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115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与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对115例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和心律失常进行检测.结果糖尿病患者严重的心律失常如Lown's≥3级的室性心律失常及房性心律失常(短阵房速、房颤)随SDNN(24h内全部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降低而明显增加.结论SDNN明显降低的糖尿病患者,其心脏严重受累,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下降,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心率变异的昼夜变化。方法:选取冠心病组患者33例、糖尿病组患者32例、对照组研究对象34例。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3组研究对象心率的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的标准差(RMSSD)、R-R间期的平均值标准差(SDNN)、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结果:糖尿病组和冠心病组患者心率RMSSD、SDNN、PNN50、SDAN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和糖尿病组患者组内、组间昼夜心率变异性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较对照组降低,心率发生率明显增高,容易突发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的昼夜节律性消失。  相似文献   

3.
李小薇  王静  郭玲  李智东 《广东医学》2006,27(11):1722-172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律失常患者QT间期变异度(QTV)变化特点,分析QTV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24h动态心电图(DCG)对60例AMI与55例正常对照组检测SDNN、24hQTV与室性心律失常进行比较。结果 AMI室性心律失常患者SDNN和QTV均显著降低,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增多。结论 AMI室性心律失常患者24h QTV较正常明显减低,其发生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将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左室肥大(LVH)、室性心律失常(VA)与心率变异性(HRV)在冠心病(CAD)中的相关性。方法:98例CAD患者分为伴LVH组和无LVH组,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LVH组室性早搏(VP)(Lown级别)、室性心动过速(VT)发生率明显增高,SDNN、SDANNIndex、PNN50、RNSSD等线性地时域指标均降低。提示:CAD LIVE患者较不伴LVH者更易发恶性心律失常;HRV下降也较后者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创检测指标心率变异性、左室射血分数(LVEF)、早期复极、碎裂QRS波与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1)检测100例心肌梗死时间超过30 d,出现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左室功能、早期复极和碎裂QRS波,并与60例冠脉造影正常的对照组比较。(2)将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按室性期前收缩Lown’s分级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1)与冠脉正常组相比,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各项时域参数指标:24 h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 index)、24 h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 index)、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比(pNN50)及LVEF均明显降低(P<0.05),早期复极发生率和碎裂QRS波发生率均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中,Lown’s 3~5级的患者与Lown’s 1~2级相比,SDNN、SDANN index降低(P<0.05),LVEF降低(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左室功能明显降低,早期复极及碎裂QRS波发生率明显增高,并且心率变异性及左室功能的受损程度与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72例有或无左室肥厚(LVH)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连续记录24h动态心电图通过计算机算出7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HRV时域指标(白天、夜间SDNN)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高血压LVH组(HRV)时域指标小于高血压不伴LVH组,P<0.01,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高血压不伴LVH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结论:HRV时域指标对于预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琍玫 《河北医学》2006,12(1):72-74
目的:探讨心脏病患者24h心电图的变化。方法:通过分析386例心脏病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情况,分析其各类心脏病与心律失常相关性。结果:各种心脏病中最为常见的是出现房性心律失常,而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但心衰与室性心律失常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15),说明室性心律失常与左心功能减退无相关性。LOWN分级Ⅲ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易引发猝死。心房纤颤多见于风心病,其次为冠心病和肺心病;房室传导阻滞则多于病毒性心肌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在冠心病、心绞痛中发生率较高。结论: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心律失常评估有着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24h动态心电图检测的临床状况。方法从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选取600例作为本研究病例,患者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测,按照患者年龄为中年组(284例)和老年组(316例),并分析其检测结果,包含各时段心肌缺血变化、缺血时间、心率变异、平均心率等状况,做好记录。结果比较中年组和老年组患者,24h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从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复杂性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等方面来看,老年组发生率均高于中年组发生率,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检测后发现,患者缺血状况多出现在凌晨,且缺血时间较长。结论随着患者年龄增长,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动态心电图24h检测属于平日心肌检测唯一一个是否存在缺血性变化的检测方式,经24h心电图监测,早期根据疾病状况给予干预,降低心血管发生可能性,对患者预后状况有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律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同时对89例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检查分析.结果:Holter检出频发室性心律失常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快速室性心律失常与心功能严重程度有关,以心功能D级患者发生率高.同时在冠心病心衰患者中发生率最高.结论:心衰患者合并心律失常只有连续动态心电图观察才能反映心律失常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青年高血压患者动态心电图及各项心率变异性(HRV)检测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近期来我院就诊的青年高血压患者200例,180例青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了解其动态心电图特点及心率变异性的各项指标,掌握青年高血压患者的各种危险因素及猝死风险,及早发现其对靶器官的损害,从而积极进行干预和治疗。结果:200例青年高血压患者,135例24h动态心电图ST-T改变阳性或各种心律失常;65例患者24h动态心电图无明显变化。180例青年健康体检组18例偶发室性及房性心律失常,162例正常。高血压组SDNN、SDANN、rMssD、和SDANNindex测量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青年高血压患者常常伴有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以及HRV降低,早期作出诊断,对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唐燕 《中外医疗》2011,30(21):173+175-173,175
目的观察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系统(Hotler)心率变异性(HRV)分析在不同心血管疾病中的变化,证实24h动态心电图监系统HRV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治患者200例,其中正常组50例,糖尿病患者50例,高血压组5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50例,使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仪进行心率变异监测,应用时域法分析HRV各项指标(SDNN,RMSSD,PNN50),观察各组患者与正常组心率变异性各指标的差异,分析心率变异性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组HRV各项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和急性心肌梗死HRV各项指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心肌梗死后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HRV各指标较未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明显降低(P〈0.05)。结论 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系统HRV各项指标的降低是判断自主神经受损常用的定量指标,是预测心脏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可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情况。方法选取老年冠心病患者103例,将其做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非冠心病老年患者103例,将其做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24 h动态心电监测,对比2组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检测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功能分级Ⅱ级或Ⅱ级以上患者心率变异指标检测值显著低于0~Ⅰ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心率变异检测指标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检查中,能够更好预警出老年冠心病猝死的高危人群,对指导患者治疗及临床用药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脏病患者24小时心电图的变化。方法通过分析337例心脏病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情况,分析其各类心脏病与心律失常相关性。结果各种心脏病中最为常见的是出现房性心律失常,而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但心衰与室性心律失常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15),说明室性心律失常与左心功能减退无相关性。LOWN分级Ⅲ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易引发猝死。心房纤颤多见于风心病,其次为冠心病和肺心病;房室传导阻滞则多于病毒性心肌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在冠心病、心绞痛中发生率较高。结论 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心律失常评估有着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规律。方法采用Holter连续记录24 h心电图并进行分析。结果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组其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占14.9%,多为Ⅰ级患者。器质性心脏病组其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占58.1%,多数患者为Ⅱ-Ⅲ级心律失常,且存在室速等严重心律失常。部分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支持了上述结果。结论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室性心电图失常规律并判断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与单纯性冠心病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方法检测并记录124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糖尿病组)与96例单纯性冠心病(对照组)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变化,分析ST-T变化以及HRV时域4项指标。结果糖尿病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缺血性ST-T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O.05。两组比较,心率增快,心率变异指标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能引起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加重,心率加快,心率变异指标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各种心脏病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及动态心电图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86例心脏病患者的24 h动态心电图,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各类心脏病心律失常发生率中房性心律失常最高,其次为室性心律失常;心肌猝死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其次是冠心病心衰及心绞痛组,风湿性心脏病及肺心病组发病率最低;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与冠心病组无痛性心肌缺血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各类心脏病的首要并发症,以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率最高.室性心律失常且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及时对心脏病患者行24 h动态心电监测对其诊断和预后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DCM患者55例,均行24h动态心电图(Hoher)检查,依据有无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分为A组(n=25)均伴有室性心律失常者,B组(n=30)不伴有室性心律失常者,并设立正常对照组c组(B=35),对各组分别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并对其中的SDNN、SDANN、PNN50、LF、HF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和B组心率变异性的各项指标与c组相比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较B组降低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CM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率变异性降低有关,且心率变异性的各项指标可成为DCM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规律。方法采用Holter连续记录24h心电图并进行分析。结果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组其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占14.9%,多为Ⅰ级患者。器质性心脏病组其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占58.1%,多数患者为Ⅱ-Ⅲ级心律失常,且存在室速等严重心律失常。部分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支持了上述结果。结论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室性心电图失常规律并判断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于老年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诊断的价值.方法: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选取xxx医院就诊的老年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3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再选择心电图正常的老年人35例,比较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心率动态、心律失常发生率、动态心电图分型、类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24h总心率和24h平均心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测得的最高心率和最低心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检测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2.46);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出现单纯房性、室性期前收缩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的心律失常比例无明显差别,但观察组患者出现窦性停搏、窦房阻滞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老年患者检出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老年人.动态心电图检测具有简便快捷、无创、可重复性高的优势,可以作为老年患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的优先选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探讨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大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的关系。方法:用超声心动图对124例高血压患者测定左心室肥大,并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测定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结果:伴左心室肥大的高血压组(A组)和无左心室肥大的高血压组(B组)的HRV分析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O.05);A组的复杂性心律失常(Lown氏分级≥Ⅲ级以上)的发生率(68.75%)显著高于B组(15.78%),P<O.005。其中尤以成对的室早、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高,两组比较P<O.01及P<0.005。结论: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大存在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