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省聊城市居民碘营养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山东省聊城市居民碘营养状况.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 按照LQAS抽样法对聊城市4县1区8~10岁儿童甲状腺肿(甲肿)大率、尿碘含量、居民户碘盐覆盖率及合格率、饮水碘含量、儿童智商(IQ)水平及当地居民生活习惯进行了调查.并对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 水碘与儿童尿碘、儿童甲肿率之间的关系出现不一致性。儿童甲肿率与尿碘、碘盐覆盖率之间的关系完全旱现一致性。结论 聊城市4县1区存在高碘性甲肿的流行,是由于居民饮用高碘水和食用碘盐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此提出了该地区高碘性甲肿的主要预防措施为停止饮用高碘水和食用碘盐。  相似文献   

2.
目的影响甲状腺肿大率(甲肿率)的相关因素较多,2002年我们收集了碘油、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全年人均收入、行政区划单位级别等相关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分析甲肿率与若干因素的关系.方法各省(区、市)按均一情况对待,不分层.在每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地区、自治州、盟、市)随机抽取3个县,每个县随机抽取4个乡,每个乡随机抽取2个村,各省在每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地区、自治州、盟、市)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小学,小学校应该在抽中的乡中选取,全省共计抽取30所小学.每所小学校随机抽取40名8~10岁儿童,进行甲状腺检查.甲肿率检查采用触诊和B超方法,同时收集相关因素信息,由省级专业机构负责进行.甲状腺肿大的诊断,应由两名或两名以上具有一定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确定.同时严格按儿少卫生体检的标准测量身高、体重,并记录抽中县、乡、村、学校的名称及人数.结果触诊法检查,投服碘油甲肿率9.8%,未服碘油触诊法甲肿率6.5%;B超法检查,投服碘油甲肿率7.1%,未服碘油B超法甲肿率6.3%.触诊法检查女生的甲肿率高于男生,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B超法不同性别之间甲肿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的儿童甲肿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变化趋势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触诊法甲肿率增高,但B超法甲肿率反而降低.无论是触诊法还是B超法,身高≥130cm的儿童甲肿率均显著高于身高<130 cm的儿童(P<0.01).无论是触诊法还是B超法,体重≥25kg的儿童甲肿率均显著高于体重<25kg的儿童(P<0.01).无论是触诊法,还是B超法,行政区划单位级别与甲肿率的关系没有规律性,但省城级与地市级学校的病情比较低.不同家庭年人均收入的儿童甲肿率,无论是触诊法,还是B超法,差异都有显著意义(P<0.01),并且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病情呈现递减的趋势,再次印证碘缺乏病防治确实应与扶贫工作相结合.结论甲肿率与年龄、体重和身高因素呈正相关;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甲肿率呈现递减的趋势,二者之间是负相关关系.投服碘油组的甲肿率高于未服组,可能与甲肿率的下降尚需要一定时间有关.行政区划单位级别与甲肿率的关系没有规律性,但省城级与地市级学校的病情比较低.对儿童甲肿率的评价,应综合考虑各地区儿童体质健康发育水平、性别、投服碘油的时间、地区经济状况等、使甲肿率判定结果更具有客观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全民食盐加碘后闽东南沿海居民碘营养状况动态变化趋势.方法 1995年至2001年每隔1年从闽东南沿海11个沿海县(市、区)各抽取8~10岁儿童1200名调查甲状腺肿比例,每个县(市、区)再抽检210名儿童进行尿碘水平和家中盐碘含量的测定,观察新生儿脐带血(全血)TSH水平.结果儿童甲肿率持续下降,2001年已达3.8%,所有县(市、区)儿童尿碘中位数均>100 μg/L.结论闽东南沿海居民经实施全民食盐加碘干预后,居民碘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2001年新疆阿克苏地区碘缺乏病防治现状调查分析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新疆阿克苏地区碘缺乏病流行现状,为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制定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LQAS抽样方法对阿克苏地区8县1市的碘缺乏病防治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儿童甲状腺肿大(甲肿)率为42.2%,儿童尿碘中位数146.8μg/L,合格碘盐食用率27.2%,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32.7%.结论本地区碘缺乏病流行严重,必须采取持续、有力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和掌握中国基本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后的防治现状,完善可持续防治策略.方法各省(市、区)按均一情况对待,不分层.在每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地区、自治州、盟、市)随机抽取3个县,每个县随机抽取4个乡.各省在每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地区、自治州、盟、市)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小学,小学校应该在抽中的乡中选取,全省共计抽取30所小学.每所小学校随机抽取40名8~10岁儿童进行甲状腺检查,同时记录学生总数.居民饮用水碘含量在200μg/L以上的县,不包括在本次抽样范围内.儿童甲状腺肿大率采用触诊法进行检测,触诊检查由省级专业机构负责进行.甲状腺肿大的诊断,应由2名或2名以上具有一定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确定.Ⅰ度甲状腺肿大的确定标准为"看不见,容易摸得着"(参考①甲状腺体积大于受检者拇指末节;②在判定Ⅰ度时,可算可不算的应不算Ⅰ度;③不能仅凭峡部肿大作为判定Ⅰ度的基本方法,应以侧叶肿大为准).甲状腺容积采用B超法进行检测,所用B超机探头限7.5 MHz以上(包括7.5 MHz),同时严格按儿少卫生体检的标准测量身高、体重.结果2002年8~10岁儿童甲肿率接触诊法的加权结果评价,新疆、西藏、重庆、贵州、陕西5个省份甲肿率在10%以上,甘肃、辽宁、海南、北京、内蒙、黑龙江、上海、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四川、云南、青海15个省份在5%~10%之间,其余省份在5%以下.1999与2002年2次监测数据对比表明,自1999年到2002年,有23个省份呈现不同幅度的下降,占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74 2%.与1 999年监测结果相比,还有些省份甲肿率存在升高现象,如上海(升高4.4个百分点)、黑龙江(升高2.0个百分点)、青海(升高1.8个百分点),陕西省尽管总甲肿率仅升高了0.6个百分点,但Ⅱ度甲肿率升高了2.7个百分点.全国4次监测的甲肿率数据对比表明,8~10岁儿童触诊法甲肿率由20.4%下降到5.8%,其中Ⅱ度甲状腺肿大率由2.1%下降到0.29%.结论自1995年到2002年,甲肿率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无论是8~10岁儿童B超法甲肿率还是触诊总甲肿率和Ⅱ度甲状腺肿大率都不同程度地逐年下降,说明我国碘缺乏病的防治工作成绩巨大,碘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2005年全国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全国碘缺乏病病情现状,评估全国及各省(区、市)消除碘缺乏病工作的进展情况。方法以省为单位在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按人口比例概率抽样方法(PPS)进行抽样后,再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小学校及学校中的8~10岁儿童,采用触诊法和B超法检测被抽中儿童甲状腺.用EpiInfo2002软件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全国8~10岁儿童触诊甲状腺肿大率(简称甲肿率)为5.0%,B超法甲肿率为4.0%。触诊法和B超法甲肿率都在5.0%以下的省份有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上海、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广西、贵州和宁夏;触诊法和B超法甲肿率都在10.0%以上的省份是甘肃和新疆;其余省份的甲肿率在5.0%~10.0%。结论我国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大多数省份的碘缺乏病病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新疆、甘肃等省份的碘缺乏病防治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
杭州市淳安县山区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回升原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杭州市淳安县儿童碘营养状况,分析山区儿童甲状腺肿大率(甲肿率)回升的原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8~10岁儿童642名。用触诊法对每个儿童检查甲状腺,部分儿童检测尿碘、盐碘、智商、血清总蛋白及调查其膳食情况。结果山区学生甲肿率为10.28%,明显高于城镇学生(3.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山区住校生甲肿率(13.81%)与山区未住校生(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学生与山区未住校生甲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山区住校生的食物种类和每日碘摄入量平均分别为4.9种和26.01μg/d,均低于城镇学生(11.5种、38.05μg/d)。结论山区儿童特别是山区住校生碘摄入量低且不持续及食物中蛋白质较少是导致甲肿率回升的主要原因,应采取措施改善其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8.
2002年四川省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四川省碘缺乏病防治现状,评估防治效果,为完善消除碘缺乏病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全省每个市(州)随机抽取1~2县共计30县的30所小学进行病情监测;每个市(州)随机抽取3个县共计63县进行盐碘监测.结果全省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74.0%,加碘盐覆盖率91.9%;儿童尿碘中位数198.3μg/L,触诊和B超两种方法检查儿童甲状腺肿大(甲肿)率分别为5.8%和4.0%.结论我省碘缺乏病防治取得显著成效.与1999年相比,加碘盐覆盖率较提高了6个百分点,达到90%以上;甲肿率下降了63%,已接近国家碘缺乏病消除标准;儿童尿碘中位数达到WHO建议的理想水平.合格碘盐食用率距国家标准相差较远,碘盐问题仍是当前防治工作中的主要问题.非碘盐冲销病区现象依然存在,应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健康教育仍是防治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力度必须加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调查全省8~10岁儿童甲状腺肿流行现状,评价碘缺乏病防治效果,为全省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多阶段抽样调查,州县级自查采用触诊法、省级抽查采用B超法检查8~10岁儿童甲状腺。结果全省州县级自查甲状腺肿大率为1.09%,省级抽查甲状腺肿大率为0.76%;州县级自查结果显示,在全省129个县(市、区)中,有118个县(市、区)8~10岁儿童甲肿率<5%,有10个县区在5%~10%,有1个县>10%。结论全省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大大低于既往监测结果,碘缺乏病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与相关因素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儿童甲状腺肿大率(甲肿率)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甲肿率检查采用触诊和B超方法,同时收集相关因素信息,由省级专业机构负责进行。结果 儿童甲肿率与年龄、体重和身高因素呈正相关;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儿童甲肿率呈现递减的趋势,二者之间是负相关关系。投服碘油组的甲肿率高于未服组,可能与甲肿率的下降尚需要一定时间有关。行政区划单位级别与甲肿率的关系没有规律性,但省城级与地市级学校的病情比较低。结论 对儿童甲肿率的评价,应综合考虑各地区儿童体质健康发育水平、性别、投服碘油的时间、地区经济状况等,使甲肿率判定结果更具有客观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山西省忻州市实现消除碘缺乏病(IDD)阶段目标后,IDD病情的消长趋势,干预措施落实情况和防治效果。方法根据《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中的监测指标,采用重点人群碘营养状况的一次性调查方法,2001—2005年在全市14个县(市、区)进行抽样监测,包括儿童甲状腺肿大率(简称甲肿率)、尿碘水平、居民盐碘、IDD健康教育知识及儿童智商水平。结果5年儿童甲肿率在5.38%~7.97%;儿童尿碘中位数在225.48~334.54斗g,/L;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均〉90%;IDD健康教育知识问卷调查,5年级学生平均得分60.2分,及格率55.3%,家庭主妇平均得分83.2分,及格率92.7%;儿童智商为中等水平。结论忻州市8~10岁儿童甲肿率、尿碘水平和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3项指标继续保持在消除IDD阶段目标水平;IDD健康教育宣传不到位.知识普及率呈下滑趋势:儿童智商水平经全民食盐加碘后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济宁市居民的碘营养状况,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对济宁市碘营养状况性质未定的4县8~10岁学龄儿童甲状腺肿大(甲肿)率、尿碘、居民户盐碘、水碘及学生智商等指标进行抽样调查。结果4县以乡镇为单位,儿童甲肿率差别较大;外环境水碘含量高低不一;尿碘水平较高,体内碘除来自当地饮水和粮食外,可能不同程度地受到居民食用碘盐的影响;儿童的智商平均值为98.13±10.96,智力落后者占1.9%。结论济宁市同时存在缺碘区、适碘区和高碘区,几种情况交错存在,呈片状、灶状或点状分布。根据济宁市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碘水平地区需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碘缺乏病防治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和掌握我省碘缺乏病防治现状,按照卫生部制定的《碘缺乏病防治监测方案》要求,作者于1995年4~5月采用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PS法)对全省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抽样方法 用PPS法在全省157个县(市、区)中随机抽取30个县(市、区),在被抽取的每个县(市、区)中再随机抽取1所小学,每所小学抽取8~10岁在校儿童40人进行检查,共抽取30所小学1200名儿童。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兰州市碘缺乏病防治进展,评价碘盐防治效果,确定防治方向及策略.方法接容量比例(PPS)法抽样,每年抽检30所学校,调查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甲肿)率,尿碘和盐碘.结果儿童甲肿率(触诊法)逐年下降,儿童尿碘中位数达到国家标准,盐碘合格率有所下降.结论防治措施正确,加大边远农村盐业市场的检查力度,杜绝不合格碘盐和非碘盐流入农村市场,这样才能达到防治碘缺乏病的目地.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全面了解四平地区碘缺乏病病情变化趋势,掌握重点人群碘营养水平,为吉林省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并对已采取的防治措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及国家地病中心要求,在四平地区全部县(市、区)开展监测。每个监测县按东、西、南、北、中划分5个抽样片区,每个片区各随机抽取1个乡镇/街道(至少包括1个街道),每个乡镇/街道各抽取1所小学校,每所小学抽取8~10岁非寄宿学生40人。结果本次对8~10儿童进行B超检测,其甲肿率为0.75%;儿童尿碘值中位数为168.05μg/L;盐碘中位数为23.10mg/kg。结论四平地区居民碘营养水平总体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全面评估平凉市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各项措施落实情况及防治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方法按国家《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评估方案》和《碘缺乏病消除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抽样、考核评估和结果判定。结果全市7县(区)4项综合指标平均得分90.5分,各县(区)得分均在85分以上;居民户碘盐检测2 028份,合格碘盐食用率98.9%,各县(区)均在90%以上;检查8-10岁学生2 800人,触诊检出甲状腺肿大者97人,肿大率3.46%,各县(区)甲肿率均〈5.0%;检测8-10岁儿童尿碘700份,中位数268.8μg/L,〈50μg/L 13份,占1.9%。结论按《碘缺乏病消除标准》和《评估方案》要求,平凉市7县(区)全部达到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12年来非碘盐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处黄土高原,全省11个市(地)119个县(市、区),有4/5属于丘陵、山地。由于地质演化和积年累月的雨水冲刷,碘元素大多富聚在一些小型盆地,形成一些高碘地区和高碘病区。但是,山西省是一个历史上的IDD重病区,1994年全省IDD普查结果表明:全省有91个县(市、区),779个乡(镇)为IDD病区,克汀病患者3733人,患病率0.6%.儿童甲肿率为17.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贵州省实行额外补碘后,历史上碘缺乏病重、轻病区儿童几项病情指标的消长情况。方法 对补碘后20年的病情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补碘后,碘缺乏病重、轻病区儿童营养性缺碘得到完全纠正。重病区儿童甲肿率自90年代初开始回升,近几年一直维持在20%左右。轻病区儿童甲肿率自1995年以后随尿碘水平的逐年上升呈上升趋势。结论 贵州碘缺乏病重、轻病区儿童甲肿率上升的原因应考虑缺碘以外的因素。推测在重病区外环境中可能存在另一种甲肿因素,而轻病区儿童甲肿率上升的原因,可能与碘盐含碘不均匀致使部分儿童日摄碘量较高,或现行的盐碘浓度不适宜轻病区人群食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哈密是新疆碘缺乏病 ( IDD)较严重的流行地区之一。 1984年的调查表明地甲肿患病率 13 .3 2 % ,肿大率 2 2 .70 %。二县一市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 IDD流行 ,受害人群达 2 0万。同年开始在全区供应碘盐至今 ,为了查明我区近几年 IDD防治效果及流行现状 ,我们于 2 0 0 0年 3月对全地区二县一市进行了抽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抽样方法 :3个县 (市 )按东南西北中 5个方位 ,各随机抽取 1所小学、5个碘盐销售门市部及 12户家庭主妇进行碘营养知识健康教育试卷调查。1.2 监测项目 :1.2 .1 甲状腺检查 :采用触诊法检查 8~ 1…  相似文献   

20.
1997年广东省碘缺乏病防治监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及时掌握广东碘缺乏病病情和人群碘营养状况,指导和评价广东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根据《全国碘缺乏病防治监测方案》要求,作者于1997年4~6月对全省碘缺乏病进行监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抽样方法 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PPS法)在全省抽取30个县(市、区)从上述每个县(市、区)随机抽取一所小学作为监测点。TSH血样在抽中县(市、区)的妇幼保健院和人民医院中采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