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迟丽 《中国民康医学》2014,(20):100+102
目的:探讨个性化康复教育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6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康复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86%(关节脱位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住院天数为(30.6±4.3)d,患者满意度为71.43%;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7%(关节脱位1例),住院天数为(21.2±3.5)d,患者满意度为92.86%。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康复教育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中,能明显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6月在本院因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坠积性肺炎、术口感染、假体脱出、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35.0±1.5)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45.5±3.0)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人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取积极的预见性护理,可降低尿路感染、坠积性肺炎、术口感染、假体脱出、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快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将射阳县中医院2016年1月—2021年7月期间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5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29例)与对照组(28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评估2组患者的髋关节恢复程度、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行走能力、功能、活动度、畸形评分,均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8.57%,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5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90%,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结论在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减少了深静脉血栓和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施予集束化护理干预的价值体会.方法:回顾性选取30例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到我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15)与观察组(n=15).其中,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术后疼痛时间分别为(16.52±1.31)天、(7.41±0.50)小时,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与术后疼痛时间的(19.26±3.27)天、(10.38±0.69)小时;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00%,明显高于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0.0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0.00%,低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的93.33%,P<0.05,2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在减少患者术后疼痛时间与住院时间的同时,实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有效降低,且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5月我院在我院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加入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髋骨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术期实施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可效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髋关节手术后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计92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以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术后干预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34%,明显低于对照组34.78%;术后干预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4.25±3.1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8.85±3.56)d,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髋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髋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3年5月在外科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各4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外科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观察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脑栓塞、下肢肿胀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脑栓塞、下肢肿胀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降低(P0.05),差异明显,且护理组护理满意度达到了100.00%,而对照组满意度为76.19%,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防性护理可有效降低髋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深受患者信赖,保证了患者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魏艳红  杨强 《中外医疗》2013,32(19):166-16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该院住院的82例关节置换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的82例关节置换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住院平均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及费用。结果对照组满意度为93.9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8.78%;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20.22±6.78)d,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6.68±5.8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住院费用对照组(31 866±732)元,观察组(26 665±528)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6.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95%。结论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提高护理,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模式对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与评价.方法 我院骨科2010年1月~2011年1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病人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观察组应用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对照组应用一般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两组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做出相关性研究; 结合Harris评分标准(见附录2)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研究整体护理模式对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53 例平均Harris评分(86.3±3.4),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数4例,发生率7.5%.观察组 53例平均Harris评分(91.4±2.7),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数 1 例,发生率 1.9%.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t值为4.9,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认为应用整体护理模式对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优于传统的护理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室护理效果。方法 8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全面综合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Hamilton消极情绪量表评分、护理满意度、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Hamilton消极情绪量表评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全面综合化护理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减轻消极情绪,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罗红  蒋秀娟  张冬梅 《西部医学》2012,24(9):1804-1805
目的总结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与对照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观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风险因素给予相应的护理及康复训练。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髋关节脱位、褥疮、深静脉血栓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6例(23.1%),对照组发生并发症15例(68.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手术期仔细观察及规范化护理可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在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5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连续性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28例。两组患者均随访观察3个月。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 连续性护理干预组患者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护理满意度皆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下肢肿胀率、总并发症发生率皆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连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其髋关节功能改善,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姜苹  巫娜 《当代医学》2014,(30):101-102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246例,以患者入院顺序将患者均分成对照组和护理组(n=123),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组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对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出现深静脉血栓13例,发生率为10.6%,护理组出现深静脉血栓5例,发生率为4.1%,2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后期给予积极的治疗措施,全部缓解。结论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唐相君  罗娟 《四川医学》2011,32(5):788-790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的风险因素及开展系统性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将2006年5月~2008年5月84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骨科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A组)。将2008年6月~2010年6月10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实验组(B组),开展系统性护理干预。结果 A组发生关节脱位为7例,发生率为8.3%,B组发生关节脱位为2例,发生率1.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8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结果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护理后实验组不良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效果确切,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满意度,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全髋关节及股骨头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全髋关节及股骨头置换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组,常规组患者100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舒适组患者100例,应用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全髋关节及股骨头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为术后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人工置换关节脱位。舒适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比例均明显优越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及股骨头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为术后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人工置换关节脱位。采用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的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护理满意度,适宜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将19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PI评分及SAS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减少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减轻焦虑,改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产褥期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辉县市中医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76例产褥期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3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对照组提供一般住院护理流程,观察组提供全程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1.58%,观察组为92.1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8.23±2.15)d,观察组为(14.26±1.79)d,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32%,观察组为7.8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产褥期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血管介入溶栓治疗期间提供全程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采取预防深静脉栓塞相关措施疗效。方法:选择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39例,女21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抗凝药物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观察组在抗凝药物治疗基础上采取针对预防血栓相关护理措施,如体位护理等,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血栓预防效果优良22例(73.3%),较差7例(23.3%),无效1例(3.3%),总有效率达到29例(96.7%),明显高于对照组23(76.7%),P<0.05,血栓预防效果更为显著;观察组住院时间、满意度评分分别为(16.9±5.4)d、(9.04±0.43)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针对性预防血栓护理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栓预防具有意义,可有效减少血栓发生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PDCA循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3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两组,2012年2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PDCA循环护理,2011年1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评价两组护理效果,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同时对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PDCA组总体满意率为95.0%,对照组总体满意率为77.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DCA组无1例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对照组术后发生1例人工关节脱位,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PDCA循环护理针对常规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化、标准化的护理方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