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邪伏膜原”与达原饮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邪伏膜原”是温病病理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阶段和现象,多见于湿温病初期。有关“邪伏膜原”的提法,首见于明代吴又可所著《温疫论》中.吴氏提示了9种传变的理论构思和开达膜原以驱邪的治则要义,并创立了达原饮方,揭示了温病与伤寒的证治鉴别。清代湿病学日趋完善,后世医家不断深入研究“邪伏膜原”理论,以及达原饮的配伍原理和临床运用。但由于某些医家持否定意见,对吴氏所论褒贬不一,造成后世习医者难以适从,影响了达原饮的正常运用和推广。本文针对膜原的概念、邪伏膜原的机理与类似证的鉴别,以及达原饮的运用要点谈几点个人…  相似文献   

2.
达原饮出自吴又可《温疫论》,有开达膜原,辟秽化浊之效。主治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笔者应用此方,治愈1例无名高热,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达原饮出自明代吴又可的《温疫论》。吴又可称此方可驱离人体膜原之邪,“使邪气溃败,速离膜原”,故方名“达原饮”。本方由槟榔、厚朴、草果等组成,有开达膜原、辟秽化浊之功,主治温病初起、邪伏膜原。现代可用槟榔9g,厚朴6g,草果3g,知母6g,白芍6g,黄苓6g,甘草3g,水煎服。  相似文献   

4.
谈“邪伏膜原”与达原饮之运用北京联大中医药学院(100007)高忠英“邪状膜原”是温病病理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阶段和现象,多见于湿温病初期。有关“邪伏膜原”的提法,首见于明代吴又可所著《温疫论》中,吴氏提示了九种传变的理论构思和开达膜原以驱邪的治则要义...  相似文献   

5.
达原饮是明代吴又可所创,载于《温疫论》,主治温疫初起邪伏膜原之证。清代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将达原饮的药味略作增减,治疗“中焦热结,阳陷之症”甚验。笔者临证用本方加减治疗多种湿热疾患,仅举3例,略述管见。  相似文献   

6.
达原饮胶囊是在明代医家吴又可《温疫论》中达原饮方剂的基础上研制出的新中药制剂,由厚朴、草果、槟榔、芍药、甘草、知母、黄芩等药材组成,有开达膜原、避秽化浊之功,主治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之证。  相似文献   

7.
达原饮为明·吴又可所创的治疫名方,在疫病治疗中广泛运用,用于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憎寒壮热、日一至三发者,也是治疗湿邪内伏膜原证的要方,只要辨证符合邪伏膜原之病机者,均可运用本方。后世医家在本方基础上多有化裁变化,以适应疫病变化迅速的特点。本文试图探讨达原饮的方证特点,总结达原饮在古今疫病治疗中的运用情况,为临床治疗传染病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徐宁  徐敬才 《江西中医药》2003,34(10):34-34
达原饮是明代医家吴又可在所著《瘟疫论》中所创 ,为治疗瘟疫初起、邪伏膜原要方。后世多有发展 ,形成达原饮的类方 ,其中有清代薛生白《湿热论》中治疗湿热证、寒热如疟、湿热阻遏方 ,雷丰《时病论》中治湿疟的宣透膜原法方 ,俞根初《通俗伤寒论》中柴胡达原饮 ,刘松峰《松峰说疫》中的松峰达原饮 ,《广温热论》中戴麟效引樊开周验方新定达原饮等。达原饮及类方组成加减见表 1 :表 1 达原饮及其类方组成与加减作者基本药物 加 减吴又可 槟榔、厚朴、草果、甘草、黄芩、知母、芍药薛生白槟榔、厚朴、草果、甘草 柴胡、藿香、苍术、半夏…  相似文献   

9.
达原饮是明代著名温热学家吴有性创立的治疗温病初起、邪伏膜原之名方。近年来笔者通过临床践验,认为本方不但能开达膜原,治疗温疫或疟疾之邪伏膜原,而且理气和胃,清热燥湿之功尤著,可广泛用于中焦湿热诸证。  相似文献   

10.
达原饮治疗湿阻便秘经验略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原饮出自<温疫论>,由槟榔、厚朴、草果、知母、芍药、黄芩、甘草组成,主治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目前由于临床上典型的邪伏膜原证并不多见,笔者在临床上结合湿邪致病特点、病机变化,用本方加减治疗湿阻所致之便秘,疗效显著,从而进一步拓展了达原饮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达原饮是吴又可专为邪伏膜原而设,是开达膜原之法的代表方剂,在达原饮及其后世医家诸开达膜原的方剂中,槟榔、草果、厚朴的配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中医理论、中医文献资料、中医临床运用等方面论证其配伍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明代医家吴又可创制的名方达原饮为治疗温疫初起邪伏膜原之方剂,全方由槟榔、厚朴、草果仁、知母、芍药、黄芩、甘草7味药组成,开达膜原,辟秽化浊之功尤强,治疗温疫效果显著,后世医家受达原饮启发创制出诸多类方以适应温疫的变化.达原饮除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外,对其他系统疾病同样具有良好治疗效果.达原饮的立方本旨和组方特点值得现今治疗温疫类等传染病借鉴,可以为其临床具体运用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雷氏透达膜原饮一方始见于清代医家雷丰所著《时病论》,该方以芳香化浊、理气散邪之品,共奏开达膜原、辟邪化浊之功,治疗邪伏膜原之疾患。验案以寒热往来、腹胀泛酸为主症,兼具少阳、太阴两经之病症,符合邪伏膜原之病理特点,故用是方获效。  相似文献   

14.
正高祥福主任中医师系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浙江省名中医,善用中医药治疗肾脏病,临床经验丰富。本人有幸跟随高师临证学习,现将其运用达原饮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1立方依据达原饮最初见于明末医家吴又可《温疫论》,其为温疫初起、邪伏膜原而设,治疗湿热疠气盘踞膜原病症。高  相似文献   

15.
自明代医家吴又可在《温疫论》中引用《黄帝内经》的“膜原”概念,来解释当时疫病的侵袭途径、病理特点、传变规律,以及创立“邪伏膜原”的辨证论治方法以来,后世医家对于膜原这一部位也予以重视,对邪伏膜原的理论研究也较多。经过诸多医家的发挥、充实,使邪伏膜原的理论不断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6.
<正>邪伏膜原之说为明代温病学家吴又可首次提出并确立,追其理论渊源可上溯到《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虽然历代对膜原的认识不尽相同,但基本围绕《内经》的论述展开,鲜有实质性突破。吴又可结合疫气致病传变特点及临床经验,挖掘先贤对膜原的认识,提出邪伏膜原,并对邪伏膜原的病位、症状、体征、传变特点、治疗等进行了系统论述,其体系完整,得到后世众多医家推崇,使邪伏膜原理  相似文献   

17.
介绍吴耀南教授从"膜原"论治慢性肝病的临床经验。认为邪伏膜原致病特点与慢性肝病类似;肝处中焦,分属消化系统,与膜原病位有所相似共通,故可采用达原饮及开达膜原法等从膜原论治慢性肝病。并举验案2例。  相似文献   

18.
"邪伏膜原"为明代温病大家吴又可的学术理论,其在《温疫论》中明确提出了"邪伏膜原"学说,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丰富该学说。笔者从"邪伏膜原"角度出发,进一步总结"邪伏膜原"学说,从病因、病位、病性、传变等方面阐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出"邪伏膜原"的4个辨证模型:邪出膜原水平入侵三焦辨证模型、邪出膜原阶段入侵卫气营血辨证模型、邪出膜原表里入侵辨证模型、邪出膜原靶向入侵脏腑辨证模型,以此探讨基于膜原理论对本病的辨证施治,并据此提出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方案。  相似文献   

19.
达原饮出自吴又可的《温疫论》,有开达膜原,辟秽化浊之效。主治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笔者应用此方,治愈一例无名高热,现简述如下: 徐××,女,26岁,工人。从1982年7月始,每日午后高热(39~41℃之间),经住院检查,没  相似文献   

20.
达原饮合升降散治疗发热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达原饮出自吴又可所著《瘟疫论》,由槟榔、厚朴、草果仁、知母、芍药、黄芩、甘草七味药物组成,用于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之憎寒壮热,胸闷呕恶,头痛烦躁,脉弦数,舌边深红、苔垢腻等症,具有开达膜原,辟秽化浊之功.升降散出自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方由蝉衣、僵蚕、姜黄、大黄组成,功能辛凉宜泄、升清降浊、清热解毒、逐秽祛邪、表里双解、凉血荡涤.笔者近年采用达原饮配合升降散加减治疗发热30余例,取得良好效果.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