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转化医学是将墓础生物医药的成果和技术快速转化并应用到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基础与临床双向互动(BtoB)的一门新学科.中药是我国的特色、优势产业,正处于从传统中药经过中药现代化到创新中药的发展阶段,继承与创新、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是创新中药的核心思想.这与转化医学BtoB的研究模式关系十分密切.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中医药理论指导的优势和中药整体调节的特色,探求还原与整合结合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中药新药创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转化医学是将基础生物医药的成果和技术快速转化并应用到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基础与临床双向互动(BtoB)的一门新学科。中药是我国的特色、优势产业,正处于从传统中药经过中药现代化到创新中药的发展阶段,继承与创新、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是创新中药的核心思想。这与转化医学BtoB的研究模式关系十分密切。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中医药理论指导的优势和中药整体调节的特色,探求还原与整合结合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中药新药创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国家大力推进中药现代化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已为中药学人所共识,然而临床医生和广大老百姓对中药现代化成果的感受仍较为滞后。重视临床、结合临床,大力开展中药转化医学研究,是推动中药现代化走进临床的重要出路和举措。中药转化医学研究路径可概括为:源于临床-证于实验-回归临床的循环往复过程;其研究内容可概括为:面向临床的中药标准化研究和源于临床的创新中药研制。面向临床的中药标准化研究的核心是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建立以功效为基础的中药品质与性效评价方法和标准,推动中药"品-质-性-效-用"一体化,使中药标准在临床上能让医生看得懂、用得上;源于临床的创新中药研制,包括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的特色复方中药研制、基于临床标本和组学方法的现代组分中药研制,加快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进程,为中医临床提供"源于传统、优于传统"的安全高效药物。建议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从科研立项、人才培养、新药审评及配套的相关政策法规和组织机构等方面,支持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转化医学的角度,探讨了中药炮制学科的主要任务、研究方向,以及炮制学科创新和发展过程中所要解决的关健问题;以继承与创新并重为原则,推动基础科研创新与产业创新共同发展,保证饮片临床合理应用,促进中医药产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是推动炮制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肖永庆首席研究员从事中药科研30余年,将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的理论和研究经验融汇于中药炮制学科及饮片产业的继承、创新与发展,对中药炮制学继承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着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并通过多年的科研实践,构建了基于中药饮片生产经验传承的中药饮片炮制工艺规范化研究模式、基于炮制前后科学内涵变化规律的中药饮片炮制原理研究模式、基于中药饮片炮制原理的具有饮片个性特色的质量评价模式、基于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中药饮片分级及质量评价模式。同时,他提出了通过开展中药标准饮片研究,进一步完善中药标准物质体系,稳定中药饮片质量及临床疗效;以大宗中药材产地为核心,构建中药饮片区域性、专业化和智能化生产模式等设想。其创新性的学术思想、前瞻性的科研模式及产业发展策略为中药炮制学科的发展以及中药饮片行业在新环境下重新布局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本文旨在通过对肖永庆首席研究员主要学术思想和多年科研实践的梳理,为中药炮制学科和中药饮片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多种辅料共制是中药炮制的特色之一,对临床疗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传承不够、创新不足、转化不力,导致其现代研究进展缓慢。整理了常见药物的传统多辅料炮制,总结了传统多辅料共制的组合规律,根据固-液、固-固、液-液组合等不同的辅料物态和药性助制、性味-病证与性味-控毒组合等不同的炮制目的,归纳并分析了传统炮制目的为增效、减毒与矫味和现代研究较多的辅料(蜜酒、酒醋、姜矾与蜜麸)共制原理,以期为中药饮片多辅料共制研究在新时代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技术,促进中药炮制的传承、创新与转化。  相似文献   

7.
基于现代科学技术及理念的创新中药研究并没有脱离传统天然药物研究思路,在继承与创新中 医药理论体系中,基本没有继承,创新又不足,使创新中药新药研究陷入一种尴尬境地。我们在总结“十一五”、 “十二五”课题经验的同时,结合即将开展的“十三五”组分中药的研发思路,分析了影响中药新药现代化研究的 3个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①高水平候选处方的科学筛选始终是中药新药研制的瓶颈,是中药现代化的基 本前提;②大力开展中药转化医学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中药转化模式是推动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出路和举措; ③从组分中药剂型发展和改革的角度,需要遵循传统中医基础理论,综合考虑组分中药成药性的特点,给组分 中药剂型的筛选和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药为我国传统的药物,具有悠久的临床使用历史。中药制剂的发展在近50年来有一个新的飞跃,在继承和改进传统剂型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制剂技术和制备工艺创新了一些新剂型、新品种,如中药静脉注射剂乳剂、控缓释胶囊片等。从而丰富了临床用药,使中药制剂生产逐渐走向科学化、  相似文献   

9.
中药炮制学科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转化医学的角度,探讨了中药炮制学科的主要任务、研究方向,以及炮制学科创新和发展过程中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继承与创新并重为原则,推动基础科研创新与产业创新共同发展,保证饮片临床合理应用,促进中医药产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是推动炮制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中药是临床中医学长期实践的产物,具有多成分、多环节、多靶点的整体作用特点.由于中药的复杂性,目前尚未形成系统科学的中药研究思路,这严重制约着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从药效物质基础、药理作用机制、结构优化、基于组分结构理论的质控研究、组分体内药动学研究5个方面进一步系统深入地阐述以组分为功能单位的中药研究新模式,以期为中药现代化发展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应用转化医学理念,结合课题研究,探讨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的模式和方法,提出采用临床—基础—临床的模式,既能解决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经验的"承",也为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经验的"传"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李振华从出身于豫西乡村一个中医世家的普通中医,成长为国医大师,这决非偶然。从李振华60余年的医教研工作业绩中研究其成才规律:他仁善为本,济世活人;法于经典,采撷各家;虚心求教,博学多识;精于临床,务实求真;教学相长,及时总结;献身中医,孜孜不倦,构成了其成才规律。国医大师李振华成才的规律,将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产生启迪,对中医药的传承,也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是延续中医药事业的根本途径。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在中医药发展中至关重要,其传承模式也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多元化。然而,大量隐性知识存在于中医临床诊疗过程中,极大地增加了名老中医学术传承的难度。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在现代医学诊疗中已有了初步应用,它可以拓展人类局限的数据存储和计算分析能力。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中医传承模式,可以深度挖掘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为中医学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本文主要介绍名老中医学术传承现状,探讨并展望人工智能在名老中医学术传承中的应用以及前景。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治疗老年痴呆组方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和总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的用药规律。通过收集CNKI中运用中医药方剂治疗老年痴呆的文献,筛选并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挖掘其中的用药规律。在筛选治疗老年痴呆的104首方剂中,涉及中药147种。方中补益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为活血化瘀、醒脑开窍药;出现频率最高的药对为川芎-石菖蒲,占总方剂的27.9%。演化得到核心组合6个,新处方3首。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CNKI数据库筛选出的治疗老年痴呆的方剂进行分析,得出组方以补益、化瘀、开窍为主,进而揭示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贵阳中医学院名中医为例,研究和探讨贵州近现代名中医的临床经验方心得、方义。方法:运用方剂学、中医临床基础和人物访谈的研究方法,通过临床适应病证、方药组成和方义探讨三个维度介绍贵州名中医的临床用方思路。结果:各位名中医的临床思路和擅长诊治病证各不相同,有以经方加减为主者,有以合方化裁为主者,有以中西医结合临床遣方用药者,流派纷呈。结论:贵州近现代名医经验丰富,但系统研究较少,流派研究更是缺乏,未来总结名医经验,探讨学术思想的传承尤其必要。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迅猛发展,中医药与AI的结合将可以为中医药的传承和现代化提供助力。本研究将从搭建AI中医专家系统入手,阐述AI对提高中医诊断的作用,物联网搭建AI中医药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及中医药人工智能化的前景,以图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医组方用药规律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进行研究和总结,是传承中医防治疾病方法和手段的核心内容.从中医组方用药规律研究的方向和发展进程两个方面入手,总结中医组方用药规律研究的相关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传统的用药经验传承方法与计算机辅助的数据挖掘方法相结合将是中医组方用药规律研究和创新的发展趋势.在未来的发展中,一方面仍需重视传统的组方用药规律研究方法,将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用药经验加以总结和传承;另一方面,创新相应的快捷、方便、实用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尤为重要.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将已有挖掘分析方法加以集成开发的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为中医组方用药经验的传承提供了便利的有效工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CiteSpace的中医传承研究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可视化分析从宏观角度呈现中医传承领域的研究概况、研究热点和前沿,分析未来发展趋势,为中医传承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004-2018年间发表于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ternet,CNKI)的中医传承研究领域论文进行分析,将该领域主要科研团队、科研机构、发文数量、研究焦点及走向以知识图谱形式呈现。结果 中医传承研究发文数量从2004-2010年期间处于起始期和缓慢增长期,自2011年后处于显著增长期,以唐仕欢为代表的科研团队和以山东中医药大学为首的科研院校为中医传承做出了较大贡献。中医传承辅助软件的应用极大方便和扩展了传承的内容和深度,传承研究日趋细化、数据化、客观化。结论 国家采用科研立项、国医大师评选等一系列扶植中医的政策及名师带徒等具体传承工作的实施是中医传承研究领域迅速升温的直接原因。计算机、统计学的发展以及中医传承软件的开发为中医传承研究注入了新活力。预计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围绕中医传承实践方法的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数据挖掘技术的开发及传承软件升级将是该领域持续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专利制度属于民事法律范畴,中药品种保护制度属于市场管理法范畴,两者对中药产品的保护各有侧重与利弊,效力各有强弱,在功能作用上可形成互补。为满足新时期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要求,中药品种保护制度应立足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扩大保护范围,完善审评模式,规范退出机制,以达到维护中药企业权益,提升中药产品整体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