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中国医药科学》2019,(18):76-79
目的根据我院维生素K_1注射液的用药情况,分析临床使用维生素K_1注射液的合理性。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7~12月使用维生素K_1注射液的住院患者570例,以药品说明书为标准,参考相关书籍及文献,从维生素K_1注射液的适应症、给药剂量、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收集570例病历中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的有135例,不合理比例为23.68%,主要是超适应证、超剂量、给药途径不恰当等方面。结论临床使用维生素K_1注射液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剂量,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K_1注射液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数据中维生素K1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发现维生素K1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消化系统、皮肤及附件损害,应给予重视,新生儿使用本药剂量过大可出现高胆红素血症、黄疸、溶血性贫血,使用中存在使用剂量过大和多药联用等不合理用药现象,建议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适应证、用法用量给药,注意禁忌人群,在使用过程中加强药品管理,重视维生素K1注射液不良反应的预防、识别和处置,药品生产、使用单位应主动地收集维生素K1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的病例,开展深入研究,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中南药学》2019,(1):117-121
目的探讨维生素K_1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特点,挖掘和评价维生素K_1注射液安全警戒信号,分析临床实际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7-2017年使用维生素K_1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报告,分析维生素K_1注射液临床应用情况,评估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因素以及说明书安全性信息所涉及的严重ADR。结果新疆地区维生素K_1注射液使用警戒信号包括给药剂量、给药途径、临床适应证用药和患者自身因素等。结论基于对真实世界ADR信号研究有助于开展药物的安全性评价,临床医务人员应严格把握维生素K_1注射液的适应证及用法用量,特别是连续使用时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4.
156例维生素K_1注射液致严重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琳  李泮海  田月洁 《中国药房》2011,(32):3047-3050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2008-2010年间维生素K1注射液致严重不良反应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Instat软件,用χ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检验严重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筛出严重不良反应156例,以呼吸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为主,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过敏样反应、紫绀、胸闷、过敏性休克、心悸、潮红等;维生素K1超适应证使用(P<0.0001)、维生素K1静脉给药(P=0.0024)和混合配伍用药(P=0.0001)可能增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结论:应重视和加强维生素K1注射液的合理使用,以减少其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儿童患者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ADR)情况,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住院部接受治疗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44例为研究对象,对患儿年龄、用法用量、ADR发生时间、临床表现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维生素K1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皮肤及附件损害,静脉给药引起的ADR占97.73%,97.73%的ADR发生在用药后30 min内,44例不良反应中有10例为严重不良反应,均发生在用药后10 min内。结论:为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临床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时应加强合理用药,避免无适应证用药;注意配伍禁忌,减少药物联用;严格规范药物贮藏;在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症状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K1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4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维生素K1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有关数据库,下载原始病例报告,然后对这些病例报告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维生素K1注射液所致的过敏性休克45例,涉及肌内注射、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3个给药途径,其中以静脉滴注给药,60岁以下的成年人多见,30min以内发生者较多,有6例是重复用药发生的过敏性休克。1例死亡。结论建议临床医务人员尽量使用肌内注射给药途径,重视与维生素K1注射液有关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资讯速递     
《家庭药师》2012,(2):7-11
维生素K1注射液存在严重过敏反应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第43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醒医务人员和患者关注维生素K1注射液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维生素K1注射液是国家基本药物,主要用于各种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的治疗。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数据显示,维生素K1注射液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临床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我院住院患者使用舒血宁注射液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方法:跟踪调查我院109例使用舒血宁注射液的住院患者的使用情况,填写调查表。调查表项目包括患者病例号、姓名、科室、姓名、年龄、性别、诊断、个人药品不良反应史、舒血宁注射剂的给药途径、选择溶媒、单次剂量、给药频次、疗程、是否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症状及程度、所采取的措施及结果、是否联合用药。经过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男73名,女36名)平均年龄(60.8±12.8)岁,使用舒血宁注射液的平均剂量为20 ml。疗程平均为(12.53.±3.2)d,每天静脉滴注给药1次。患者出现怀疑与舒血宁注射液有关的不良反应有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2%。结论:我院的舒血宁注射液使用比较合理,按照说明书推荐的方法使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了解热毒宁注射液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探讨其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提取2017年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符合纳入标准的热毒宁注射液ADR报告共1 452例,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用药剂量、给药途径、溶媒、联合用药情况,以及ADR发生时间、累及器官系统与临床表现、处置与转归情况等,按相关定义划分为一般的、新的、严重的ADR,对照说明书,从适应证、用药剂量、给药途径、溶媒、疗程等方面评价热毒宁注射液用药合理性。结果:1 452例热毒宁注射液ADR报告中,一般的ADR 1 390例,新的ADR 233例,严重的ADR 62例,新的严重的ADR 26例。发生较多的是<10岁的儿童,有837例(57.64%);1 112例(76.58%)ADR发生在用药前30 min;联合用药596例(41.05%);不合理用药所致ADR中,无适应证41例(2.89%),剂量不合理286例(19.70%),给药途径不合理25例(1.72%),超疗程37例(2.55%),溶媒不合理18例(1.24%);ADR累及系统/器官1 665例次,主要为皮肤系统995例次(59.76%)。结论:热毒宁注射液ADR例数较多,但严重的ADR例数较少,最常见的是过敏反应,且存在一些不合理使用情况,临床应加强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住院病历的医嘱点评,对我院亚硫酸氢钠甲萘醌注射液的用药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改进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6月医院亚硫酸氢钠甲萘醌注射液使用部门进行统计,取使用频率较高的科室排序前3名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采用亚硫酸氢钠甲萘醌注射液静脉滴注给药存在超剂量和给药途径不适宜等超说明书使用现象,静脉滴注给药中也未采取任何避光措施,加大了亚硫酸氢钠甲萘醌注射液临床使用的风险。结论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和医务部门采取措施,停止亚硫酸氢钠甲萘醌注射液临床静脉滴注给药用法,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证和用法用量使用,加强用药监护,降低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使用情况,评价其临床使用安全性和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随机抽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住院病历共430例,统计分析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使用情况.结果 在溶媒使用、给药方法、药物选用以及联合用药方面存在问题.结论我院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合理用药水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注射用血凝酶的使用现状,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血凝酶,并为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方法:对2011年6月-2012年5月我院出院患者注射用血凝酶的用量、用药频度(DDDs)、科室分布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统计注射用血凝酶的临床用药目的与给药途径。结果:2011年6月q012年5月我院注射用血凝酶DDDs较高的科室为肿瘤科、感染性疾病科和腹部外科,主要用于消化道出血、呼吸道出血、肿瘤引起的出血及外科预防术后出血。抽取使用注射用血凝酶的103例患者中,有53例患者(占51.5%)为预防性用药,50例患者(占48.5%)为治疗性用药;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及肌内注射为主,局部应用较少。结论:我院注射用血凝酶的临床应用规范,但在应用范围、给药方式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中药制剂的应用及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7年12月-2008年12月我院使用中药制剂住院患者的科室、病种、用药种类及引发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65535例次患者使用中药制剂,涉及35个科室、1400种疾病、267种中药制剂、20种剂型,其中抗肿瘤、益气扶正、清热宣肺类中药制剂为主要使用品种。此期间我院共收集中药不良反应92例,涉及29种中药制剂,以七叶皂苷钠注射液发生率最高为29例,占31.52%;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结论:我院住院患者中药制剂的使用较为合理,但应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监测。  相似文献   

14.
对我院人参多糖注射液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逐项调查使用人参多糖注射液病人的诊断、给药途径、单次用量和给药频率,应用Microsoft Excel 2002进行分类、排序和计算,并应用Stata 7.0进行统计分析。人参多糖注射液的使用率为5.39%,途径规范率为3.97%,单次用量规范率为6.62%,给药频率规范率为0.66%。人参多糖注射液在使用频率、给药途径、适应症相关性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应严格按说明书的规定使用药品。  相似文献   

15.
扈福  朱思佳  扈晓雯 《中国药房》2011,(46):4398-4400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10年收集到的180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180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有8大类,其中以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比例最高(占35.00%),其次为中药及中药注射剂(占26.11%);静脉滴注比例较其他给药途径高(占82.22%);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比例最高(占37.78%),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占17.78%)。结论:临床应重视合理用药监测,积极上报ADR报告,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1600份住院病历用药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我院住院患者病历记录,对医生给药方案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6月-2008年6月归档的1600份住院病历进行审核,并对其中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245份(15.3%)病历中存在着不舍理用药现象,包括用药时间不合理(137份)、药物选择不合理(151份)、药物用法不合理(64份)、用药剂量不合理(46份)、用药途径不舍理(16份)。结论:应重视加强用药时间、药物选择的合理性宣传,提高医生用药水平,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院2012年276例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Excel 2003软件对ADR病例的年龄、性别,引发ADR的药品类别、给药途径、药物剂型,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报告人员职业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6例ADR报告中,男125例(45.3%),女151例(54.7%);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的ADR比例较高,为193例(69.93%);以注射剂出现的ADR为多,167例(60.51%);所涉及的药品中抗菌药引起的ADR比例较高,65例(23.55%);引起ADR的药品前10位中有9个为抗菌药;严重的ADR共3例(1.09%);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55例(18.71%),其次为全身性损害,35例(11.90%);填报ADR报告的以药师为主(61.23%),其次为护士(32.61%),医生较少(6.16%)。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并重视在ADR报告中发现的用药问题,并及时向临床反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应用Excel软件,对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收集的219例ADR报告,从患儿性别、年龄、引起ADR的药品、给药途径、药物剂型、ADR累及器官和系统及其临床表现、ADR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9例ADR中,男142例(64.8%),女77例(35.2%),1~5岁患儿129例(58.9%);涉及药品29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137例,62.6%),其次为中药制剂(51例,23.3%);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213例,97.3%),药物剂型以注射剂为主(215例,98.2%);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182例,83.1%);新的不良反应18例(8.2%)。结论:我院ADR的发生主要与患儿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因素有关,临床应进一步规范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儿科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00例儿科住院患儿,对患儿的抗生素种类、用药频率以及使用合理性等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本院800例患儿的抗生素使用率为88.5%,药物使用最多为头孢菌素类以及青霉素类,患儿治愈率为97.5%,药物途径主要以静脉滴注和口服药物为主,药物使用剂量没有超标现象。结论本院儿科住院患儿的抗生素使用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合理性以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程江虹  王怀生 《中国药房》2012,(31):2959-2960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08-2011年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6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对不良反应病例涉及的品种、给药途径、主要临床表现与转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6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高而升高,其中6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最高,占45%;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剂型以静脉注射剂型为主;不良反应损害涉及皮肤、中枢、胃肠和心血管系统等多器官、多系统。结论:提高医务人员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重视程度,正确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