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5,(15):2026-2028
目的:为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院2010-2013年的门诊、住院处方和医院财务数据作为研究资料,比较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前后就诊人次、次均就医费用、次均药品费用以及医院收入(支出)结构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与2010年相比,该院2011-2013年的门诊和住院就诊人次均逐年增长,门诊就诊人次平均增幅为5.47%,住院人次平均增幅为2.83%。该院患者的次均就医费用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次均药品费用持续小幅下降;次均基本药物费用则逐年上升。该院2010-2013年的总收入先降后升;财政补助和其他收入均持续小幅增加;医疗收入年年递增,2013年占比较2010年提高5.39%;药品收入先降后升,但占比持续下降,2013年比2010年下降5.19%。该院总支出逐年上涨;医疗支出同步上涨,且占比逐年提高;药品支出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但占比持续下降。该院总收支结余从2012年以后开始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其中医疗收支结余连年亏损,2011年亏损最为严重;药品收支结余则连年盈利,但2011年曾大幅度下滑,后再度回升。结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患者的药品费用,但离国家的改革目标尚有距离。建议通过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引导和鼓励医师使用基本药物、医院转变运营理念和加强管理等措施,促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进一步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2.
黄海平 《医药导报》2012,31(5):674-677
目的了解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临床用药情况。方法采用金额排序法、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DDC)分析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嵊州市三江街道中心卫生院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2009年1~12月)和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2010年1~12月)用药情况。结果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该院用药金额下降20.50%,平均每张处方药品费用降低16.53元,用药数量下降0.60种,抗菌药物用药金额下降49.04%,用药金额排名前10位的药物以抗菌药物为主,但日均费用明显下降。结论该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药品费用明显下降,临床用药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3.
王德平 《中国药房》2014,(40):3745-3747
目的:为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深入实施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各1年内我院服务量、收入情况以及门诊和住院医保患者的次均就医费用、药品费用及自付比例等方面的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比较,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我院门诊和住院人次、业务收入和药品收入均有所增加,其中住院人次、业务收入和药品收入增加较明显;我院门诊和住院医保患者的次均就医费用分别下降了15.58%(P<0.01)和6.29%(P<0.01),次均药品费用分别下降了21.44%(P<0.01)和9.93%(P<0.01),药占比分别下降了2.95%(P<0.05)和1.81%(P<0.05),总体个人自付比例分别下降了1.76%(P<0.05)和1.69%(P<0.05),药品自付比例分别下降了1.72%(P<0.05)和1.84%(P<0.05),但基本药物使用金额占药品总金额的比例增加不显著。结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有效控制了医保患者费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众"看病贵"的状况,但基本药物在我院仍未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松江区永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基本药物目录后用药情况及利弊分析。方法:收集本中心基本药物使用数据与信息,对用药品种数、用药数量、用药金额、医疗收入、药品收入、药占比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进行比较。结果:基本药物目录实施后,中心药物品种有311个,14种剂型,覆盖19类疾病。药占比为42.4%,比实施前下降了11.0%;抗菌药物品种数17种,比实施前下降32.0%;抗菌药物月均费用比实施前下降29.3%;抗菌药处方占总处方16.0%,比实施前下降4.0%。结论:本中心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基本满足临床需要,抗菌药物使用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总额预付报销模式对基本药物费用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报销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我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统计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12年1.10月交易数据,分析总额预付制度实施前后全省基本药物交易金额、药品使用结构的变化;采用非概率分层抽样调查法,分别选取3个样本县,对辖区内2012年l_10月基本药物网上采购数据进行分析,并对辖区内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的次均住院药品费用和次均门诊药品费用进行综合测算。结果:自2012年5月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总额预付报销以后,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网上采购金额及以往采购金额排名前10位的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均逐月下降。3个样本县基本药物采购金额及采购金额排名前10位的药品使用比例均逐月下降;次均住院药品费用和次均门诊药品费用呈总体下降趋势。结论:总额预付报销模式对基本药物费用具有明显控制效果,但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6.
旷琛  吴逢波  蒋学华 《中国药房》2014,(14):1267-1270
目的:分析我院抗菌药物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实施前后的利用情况,评估我院抗菌药物品种、用药特点、使用合理性受政策利导的的变化情况。方法:对我院2010-2011年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药物利用指数(DUI)、金额/DDDs排序位次比、平均治疗日数(ATD)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基本药物在我院抗菌药物DDDs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中比重增加,DDC在几元至30多元之间,金额/DDDs排序位次比偏高;我院抗菌药物DUI小于1和大于1的情况普遍存在,用药不足和用药过量的情况均不容乐观,ATD与药品说明书的规定疗程比较亦有出入。结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动了基本药物在医院的使用,基本药物在DDC、金额/DDDs排序位次比上具有显著优势,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通过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将DUI和ATD配合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中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点评,可及时发现医师用药方面的弊端,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常州地区27家一级医院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前、后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收集常州地区27家一级医院2010-2011年门诊处方2700张、住院病历1522份,分别统计门诊及住院患者人均费用及总费用、门诊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等指标,并对住院患者病历中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一级医院药品收入下降17.37%,抗菌药物费用上升2.89%;门诊处方平均金额下降17.33%,但抗菌药物使用率上升11.88%;住院患者人均药品费用下降22.03%,抗菌药物使用率及AUD分别下降2.58%、6.63%;828份非手术病历中有611份使用抗菌药物,472份不合理,而694份手术病历100%使用抗菌药物,仅1份合理。结论:一级医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有效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负担,但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仍较严重。随着"医改"制度的完善及二级以上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进一步深化,全面开展对一级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专项整治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5,(30):4177-4181
目的:为推动乡镇卫生院进一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系统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省5%的乡镇卫生院为样本,通过发放调查表获取其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2009、2010年)和实施后(2011-2013年)的卫生资源配置情况、卫生服务情况、收支情况等,进行统计、对比和评价。结果:本次共调查了46个乡镇卫生院,回收乡镇卫生院机构调查表46份。样本乡镇卫生院平均床位数由2009年的15.1张增加到2013年的19.4张。年度平均门诊量由2009年的1.12万人次上升到2013年的1.61万人次,年度平均出院人次由2009年的644人次增加到2013年的924人次。政府财政投入占总收入比例由2009年的25.9%上升到2013年的47.1%,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由54.9%下降到29.7%,药品利润率由25.5%下降到3.7%,收支结余亏损比例由17.4%下降到4.3%。辖区人口年平均到乡镇卫生院就诊次数从2009年的0.47次增加到2013年的0.74次,次均住院和门诊药品费用分别由805和28.1元下降到718和24.1元。结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对门诊服务未产生消极影响,对住院服务利用则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有效地降低了药品经济负担,但是卫生总负担却没有下降。这表明单一依靠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来控制过快上涨的卫生费用是难以实现的,需要医药卫生的综合改革、协同、联动,才能有效缓解"看病贵"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济补偿的影响。方法:描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济运营状况的变化,分析运营状况发生变化的原因。结果: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体运营情况由原来盈利1亿转为亏损2亿;政府投入增加了8.46亿,药品结余减少了3.19亿,医疗结余减少了7.51亿,人员支出增加了5.24亿。政府投入的增加足以弥补药品加成取消带来的损失和人员支出的增长,但医疗支出的增长速率大于医疗收入,政府投入难以弥补医疗亏损,造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现赤字。结论:财政投入应充分考虑医疗成本随着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的增加因素,适当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7,(18):2512-2516
目的:为"新医改"的进一步推进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进一步实施和完善提供参考。方法:采取系统抽样法,随机抽取佛山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医改"前后(2012-2015年)门诊处方1 728张,对处方用药数量、处方合理用药指标情况、处方费用、主要疾病构成及其治疗费用等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研究其变化规律及特点。结果:单张处方药品平均品种数和基本药物平均品种数均逐年下降;与2012年相比,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二联及以上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注射剂处方比例及输液处方比例均显著降低,患者就医费用显著下降,药品费用、医保处方报销金额则有不同程度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逐步法)显示,患者就医费用与处方合理性等密切相关;主要疾病构成方面,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消化道疾病相关处方占比居前3位,而相关处方占比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逐年下降,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则逐年上升。结论:"新医改"的推进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合理用药水平和医疗质量提升起到正向促进作用,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单张处方药物数量偏多、疾病诊治能力不足、药品遴选及管理缺陷等问题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1.
华小黎  陈东生 《中国药房》2014,(40):3808-3810
目的:为促进基本药物合理使用和提高其使用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大型三甲医院2013年上、下半年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实施前后医保患者基本药物使用金额、数量、人次及所占比例等进行统计、排序、分析。结果:该院2013年上半年医保患者基本药物的使用数量所占比例为42.23%,使用人次所占比例为47.47%,使用数量达到原卫生部对三级医院该指标的要求,但使用金额所占比例(11.80%)偏低;2013年下半年与上半年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所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金额比例仍未达标。该院基本药物使用占主导地位的为西药品种,其中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和心血管疾病用药、营养支持类药位居前列;2013年下半年与上半年比较,排名前5位的基本药物品种基本不变,但其使用金额、使用数量、使用人次占总体的比例绝大多数有所下降,且除0.9%氯化钠注射液和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的金额比例外,其他各项指标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基本药物使用率,该院医保患者基本药物品种及其使用情况基本符合国家对三甲医院的要求,但还需采取积极宣教、绩效考核等措施进一步促进基本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2.
唐绍贵  侯天宇  赵茜  杜俊楠  殷实  卞鹰 《中国药房》2014,(24):2223-2226
目的: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公立医院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方法: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行动机构的方法和西太平洋地区核心药品目录,用中位价格比值(MPR)评价药品价格水平,以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基准,评价药品的可负担性;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基准,分析2008-2013年常用药的可负担性动态变化。结果: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后,基本药物价格有一定的下降,MPR由5.838降到3.670,但总体仍高于国际参考价格;城镇和农村居民可负担性均得以改善,一个疗程的药品费用由相当于0.492 d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降到0.352 d,1.457 d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降到0.928 d;常用药农村居民的可负担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后,药品价格呈现一定程度下降,但与国际价格参考标准相比仍有改善空间;药品可负担性虽然有所改善,但仍需进一步提高低收入人群的可负担性。  相似文献   

13.
谢升阳 《中国药房》2013,(46):4332-4335
目的:探讨实施阳光用药工程的成效和对合理用药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数据对比分析,对2012年与2013年的第一季度各项指标进行对照,分析医院实施阳光用药工程后的合理用药指标的变化和影响因素。结果:医院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指标有明显改进;《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使用金额比例有待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逐步达到了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的要求:均次费用有所下降,有的降幅达48.09%,下降明显;不合格处方占全部处方比例(不合理用药率)有所下降。结论:阳光用药工程的实施能有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推进了医疗质量改进,减轻了患者负担。  相似文献   

14.
宋瑞民  马俊鹏  高亚敏 《中国药房》2014,(20):1841-1843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情况,为进一步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采取在某院随机发放问卷的方式,对来自不同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3份,有效回收率为94.3%。44.5%的受访者通过业务培训获得相关知识,51.9%的受访者则通过媒体宣传(包括书籍、报刊、杂志和互联网)了解相关知识;超过80.0%的受访者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主要目的、遴选原则等有一定了解,但分别只有46.6%、58.0%和26.9%的受访者对基本药物种类、使用原则、报销比例等操作细则有正确认识;受访者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情况与年龄、学历、专业及工作年限几个因素相关。结论:医护人员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一定了解,但仍有必要通过专题讲座、进修培训等方法提高其认知程度,以进一步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5.
李世根  周松  李立军  李宏浩 《中国药房》2012,(40):3767-3769
目的:为更有效地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2-5月,对广州市和深圳市3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进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及相关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在认知情况方面,深圳市的认知状况及相关行为均较广州市好(P<0.05),但两地总体认知水平均不高,社区医务人员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虽有一定的执行率,但制度落实情况有待进一步提高。结论:广州市和深圳市社区医务人员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情况不理想,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落实情况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规范化使用抗菌药对预防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及经济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1年5月~2013年4月6种常见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例594例,分为规范化和非规范化抗菌药预防使用组,分别对两组手术部位感染率、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及药品费用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非规范化组抗菌药使用率为100%,而规范化组为29%(P〈0.01),两组手术部位感染率、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药品费用规范化组明显低于非规范化组(P〈0.01)。结论:规范化使用抗菌药并未增加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且能降低药品费用,降低抗菌药的使用及耐药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小型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措施实施的可行性。方法在我院不同院区主要临床科室设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干预组采取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措施,对照组不做相关干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普通外科和呼吸内科平均抗菌药费、药费和医疗费均显著降低(P〈0.01);普通外科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门诊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明显减少(P〈0.01),抗菌药应用率和处方平均金额显著降低(P〈0.01)。结论实施干预模式可提高抗菌药应用水平,减少患者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等为中小型医院降低医疗费用提供了一种有效且可行的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8.
张晓娟  陈彩萍  万波  罗宇芬  杨敏 《中国药房》2011,(42):3963-3965
目的:评价干预措施对我院神经外科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神经外科干预前手术病历200份作为对照组和干预后手术病历200份作为干预组,对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选取的病历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与干预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均为100%。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预防用抗菌药物选择合理例数显著增加(P<0.01),预防用药时间合理例数显著增加(P<0.05);无指征联用例数显著减少(P<0.05),无依据换药的例数也显著减少(P<0.01)。平均预防用药时间对照组为8.5d,干预组为5.4d,干预组平均预防用药时间显著缩短(P<0.05);2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实施的合理用药干预措施有效、可行,对规范神经外科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