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恙虫病发病率居北京市自然疫源性疾病首位[1-3],平谷区恙虫病病例占全市95%以上。为了解平谷区常住人口(连续居住>1年)恙虫病东方体的感染水平及分布,开展本项调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008-2011年北京市平谷区恙虫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诊疗情况,为恙虫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个案调查收集平谷区恙虫病病例资料,采用描述分析方法,对2008-2011年平谷区恙虫病病例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1年平谷区共报告143例恙虫病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1∶1;所有病例均发病于9-11月;发病人群主要以农民为主,占所有病例的70.63%.随着时间的推移,恙虫病在平谷区由点及面迅速扩展至88.89%的乡镇;报告的143例恙虫病病例中,88例病例有明确流行病学史,主要从事田间作业、接触秸秆、坐卧草地、接触杂草等;部分人群不同程度地接触家禽、家畜;发现有鼠类在家中活动.报告的143例恙虫病病例中,95.10%的病例有发热症状,热型以弥留热和张弛热为主,60.14%的病例有典型的焦痂或溃疡,好发于身体褶皱部位;此外,75.52%的患者出现皮疹,70.45%的受检者转氨酶活力异常.对其中29患者采血做外斐试验,仅8例阳性.结论 北京市平谷区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做好自身防护等减少恙虫病发生的风险,并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恙虫病知识培训,提高恙虫病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河北省恙虫病疫源地内病例进行血清学分型和抗体动态观察,了解疫源地和非疫源地内人群恙虫病抗体阳性率,初步掌握恙虫病血清流行闰学规律。方法:采集患者病后不同时期的血清标本和疫源地内及非设源地内人群血清标本,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恙虫病抗体。结果:27例恙虫病患者均被证实为Gilliam血清型。病后第3d即可出现IgM和IgG抗体,20d至1年IgM和IgG抗体阳性率均为100%,抗体滴度高峰为病后10-19d,之后开始逐渐下降,疫源地内健康人群IgG和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70%和4.81%,提示可能存在隐性感染,非疫源地内未发现抗体阳性者。结论:初步阐明恙虫病的血清流行病学特点,在流行区可能存在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北京市平谷区人群恙虫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恙虫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既往诊断为恙虫病且东方体抗体阳性的59例患者为病例组,169例健康人为对照组,两组人群的性别、年龄和居住地相匹配,收集可疑危险因素暴露史等信息.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在菜地、粮田、大棚和秋收的劳作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在居家环境和动物接触史方面,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农业生产活动是罹患恙虫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秋收活动是恙虫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08—2022年北京市农民与其他职业人群恙虫病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恙虫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2008—2022年报告的现住址在北京的恙虫病监测数据,描述和分析北京市农民和其他职业人群恙虫病的流行特征及其变化情况。结果 2008—2022北京市共报告1 275例恙虫病病例,其中农民961例(占75.37%),其他职业人群314例(占24.63%)。病例累及全市15个区的68个街道(乡镇),其中农民病例分布在7个区的32个街道(乡镇),涉及5个及以上街道(乡镇)的区有平谷区和怀柔区;其他职业病例分布在15个区的56个街道(乡镇),涉及5个及以上街道(乡镇)的区有平谷区、朝阳区和怀柔区;报告恙虫病病例的区和街道(乡镇)数量均呈现增加趋势。标准差椭圆分析发现,农民和其他职业人群病例分布的椭圆中心位置变化较小,但2020—2022年农民病例和其他职业人群的标准差椭圆出现明显的增大。结论 北京市恙虫病病例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性且分布范围呈逐渐扩大趋势;与农民相比,其他职业人群病例的空间分布扩散更快。应在高危区域开展传播媒介和风险因素调查研究,加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山东省恙虫病流行特点。方法 采用PCR技术及血清学等方法对山东地区人间和鼠间恙虫病感染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首次在黄河以北地区检出恙虫病感染鼠,感染率高达15.63%(ECR结果);从褐家鼠中检出恙虫病立克次体,血清学显示其感染率达10%;通过血清学检查还从大仓鼠中检出恙虫病立克次体抗体。其感染率达15.63%。除已证实的疫区外,还证实山东省潍坊、东营和菏泽3市存在恙虫病人间或鼠间感染。结论 山东省广泛存在恙虫病疫区,黑线姬鼠为主要传染源,其血清学阳性率达19.46%,褐家鼠以及大仓鼠也有可能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恙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山东省不同地区人间和鼠间恙虫病感染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方法:采用IFAT、M—CFT等血清学方法在全省10个市开展不同人群间和鼠间调查。结果:首次在我省黄河以北地区检出恙虫病感染鼠;在我省褐家鼠中检出恙虫病立克次体抗体,血清学显示其感染率达10%;通过血清学检查还从大仓鼠中检出恙虫病立克次体抗体,其感染率达15.63%。通过血清学方法证实我省潍坊、菏泽存在恙虫病人间感染。结论:我省广泛存在恙虫病疫区,黑线姬鼠为主要传染源,其血清学阳性率达19.46%,但褐家鼠甚至包括大仓鼠也有可能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山东省恙虫病的流行极有可能存在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南日岛正常人群血清中抗恙虫病立克次体抗体水平,采集驻军三个点及当地部分居民健康人血清共150人,进行外斐氏反应检测。结果表明:OXk阳性43份,阳性率为28.7%,OX19,OX2均为阴性。其中部队120名健康人群OXk阳性38份,阳性率为31.7%;当地居民30人,OXk阳性5份,阳性率为16.7%。说明南日岛健康人群中有恙虫病立克次体感染或恙虫病流行,该岛可能是恙虫病自然疫源地。结果对该岛恙虫病防治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赵月红  薛慧 《职业与健康》2010,26(24):2991-2992
目的分析北京市平谷区恙虫病流行病学特点以及临床特征,了解恙虫病在该地区的分布状况,以便进行深一步研究。方法对该组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该次调查的恙虫病流行特点。结果自2009年10月3—22日共发生恙虫病15例,男性8例,女性7例;平均发病年龄为51.6岁。其中农民10例,工人5例。15个病例均有发热症状,以稽留热为主。有溃疡焦痂症状者14例,占发病数的93.3%。在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进行单份血清检测后,1例患者IgM抗体滴度≥1:32,14例IgG抗体滴度≥1:64;在应用PCR检测恙虫病东方体特异基因片段的结果中,呈阳性反应者10例。首诊误诊率为93.3%。结论该地区恙虫病的流行是典型的秋季型恙虫病,症状复杂,早期误诊率较高。同时,在该地区可能存在恙虫病自然疫源地,应对疫源地范围进行深一步的监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北京市恙虫病感染高危人群——农民在秋季农业劳作中的感染危险因素,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和调整防控措施。方法对病例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6.0软件分析北京农民恙虫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并通过时空扫描分析了解病例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发病聚集性热点区域,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初步探讨患者的感染来源。结果 2008—2014年北京市累计报告330名农民恙虫病病例,病例潜伏期内主要接触了玉米(46.97%,155/330)、桃(35.45%,117/330)、豆角(10.00%,33/330)等农作物。时空扫描结果显示,病例发病时间集中在每年10月份,病例最可能聚集区域为平谷区平谷镇、东高村镇、大兴庄镇和兴谷街道、滨河街道。结论北京市恙虫病病例多为农民,农民在发病前21天内接触的农作物种类居前3位的分别为玉米、桃和豆角。在做好病例监测的基础上,可考虑流行期内在疾病高发区域,在农民活动较多的作物地及周边布点,采集恙虫,做媒介监测和病原携带状况检测,明确疫情形势和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张立芹 《职业与健康》2011,27(2):172-174
目的分析北京市平谷区猩红热流行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平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2003—2009年猩红热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3—2009年平谷区猩红热发病153例。2006、2007年为平谷区猩红热高发时期。2006年发病率最高,为18.24/10万;2004年发病率最低,为0.25/10万。猩红热总体发病呈下降趋势,有一定程度的波动。以中小学生(45.10%)和幼托儿童(47.06%)构成最高。男性(64.71%)高于女性(35.29%)。城区(53.59%)高于农村(46.41%)。近几年发病高峰集中在5、6月份(2个月发病占12个月中的52.94%)。结论学校、托幼机构是猩红热发病的高危环境,各级医疗保健科应针对在学习生活的群体进行经常性传染病知识培训、宣传、指导。学生、托幼儿童是防治的重点人群,卫生部门应联合教委通过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防止暴发,使平谷区猩红热发病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2.
常秀兰 《职业与健康》2012,28(14):1759-1760
目的了解北京市平谷区流行性腮腺炎(以下简称流腮)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或调整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1年平谷区流腮发病情况。结果 2011年全区共报告流腮病例98例,平均罹患率为25.16/10万。全年均有发病,5和6月发病较多,占全年病例总数的34.69%;男性报告发病数高于女性(1.51∶1);以1~15岁儿童发病为主,托幼机构儿童发病率最高,为411.8/10万;城区发病高于农村,占全部病例的46.94%。结论该区2011年流腮发病较2010年有所上升,应加强流腮疫情监测,建立综合免疫策略,严格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是控制流腮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王瑞琴 《职业与健康》2013,(21):2808-2811
目的探讨北京市昌平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干预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北京市昌平区2012年报告的4317例手足口病患者的流行特征及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人群聚集的镇/街为手足口病的高发地区,发病年龄集中在5岁以下;职业以散居、幼托儿童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高峰在5-7月,重症病例报告与手足口病例发病高峰一致;98.45%患者居家隔离治疗,无死亡病例;实验室检测肠道病毒EV71、CoxA16、其他肠道病毒及混合感染均有检出;91.80%的患者及患儿看护人听说过手足口病;相关知识获得途径75.43%来源于医务人员。结论手足口病的发生存在明显的性别、年龄、季节差异,医务人员针对流行特征及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手足口病患者及患儿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依从性,采取健康行为,有利于疾病恢复及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平谷区150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志忠  薛慧  刘志强 《职业与健康》2010,26(16):1868-1870
目的了解北京市平谷区报告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该病在该地区的流行模式,评价防控措施效果。方法对2009年平谷区通过大疫情网络报告的150例甲流病例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了解疾病流行的基本特征,与不同时期的防控策略进行关联,评价防控措施。结果 150例甲流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23∶1;年龄分布以10~19岁年龄组发病人数最多(98例),占总发病人数的65.33%;职业分布以中学生为最多(101例),占发病总数的67%;地区分布以城镇发病人数多于农村,占发病总数的62.67%;发病时间分布以9月份发病人数最多,之后疫情呈现下降趋势,至11月份疫情进入平稳、低发水平。结论该地区甲流发病特征与北京市总体甲流疫情流行特征相符,适时调整防控策略对延缓疫情播散速度和防治多暴发疫情的发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北京市西城(南)区2010-2012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趋势。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现住址为西城(南)区的2010-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西城(南)区2010--2012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1520例,年均发病率为81.89/10万;连续3年传染病发病位次均为第3位。5—7月为发病高峰期,占累积发病总数的59.47%。发病以托幼和散居儿童为主,占89.28%。病例集中在0~5岁组,占全部病例的87.89%。手足口病流行病原呈多种病原并存状况,且每年的优势毒株不尽相同(X^2=39.94,P〈0.01)。结论西城(南)区手足口病流行形势较为严峻,需要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以遏制手足口病的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09-2012年厦门市恙虫病流行特点,为预防和控制恙虫病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恙虫病发病统计数据,对厦门市2009-2012年恙虫病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9-2012年厦门市共报告恙虫病病例143例,年均发病率为1.18/10万,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P0.05)。2012年发病率最高,达1.66/10万;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6-9月,占76.92%;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率以60岁及以上年龄组最高;病例主要集中在20、30、40、50和60岁及以上年龄组,占总报告病例的90.91%。结论厦门市恙虫病的发生存在逐年增高趋势,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在流行季节应针对重点人群加强健康教育,减少感染机会,控制恙虫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北京市平谷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秀云 《职业与健康》2009,25(18):1957-1958
目的了解2008年北京市平谷区流行性腮腺炎(以下简称流腮)的发病情况和流行规律,为制定适合本地的流腮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平谷区2008年流腮报告病例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共有流腮病例64例,发病率为16/10万,无死亡病例;高峰发病年龄集中在4~12岁的托幼儿童和中小学学生;男性比女性高;流行时间无季节性;城区和农村发病率无差别。结论该区流腮处于低发病水平,说明防控措施有效,应继续加强以流腮疫苗接种为主的控制措施,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8.
首次实验室证实北京平谷地区恙虫病东方体暴发流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平谷地区是否存在恙虫病东方体感染。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对平谷地区采集的30份临床标本进行恙虫病东方体热休克蛋白(groEL)基因和56×103蛋白扩增并测序分析。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血清标本恙虫病东方体特异抗体检测。结果采用PCR共检测血液标本30份,均阳性(100%);用IFA检测28份患者血清抗体,25份阳性(89.3%);长片段PCR扩增,3份标本扩增阳性,阳性结果测序比对所有核苷酸序列相同,与Kawasaki的同源性为96%。结论首次从分子流行病学和血清流行病学的角度证实北京平谷地区存在恙虫病东方体。  相似文献   

19.
刘爱红  崔瑞刚  马维成 《职业与健康》2010,26(22):2649-2651
目的评估北京市平谷区接受调查的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从3个维度和5个类别分析健康素养在不同特征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全区农林牧渔业、住宿餐饮业、其他服务行业3类职业居民共计638人,使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制作的问卷进行健康素养状况调查。结果平谷区接受调查的居民总体健康素养评判情况:具备健康素养者53人,占8.3%。宏观层面以3个维度划分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素养者160人,占25.1%;具备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素养者51人,占8.0%;具备健康技能素养者81人,占12.7%。按目前我国主要卫生问题以5个类别划分,具备科学健康观的128人,占20.1%;具备传染病预防素养的148人,占23.2%;具备慢病预防素养的24人,占3.8%;具备安全与急救素养的163人,占25.5%;具备基本医疗素养的14人,占2.2%。结论平谷区接受调查的居民总体健康素养水平略高于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6.48%),5类健康素养中,水平最低的是基本医疗素养,其次是慢病预防素养。应大力提倡和积极推进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