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儿肺炎X线平片影像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述新生儿肺炎的X线影像学表现,明确临床诊断。材料与方法:分析新生儿常规摄片和床旁片的X线影像表现。结果:有吸入性肺炎、感染性肺炎,X线影像表现多样性,主要表现以肺纹理增多增密;肺野透光度略降低、或局限性增强,局限性小片状或小斑片状模糊影;沿支气管分布的小斑片状模糊影。结论:新生儿体质脏器娇嫩且处于发育完善阶段,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尽可能减少接触有害辐射。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临床与胸部X线片影像特征,提高X线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证实的76例新生儿肺炎的X线胸片资料,根据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吸入物质成分的不同分为3型:羊水吸入性肺炎、胎粪吸入性肺炎、乳类物和胃内容物吸入性肺炎,对其临床诊断、病因及X线诊断进行讨论。结果 76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患者中:羊水吸入性肺炎26例、胎粪吸入性肺炎41例、乳类物和胃内容物9例。合并气胸及纵隔气肿3例,有1例右肺、左下肺吸入性肺炎合并左侧横膈漏,腹腔脏器胃、肠疝入左侧胸腔,气管心影纵隔器官向右移畸形,左侧气胸。共有2例胎粪吸入综合症病例,并发脏器严重畸形、气胸、心肺功能衰竭;肺动脉高压,脑水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气胸而死亡。76例新生儿中早产儿8例,足月生产新生儿43例,过期妊娠生产新生儿25例。结论胸部X线摄片对新生儿吸入性肺炎诊断准确率高,对病程、预后判断具有较高价值,是辅助临床诊断的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新生儿晦炎的X线表现。方法:77例新生儿肺炎患者均摄X线胸部正位半卧正位及侧位片.并采用高千伏、低毫安、短时间投照。结果:早期新生儿以吸入性肺炎为主。表现以右下肺为多见的小片状或小斑片状模糊影;晚期新生儿肺炎以感染性肺炎为主。表现为以双中下肺多见。沿支气管分布的小斑片状模糊影。结论 新生儿肺炎在X线胸片上表现为实质型、间质型、混合型。X线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9):3541-3542
目的探讨PCT和CRP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早期临床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447例新生儿肺炎患儿组成病例组,选取同期住院健康新生儿50例形成对照组。病例组按照发病原因可分为吸入性肺炎组162例和感染性肺炎组285例;感染性肺炎患儿按照病原体类型进一步分为细菌性肺炎组148例、病毒性肺炎组87例和非典型性肺炎50例。采用酶联荧光分析法测定并比较不同的分组模式下,各亚组研究对象血清PCT、CRP、WBC水平,通过ROC分析评价PCT和CRP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诊断效能。结果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多发生于早期新生儿(89.51%),感染性肺炎多发生于晚期新生儿(88.42%);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组PCT、CRP水平均高于吸入性肺炎组新生儿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WBC在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性肺炎患儿按病原体分组比较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显示不同病原体组与对照组患儿PCT与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患儿WBC水平偏高(P0.05),其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CRP检测灵敏度较高(84.56%),检验效能较好,AUC达到0.87。结论血清CRP和PCT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其中CRP检验效能更佳,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早期诊断及病原体区分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femoral head necrosis,FHN)的MR、CT、SPECT和X线平片4种影像学检查的成本效益比,寻找较好的成本效益的检查方法。方法:分析和总结82例129髋随访和病理证实或具有典型影像学表现的早期(ARCO I~II期)成人FHN病人的髋关节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均同期行MRI、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和X线平片检查。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CE A),对4种影像学检查诊断效率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其正确检出费用(cost of accurate diagnosis,CAD)。结果:4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早期诊断成人FHN的检出费用最低的是X线平片,对于X线平片确诊组和诊断可疑组,MRI检出费用并无太大变化,而CT费用最低;对于X线平片诊断阴性组,MRI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综合比较高于CT和SPECT,且诊断费用也最低。结论:X线适合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筛选,而MRI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综合比较高于CT和SPECT,而且应当作为X线诊断阴性的可疑股骨头坏死患者进一步诊断的首选。。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疾病,探析肺脏超声技术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文所选取病例均为疑似感染性肺炎的新生儿,病例收录时间为2018年6月—2019年7月,总病例数62例,将收录的新生儿依据检查方案分为参照组(X线检查)、实验组(肺脏超声检查),两个组别的人数相同,各为31例,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诊断结果,指标为敏感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结果:最终检验结局显示,敏感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等指标,实验组数值更高,组间差异以P<0.05形式呈现。结论: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诊断中,选用肺脏超声技术检查方案,临床诊断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新生儿肺炎开展肺部超声检查的有效性。方法:择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新生儿肺炎患儿参与研究,所有患儿均需进行肺部超声和胸部X线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以及患儿超声表现。结果:肺部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新生儿肺炎65例,诊断准确率98.48%,胸部X线检查结果显示新生儿肺炎58例,诊断准确率87.87%,组间数据差异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843,P>0.05)。新生儿肺炎超声特征主要包括B线、支气管充气、肺不张、异常胸膜线等。结论:肺部超声对新生儿肺炎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和价值,同时该方法具有无创性和反复检测性,操作简单,患儿无痛苦,因此该种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多体位投照X线平片应用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主体为2016年12月—2019年12月间来院治疗的73例(195处)肋骨骨折患者。根据诊断方法分为A组和B组,A组行多体位X线平片诊断,B组行常规X线平片诊断。对比诊断效果。结果:A组的隔上肋骨与隔下肋骨的骨折检出率均高于B组;A组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与特异度均高于B组(P<0.05)。结论:为肋骨骨折患者行多体位X线平片诊断可有效检出骨折部位,且不易出现漏误诊情况,诊断精准度更高。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肺炎的X线诊断(附80例胸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炎的X线表现。方法 所有病例均摄X线胸部正位或正侧位片,并采用高千伏、低毫安、短时间投照。结果 早期新生儿肺炎以吸人性肺炎为主,表现以右下肺为多见的小片状或小斑片状模糊影;晚期新生儿肺炎以感染性肺炎为主,表现为以双中下肺多见,沿支气管分布的小斑片状模糊影。结论 新生儿肺炎在X线胸片上表现为实质型、间质型、混合型。X线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28例X线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胸部X线与临床表现,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市妇幼保健院28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平片及临床资料。结果有8例胸部X线平片示两肺野呈广泛颗粒影,15例表现为肺野透光度降低和支气管充气征,5例表现两肺野大片实变,呈"白肺"改变。合并肺出血5例,肺炎3例。结论胸部X线检查是HMD诊断的重要方法,正确认识HMD胸部X线的主要特征性征象,有助于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1.
骶骨肿瘤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骶骨肿瘤的X线平片、CT和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65例骶骨肿瘤的各种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摄X线平片,其中CT检查32例,MRI检查20例,CT和MRI均检查13例。结果:早期骶骨肿瘤X线平片不易诊断,CT、MRI可清楚显示骶骨肿瘤破坏范围、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骶骨肿瘤的X线平片、CT和MRI影像学资料结合临床表现对骶骨肿瘤的诊断和制订手术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I对手腕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均行MRI、X线检查的早期手腕部RA患者影像学表现。根据患者年龄分为三组:45岁及以下为A组,46–59岁为B组,60岁及以上为C组,对比分析三组影像学表现。结果:24例中10例RA患者X线表现阳性,主要为骨质疏松、骨侵蚀或关节间隙变窄三种,C组阳性率明显高于A、B两组(P0.05),A、B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4例MRI显示腕关节滑膜受累,表现为连续或不连续滑膜增厚、信号增高。3组MRI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X线及MRI检查都是临床普遍采用的检查早期手腕部RA患者的手段,但MRI对其诊断价值要明显高于X线,可作为手腕部早期RA患者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3.
小儿肠套叠超声与X线平片诊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超声与X线平片在诊断小儿肠套叠中的价值.方法:总结分析行超声及X线平片检查并经手术或X线下空气灌肠确诊的肠套叠患儿63例,以及均行超声及X线检查其他原因的腹痛患儿40例,分析其超声及X线报告结果.结果:63例肠套叠中,B超确诊肠套叠61例,X线平片确诊小儿肠套叠38例,超声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结论:小儿肠套叠应首选B超检查.  相似文献   

14.
殷文良  李书 《中国临床研究》2011,(7):623-624,548
目的研究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特征性表现及检查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8例新生儿的腹部X线平片及钡灌肠影像资料。结果 8例腹部X线平片均显示异常,均有全腹小肠胀气,伴气液平面6例,无1例结肠充气扩张;钡灌肠表现为结肠细小,宽径0.4~1.0cm,结肠袋消失,肠腔狭窄,肠管呈细绳状。钡灌肠正确诊断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6例,3/4诊断准确。结论腹部X线平片异常可提示巨结肠,钡灌肠可正确诊断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正确合理使用检查方法及掌握其影像学特征,对早期诊断新生儿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和评价沐舒坦联合地塞米松在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在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2例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每组46例。A组给予沐舒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B组给予地塞米松单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与各项疗效指标评分。结果: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7.83%,B组是84.78%,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的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均低于B组,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沐舒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的效果显著,可以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腹超声与X线平片在协助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和预测临床转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80例NEC患儿,根据修正Bell-NEC分级诊断标准将患儿分为修正Bell-NEC分级ⅠA、ⅠB级39例(A组)和修正Bell-NEC分级ⅡA级以上41例(B组);另根据临床转归分为转归良好组50例(内科保守治疗)和转归不良组30例(手术治疗或死亡)。各组均行经腹超声和X线平片检查,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NEC患儿临床转归不良的X线平片和经腹超声表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X线平片和经腹超声对NEC患儿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B组经腹超声对肠管扩张和门静脉积气的检出率分别为58.54%(24/41)和36.59%(15/41),高于X线平片的36.59%(15/41)、17.07%(7/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转归不良组X线平片对腹腔游离气体、肠壁积气、门静脉积气、肠管扩张的检出率分别为13.33%(4/30)、16.67%(5/30)、20.00%(6/30)、50.00%(15/30),高于转归良好组的2.00%(1/50)、2.00%(1/50)、2.00%(1/50)、24.00%(1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转归不良组经腹超声对腹腔游离气体、腹腔积液、肠壁增厚、肠管扩张检出率分别为16.67%(5/30)、50.00%(15/30)、53.33%(16/30)、50.00%(15/30),高于转归良好组的2.00%(1/50)、24.00%(12/50)、24.00%(12/50)、32.00%(16/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腹超声检出腹腔游离气体、腹腔积液、肠壁增厚,X线平片检出肠管扩张、腹腔游离气体均是NEC患儿临床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经腹超声和X线平片预测NEC患儿转归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9(95%可信区间:0.730~0.927)和0.702(95%可信区间:0.581~0.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36,P0.05)。结论与X线平片比较,经腹超声对NEC患儿肠管扩张、门静脉积气的检出率更高,可观察NEC患儿肠道的细微变化,在早期NEC诊断和临床转归预测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肠梗阻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效果。方法:本研究主体为2015年9月-2019年10月间来院治疗的93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A组和B组,分别是48例与45例,行CT诊断与腹部X线平片诊断。对比诊断效果。结果:A组的诊断准确率、特异度与敏感度高于B组(P<0.05)。结论:为肠梗阻患者行CT诊断的效果优于腹部X线片,可明确梗阻部位与原因,具有更高的诊断精准度。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肺炎158例临床及X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 ,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全世界每年约有 2 0 0万新生儿死于肺炎[1] 。新生儿肺炎临床症状和体征常不典型 ,其X线表现呈多样性 ,为提高诊断率 ,以便于临床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现对近年来我院典型的新生儿肺炎 15 8例进行临床及X线分析、探讨。1 材料与方法1 1 本文收集了 1995~ 2 0 0 1年我院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肺炎15 8例 ,均经X线检查、复查、病案查阅。X线检查方法 :摄仰卧正位片或正侧位片。1 2 为便于临床治疗 ,特将 15 8例肺炎按病因分型为先天性肺炎、吸入性肺炎、出生后感染性肺炎 ,并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诊断中放射影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内本院收治的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患者60例,所有患儿分别接受X线检查和螺旋C T扫描检查,其中X线检查结果为对照组(n=60),螺旋C T检查结果为实验组(n=60),对比两组患儿的气管及支气管异物检出率,同时对比异物征象检查结果。结果: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式下,实验组检查中的异物检出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数据,同时在支气管阻塞检出率、肺炎确定率、纵隔位置变化检出率、肺不张确诊、肺气肿确诊等多种病变的确诊中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诊断中,X线影像学检查和C T影像学检查方式均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但是C T诊断相较于X线诊断检出率更高,能够有效地对异物的大小、形态和位置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呼吸系统病变,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诊断信息,因此CT影像学检查方式临床效果更为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27例经病理学证实的BAC(男9例、女18例,平均年龄59岁),每例胸X线平片检查、17例胸CT扫描、1例MRI检查、2例支气管动脉造影。结果:本组病例结节型13例(48.4%),弥漫型12例(44.4%),肺炎型2例(7.2%)。结节型瘤灶7mm~60mm,弥漫型以弥漫结节为主的多种征象混合存在,肺炎型则类似肺水肿或大叶性肺炎。 结论:X线检查和CT扫描是本病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手段可为BAC提供充分的影像学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