西林、万古霉素的耐药性较高。对比口腔黏膜炎中伴口腔溃疡(重症)与不伴口腔溃疡(轻症)患者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培养阴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CNP)的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 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患者56例,回顾性分析CNP患者的病史、化验室指标、病原菌、治疗方式及转归,并与同期收治的革兰氏阳性(G)球菌、革兰阴性(G)杆菌腹膜炎进行分组比较。采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血清不同致病菌PDAP患者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及腹膜透析液白细胞计数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显著性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的疗效、近期抗生素使用史及合并症发生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结果56例PDAP中CNP组21例,G球菌组24例,G杆菌组11例;CNP组有较高的近期抗生素使用史(23.8%);3组患者在腹膜透析液白细胞计数[(2486.9±2576.4)×106/L,(3017.5±1979.4)×106/L,(2526.7±509.7)×106/L,F=0.185,P>0.05]、近期抗生素使用率(23.5%,4.2%,9.0%, χ2=4.48,P>0.05)、合并出口/皮下隧道感染(4.8%,4.2%,0%,χ2=0.5,P>0.05)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NP组血红蛋白(78.2±11.9)g/L最低,与G球菌组(89.5±16.5)g/L(LSD-t=11.26,P<0.05)及G杆菌组(89.1±15.8)g/L(LSD-t=10.95,P<0.05)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NP组血白蛋白(25.1±4.1)g/L最低,与G球菌组(31.5±7.5)g/L(LSD-t=6.32,P<0.05)及G杆菌组(32.5±6.7)g/L(LSD-t=7.31,P<0.05)组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疗效方面,CNP组患者有较低的完全治愈率(66.7%),较高的拔管率(9.5%)、复发率(23.8%),但3组间初始应答率(81%,87.5%,90.9%,χ2=1.68,P>0.05)、完全治愈率(66.7%,75.0%,81.8%,χ2=1.12,P>0.05)、拔管率(9.5%,4.2%,0%,χ2=1.4,P>0.05)、复发率(23.8%,8.3%,0%,χ2=4.4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培养阴性腹膜炎的产生与近期抗生素使用无关,其有较重的营养不良;且完全治愈率低,拔管率及复发率均较高,提示其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性肾损伤(AKI)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5岁的住院CAP患者的临床资料。用KDIGO标准诊断AKI并分为13级,无AKI的对象为对照。定义重症肺炎和住院期间死亡为不良预后。结果入选的342例研究对象中23.1%合并AKI,其中1级和2级AKI占88.6%。和对照组比较,13级,无AKI的对象为对照。定义重症肺炎和住院期间死亡为不良预后。结果入选的342例研究对象中23.1%合并AKI,其中1级和2级AKI占88.6%。和对照组比较,12级AKI患者发生重症肺炎的比例更高(7.2%vs.27.1%,P<0.001),1级和2级AKI发生重症肺炎的风险分别增加40.9%和217.3%。23例(6.7%)死亡对象中,对照组和AKI组分别占2.3%和21.5%(P<0.001)。和对照比较,12级AKI患者发生重症肺炎的比例更高(7.2%vs.27.1%,P<0.001),1级和2级AKI发生重症肺炎的风险分别增加40.9%和217.3%。23例(6.7%)死亡对象中,对照组和AKI组分别占2.3%和21.5%(P<0.001)。和对照比较,13级AKI发生死亡的风险分别增加67.2%、138.1%和300.5%。结论老年CAP人群中合并AKI常见。不同程度的AKI都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即便是13级AKI发生死亡的风险分别增加67.2%、138.1%和300.5%。结论老年CAP人群中合并AKI常见。不同程度的AKI都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即便是12级肾脏损伤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念珠菌发生变异后其形态、结构等生物学性状的改变情况,并通过其遗传学特征研究从分子水平揭示这种变异发生的机理。方法实验室研究中,利用不同的营养条件及生长环境、不同的唑类抗真菌药物对白色念珠菌标准菌株进行诱导使其变异; 临床研究中,从抗真菌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的阴道分泌物、痰液、胸腔积液、胃液等标本中分离念珠菌变异株,并对以上变异株的形态特点、核结构、生化反应、耐药性、菌体组分、遗传学特征等进行研究。结果 菌体形态:念珠菌极易发生类细菌样变异,变异株菌体可呈G+球菌状、G+杆菌状、G+长丝状、G-球菌状、G-杆菌状等; 核结构:电镜透射扫描证实念珠菌变异株失去真核细胞固有的核结构而呈原核生物样改变; 生化反应:在所观察的20项生化试验中有 5项不同; 药敏试验:念珠菌发生变异后对原本敏感的抗真菌药物完全耐药,而对原本耐药的普通抗细菌药物敏感,且耐药谱与普通细菌耐药谱相同; 菌体组分改变:经质谱仪鉴定念珠菌变异株和变异菌返祖株菌体组分有明显不同; 真菌最保守基因表达:采取PCR技术对变异株进行真核生物最保守基因16S sRNA检测发现,念珠菌发生类细菌样变异后仍表达真核生物保守基因,由此可证明具有原核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念珠菌类细菌样变异株是源于具有真核细胞的念珠菌。结论 念珠菌极易发生类细菌样变异,变异株各种生物学特性与原核生物酷似。电镜观察具有明确亲缘关系的念珠菌标准菌株、念珠菌类细菌样变异株、变异菌返祖株在核物质存在形式上确有质的改变,此研究在生物进化特别是在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进化联系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老年重症肺炎38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的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中行有创或无创机械通气达24%,白细胞升高仅占35%,而中性粒细胞升高占71.2%,低钠血症44.7%,低钾血症23.7%,低钙血症21.1%,代谢性酸中毒26.3%,痰培养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为55.3%,病死率31.6%。结论:老年重症肺炎临床特征不典型,并发症多,致病菌耐药现象严重,治疗困难,预后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糖尿病足患者感染创面的细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2年10月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4例确诊为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并分析感染病菌的分布,探讨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及耐药性。结果 革兰阴性(G-)菌、革兰阳性(G+)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占比较高,分别为55.41%、42.52%、17.29%、11.82%。G+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59.66%、51.40%;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敏感率最高,分别为100.00%、99.03%。真菌对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的药物敏感率均为100.00%,高于氟康唑(84.62%)。不同Wagner分级患者G-菌感染占比较大,1~2级构成比为21.95%,3~5级构成比为78.05%;其次为G+菌,1~2级构成比为33.87%,3~5级构成比为65.35%。结论 多种病原菌可引发糖尿病足,且耐药率普遍较高。临床治疗应选择合理的干预措施,保持患者血糖水平正常,及时、多次开展病原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细菌内毒素(ET)检测在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200例送细菌培养检测的患者,同时抽取血标本,采用鲎试剂动态浊度法对其行ET水平检测。结果 送检标本中有112例ET水平>0.030 EU/ml; 39例患者标本培养检出细菌,革兰氏阴性菌(G-)24例,ET检测结果0.264±0.109 EU/ml,均>0.115 EU/ml; 革兰氏阳性菌(G+)15例,ET结果0.023±0.025 EU/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3,P<0.05)。结论 血液ET升高与G-菌感染有相关性,患者先行血ET检测有利于对患者G-菌感染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患者睡眠质量、机械通气情况等临床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及早期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降钙素原及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尿素氮最高值水平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对不同预后的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上述相关检验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14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26. 4%。死亡组机械通气比例、睡眠质量差的比例(PSQI≥16)高于存活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可知血清尿素氮与重症肺炎预后具显著相关性(P 0. 05)。结论:不同预后的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比例及睡眠质量存在差异;血BUN水平存在差异,这个指标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艳  郑宁  袁芳  陈慧敏 《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0):685-687
目的 探讨营养风险筛查2002和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对高龄压疮高危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及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对292例消化科高龄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观察并记录压疮发生情况.结果 292例高龄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率为29.45%,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和营养不良通用筛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后短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老年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20例,病死率29.41%;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肝功能衰竭,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与短期内病死率增高相关.急性生理学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估测评分较高,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低白蛋白血症为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病死率高,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肝功能衰竭、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是影响其短期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老年肺部感染患者营养不足、营养风险的比例及营养支持治疗的发生率,为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营养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患者年龄分为3组:60~69岁组、70~79岁组及≥80岁组.根据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将患者分为2组:A组<10分、B组≥10分.采用营养风险筛查表(NRS2002)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体质量指数(BMI) <18.5或血清白蛋白(sALB)< 30 g/L评估为营养不足;NRS2002总分≥3分为存在营养风险.根据医嘱及护理措施调查入院时存在营养不足及营养风险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情况.结果 260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营养不足及营养风险总发生比例为81.5%(212/260),其中营养不足28.8%(75/260)、营养风险52.7%(137/260);不同年龄组营养不足及营养风险的发生比例不同,≥80岁组与60~69岁组、70~79岁组比较,营养不足及营养风险的发生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APACHEⅡ评分患者营养不足及营养风险的发生比例也不同.212例患者存在营养不足及营养风险,接受营养支持治疗比例为86.8%(184/212),给予肠外营养治疗的比例较肠内营养比例高.不同年龄给予的营养支持治疗的比例也不同,80岁以上老年人接受营养支持治疗比例明显升高(P<0.05).结论 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发生营养不足及营养风险的比例较高,且随年龄的增加,发生比例增大;APACHEⅡ评分越高,营养不足及营养风险发生比例越高.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分析影响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患者发生重症肺炎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院ICU接受治疗的19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影响ICU老年患者发生重症肺炎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190例ICU老年患者中发生重症肺炎感染37例,发生率为19.47%。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7 d、ICU 停留时间>15 d、合并基础疾病、口腔卫生差、应用抗菌药物种类≥2种和APACHE Ⅱ评分>15是ICU老年患者发生重症肺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列线图模型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72,表明该模型风险预测精准度较高。结论 应用抗菌药物种类≥2种和APACHE Ⅱ评分>15是ICU老年患者发生重症肺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有机械通气时间、ICU 停留时间、合并基础疾病、口腔卫生差等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精准度较高,有助于医务人员制订个性化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刘婷华  雷嘉颖  麦友刚 《新医学》2022,53(12):914-920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合并脓毒性休克血培养病原菌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对70例急性白血病合并脓毒性休克患儿中血培养为阳性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病原学结果及临床特征。结果 70例患儿中血培养阳性44例(62.9%),培养出革兰阴性菌(G-菌)33株、革兰阳性菌(G+菌)12株、真菌2株。G-菌最常见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8/33,24.2%),其次为大肠埃希菌(6/33,18.2%)、嗜麦芽寡养单胞菌(5/33,15.2%)和肺炎克雷伯菌(4/33,12.1%),G+菌则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以及缓症链球菌(各2/12,16.7%)。45株细菌中,多重耐药菌(MDRO)占48.9% (22/45)。G-菌与G+菌患儿比较,前者在出现脓毒性休克前抗菌药物暴露时间更长(Z = -1.988,P = 0.047);而两者脓毒性休克发生前住院时间、粒细胞缺乏时间及发热持续时间、明确原发感染灶、脓毒性休克发生时生命体征、发生24 h内病情严重程度、感染指标、主要治疗及临床结局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与非MDRO感染患儿比较,MDRO感染患儿脓毒性休克发生前住院时间及抗菌药物暴露时间更长(t = -2.203,P = 0.035;Z = -2.099,P = 0.0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脓毒性休克发生前住院时间是患儿发生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45,OR = 1.059,95%CI:1.001~1.121)。结论 急性白血病合并脓毒性休克患儿血培养病原菌以G-菌为主。G-菌与G+菌患儿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异。住院时间越长,发生MDRO感染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集束化营养干预对老年胃癌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348例符合纳入标准并获知情同意的老年胃癌化疗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有营养风险的186例患者被随机分为试验组(94例)和对照组(92例),试验组接受集束化营养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营养管理和饮食指导。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体重、体重指数、握力、瘦体重、体脂、体脂百分比、营养摄入量和生活质量。结果 老年胃癌化疗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53%。干预后,试验组体重、体重指数、握力、体脂百分比、瘦体重、75%能量摄入达标率和75%蛋白质摄入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分中试验组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和整体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疲劳、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和失眠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营养干预可显著改善老年胃癌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ICU危重患者机械通气后出现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通气目前已经成为ICU危重患者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机械通气为有创性操作,常常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类型的并发症[1],这些并发症成为影响ICU危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2].我院针对ICU危重患者机械通气后出现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高并发症的治愈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此阶段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严重影响预后。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早期营养风险筛查,初步判断患者营养状态,对于营养评定、营养干预及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7种常用慢性心力衰竭营养筛查工具进行综述,比较不同筛查工具的优缺点,为临床医护人员选择合适营养筛查工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