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陪护对精神科工作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一般不陪护,除非特殊情况,如患者伴发严重躯体疾病或者自杀行为特别严重者。陪护虽然对患者生活上的照顾会更细致些,但也存在不少负面的影响。现就我院2001年至2003年80名陪护家属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陪护对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用自制调查表,分别对合作的住院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三方进行调查,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首次住院患者,90.48%的亲属认为需要留陪人,主要理由是有利于患者情绪稳定.两次(含两次)以上的住院者,80.95%的亲属认为不需要留陪人,主要理由是患者生活能自理不需要陪护;64.10%的医护人员支持留陪人,主要理由是满足患者和家属心理需求;35.90%的人认为不需要留陪人.主要理由是陪护对治疗、护理造成干扰;而大部分(74.29%)患者并不希望留陪人.主要理由是生活能自理不需要陪护.对于陪护的时间,三方大多数选择依据病情而定.结论 陪护对住院精神病患者有利有弊,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3.
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陪护家属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了使患者获得更多的家庭支持,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其陪护家属的情绪差异。方法采用BPRS、TESS评定患者治疗效果;采用SAS、SDS评定固定陪护组、轮换陪护组的负性情绪,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家属负性情绪的差异。结果36例患者完成4周治疗显著好转,不良反应较轻。75名家属在陪同患者入院时的SAS、SDS评分均高于全国常模,第4周时评分都明显改善,但轮换的陪护家属情绪改善较固定的陪护家属更为明显。结论固定陪护家属因长期在院陪护,承受更多因患者导致的压力和相对缺少社会支持,应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病人跌倒、坠床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以降低跌倒、坠床率.方法 对我院近2a来住院病人发生跌倒、坠床的24例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造成老年病人跌倒、坠床的原因有患者自身的因素、医护人员的因素、陪护及家属的因素、环境因素,其中患者自身的因素是最主要的原因.结论 对患者及家属、陪护进行有效的安全宜教是防范措施的关键.同时,在安全管理制度上层层把关,关口前移,认真执行安全措施,能有效降低跌倒、坠床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开放管理女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陪护家属的心理状况及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132例开放管理女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陪护家属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8例,对照组64例,研究组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未实施。采用自编的调查表对两组陪护家属在患者入院时进行调查;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家属在患者入院3 d内和健康教育结束时分别进行评定。结果开放管理女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陪护家属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均存在一定的焦虑、抑郁情绪,且对疾病的认知不同,对医生的干预性治疗建议的领悟接受不一。研究组在健康教育结束时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开放管理女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陪护家属及时进行健康教育,能改善家属的心理状况,提高家属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精神病患者首次住院,家属常要求陪护,而陪护对患者的康复是否有利?本文就此对我院从2000年元月~2003年元月收治的62例有陪护的精神病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收治本院的50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收集时间:2019年10月~2021年10月)为研究样本,回顾性调查患者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家属相关资料等,分析影响患者住院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 留守、由家属陪护、家属对精神疾病态度不良、无医保、治疗无效、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其住院时间与非留守、无家属陪护、家属态度良好、治疗有效、无不良反应患者的住院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分析显示:留守、家属陪护、家属对精神疾病态度、医保、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是影响患者住院时间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影响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时间的主要因素为家属陪护、留守儿童、家属对精神障碍疾病态度不良、治疗无效、出现不良反应,进而对患者住院治疗及早期康复造成不良影响,临床需大力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供有效心理疏导,以减少不良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规范化健康宣教在精神科行保护性约束患者陪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10-2015-12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心理科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陪护家属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陪护家属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干预组在患者入院时通过幻灯片进行健康宣教,约束后发放宣教卡片进行个体健康宣教,并针对患者陪护家属的顾虑及心理反应进行心理疏导。比较2组陪护对保护性约束的心理接受程度及对治疗的影响。结果干预组陪护对保护性约束的接受程度(99%)明显高于对照组(68%),对治疗的影响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规范化健康宣教可有效改善陪护对约束性治疗的接受程度及满意度,减少患者约束时间及护士执行保护性约束所需时间,避免因约束对患者造成的躯体伤害,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精神科陪护家属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提高患者依从性,和谐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方法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采取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患者依从性提高,住院时间缩短,护理纠纷减少。结论对精神科陪护家属实施健康教育,能倡导科学就医,减少医患纠纷,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将护患沟通方法应用于神经外科护理中来预防护患纠纷. 方法 运用各种沟通方法及技巧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针对神经外科护理工作特点:如危重患者多,患者住院时间长,家属长期疲劳陪护,心理压力大等,针对不同患者及家属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结果 患者对护士满意度提高,医患关系达到和谐. 结论 有...  相似文献   

11.
家属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索家属教育对农村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我们进行了研究。1.对象和方法:对象为1993年6月至1994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住本市农村。家属教育组(A组)为本院实施开放管理的白庄住院分部患者,均有家属陪护;对照组(B组)为本...  相似文献   

12.
专业护士对精神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始,我院开放管理病房(有家属陪护)选拔优秀护理骨干担任专业护士,对精神病患者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期间非隔离病区的应急护理管理方法。方法 参照院感相关规定和借鉴部分呼吸内科隔离病房管理模式:加强全员(病人、陪护人员、医护人员、工勤人员等)院感培训和教育,每天免费发放口罩,加强病区通风、手消毒等措施,保持高度警惕;全员免费筛查肺部CT;病区内设立相对孤立的区域为隔离区域,确诊病人单间隔离,限制疑似病人和家属活动范围,护理专班执行护理工作;新入、新转入病人和陪护家属肺部CT筛查后再入院;每例病人固定一位陪护,谢绝其他家属探视;及时向医务部门汇报,尽早安排确诊和疑似病人转诊到对应隔离病区治疗;因陋就简,尽可能加强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装备。结果 2020年1月7日至2020年2月22日,共诊治3例COVID-19病人及12例疑似病人。采取以上防控措施后,与之密切接触的37位医护人员和3位保洁员均无感染,无新增感染的病人及家属。结论 COVID-19疫情期间,非隔离病区在防护用品缺乏、防护级别不足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的应急管理模式,能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避免医务人员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新冠疫情期间普通肺炎患者焦虑、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7月100例普通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并分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学历等一般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100例普通肺炎患者检出焦虑66例,检出抑郁54例;抑郁组、非抑郁组以及焦虑组、非焦虑组病情严重程度、学历、年龄、家属陪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疾病知识水平、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家庭月收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婚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小学以下学历、无家属陪护、COVID疾病知识水平低、年龄> 60岁是焦虑的影响因素;重症肺炎、小学以下学历、无家属陪护、医疗费用自费是抑郁的影响因素。结论 新冠疫情期间普通肺炎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包括学历、家属陪护等,应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以及健康教育等降低焦虑、抑郁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认知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制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教育干预措施。方法:对112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认知现状调查,采用自编的家庭干预用家属认知状况调查表,将取得的数据输入电脑,经Statpal软件处理统计。结果:半数以上的精神分裂症亲属对精神病防治知识了解甚少,对家庭干预意义了解更少。文化程度对家属了解家庭干预知识有一定影响(P<0.05)。三分之一以上的亲属对病人的疾病诊断不认同,可能与缺乏疾病知识、社会偏见有关,但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亲属认为病人的服药较重要。结论:家庭干预的重点,首先应提高病人亲属对疾病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重症卒中患者家属的社会支持需求状况。方法 对重症卒中患者家属63例进行社会支持需求情况、关注事项、期望的社会支持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0.17%被调查者认为家人患病后对家属的生活影响严重,一半以上认为家人患病对家属的身体影响严重。家属对探视的需求非常强烈和比较强烈的占74.13%。98.36%的家属希望及时知晓患者病情变化。67.21%的家属最关注的是患者的生命是否有希望,55.37%最期望的是患者得到最好的救治,44.26希望完善社会保障,减少经济压力。结论 医疗信息支持是对病重卒中患者家属的重要社会支持;应关注卒中患者家属的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17.
脑出血病人早期给予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的同时结合心理康复与运动康复的护理 ,对降低死亡率、致残率 ,减少并发症 ,缩短住院时间 ,减轻患者家庭精神负担及经济负担至关重要。1 心理康复脑出血病人对突如其来的生理功能障碍或丧失 ,病人及家属会产生恐惧、消极、悲观以至绝望的心理。此时及早恢复患者及家属的正常心理状态对疾病的治疗有着积极的影响。1 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患双方能否形成一种信任、融洽的关系 ,决定于护理人员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护理人员应沉着、庄重、密切接触病人 ,使病人及家属从治疗、护理的过程中感受到关…  相似文献   

18.
今年11月在南京召开第七届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时,有一位医生向我反映:青岛一家精神病院有一住院病人假出院后,在海边溺水身亡,其家属委托律师控告医院要求巨额赔偿;理由是:病人在假出院期间,并未办理正式出院手续、还继续付住院费,因此医院应承担病人的监护责任,理应给予经济赔偿。司法部门与新闻媒介方面也认为病人一方是弱者,而偏向其家属的要求。问我此事该怎么办? 听到此事件后,使我首先感到:目前在社会广大群众中,不仅缺乏精神病学知识与对病人的护理常识,并且对精神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并分析30例利用数字化三维颅骨成形技术行Ⅰ期颅骨修补的病例的随访结果。方法对2010~2011年收治的30例颅骨肿瘤患者,用数字化三维颅骨成形技术行颅骨修补。术后利用直观类比量表等工具对患者进行随访和客观评价,了解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以及对疼痛、外观的满意度等,并对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随访时间3。22个月,平均12.5个月。30例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生感染以及局部头皮损伤和钛板外露。术后对总体效果的评价患者自己认为极满意的占73.3%(家属为80.0%),认为满意的占20.0%(家属为16.7%),认为一般的占0%(家属为3.3%),认为不满意的占6.7%(家属为O%)。术后27例(90.0%)的病人无疼痛,28例(93.3%)的病人对修补后的外观感到满意。随访还显示,29例(96.7%)的患者感到术后生活质量提高。但是,术后如果进行MR随访,会影响影像质量,但对CT检查无影响。结论对颅骨肿瘤手术造成的缺损,利用数字化三维颅骨成形技术行Ⅰ期修补,方法可行,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无陪护患儿即新生儿病房内无家长陪伴的患儿,因这种新的护理模式不受家属的干扰,对预防院内感染、方便医护人员集中精力治疗、护理新生儿,更好地观察病情十分有利[1],但由于没有家属陪护,新生儿又无自理能力,不会说话,发生身份混淆的几率比普通成人病房要高许多,因此提出规范的新生儿身份识别程序对防范身份混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